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类型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杜敏 郭智 +3 位作者 顾克军 陈文超 张岳芳 刘红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3-1311,共9页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共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 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7 d、14 d、21 d、28 d收获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为最...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共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 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7 d、14 d、21 d、28 d收获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为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南粳2728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较南粳9108显著提高。稻米品质指标也以南粳3908最优。随着收获期的延迟,3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外观值、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垩白度、垩白粒率、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收获期延迟总体使稻米品质变劣,但是收获期延迟7 d对南粳3908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水稻应适期收获,提前和延迟收获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期收获 优良食味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姚姝 于新 +7 位作者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40,共9页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 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氮(450kg/hm^2)、中氮(300kg/hm^2)、低氮(150kg/hm^2)和不施肥(CK)4个氮肥水平,分期播种并进行短日照处理,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两年均以高氮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播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也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抽穗后6~15d的温度有关,高温可使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短日照处理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播期 优良食味粳稻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江阴市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3
作者 王坚纲 周燕 许德美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34-36,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江阴市种植的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的粳稻新品种,特于2021年进行了1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振稻7276”“武科粳7375”在江阴市种植的全生育期适宜、产量水平高、米质优、综合抗性...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江阴市种植的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的粳稻新品种,特于2021年进行了1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振稻7276”“武科粳7375”在江阴市种植的全生育期适宜、产量水平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强,故这两个品种适合在江阴市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生育进程 产量 抗性 米质 江阴市
下载PDF
优良食味粳稻南粳46 绿色高质栽培技术
4
作者 孙竞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6期39-40,共2页
“南粳46”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适宜在江苏省太湖地区种植,该品种因其优良的食味品质深受广大老百姓和市民的欢迎,是太湖地区进行优质米开发的首选品种。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7-2019年... “南粳46”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适宜在江苏省太湖地区种植,该品种因其优良的食味品质深受广大老百姓和市民的欢迎,是太湖地区进行优质米开发的首选品种。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7-2019年对“南粳46”绿色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培育壮秧、大田耕整及移栽、病虫草综合防治、肥水管理、收获烘干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绿色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南粳46 绿色高质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力 孙影 +5 位作者 张洪程 魏海燕 朱大伟 朱盈 徐栋 霍中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5-898,共14页
以优良食味粳稻代表品种南粳2704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在移栽期、有效分蘖期、倒四叶期、倒二叶期分别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处理,比较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硅肥相比,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提高优良... 以优良食味粳稻代表品种南粳2704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在移栽期、有效分蘖期、倒四叶期、倒二叶期分别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处理,比较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硅肥相比,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四叶期施用锌肥产量最高,2015年与2016年南粳2704增产4.70%、7.82%,南粳9108增产5.50%、5.39%。各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呈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在倒四叶期单施锌肥和锌硅肥配施产量最高,而在有效分蘖期单施硅肥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使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同时还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显著增加粳稻外观品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处理而异,但均能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口感、食味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效果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最高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与蒸煮食味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口感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在倒四叶期施用锌肥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能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施肥时期 锌硅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镁锌肥追施时期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军 肖丹丹 +7 位作者 邓先亮 朱大伟 邢志鹏 胡雅杰 崔培媛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48-1463,共16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良食味粳稻保优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于基肥、蘖肥、穗肥时期分别设置镁...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良食味粳稻保优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于基肥、蘖肥、穗肥时期分别设置镁肥单施、锌肥单施和镁锌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镁锌肥为CK,研究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对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的响应特征。【结果】随追施时期的延迟,追施镁肥处理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追施锌肥处理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镁锌配施处理的产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CK相比,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和镁锌配施产量显著提高,且镁锌配施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但最终颖花量仍显著提高。对稻米品质而言,蘖肥和穗肥时期追施锌肥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质。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增加,最终黏度显著下降,食味值变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利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改善,但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有变劣趋势,淀粉RVA谱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消减值、糊化温度显著提高。【结论】优良食味粳稻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具有提高产量和优化稻米品质的作用,可能是保优调优栽培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镁锌肥 施肥时期 产量 米质
下载PDF
稻虾共作与栽插密度对优良食味粳稻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姚义 唐建鹏 +4 位作者 陈京都 谢成林 张明伟 陆佩玲 闵思桂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和不同机插密度对南粳9108、南粳5718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各密度下水稻前期生长慢,茎蘖数减少,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慢,群体生长率高,叶... 以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和不同机插密度对南粳9108、南粳5718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各密度下水稻前期生长慢,茎蘖数减少,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慢,群体生长率高,叶片光和特性较好,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降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茎叶物质转运量减少,最终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种植模式,南粳5718减少2.06 t·hm^(-2),南粳9108减少1.18 t·hm^(-2);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降低而减少,群体生长率、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随密度的降低而增加,有效穗数受到显著影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密度的提高而减少,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均以株距12 cm为最高。稻虾共作模式下2个品种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品种特点搭配不同栽培技术,其中肥料和密度最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虾共作 密度 优良食味粳稻 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优良食味粳稻宁粳8号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8
作者 赵洁 郭荣 +3 位作者 王克春 陈光 王文 李亚春 《中国种业》 2021年第7期84-85,共2页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作物栽培工程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工作,旨在探索中国农业生产过程高产高效的种植新模式。采用新型农机及智能管理技术种植宁粳8号,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解决用工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化肥...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作物栽培工程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工作,旨在探索中国农业生产过程高产高效的种植新模式。采用新型农机及智能管理技术种植宁粳8号,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解决用工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本增效。从田块及种源选择、机械播种、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对宁粳8号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宁粳8号 机械化 种植
下载PDF
优良食味中粳稻新品种南粳505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庆勇 张亚东 +10 位作者 朱镇 陈涛 朱文银 陈峰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03-106,共4页
南粳50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食味品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17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江苏省引种备案,2019年通... 南粳50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食味品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17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江苏省引种备案,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南粳505适于江苏淮北地区、山东鲁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安徽省淮河以北中粳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粳稻 南粳505 选育 应用 特征特性 品质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优良食味粳稻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建鹏 陈京都 +6 位作者 温凯 张明伟 谢成林 陆佩玲 闵思桂 王企銮 成洁旻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为筛选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高产且多抗的水稻品种,提高稻、虾综合效益,以11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干物... 为筛选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高产且多抗的水稻品种,提高稻、虾综合效益,以11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干物质快增期在拔节后10d至抽穗后10d,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时期出现在拔节至齐穗期之间,泗稻301、南粳5718和南粳9108干物质平均增速较高,干物质积累多。泗稻301、南粳9108和南粳5718后期茎叶物质转运量较多,丰粳1606、金香玉1号和南粳9108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武香粳5245、宁香粳11和泗稻301叶片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干物质生产主要与产量和千粒重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结实率主要受后期干物质转运影响。稻虾共作模式下可以选用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且多、穗大粒多、产量高的泗稻301和南粳5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优良食味粳稻 物质生产 产量
原文传递
稻虾共作模式下品种和机插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唐建鹏 陈京都 +4 位作者 张明伟 姚义 温凯 闵思桂 陆佩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种植方式和机插密度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提... 研究种植方式和机插密度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提高了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米饭的外观、硬度、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品质;机插密度极显著影响稻米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P<0.01),显著影响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P<0.05),米饭的食味品质均随机插密度降低而明显改善。互作分析表明,品种、机插密度和种植模式及其之间的互作对稻米品质产生较为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机插密度 优良食味粳稻 互作效应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南粳5055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萌萌 王莹慧 +3 位作者 汪育文 陈国祥 赵凌 张亚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优良食味粳稻的光合特性,进一步挖掘南粳系列水稻光合潜力,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055及其母本武粳13和父本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蛋白组分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粳5055在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和类胡萝... 为探究优良食味粳稻的光合特性,进一步挖掘南粳系列水稻光合潜力,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055及其母本武粳13和父本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蛋白组分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南粳5055在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量子产额、光合性能指数高于关东194,略低于武粳13;南粳5055在完熟期的结实率与千粒质量接近武粳13,高于关东194;温和蓝绿胶电泳结果表明,南粳5055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光系统I复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南粳5055具有较高的Lhca1和Lhca2蛋白含量,而光系统II中心复合物和捕光色素II复合物等其他复合物含量均低于武粳13。说明南粳5055的光合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母本武粳13较为接近,南粳5055在孕穗期和乳熟期保持相对较高的光系统I复合物含量,且在生育后期具有高效的热耗散能力可以避免光抑制的发生,推测这可能是该品种能保持高效光合特性的物质和代谢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粳稻 叶绿素荧光参数 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