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子玉 杜道广 李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患者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6,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3、10.758、5.361、3.792、5.921、11.742,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2,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相对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及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小切口手术 传统内固定复位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与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作用分析
2
作者 孙炳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4-0097,共4页
临床治疗干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形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形式,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实际差异进行比较与研究。方法 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人数64例,以无差别分组... 临床治疗干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形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形式,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实际差异进行比较与研究。方法 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人数64例,以无差别分组形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手术形式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确保各个组别的人数均为32例。具体观察比较分析的指标包括术后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治疗优良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术后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明显更佳(p<0.05)。结论 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应当进行手术治疗,选择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的治疗干预形式,给患者机体产生的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患者的临床病症恢复速度较快。另外,显著提升治疗优良率与安全性,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小切口 传统内固定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邱南海 邱东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2期10363-10366,共4页
选择2005-08/2007-08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和天津骨科医院创伤科收治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其中传统内固定组38例,Liss内固定组54例。传统内固定组应用动力髁螺钉、解剖型钢板、T型钢板治疗;Liss内固定组应用微创Liss系统治疗。内... 选择2005-08/2007-08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和天津骨科医院创伤科收治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其中传统内固定组38例,Liss内固定组54例。传统内固定组应用动力髁螺钉、解剖型钢板、T型钢板治疗;Liss内固定组应用微创Liss系统治疗。内固定后4周内1次/周随访,4周后1次/月,检查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摄X射线片,观察断端对位对线及骨痂生长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满分为100分。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无感染、延迟愈合、断钉、断钢板等并发症。传统内固定组中30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95°,8例C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80°。8例延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对位对线满意。Liss内固定组中44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为117°,10例C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110°。骨折平均愈合2.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对线满意,有8例成角畸形。Liss内固定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高于传统内固定组(96.3%,76.3%,P<0.05)。与传统内固定系统相比,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传统内固定系统 膝关节骨折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涟生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1期18-19,2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P<0.05)。3观察组的骨不连、感染及关节僵硬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的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与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杨振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88-91,共4页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和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和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背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p <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为(p <0.05)。术后3天,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到了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ODI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相比,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因此,PMISF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 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
下载PDF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平 李运进 叶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842-3844,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急性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患者85例,将8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切口长度上、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随访半年显示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现象,而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7.14%(P<0.05)。结论:针对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疗效,但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促进患者肘功能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 传统内固定 过肘关节复杂类型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崔宏刚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7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方法:根据手术方案将14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 n=75)与对照组(n=70),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方法:根据手术方案将14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 n=75)与对照组(n=70),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弃拐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6
8
作者 高如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88-3290,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应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住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0例分为锁定钢板治疗组56例和传统内固定治疗组5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锁定钢板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锁定钢板治...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应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住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0例分为锁定钢板治疗组56例和传统内固定治疗组5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锁定钢板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总体优良率达83.93%,术后无并发症产生,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骨折类型和是否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传统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97-97,99,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对...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且减少并发症及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富友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期120-120,124,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2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2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2±0.36)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10.5±3.1)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四肢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秉江 曲大鹏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或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数量有106例,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或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数量有106例,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置入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优良中差分别为21例、15例、13例、4例,优良率为67.9%,研究组患者优良中差分别为40例、11例、2例、0例,优良率为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常规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运用LISS置入治疗的效果强于传统内固定系统,安全有效,促进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 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 疗效
原文传递
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东清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传统内固定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展开治疗后探讨临床疗效.结果:住院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上,置换手术组...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传统内固定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展开治疗后探讨临床疗效.结果:住院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上,置换手术组明显比传统固定组更低,P〈0.05;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置换手术组与传统固定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置换手术组在临床治疗优良率上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显著.置换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传统固定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展开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病更低、治疗总时间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少,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传统内固定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13
作者 杨红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3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3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9例实施传统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Neer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Neer评分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下载PDF
锁定钢板对比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性分析
14
作者 王玮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3期76-78,共3页
目的锁定钢板对比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性分析。方法择取到院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42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实施传统内固定治疗及锁定钢板。分析疗效、不良反应、Neer评分、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目的锁定钢板对比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性分析。方法择取到院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42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实施传统内固定治疗及锁定钢板。分析疗效、不良反应、Neer评分、生活质量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相关治疗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活动范围评分、内收力量评分偏高,VAS评分均偏低,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感情因素评分均偏高,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比传统内固定治疗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传统内固定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逯子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89-289,292,共2页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传统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7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传统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5.91%,其明显高于甲组的77.08%,且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而乙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甲组,由此可见,乙组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内固定术,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四肢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毕延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65-66,共2页
探讨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这次研究的四肢骨折患者数量有100例,分组后进行传统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恢复优良率... 探讨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这次研究的四肢骨折患者数量有100例,分组后进行传统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传统内固定 四肢骨折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对比
17
作者 赵正国 孙卫东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5期47-,56,共2页
目的探究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1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使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选取另外10例患者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并归为观察... 目的探究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1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使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选取另外10例患者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该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为(86.4±9.5)分,对照组为(72.5±6.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P<0.05)。结论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对比分析发现,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提高其膝关节功能评分,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 传统内固定治疗 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
原文传递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效果对比
18
作者 郭耀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6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切口大小及住院时间)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可有效减小患者手术创伤,利于早期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 传统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田桦 陆英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为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较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结论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均可发挥一定骨折复位作用,但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耗时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住院、骨折愈合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数字化技术辅助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杨小辉 辛晓锋 姚海峰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 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各项围手术期指... 目的 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ODI脊柱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柱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