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昭蓉 何涛 +3 位作者 秦超 孙国位 罗卿泉 刘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检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对传导异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 目的:检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探讨自主神经对传导异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163例患者的临床及DCG检查资料,依照DCG检查结果分为CRBBB组、Ⅰ°AVB组、预激综合征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各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RBBB组各HRV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VB组的SDN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激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SDNN、SDANN、SDNN Index、三角指数均有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及PNN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对CRBBB无明显影响;Ⅰ°AVB发生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电图预激波的显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有关,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异常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异常
2
作者 周道远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84-286,共3页
近年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存在多种内在缺陷 ,并可能为免疫细胞效应异常的分子基础 ,与SLE发生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SLET细胞信号传导及T、B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异常
下载PDF
巴赫曼束(心耳间横肌束)及其动脉血供的多层螺旋CT成像对心房间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的提示 被引量:8
3
作者 F.Saremi S.Channual +4 位作者 S.Krishnan S.V.Gurudevan J.Narula A.Abolhoda 邱建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利用64层CT成像回顾性研究健康人和病人的巴赫曼束(BB)的解剖及其血供。方法本研究依从HIPAA法案并得到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可免除知情同意书。回顾317例病人(对照组164例,病人组153例)的临床病史、心电图(ECG)和64层CT... 目的利用64层CT成像回顾性研究健康人和病人的巴赫曼束(BB)的解剖及其血供。方法本研究依从HIPAA法案并得到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可免除知情同意书。回顾317例病人(对照组164例,病人组153例)的临床病史、心电图(ECG)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病人组中,房颤(AF)或房间传导阻滞(IAB)68例(P波持续时间≥120ms),严重冠状动脉疾病(CAD)46例[发出窦房结(SAN)动脉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严重CAD同时有心电图异常39例(AF或IAB)。对BB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成像 房间传导阻滞 动脉血供 心律失常 传导异常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心电图异常 肌束
下载PDF
外用青霉素过敏致心肌传导异常一例
4
作者 冷俊红 王秀芹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4-105,共2页
近年来青霉素过敏致休克的严重性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青霉素过敏致心肌传导异常者少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6岁,因自涂青霉素于口腔患处发生过敏性休克急症入院。
关键词 传导异常 青霉素过敏 外用 阻滞区 过敏性休克 威海市 电生理 自主呼吸 心肌缺血 作用物质
下载PDF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肌部缺损后出现的心脏传导异常
5
作者 Robinson J.D.C. Zimmerman F.J. +1 位作者 De Loera O. 柴大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2-43,共2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fte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MVSDs) using the Amplatzer device occluder. From...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fte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MVSDs) using the Amplatzer device occluder. From the records of 2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33 consecutive MVSD device closures, a low incidence of permanent and transient cardiac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was observ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as less after the closure of multiple MVSDs compared with single MVS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传导异常 经导管 室间隔 心脏 治疗 缺损 肌部 出现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肌梗塞并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时双向传导异常1例
6
作者 仪忠直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57岁。1993年6月24日因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治疗好转出院,9月27日突感心慌憋气再次入院,心电图检查(附图):Ⅰ、V<sub>2</sub>、V<sub>3</sub>为rs型,aVL、V<sub>4</...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57岁。1993年6月24日因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治疗好转出院,9月27日突感心慌憋气再次入院,心电图检查(附图):Ⅰ、V<sub>2</sub>、V<sub>3</sub>为rs型,aVL、V<sub>4</sub>、V<sub>5</sub>、V<sub>6</sub>QS型,,Ⅲ为aVR、aVFR型,Ⅱ为QR型,V<sub>1</sub>为Rs型,R波粗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传导异常 前侧壁心肌梗塞 超常传导 文氏型 R型 逆传 图型 室内差异传导 QRS间期
下载PDF
青霉素过敏致心肌传导异常1例
7
作者 冷俊红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7年第2期111-111,共1页
近年来青霉素过敏致休克的严重性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青霉素过敏致心肌传导异常者少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6岁。因自涂青霉素粉于口腔患处,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紫绀,心率不整,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到。... 近年来青霉素过敏致休克的严重性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青霉素过敏致心肌传导异常者少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6岁。因自涂青霉素粉于口腔患处,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紫绀,心率不整,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到。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内传导阻滞,频发性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过敏 传导异常 阻滞区 频发性室早 过敏性休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绕阻 自主呼吸 室内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
下载PDF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与心脏多支血管病变、传导异常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
8
作者 Pena-Gil C. Figueras J. +1 位作者 Soler-Soler J. 张宪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severity of the cardiac disease underlying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PE) to define appropriate subsequent diagnostic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216 consecuti...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severity of the cardiac disease underlying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PE) to define appropriate subsequent diagnostic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216 consecutive patients. To this effect, the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ic, ech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identified in 185 patients(86%)-146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s the underlying cause, isolated valvular disease in 10(5%) and other causes in 21(11%). Most patients were elderly(≥70 years, 72%), hypertensive(71%)and diabetic(44%). Among coronary disease(CAD) patients, however, 105(57%) showed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in theECG(QRS >0.10 s) and 84(45%) had no anginal pain during pulmonary edema. A 2D echocardiogram showed a 30%incidence of moderate-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coronary disease and non-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 and a 67%incidence of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50%), particularly in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73%). A coronary angiography performed in 99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showed multivessel disease in 89(91%) with a 32%incidence of significant left main disease. Therefore,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oronary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cute pulmonary edema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a distinctly high prevalence of multivessel and left main disease. This diagnosis, however, may often be overlooked if no serial enzymatic sampling is performed given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of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and lack of anginal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无症状心肌缺血 多支血管病变 心脏病 传导异常 老年患者 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心绞痛症状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预测因素的Meta分析
9
作者 王丽岚 王伟敏 +1 位作者 许巧如 王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75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1.48,95%CI(-2.73,-0.23),P=0.02]、慢性肾病[OR=0.14,95%CI(0.06,0.34),P<0.01]、术前左束支传导阻滞[OR=2.84,95%CI(1.11,7.23),P=0.03]、膜间隔长度[MD=0.93,95%CI(0.05,1.80),P=0.04]、植入深度[MD=-2.06,95%CI(-2.96,-1.16),P<0.001]、膜间隔长度与植入深度之差[MD=3.05,95%CI(1.92,4.18),P<0.01]、植入深度>膜间隔长度[OR=0.27,95%CI(0.15,0.49),P<0.01]都可能是新发传导异常的预测因素。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年龄、慢性肾病、术前左束支传导阻滞、膜间隔长度、植入深度、膜间隔长度与植入深度之差和植入深度>膜间隔长度可能是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预测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新发传导异常 预测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心室电风暴与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的临床联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成军 方冬平 +6 位作者 刘建敏 何东方 刘冰 郭喜朝 李国庆 张春芳 张英川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关键词 临床资料 传导异常 电风暴 系统 心室 心脏电生理 动物实验 VES
原文传递
缝隙连接与传导异常型心律失常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玉和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关键词 缝隙连接 传导异常型心律失常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异常传导——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一、定义正常心室内传导,室上性QRS时间〈110ms。在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室上性激动下传的QRS时间≥110ms,QRS—T波群既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也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 一、定义正常心室内传导,室上性QRS时间〈110ms。在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室上性激动下传的QRS时间≥110ms,QRS—T波群既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也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传导异常。常见是指在心电图描记工作中可经常见到,但是,对有关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研究不像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那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内传导阻滞 非特异性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时间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描记 传导障碍 传导异常
下载PDF
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与遗传的关系
13
作者 李晔 李树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与遗传的关系李晔,李树林随着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和遗传学的发展,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与遗传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原发性心脏节律与传导异常,是指与遗传有关的心律失常,McKusick等[2]在“人类... 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与遗传的关系李晔,李树林随着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和遗传学的发展,心脏节律和传导异常与遗传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原发性心脏节律与传导异常,是指与遗传有关的心律失常,McKusick等[2]在“人类Mendelian遗传”——当代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节律 传导异常 遗传学 心电生理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其信号传导异常
14
作者 秦明明 钱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223-226,共4页
关键词 信号途径异常 自身免疫病 造血干细胞 传导异常 细胞功能 机体免疫系统 cell 多向分化
原文传递
人心房室隔内正常或异常兴奋传导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15
作者 凌凤东 赵根然 林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7年第4期316-320,336,共6页
文中着重综述了有关房室隔、房室交点区解剖学研究进展以及房室交接区各部有关双路、多路或环路兴奋传导的肌纤维变异。结合James关于结间束的观点,提出从窦房结到房室结可能有6条传导兴奋的解剖学基础的设想,以供临床工作者参... 文中着重综述了有关房室隔、房室交点区解剖学研究进展以及房室交接区各部有关双路、多路或环路兴奋传导的肌纤维变异。结合James关于结间束的观点,提出从窦房结到房室结可能有6条传导兴奋的解剖学基础的设想,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文中对房室隔和房室交点区的概念与Sealy前、后间隔区的概念作了扼要的比较,指出二者间的异同。介绍了文献中关于间隔房室副束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室隔 传导异常 兴奋传导 解剖学 传导系统
全文增补中
2020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6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华伟 黄从新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79-483,共5页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近期对2010年发表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的认识和建...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近期对2010年发表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的认识和建议》进行了更新,发布了《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本文对专家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共识并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心动过缓 传导异常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解读
原文传递
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26 位作者 汤宝鹏 张澍 黄德嘉 蔡琳 陈柯萍 陈林 范洁 来春林 李若谷 梁兆光 刘启明 邱春光 沈法荣 王景峰 王玉堂 吴钢 吴立群 项美香 徐耕 徐伟 徐原宁 杨杰孚 杨新春 郑良荣 郑强荪 周贤惠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85-211,共27页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随着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起搏疗法的不断更新和扩展,心脏起搏适应证在不断发展。由于不同级别医院和/...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随着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起搏疗法的不断更新和扩展,心脏起搏适应证在不断发展。由于不同级别医院和/或医生对永久性起搏器治疗适应证认识有所不同,故界定临床起搏治疗适应证和起搏疗法的范围需要规范化指导。此次制订的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是2010年发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的修订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传导异常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原文传递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猝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仁辉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心血管疾病猝死在法医检案中很常见,其中心脏传导系统(CCS)异常所致猝死约占2.6%[1],宋一璇等[2]在对120例心源性猝死者CCS检查,101例均有程度不同的病变,其中54例被认定CCS病变是心源性猝死原因(占45%).全面系统认识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心血管疾病猝死在法医检案中很常见,其中心脏传导系统(CCS)异常所致猝死约占2.6%[1],宋一璇等[2]在对120例心源性猝死者CCS检查,101例均有程度不同的病变,其中54例被认定CCS病变是心源性猝死原因(占45%).全面系统认识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猝死非常重要.本文将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猝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猝死 研究进展 心脏传导系统炎症 心脏传导系统间质异常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
19
作者 郑娜 王奇 尹琳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94-94,共1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传导异常,根据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传导异常,根据其下游效应分子不同分为:Jak/Stat,NF-κB,ERK1/2,p38orJun/Fos通路等.目前仅有部分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药物靶向上述信号通路,该文将借助系统生物学方法通过对临床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并结合当前的生物学知识,关注如何从信号传导通路的角度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以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了解、并有助于开辟新的疗法.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改变,这就为我们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提出了更大挑战.研究阐释多发性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的异常,为今后靶向上述通路的新药研发提供个体化或复合型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 药物研究与开发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飞 张丽娟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4例确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电生理学的检测结果,选择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120例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选择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正常的104例患者作为NDP...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4例确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电生理学的检测结果,选择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120例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选择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正常的104例患者作为NDPN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的BMI、HDL、TC、TG、LDL、UA、ALT、AST、K^+、Na^+、Ca^(2+)、FIns、Fcp、2hIns、2hcp等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FPG、HbA1c与2hPG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 <0.05)。对上述有差异性的三个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bA1c和2hPG(P <0.05)。结论 HbA1c和2hPG是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