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超 刘卫东 +2 位作者 刘世杰 林志勇 蒋露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7,共7页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在中间工况,则以上述混合模态维持传播。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下的高频压力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传播模态的转换机制:当量比较高时,爆震强度较高,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相对较小,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维持传播;当量比较低时,爆震强度较低,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较大,此时无法维持同向传播模态,而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这是由于双波对撞模态中的激波对撞产生高温环境,有利于燃烧放热,其可能是连续旋转爆震的极限传播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爆震 同向传播模态 双波对撞模态 速度亏损 模态转换
下载PDF
波流相互作用与波动传播模态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祥德 冉令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7-1250,共14页
波和流是大气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波流相互作用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描述... 波和流是大气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波流相互作用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描述基本气流对波强迫作用的"波作用"(守恒)方程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可以描述波对基本气流反馈作用的E-P通量以及波形变、传播等理论的研究。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已取得重要进展,例如,E-P通量的提出,剩余环流的引进,广义E-P通量的出现,三维E-P通量的建立,波作用守恒方程、波动突变、波流稳定性结构、波形变及其大圆路径、低频波遥相关等理论的发展,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如科学地解释了赤道平流层东西风准两年振荡、极地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瞬变波对阻高的维持和高空急流加速以及大气低频波遥相关等,特别是为预测行星波的传播,研究风暴轴和诊断分析实际大气中波能集中区和发散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作者从小振幅和有限振幅扰动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波流相互作用和低频波传播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大尺度环流系统波流相互作用和波动传播模态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动力、热力背景下多尺度波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理论模型,建立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突变及其稳定性结构等理论。相对来说,热源强迫和地形强迫引起的波流相互作用中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关于大气水分循环过程和青藏高原等复杂大地形影响下不同尺度系统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也是未来波流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相互作用 波动传播模态 E-P通量 波作用方程
下载PDF
燃烧室宽度对煤油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致程 严宇 +3 位作者 王可 赵明皓 朱亦圆 范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2-850,共9页
为研究基于煤油的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以煤油和含氧量40%的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对基于燃烧室外径均为100mm的无内柱燃烧室和燃烧室宽度分别为32,26,20mm的环形燃烧室开展了对比实验。不同氧化剂流量下,共观察到四种燃烧波模态,... 为研究基于煤油的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以煤油和含氧量40%的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对基于燃烧室外径均为100mm的无内柱燃烧室和燃烧室宽度分别为32,26,20mm的环形燃烧室开展了对比实验。不同氧化剂流量下,共观察到四种燃烧波模态,分别为爆燃模态、准稳定爆震模态、双波对撞模态和稳定旋转爆震模态。无内柱燃烧室中,氧化剂流量较低时无法维持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出现爆燃模态和准稳定爆震模态;当氧化剂流量超过154g/s时,可以得到稳定旋转爆震模态,旋转爆震波峰值压力超过0.7MPa,平均传播速度为1750m/s。对于环形燃烧室,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为1245~1465m/s,明显低于无内柱燃烧室中的传播速度。随环形燃烧室宽度减小,对应旋转爆震波模态的工况范围更窄,传播速度更慢。在本研究对应的工况范围内,增大燃烧室宽度,更有利于基于煤油的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煤油 无内柱燃烧室 环形燃烧室 传播模态
原文传递
负温度梯度对预混气体反应波传播模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国斌 刘昌文 +2 位作者 潘家营 卫海桥 商艺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基于一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负温度梯度对氢气/空气混合气反应波传播模态的影响,重点论述燃烧模态的转变机理.研究表明:当反应波沿着负温度梯度传播时,可以观测到超声速爆燃向爆震、爆震向亚声速爆燃的转变;其中,超声速爆燃传播过程由顺序... 基于一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负温度梯度对氢气/空气混合气反应波传播模态的影响,重点论述燃烧模态的转变机理.研究表明:当反应波沿着负温度梯度传播时,可以观测到超声速爆燃向爆震、爆震向亚声速爆燃的转变;其中,超声速爆燃传播过程由顺序自燃控制;当其传播速度低于当地Chapman-Jouguet爆震速度时,会发生超声速爆燃向爆震的转变.此外,在低温区域也观测到了爆震向亚声速爆燃的转变.Zel’dovich(ZND)结构和RankineHugoniot曲线表明,诱导激波后混合气反应活性对维持爆震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波传播模态 负温度梯度 模态转变
下载PDF
推进剂质量流量对三维非预混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模态的影响
5
作者 康朝辉 翁春生 +4 位作者 武郁文 徐高 丁陈伟 雷特 邱彦铭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8,110,共12页
为研究非预混喷注结构下的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模态,通过采用9组分21步的基元化学反应模型,使用密度基求解器求解三维带化学反应的多组分气体Euler方程,对小孔-环缝喷注结构的氢氧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探究了推进剂... 为研究非预混喷注结构下的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模态,通过采用9组分21步的基元化学反应模型,使用密度基求解器求解三维带化学反应的多组分气体Euler方程,对小孔-环缝喷注结构的氢氧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探究了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对燃烧室内爆轰波的传播特性及模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爆轰波向喉道方向传播的过程中,在燃烧室扩张段会发生弯折并形成反射激波。随着推进剂总质量流量增加,除了会形成单波、双波同向、四波同向等稳定传播模态,还会形成多波对撞等不稳定传播模态,这是由于燃烧室内多次局部再起爆造成的,在该模态下旋转爆轰波的稳定性最低。推进剂流量的增加导致爆轰波数增加,同时爆轰波强度下降使得速度亏损增加。爆轰波数相同时,推进剂流量的增加会导致爆轰波向燃烧室入口倾斜,使爆轰波沿圆周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减小,同样会引起速度亏损增加。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 氢氧推进剂 爆轰波传播模态 总质量流量 三维非预混模拟
下载PDF
圆盘旋转爆震燃烧室中爆震波传播模态
6
作者 沈吴冰懿 黄玥 +1 位作者 尤延铖 黄鸿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5-873,共9页
为了研究圆盘结构下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通过求解14组分19步CH4/O2反应的欧拉方程,数值模拟了不同燃料喷射温度、压力、燃烧室内外直径比值和燃烧室径向长度并分析了其对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预混气喷射温度为500~90... 为了研究圆盘结构下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通过求解14组分19步CH4/O2反应的欧拉方程,数值模拟了不同燃料喷射温度、压力、燃烧室内外直径比值和燃烧室径向长度并分析了其对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预混气喷射温度为500~900K,喷射压力为0.5~3.5MPa的条件下能够在固定燃烧室内形成连续的旋转爆震波。受燃烧室结构影响,旋转爆震波的传播模态分为稳定模态和非稳定模态。整个非稳定传播模态根据爆震波对前周期的干涉又可以分为干涉阶段和不干涉阶段。在不干涉阶段,爆震波传播速度略高于C-J(Chapman-Jouguet)速度;在干涉阶段,爆震波传播速度低于C-J速度且爆震波被间断面分割成两部分。非稳定模态爆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稳定模态,而爆震波夹角、燃烧室出口面积比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长度 内外直径比值 传播模态 数值模拟 旋转爆震 燃烧室
原文传递
浙江红色文化的多模态传播路径构建
7
作者 高思美 孙炜进 王曹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7期31-35,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信息技术大变革背景下,浙江红色文化传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片面化”“碎片化”“滞后化”等痛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信息技术大变革背景下,浙江红色文化传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片面化”“碎片化”“滞后化”等痛点。当前浙江红色文化传播存在内容同质化、技术单一化、传统媒介收效甚微等问题。依托多模态架构,从内容、技术、效果等维度,通过整合红色文化数字传播多模态内容、搭建红色文化多模态技术场景、增强红色文化多模态互动体验等,构建浙江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有利于为浙江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思路,助力浙江文化品质提升与相关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红色文化 模态 模态传播 文化传播 路径构建
下载PDF
固体冲压发动机富燃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翁春生 韩家祥 +2 位作者 白桥栋 刘嘱勇 郑权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为了研究固体冲压发动机富燃燃气的旋转爆轰特性,本文以CH_(4)/CO/H_(2)混合气替代固体富燃燃气作为燃料,常温空气为氧化剂,研究了混合气的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质量比为1∶4.4∶0.67,质量流量为54.5 g/s,空气... 为了研究固体冲压发动机富燃燃气的旋转爆轰特性,本文以CH_(4)/CO/H_(2)混合气替代固体富燃燃气作为燃料,常温空气为氧化剂,研究了混合气的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质量比为1∶4.4∶0.67,质量流量为54.5 g/s,空气质量流量在370.9~782.3 g/s范围内,能够起爆形成稳定的旋转爆轰波。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旋转爆轰传播模态经历了单波、双波对撞到四波对撞的变化过程。爆轰波传播速度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空气质量流量为484.9 g/s,当量比为0.95时,爆轰波速的最大值为1167.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冲压发动机 富燃燃气 混合气 旋转爆轰 传播模态
下载PDF
当量比对富氢燃气旋转爆轰自起爆传播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高文佳 白桥栋 +3 位作者 韩家祥 邱晗 刘嘱勇 翁春生 《弹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53,共12页
针对高温富氢燃气旋转爆轰自起爆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典型特征参数,探究了当量比对高温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获得了高温富氢燃气成功自起爆形成旋转爆轰波的当量比范围,分析了当量比对自起爆延迟时间的影响。结... 针对高温富氢燃气旋转爆轰自起爆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典型特征参数,探究了当量比对高温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获得了高温富氢燃气成功自起爆形成旋转爆轰波的当量比范围,分析了当量比对自起爆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起爆形成的初始旋转爆轰波强度较弱,会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和传播模态的改变。但通过旋转爆轰的自调节,最终能实现旋转爆轰的稳定自持传播。当预燃氧气流量在8 g/s左右,空气流量在270 g/s时,在当量比范围为0.85~1.98区间内,高温富氢燃气能够通过自起爆形成稳定的旋转爆轰波。当量比大于1.52时旋转爆轰波呈单波模态;随着当量比减小,转变为混合模态,即在同一工况下,单波、双波模态和单/双波过渡模态无规律地交替出现。当量比减小到0.96左右时,旋转爆轰波呈现出稳定双波模态;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自起爆延迟时间从138 ms缩减至106 ms。旋转爆轰波的传播速度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波速的最大值出现在当量比为1.33,此时波速为127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富氢燃气 旋转爆轰 自起爆过程 传播模态 当量比
下载PDF
乙烯富燃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嘱勇 白桥栋 +3 位作者 韩家祥 邱晗 李航 翁春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本文以乙烯与氧气燃烧产生的富燃燃气作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乙烯富燃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探究了不同传播模态下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以及传播模态的影响因素,对不同模态下的时频特性、传播速度及起爆延迟时间等参数... 本文以乙烯与氧气燃烧产生的富燃燃气作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乙烯富燃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探究了不同传播模态下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以及传播模态的影响因素,对不同模态下的时频特性、传播速度及起爆延迟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乙烯富燃燃气传播模态及工作当量比区间与一次燃烧产物有关。在单波模态中,当量比为0.67时,获得爆轰波最大传播速度为1347.4 m/s。空气质量流量增加,乙烯富燃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模态向多波模态发展,爆轰波波头数目增加会导致爆轰波传播速度下降。同种传播模态下,起爆延迟时间随着空气流量增加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发动机 乙烯富燃燃气 当量比 起爆延迟时间 传播模态 预燃室
原文传递
多模态视域下《传习录》译介实践研究
11
作者 陈琳 郭玉屏 瞿叶韵 《现代语言学》 2025年第3期223-228,共6页
《传习录》是王阳明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译介并传播阳明文化,有助于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添砖加瓦。如今国内探讨如何传播王阳明思想的研究数量较少,其中研究有关多模态传播的则更为缺失。本文重点挖掘出... 《传习录》是王阳明先生的集大成之作,译介并传播阳明文化,有助于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添砖加瓦。如今国内探讨如何传播王阳明思想的研究数量较少,其中研究有关多模态传播的则更为缺失。本文重点挖掘出《传习录》中王阳明思想精髓,并以此作为翻译重点,转化为多模态形式,有助于激发英语世界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推动向外传播阳明心学的风采。Chuan Xi Lu is a magnum opus by Wang Yangming. Translating, introducing, and disseminating Yangming Culture contributes to showcasing the spiritual ident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s. Currently, there is a scarcity of research in China on how to disseminate Wang Yangming’s thoughts, and even fewer studies focus on multimodal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dedicates to extracting the essence of Wang Yangming’s thoughts from Chuan Xi Lu and prioritizing their translation into multimodal formats. By doing so, it is instrumental to spark interest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mong childre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reby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harm of Yangming’s Philosophy of the Mind out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模态传播 英译研究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邢襄文化多模态对外传播研究
12
作者 卢魁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7-90,共4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逐渐依赖于多模态的数字媒体技术。邢襄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其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研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邢襄文化多模态对外传播的现状、问...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逐渐依赖于多模态的数字媒体技术。邢襄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其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研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邢襄文化多模态对外传播的现状、问题与路径,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提升文化传播效果。通过对当前数字传播渠道的分析,结合邢襄文化的独特性,提出了以视频、短文案、专题网站等新型媒介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最后总结多模态对外传播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实践意义,并为未来的文化传播策略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邢襄文化 模态传播 文化对外传播
下载PDF
计算机科学在多模态传播背景下的应用与发展
13
作者 董顺凯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14期41-43,共3页
当今时代,计算机科学在多模态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显著。多模态传播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和图片进行结合,还涵盖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整合与交互。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社会互动模式。基于此,... 当今时代,计算机科学在多模态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显著。多模态传播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和图片进行结合,还涵盖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整合与交互。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和社会互动模式。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多模态传播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多模态传播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阐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 模态传播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凹腔燃烧室对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和燃烧室推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致程 严宇 +4 位作者 王可 范玮 杨宝娥 胡洪波 赵明皓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6-1315,共10页
为研究凹腔燃烧室对旋转爆震波模态和燃烧室推进性能的影响,分别基于凹腔燃烧室、宽度19 mm和宽度15 mm的环形燃烧室,以乙烯和富氧空气为推进剂,氧化剂流量范围为50~200 g/s,当量比为0.8,在未安装和安装塞式喷管条件下开展了对比实验。... 为研究凹腔燃烧室对旋转爆震波模态和燃烧室推进性能的影响,分别基于凹腔燃烧室、宽度19 mm和宽度15 mm的环形燃烧室,以乙烯和富氧空气为推进剂,氧化剂流量范围为50~200 g/s,当量比为0.8,在未安装和安装塞式喷管条件下开展了对比实验。未安装塞式喷管条件下,凹腔燃烧室和环形燃烧室中均得到了双波对撞模态和单波模态,且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凹腔燃烧室中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高于环形燃烧室,推进剂供给流量越低趋势越明显,说明凹腔结构可以改善推进剂的混合效果,减小爆震波的速度亏损。安装塞式喷管后,爆震波的传播模态发生了变化,不同燃烧室构型中得到了缓燃模态、双波对撞模态、四波对撞模态、单波模态和双波模态。凹腔燃烧室中爆震波以单波或双波模态稳定传播的工况范围较宽,爆震波速度亏损更小,环形燃烧室中爆震波稳定传播的工况范围较窄,主要以双波对撞或者四波对撞模态传播。最后,对比不同燃烧室条件下的混合物比冲发现,凹腔燃烧室的混合物比冲低于环形燃烧室,与宽度为15 mm的环形燃烧室相比比冲下降了约10%,与宽度为19 mm的环形燃烧室相比比冲平均下降了约7%。上述研究表明凹腔燃烧室有利于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减小爆震波的速度亏损,但凹腔结构会降低燃烧室的推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波 凹腔燃烧室 环形燃烧室 传播模态 传播速度 比冲
原文传递
华人社会之永续消费文化的传播模态——台湾主妇联盟消费者运动的个案分析
15
作者 张春炎 戚栩仙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09年第1期25-36,258,共16页
本文以消费者文化研究的角度,尝试借由台湾的第一个环保/消费者团体—主妇联盟生活消费者合作社的成功个案分析,具体化说明转型的消费者文化的雏形与可能性。自2008年至2009年开始,本文透过一连串活动参与、参与观察与重要人士的深入访... 本文以消费者文化研究的角度,尝试借由台湾的第一个环保/消费者团体—主妇联盟生活消费者合作社的成功个案分析,具体化说明转型的消费者文化的雏形与可能性。自2008年至2009年开始,本文透过一连串活动参与、参与观察与重要人士的深入访谈研究,发觉该团体在行动策略上以家庭妇女作为社群主体,利用台湾社会之中妇女特殊地位以及关怀下一代的共同特质,成功掀起一场温和的台湾消费革命,该团体借由共同购买的合作模式,成立全台湾最大绿色消费购物合作社(日常生活、饮食用品消费场域),吸引将近30000个家庭加入,成功推动关怀关怀社会弱势、小农与抵抗环境污染等议题的消费者文化。特别是主妇联盟的妇女们透过家庭内的身教与言教,将这样的消费者文化扩展到家庭子女之上,使得这转型消费者文化得以不断在跨代中传递与实践,以此展现出伦理消费行为更为动态性的社会建构概念。而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中,不同施为能力的绿色消费者,在其每日消费实践上都适度反映出公共价值。而这样的消费者文化同时也创造台湾具环保价值的有机、环保的消费生产文化模式,并让自私为基础的消费概念,逐步形成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文化研究 转型消费者研究 消费社会 传播模态 永续
原文传递
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与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对比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致程 严宇 +3 位作者 范玮 王可 杨宝娥 胡洪波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验证旋转爆震波与燃烧室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是否存在一致性,分别基于宽11 mm的环形燃烧室和圆柱形燃烧室,以乙烯为燃料,以富氧空气(体积分数33%、50%和100%)为氧化剂,通过改变氧化剂的供给流量和当量比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 为验证旋转爆震波与燃烧室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是否存在一致性,分别基于宽11 mm的环形燃烧室和圆柱形燃烧室,以乙烯为燃料,以富氧空气(体积分数33%、50%和100%)为氧化剂,通过改变氧化剂的供给流量和当量比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环形燃烧室中,通过改变氧气体积分数得到了不同的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当氧气体积分数为33%时为双波对撞模态,爆震波速度亏损为37%~63%,且双波传播频率低于燃烧室二阶切向声学频率;当氧气体积分数为50%和100%时,分别得到了单波和双波传播模态,爆震波速度亏损减小至14%~40%,且单波模态爆震波传播频率高于燃烧室一阶切向声学频率,双波模态爆震波传播频率高于燃烧室二阶切向声学频率。在圆柱形燃烧室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为50%时得到了单波模态,部分工况下爆震波传播速度高于理论C−J速度,且氧化剂流量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大部分工况下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均高于燃烧室的一阶切向声学频率。上述研究表明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与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规律均不相同,说明旋转爆震波与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现象并不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烧室 圆柱形燃烧室 爆震波传播模态 爆震波传播频率 燃烧室切向声学频率
下载PDF
黑龙江红色文化多模态翻译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慧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当前,黑龙江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传播范围和手段具有局限性,导致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外译传播不太理想,影响了世界对于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当前,黑龙江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传播范围和手段具有局限性,导致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外译传播不太理想,影响了世界对于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多模态翻译和多模态媒介传播策略为指导,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缺少英译文本或译文质量堪忧、已有外宣文本对外宣传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从翻译和传播两个层面优化外宣译本质量,创新译文叙事模式,搭建多元传播平台,提升黑龙江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质量及其对外传播效果,助力中国红色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红色文化 模态翻译 模态媒介传播
下载PDF
AIGC时代信息传播的五大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涛 孟雪 《新闻传播学刊》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数据的扩容、算法的升级、算力的提升,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变革,开启了AIGC时代。在传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度参与到了传媒行业的生产与传播实践当中,一方面,其能为信息的生产与传播降本增效,助力传统媒体的智能化转型... 数据的扩容、算法的升级、算力的提升,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变革,开启了AIGC时代。在传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度参与到了传媒行业的生产与传播实践当中,一方面,其能为信息的生产与传播降本增效,助力传统媒体的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底层运行逻辑,需要做出新的解读。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AIGC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人—机”传播、对话化传播、多模态传播、搭载式传播与智能化传播的新特征。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我们应当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拓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更新传播学的研究理论,更好地回应信息传播的前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传播 对话化传播 模态传播 搭载式传播 智能化传播
下载PDF
新媒介背景下湖湘文化的多模态传播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凤英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已呈现多模态化,人类进入“读图时代”。湖湘文化是湖南精神的体现,湖湘文化的传播应趋时应变,借助新媒介的传播优势,发挥多模态传播功能,提高受众的接受度,讲好湖湘故事,以提升湖湘文化的传播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 湖湘文化 新媒介 读图时代 模态传播
下载PDF
多模态传播与多维度竞争:智能传播新阶段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小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0-63,共4页
人工智能根据人类提示直接生成的内容进入传播,推动智能传播走向新阶段,多模态传播成为重要传播模式。从融合移动传播走向多模态传播,更适应新媒体传播底层逻辑演变。多模态传播中的多模态内容至少包括九类。智能内容生成发展与应用正... 人工智能根据人类提示直接生成的内容进入传播,推动智能传播走向新阶段,多模态传播成为重要传播模式。从融合移动传播走向多模态传播,更适应新媒体传播底层逻辑演变。多模态传播中的多模态内容至少包括九类。智能内容生成发展与应用正面临多个约束条件。多维度竞争是智能传播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传播 多维度竞争 智能变革 智能传播 内容影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