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的认知重建与实践——以高椅村为例
1
作者 李伯华 邹靓 +1 位作者 程波 窦银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图式语言作为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转变的媒介,为逻辑空间更新认知重建提供方法支撑;通过典型图式的提取、空间秩序和意境的解析为逻辑空间的识别创造了条件。②有机更新是逻辑空间更新的理论落脚点,图式语境和图式语法指导逻辑空间更新与有机更新理念是契合的,拓展了有机更新研究的视角。③针对高椅村逻辑空间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出了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3条实践路径:延续村落格局,织补空间意境;移植街巷肌理,修复空间秩序;建设文化场域,传承地域文脉。以期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提供决策依据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逻辑空间 实体空间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体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立国 潘勋宇 +1 位作者 黄楚敏 金亦轩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传统村落体检是对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5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体检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首批中... 传统村落体检是对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5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体检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大部分处于发展较好状态;生态发展水平最好,组织和文化发展较好,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人才发展问题最突出;村落绿化率、设施完善度、村规民约效力得分较高,而村民受教育程度、空心化程度得分较低。案例研究也证明了构建的传统村落体检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能较好地描述传统村落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体检 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 湖南省
下载PDF
青木川传统村落空间基因的识别与提取
3
作者 张中华 王雪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37,共18页
针对青木川传统村落空间特征消失与文脉断裂的困境,以空间基因理论为基础展开识别提取研究。在空间基因识别技术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出发,组合凝练出背山面水、村田相生、文景相对的整体... 针对青木川传统村落空间特征消失与文脉断裂的困境,以空间基因理论为基础展开识别提取研究。在空间基因识别技术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出发,组合凝练出背山面水、村田相生、文景相对的整体格局空间基因;形如太极、张弛有度、多元复合的村落本体空间基因;中轴对称、向心围合、南北兼容的院落建筑空间基因。最后,以空间基因保护与传承为目标提出在地性保护与发展的规划策略:维育自然本底,重塑山水格局;保护村落肌理,焕活空间节点;提升院落价值,协调建筑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基因 识别提取 规划策略
下载PDF
福建省漳州市阳下村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4
作者 姚子刚(文/图) 方至谋(文/图) 庞艳(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1.村落概况阳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莆美镇东南角,面积约为1.25 km2,村南有连接G288国道的绥阳东路穿过。阳下村坐落于大臣山之南,旧时常有霞光普照,故取“名山之阳,丹霞呈祥”之义,自宋代始称“阳霞”。后来,简写其为“阳下”。... 1.村落概况阳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莆美镇东南角,面积约为1.25 km2,村南有连接G288国道的绥阳东路穿过。阳下村坐落于大臣山之南,旧时常有霞光普照,故取“名山之阳,丹霞呈祥”之义,自宋代始称“阳霞”。后来,简写其为“阳下”。阳下村是以“方”为主姓的村落,现今全村常驻人口约600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漳州市 传统村落 丹霞 山之南 云霄县 常驻人口
下载PDF
基于可识别性的徽州传统村落街巷地面铺装研究——以黟县屏山村为例
5
作者 魏薇 刘阳 曹海婴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4期2-7,共6页
街巷地面铺装作为承载体,是传统建筑营造的重要组成,也是传统村落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以黄山市黟县的传统村落——屏山村为例,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图表分析,解析了街巷地面铺装的可识别形象、可识别秩序、可识别特征和可识别... 街巷地面铺装作为承载体,是传统建筑营造的重要组成,也是传统村落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以黄山市黟县的传统村落——屏山村为例,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图表分析,解析了街巷地面铺装的可识别形象、可识别秩序、可识别特征和可识别意义,并指出传统村落道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也有助于将传统地面铺装艺术融入当代的住区道路铺地设计中,进而提升人居环境的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识别性 地面铺装 街巷 徽州传统村落
下载PDF
基于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
6
作者 贾新新 张亦林 马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目的针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不足、设计缺乏个性、功能单一,以及维护不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优化策略。方法通过G1法并结合专家评估,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 目的针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不足、设计缺乏个性、功能单一,以及维护不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优化策略。方法通过G1法并结合专家评估,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EWM)客观评估设施现状的权重分布。以石船沟村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为例,对该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应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以选定最优设施配置方案。结果通过改进G1-EWMTOPSIS模型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进行满意度评价,可准确求解居民的需求权重、科学转换设计参数、客观评价设计方案,并极大地优化全龄友好型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体验及满意度。结论本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术范式和研究路径。这一方法不仅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龄友好 传统村落 G1-EWM-TOPSIS 公共服务设施优化
下载PDF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及对策研究
7
作者 李妙然 王晓民 武翠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空间提升,社会参与助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社会空间不断延伸。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沙河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进而拓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实践空间、精神空间及社会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活化利用 实践 对策
下载PDF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发展研究——以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8
作者 曾梦宇 张雪梅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村落与非遗相伴相生,传统村落是非遗的空间载体,非遗是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核,共同传承着中华农耕文明。以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分布分为重心重叠分布区、零星分布区和重心错位分布...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村落与非遗相伴相生,传统村落是非遗的空间载体,非遗是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核,共同传承着中华农耕文明。以国家级“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分布分为重心重叠分布区、零星分布区和重心错位分布区,究其缘由,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交通通达性、文化交融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要促进传统村落与非遗的协调发展,就要把握二者发展的“人、形、业、境、魂”五个关键因素的整合;要根据分布区的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地科学推进;要进一步完善二者协调发展的内源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协调 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9
作者 陈洁 于沁弘 +3 位作者 林冠娇 刘轶凡 黄文洁 李霄鹤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以福建省6批共552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 10.2系统中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最邻近点指数等方法,探究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 以福建省6批共552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 10.2系统中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最邻近点指数等方法,探究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集,边缘少、核心多;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包括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及12个亚类,自然景观类地名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区域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景观类地名文化景观主要反映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福建省传统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特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水文、生物气候、经济人口、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名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福建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租养模式
10
作者 刘晓芳 杨燕妮 +2 位作者 周婧 何欣翼 杨思声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保用的有效模式,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城内村为案例,研究建筑租养的运行及保护发展实践。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建筑租养模式的关键在于使用权与责任的明晰转移,公私合作形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专业... 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保用的有效模式,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城内村为案例,研究建筑租养的运行及保护发展实践。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建筑租养模式的关键在于使用权与责任的明晰转移,公私合作形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专业赋能提供坚实保障,灵活的保护方式使其具有广泛适用性;高效的项目整合与协同推动该模式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建筑租养 建筑保用 集美区城内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传统村落空间的有机更新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路旭 朱孟勤 《中国名城》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是当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该方面文献注重实践案例分析、缺乏系统理论梳理与建构的情况,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回顾传统村落空间有机更新研究的发展... 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是当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该方面文献注重实践案例分析、缺乏系统理论梳理与建构的情况,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回顾传统村落空间有机更新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在理论层面从主体协同性、模式适宜性、过程有序性3个维度梳理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机制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从相应的3个维度归纳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机制的实现路径,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更新主体、更新模式、更新过程3个角度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有机更新 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 发展机制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及保护分析--以介休市马堡村为例
12
作者 高宇波 李鹤天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界面量化分析,对其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堡村所营造出的街巷空间特征,并探讨其相应的保护策略,这对其他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及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空间 量化分析 马堡村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互促机制及路径
13
作者 李忠斌 付泽 林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重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地区村落的价值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又要适应村民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要让历史的物化成果在当下活化利用...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重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地区村落的价值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又要适应村民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要让历史的物化成果在当下活化利用,把丰富的文化价值契入现代产业之中,通过产业发展给村民带来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提升村民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积极性,在活化利用中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而丰富乡村振兴的方式和内涵,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传统村落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传统村落遗产旅游教育功能实现的环境优化——以张谷英村为例
14
作者 李文兵 李欣 《开发研究》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大众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遗产教育价值日益明显。旅游场域传统村落遗产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传统村落旅游线路组织,以及现场各类媒介的信息传递作用。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采用现场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众旅游背景下... 大众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遗产教育价值日益明显。旅游场域传统村落遗产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传统村落旅游线路组织,以及现场各类媒介的信息传递作用。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采用现场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众旅游背景下张谷英村遗产旅游教育功能实现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导游现场解说与张谷英村自导式解说结合,推动该村遗产教育功能实现环境的产生,但张谷英村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旅游体验项目较少、旅游服务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大众旅游背景下张谷英村遗产旅游教育功能实现环境优化的原则与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遗产教育功能 实现环境 大众旅游
下载PDF
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出路
15
作者 陈玉凤 肖永祥 《武术研究》 2025年第4期94-96,共3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研究认为,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具有内容的本土性、融合的发展性、结构的松散性以及传播的多元性特征;面临着居民锻炼意识薄弱,村落...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研究认为,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具有内容的本土性、融合的发展性、结构的松散性以及传播的多元性特征;面临着居民锻炼意识薄弱,村落体育氛围缺失、传统村落组织管理不足,村落公共体育服务不完善、村落传统体育资源挖掘不足,传统体育文化元素缺失的实然困境,并提出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州 传统村落体育 实然困境 应然路径
下载PDF
保护传统村落推进乡村共富的实践与思考——以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行动”试点县松阳为例
16
作者 叶素云 《乡村论丛》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保护传统村落能够活化老屋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而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也是落实乡村共富的基础。本文以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行动”试点松阳县为切入点,就松阳县在“拯救老屋行动”中遵... 保护传统村落能够活化老屋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而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也是落实乡村共富的基础。本文以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行动”试点松阳县为切入点,就松阳县在“拯救老屋行动”中遵循的理念、开展的实践、取得的经验成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建筑资源能够为乡村发展文化经济新业态提供支撑,并依托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流入,反哺老屋修缮工作持续推进。但在整体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后续保障缺乏、保护开发不够、业态联动欠佳、共建意识不强等现实制约。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协调系统保障、合理开发保护、融合联动发展、加强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相应优化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共富提供可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拯救老屋 乡村共富 松阳县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识别研究——以宜兴市前墅村为例
17
作者 方遥 郑昊 +1 位作者 祁天乐 蒋涛 《华中建筑》 2025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乡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乡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的识别与保护方式,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乡土文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文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三洞桥前墅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近... 乡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乡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的识别与保护方式,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乡土文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文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三洞桥前墅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空间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识别因子,构建识别框架与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识别指标权重;其次,在对前墅村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划分了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最后提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保护建议。该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的保护模式,并以前墅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传统村落全要素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识别 承载空间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
18
作者 郭素莲 《江西农业》 202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智慧。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部署,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良好的生态空间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智慧。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部署,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良好的生态空间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着远离乡村居民主体、发展形式同质化、忽视居民实际需求、缺乏充足资金支持等问题。基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笔者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建设文化队伍,壮大传承力量;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形式等方面,形成适合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文化 传承发展 路径
下载PDF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9
作者 李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第13期9-12,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发受到关注。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不仅有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还能通过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产品等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将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发受到关注。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不仅有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还能通过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产品等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将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的实践方式及其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系列具体策略以优化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助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保护 乡村振兴 地方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