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肚菌传统栽培工艺模式创新提升思路与建议
1
作者 万鲁长 孙录宝 +3 位作者 高霞 任海霞 任鹏飞 刘军 《农业知识》 2023年第3期12-13,共2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食用菌菇是与粮食和食物关联最直接的微生物。菌类食品应属于广义的粮食范畴,其蛋白质含量高,有“菇粮”之称,为“一荤一素一菇”新型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食物数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食用菌菇是与粮食和食物关联最直接的微生物。菌类食品应属于广义的粮食范畴,其蛋白质含量高,有“菇粮”之称,为“一荤一素一菇”新型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食物数量和多元化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消费需求 创新提升 菌类食品 膳食结构 工艺模式 传统栽培 羊肚菌
下载PDF
桑枝栽培与传统栽培黑木耳、玉木耳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2
作者 胡昌里 胡婷 +5 位作者 汪舟扬 李从虎 程旭 吴松青 尹立伟 梁龙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1期70-74,共5页
比较分析桑枝栽培与传统栽培的黑木耳和玉木耳中粗蛋白质、粗多糖、氨基酸、多种矿质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桑枝栽培的黑木耳和玉木耳中粗蛋白、粗多糖、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栽培,分别为(12.00±0.10)%、(10.19±... 比较分析桑枝栽培与传统栽培的黑木耳和玉木耳中粗蛋白质、粗多糖、氨基酸、多种矿质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桑枝栽培的黑木耳和玉木耳中粗蛋白、粗多糖、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栽培,分别为(12.00±0.10)%、(10.19±0.13)%、(13.20±0.15)%、(10.23±0.21)%、(15.02±0.18)%、(13.25±0.22)%;桑枝栽培的玉木耳中铁(Fe)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栽培,锌(Zn)、铜(Cu)和硒(Se)含量高于传统栽培;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玉木耳中粗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黑木耳,桑枝栽培与传统栽培的黑木耳和玉木耳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因此,桑枝栽培的黑木耳、玉木耳富含粗蛋白、粗多糖、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栽培 传统栽培 黑木耳 玉木耳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栽培方法在黄花蒿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梦琼 王满元 +2 位作者 崔俊茹 贾富霞 李沫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花蒿组培苗;利用黄花蒿组培苗进行继代生根培养,并依次完成温室移栽和露地栽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培苗、温室苗及大田苗的青蒿素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与对照药材、野生药材相比较。结果: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分化率为100%,根分化率可达75%;黄花蒿组培苗生根率和成活率高,均在95%以上,且生长性状稳定;不同培养期的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均高于野生黄花蒿。结论:此方法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适合用于迅速扩大黄花蒿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标准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组织培养 高效扩繁 传统栽培
下载PDF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甘秀芹 何虎翼 +3 位作者 韦本辉 韦威旭 宁秀呈 唐秀桦 《中国马铃薯》 2008年第6期329-331,共3页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稻草覆盖免耕栽培 传统栽培
下载PDF
菊花传统栽培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舒迎澜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菊花属于十大名花之一,散见于各种古籍有关菊花的记载不计,仅菊的专谱达四十余种,多于任何一种作物。相传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代,就有菊的记载;引种菊花当有三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菊花传统栽培... 菊花属于十大名花之一,散见于各种古籍有关菊花的记载不计,仅菊的专谱达四十余种,多于任何一种作物。相传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代,就有菊的记载;引种菊花当有三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菊花传统栽培技术,各种花卉种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其他作物相似,中国的菊花传统栽培技术亦以精耕细作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栽培 传统栽培
下载PDF
马铃薯覆盖轻简化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乐美旺 饶月亮 +3 位作者 颜小文 肖运萍 涂玉琴 颜廷献 《耕作与栽培》 2009年第4期22-23,共2页
马铃薯覆盖轻简化与传统栽培比较,探讨了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植株提高而主茎数减少;单薯重量增加,较对照提高幅度为1.7%~41.7%;覆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其中板田摆种稻草覆盖、板田摆种玉米秸秆覆盖和翻耕摆... 马铃薯覆盖轻简化与传统栽培比较,探讨了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植株提高而主茎数减少;单薯重量增加,较对照提高幅度为1.7%~41.7%;覆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其中板田摆种稻草覆盖、板田摆种玉米秸秆覆盖和翻耕摆种稻草覆盖的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25.72%、32.32%、23.47%,综合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盖轻简化栽培 传统栽培 冬季农业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传统栽培技术的原生形态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喜文 向安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9-54,107,共7页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栽培技术的分期,以民国初至20年代末为前期.期间,甘蔗的传统栽培技术几乎完全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近代技术的渗透非常缓慢,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相当微弱.“原生形态”的甘蔗传统栽培技术大致停留在清代的水平,其中耕、除草...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栽培技术的分期,以民国初至20年代末为前期.期间,甘蔗的传统栽培技术几乎完全保留着它的原生形态,近代技术的渗透非常缓慢,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相当微弱.“原生形态”的甘蔗传统栽培技术大致停留在清代的水平,其中耕、除草,耕作保墒,补苗、防治病虫害,甘蔗与其他作物间作轮种方式等,都是广东珠三角区极具特色的栽培技术.从本质上说,广东甘蔗传统栽培技术的原生形态只是处于经验农学阶段,但在民国广东“糖业复兴”动动中,被吸收、传承,构成民国时期广东地区甘蔗栽培技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广东甘蔗 传统栽培技术 原生形态
下载PDF
江香薷传统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贤旺 张寿文 +1 位作者 曹岚 胡生福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年第7期61-62,共2页
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ev.Jiangxianru ev.nov.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以干燥带花的地上部分入药,是江西的道地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等地,是江西大宗药材之一,畅销全国各地,品质最佳,享有"江香薷&qu... 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ev.Jiangxianru ev.nov.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以干燥带花的地上部分入药,是江西的道地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等地,是江西大宗药材之一,畅销全国各地,品质最佳,享有"江香薷"之美名.长期以来,江香薷一直采用传统技术栽培,虽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生产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已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江西道地药材江香薷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选择江香薷生产区新余市分宜县昌田乡和渝水区界水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以期总结传统的栽培技术经验,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江香薷的规范化栽培及进一步提高江香薷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香薷 传统栽培技术 调查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中药材
下载PDF
江西车前传统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寿文 刘贤旺 +2 位作者 曹岚 黄慧莲 吴祥松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通过调查研究 ,总结了江西车前传统栽培技术的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为江西车前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江西 车前子 传统栽培技术 中药材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性状、显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素玲 李敏 +1 位作者 甘我挺 王薇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周期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在性状、显微特征方面的异同点,为后期组培半夏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进行性状鉴别,粉末、块茎横切面及叶片表皮的显微特征研究。结果:不同生长周期组...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周期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在性状、显微特征方面的异同点,为后期组培半夏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进行性状鉴别,粉末、块茎横切面及叶片表皮的显微特征研究。结果:不同生长周期组培半夏块茎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大小、形状及去皮后颜色3个方面差异性明显。在显微特征方面,不同生长周期组培半夏与传统栽培半夏在淀粉粒、导管、叶片表皮细胞及气孔类型上呈明显相似性。但在草酸钙针晶束、气孔数目方面不同生长期的组培半夏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随着组培半夏生长周期的延长,组培半夏在块茎性状、显微特征方面与传统栽培半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半夏 传统栽培半夏 性状 显微
下载PDF
江西车前传统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寿文 刘贤旺 +2 位作者 曾岚 黄慧莲 吴祥松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2年第4期23-24,34,共3页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以种子和全草入药。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镇咳之功效。江西是车前子主产区,栽培历史长达300余年,主要分布于吉安、泰和、吉水、修水等县,早已成为江西大...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以种子和全草入药。车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镇咳之功效。江西是车前子主产区,栽培历史长达300余年,主要分布于吉安、泰和、吉水、修水等县,早已成为江西大宗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利水 常用中药 清热 全草 镇咳 祛痰 传统栽培技术 种子 栽培历史
下载PDF
略述黄岩柑橘传统栽培技术——筑墩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洁强 《浙江柑橘》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黄岩是世界最古老的柑橘产区之一,有着深厚的橘文化积淀。黄岩栽植柑橘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吴沈莹撰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载:“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代乳柑就列为朝廷贡品,宋元时称“... 黄岩是世界最古老的柑橘产区之一,有着深厚的橘文化积淀。黄岩栽植柑橘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吴沈莹撰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载:“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代乳柑就列为朝廷贡品,宋元时称“天下果实第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永宁江(又名澄江)两岸勤劳的人民不仅培育了黄岩蜜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栽培技术 柑橘 文化积淀 三国时代 历史 永宁江 产区
下载PDF
界首市改进马铃薯传统栽培技术的11项措施
13
作者 谢兰光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6期366-367,共2页
近年来,界首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配套,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根据本人多年来生产经验,提出11项改进措施,供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 传统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 界首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效益 生产经验 生产者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影响因素研究——以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代月 张华 +1 位作者 华春林 石庆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274-277,共4页
基于江油的实地调查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否关注和讨论国家大事以及社会新闻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基于江油的实地调查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否关注和讨论国家大事以及社会新闻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遗产保护政策宣传及实施不到位,农户整体认知意识层度低导致对江油辛夷花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高。因此,应采取积极举措转变农户的认知水平,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增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农户的认知程度,并最终影响其行为,从而达到保护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抢救传统栽培植物——西部梯级水电开发的当务之急
15
作者 陈丽晖 《水利发展研究》 2010年第10期35-39,62,共6页
伴随人们的认识提高,水电开发引发的关注问题逐渐拓展,从原来的单纯工程建设成败,扩大到库区生态、移民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公平与稳定等话题[1],其中,生物多样性是水电建设中受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内容[2-3]。然而,传统栽培植物作为... 伴随人们的认识提高,水电开发引发的关注问题逐渐拓展,从原来的单纯工程建设成败,扩大到库区生态、移民经济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公平与稳定等话题[1],其中,生物多样性是水电建设中受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内容[2-3]。然而,传统栽培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在分析水电开发可能产生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开展有关研究与保护行动的必要性,并拟定研究和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传统栽培植物 西部水电开发 影响
下载PDF
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瑛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32-32,共1页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花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极具观赏和药用价值。2014年5月29日,"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被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四川...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花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极具观赏和药用价值。2014年5月29日,"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被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四川省首个被命名为代表川西北高山文化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地地处江油市大康镇旱丰村,海拔1 200-2179m,面积2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花 农业文化遗产 木笔花 栽培体系 传统栽培 四川江油 望春花 灌木植物 鳞毛 川西北
下载PDF
香薷传统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杨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21期44-45,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香薷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开始彰显其不同的应用价值。分析了香薷的传统栽培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于其综合应用方面及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香薷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带来帮助。
关键词 香薷 传统栽培技术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淮山浅生槽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付云飞 范任根 +3 位作者 邓友良 曾胜根 黎济仁 方建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167-168,共2页
淮山浅生槽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淮山浅生槽栽培产量为36.96 t/hm2,较传统栽培增产8 430 kg/hm2,净增纯收入4.182万元/hm2,同时可节省劳力150个/hm2,折合节约成本1.05万元/hm2。
关键词 淮山 浅生槽栽培 传统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比较
下载PDF
马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瑜 周礼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81-81,100,共2页
马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表明;马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产值66553元/hm2,比对照增产19782元/hm2,生产成本12675元//hm2比对照降低4200元/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净增23982元。说明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是节本... 马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试验表明;马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产值66553元/hm2,比对照增产19782元/hm2,生产成本12675元//hm2比对照降低4200元/hm2,经济效益比对照净增23982元。说明铃薯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是节本增效的栽培新技术,可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黑膜免耕改良覆盖栽培 传统栽培 对比试验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效益浅析
20
作者 严雅青 周剑飞 张建平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强化栽培技术 传统栽培技术 栽培效益 超稀植 优质杂交粳稻 水稻 病虫危害 稻米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