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勇 裘曙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结果]本组35例患者,手术结果优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周... [目的]探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结果]本组35例患者,手术结果优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周缘皮肤坏死,均一期愈合。[结论]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传统腰椎入路 腰椎骨折
下载PDF
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2 位作者 张振华 汪明星 谭国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0期3032-303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BPA-TLIF)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DLSS患者86例,采用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BPA-TLIF)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DLSS患者86例,采用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BMA-PLIF)的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BPA-TLIF术的4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女17例,男26例,年龄(68.06±2.98)岁;病程(2.21±0.69)年;严重程度:6例Ⅰ度,13例Ⅱ度,20例Ⅲ度,4例Ⅳ度;病变节段:2例L3~4,27例L4~5,14例L5~S1。观察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67.72±3.02)岁,病程(2.37±0.62)年;严重程度:7例Ⅰ度,14例Ⅱ度,17例Ⅲ度,5例Ⅳ度;病变节段:3例L3~4,25例L4~5,15例L5~S1。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个月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5.02±1.17)cm比(8.04±1.42)cm,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125.63±10.58)ml比(187.44±15.32)ml、(102.36±9.33)ml比(126.12±10.27)ml,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17±15.34)min,对照组为(121.89±16.5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部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3.41±0.45)分比(3.96±0.56)分、(13.27±0.99)分比(15.21±1.06)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43),对照组为4.65%(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TLIF术治疗老年DLSS患者手术时间短,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降低腰部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旁肌间隙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双侧传统后正中腰椎椎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邓红平 胡灏 +1 位作者 林格生 方基石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显露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33例(A组);传统后入路显露51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显露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33例(A组);传统后入路显露51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但因术中暴露范围有限,在手术适应证上有其局限性。术中需行椎板开窗探查、减压、椎管内骨块复位以及不稳定脊柱骨折需加用横连接、棘突钢丝内固定者,应选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传统腰椎入路 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红平 林格生 +3 位作者 胡灏 方基石 王鹤年 董春富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4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CT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4天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传统腰椎入路 椎旁肌肉 横截面面积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红平 胡灏 +4 位作者 林格生 徐煜 王鹤年 方基石 董春富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行肌间隙入路手术显露;B组35例,行传统后入路手术显露。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4d疼...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行肌间隙入路手术显露;B组35例,行传统后入路手术显露。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4d疼痛感觉程度(VAS),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椎体上下缘连线夹角),双侧椎旁肌面积;术前,术后第1、3及7天,末次随访时血肌酸激酶(CK)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4d及末次随访时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及3天CK水平、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旁肌面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椎体高度、Cobb角、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K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对椎旁肌影响小等优势,有利于保护肌肉软组织的血供,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传统腰椎入路 椎旁肌肉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斌 曾忠友 +1 位作者 韩建福 张建乔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123例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为椎旁肌间隙入...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123例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组,64例为传统后入路显露组,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VAS评分及拆除内固定物前后的JOA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VAS评分、拆除内固定物前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物拆除后JOA评分肌间隙入路组高于常规入路组(P〈0.05)。[结论]腰椎肌间隙入路可以保持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较之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操作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 传统腰椎入路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立典 蒋亮 李栋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158-160,1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腰椎间融合...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17±0.38)min,长于对照组的(2.50±0.44)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5.26±20.15)ml、术后2 h引流量为(46.73±8.44)ml,低于对照组的(563.27±17.48)、(120.80±44.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为(1.95±0.35)、(19.64±5.12)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49)、(25.33±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虽会持续较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引流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 传统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