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荷载传递法分析PTC管桩的抗拔性状
1
作者 张芳芳 李海兵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以达到替代或部分替代现场试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管桩 荷载传递法 载荷试验 抗拔性状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桩基沉降计算与承载性能分析
2
作者 朱永森 吴艳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222-228,共7页
地层由于土体颗粒结构疏松容易产生桩基成桩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桩基的承载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以自贡市富台家园项目为依托,针对现场两根试验桩开展桩基静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对地层中桩基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两根桩的荷... 地层由于土体颗粒结构疏松容易产生桩基成桩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桩基的承载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以自贡市富台家园项目为依托,针对现场两根试验桩开展桩基静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对地层中桩基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两根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桩端与桩侧各自分担了部分荷载属于端承摩擦型桩。桩的极限承载力接近设计值,冗余量小,不利于结构安全,可以考虑固化地层或增加桩长。提出桩侧双折线模型和桩端双参数指数模型组成的桩基荷载-位移传递简化模型,采用MATLAB编程的迭代算法得到荷载-沉降曲线,发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此荷载-位移模型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地层的桩基承载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静载试验 荷载传递法 沉降 承载性能
下载PDF
基于能量辐射传递法的功能梯度板高频振动响应分析
3
作者 许爱林 代成浩 陈海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0-48,219,共10页
该研究的目的是将能量辐射传递法(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method,RETM)推广到功能梯度板模型中,以预测结构的高频振动响应。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推导了功能梯度板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在该方法中,结构内部的能量... 该研究的目的是将能量辐射传递法(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method,RETM)推广到功能梯度板模型中,以预测结构的高频振动响应。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推导了功能梯度板的振动控制方程,获得了波传播特性参数。在该方法中,结构内部的能量响应由激励产生的直接场与边界虚源产生的反射场叠加得到。在临界频率以下,能量响应由一种传播波控制;而在临界频率以上,由三种传播波控制。数值算例结果与模态叠加法和功率流分析进行了对比,验证了RETM在计算不同物理参数下功能梯度板高频振动响应的准确性。研究了不同厚度下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对能量响应的影响,讨论了材料梯度因子、结构阻尼和激励频率对高频振动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梯度因子的变化会导致结构波传播特性和能量分布特征的变化,越大能量的衰减速度越快,衰减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板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材料梯度因子 能量辐射传递法(RETM) 能量流场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被引量:53
4
作者 赵明华 何腊平 张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9-844,共6页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复合地基 沉降 荷载传递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荷载传递法计算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 被引量:23
5
作者 贾煜 宋福贵 +1 位作者 王炳龙 杨龙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82,共8页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 现有研究采用荷载传递法时均未计算桩体自重,若直接应用于国内软土地区超长桩基的沉降计算,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严格的沉降控制要求。基于佐藤·悟双折线模型提出侧阻荷载传递函数的假定模式,引入桩体自重并对荷载传递法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行修正和求解,结合降水引起的桩周土体沉降计算和基于端阻弹性模型的桩端土体沉降计算,获得地下水位变化诱发的基桩沉降计算方法;采用理论推导的基桩沉降解析解,并借助嵌入荷载传递函数的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纯桩顶荷载作用和桩顶荷载与降水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的桩侧摩阻力、桩体轴力和基桩沉降进行算例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因考虑了由桩体沉降产生的桩周土体附加竖向位移而与理论计算略有偏差,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降水引起的基桩沉降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降水 负摩阻力 基桩沉降 荷载传递法
原文传递
炉膛辐射换热计算的一种改进的离散传递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宏顺 周怀春 +1 位作者 陆继东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66,共5页
在Lockwood和Shah于1981年提出的离散传递法中,求解沿特征射线的辐射传递方程时没有将入射散射项计入。基于作者最近提出的带微小加权离散坐标格式,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传递法:首先采用一个常规离散坐标系列来求解辐射强度场,然后... 在Lockwood和Shah于1981年提出的离散传递法中,求解沿特征射线的辐射传递方程时没有将入射散射项计入。基于作者最近提出的带微小加权离散坐标格式,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传递法:首先采用一个常规离散坐标系列来求解辐射强度场,然后再由此强度场向特征射线的辐射传递方程提供源函数(包括入射散射项)。这样,改进的离散传递法就可以处理有散射的多维辐射问题。最后采用2个二维测试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法能适用于任何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炉膛 辐射换热 计算 离散传递法 数值方
下载PDF
群桩沉降计算的荷载传递法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明华 邹丹 邹新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9-123,共5页
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分析,以荷载传递法为基础,导得了各基桩桩侧摩阻力在桩周土中产生的位移场,进而在考虑各桩的存在引起位移的折减后将其迭加,导得了计入桩与桩之间相... 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分析,以荷载传递法为基础,导得了各基桩桩侧摩阻力在桩周土中产生的位移场,进而在考虑各桩的存在引起位移的折减后将其迭加,导得了计入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的桩侧单位厚度土的等效刚度系数;并通过对Boussinesq解进行桩的入土深度修正,从而导得桩端土的等效刚度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荷载传递法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通过与已有模型桩基试验比较,理论计算与实测沉降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沉降计算 荷载传递法 剪切变形 等效刚度系数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明华 邹丹 邹新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310-2314,共5页
沉降计算是高承台桩基设计中的难点所在。为探讨高承台群桩基的沉降性状与计算方法,首先,基于Cooke法导得桩基侧摩阻力在其周围土体中产生的位移场分布,并考虑邻近桩基的存在所引起的位移折减效应,经迭加后获得桩侧单位厚度土的等效刚... 沉降计算是高承台桩基设计中的难点所在。为探讨高承台群桩基的沉降性状与计算方法,首先,基于Cooke法导得桩基侧摩阻力在其周围土体中产生的位移场分布,并考虑邻近桩基的存在所引起的位移折减效应,经迭加后获得桩侧单位厚度土的等效刚度系数;然后,通过对Boussinesq解进行桩的入土深度修正,导得桩端土的等效刚度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荷载传递法的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模型桩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按该文方法获得的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高承台桩基 沉降计算 荷载传递法 剪切变形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后注浆桩荷载沉降关系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房凯 张忠苗 +1 位作者 刘志军 刘兴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99,共5页
为了预测竖向荷载下后注浆桩的荷载变形特性,在荷载传递法的基础上,采用双曲线的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后注浆桩桩身荷载和沉降关系的迭代模型,给出了成层地基中后注浆单桩的迭代求解方法.为了考虑注浆对桩端桩侧阻力的影响,引入了后注浆... 为了预测竖向荷载下后注浆桩的荷载变形特性,在荷载传递法的基础上,采用双曲线的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后注浆桩桩身荷载和沉降关系的迭代模型,给出了成层地基中后注浆单桩的迭代求解方法.为了考虑注浆对桩端桩侧阻力的影响,引入了后注浆荷载传递参数提高因子,在统计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因子的经验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评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给出后注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以保守地将预测的下限用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注浆桩 荷载传递法 提高因子 荷载沉降关系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锚杆锚固段荷载变形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锡宾 刘涛 褚广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19,293,共5页
基于荷载传递法,推导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基本微分方程;结合Kelvin问题的位移解,得到锚固段的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认为锚杆体的直径、外荷载及锚杆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剪切模量的比值等因素影响着锚固段的应力水平。计算结果表明:锚杆体... 基于荷载传递法,推导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基本微分方程;结合Kelvin问题的位移解,得到锚固段的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认为锚杆体的直径、外荷载及锚杆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剪切模量的比值等因素影响着锚固段的应力水平。计算结果表明:锚杆体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使锚杆所受的最大剪应力快速增加;在较高的初始力条件下,锚固段前端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较小的锚杆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剪切模量比值有利于锚固段应力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段 荷载传递法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深嵌岩桩承载特性及其荷载传递法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成中 何春林 龚维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了弥补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b≥5)承载特性研究领域的不足,利用青岛海湾大桥试桩zh12的自平衡测试结果,对大直径深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深嵌岩桩嵌岩段实测的桩侧摩阻力与位移关系以及桩端阻力与位移关系,并与采用... 为了弥补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b≥5)承载特性研究领域的不足,利用青岛海湾大桥试桩zh12的自平衡测试结果,对大直径深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深嵌岩桩嵌岩段实测的桩侧摩阻力与位移关系以及桩端阻力与位移关系,并与采用双曲线分布模式的荷载传递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基桩顶处的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近似为直线分布形态。从实测曲线的拟合结果来看,岩层处的侧摩阻力与位移关系采用双曲线拟合是可行的,参数1/b也能反映出桩侧极限摩阻力的数值;桩端岩层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也与双曲线形态比较相似;利用拟合曲线所得到的参数a、b反演计算所得到桩顶荷载位移曲线也与自平衡测试方法的实测结果接近。最后,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在不同单轴抗压强度状态下,桩侧极限摩阻力经验公式中参数α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深嵌岩桩 荷载传递法 承载特性 桩侧摩阻力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单桩沉降解析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忠 唐漾 +2 位作者 杜欢欢 朱思静 彭刚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0,共6页
针对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工作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采用了描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的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得到了针对桩-土变形全过程的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计算了具体案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曲... 针对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工作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采用了描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的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得到了针对桩-土变形全过程的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计算了具体案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描述单桩荷载传递过程,根据静载实验获得的具体参数,计算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并估算单桩的承载力,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荷载传递法 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 荷载-沉降关系
下载PDF
荷载传递法研究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进展综述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杨桦 杨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55-159,165,共6页
荷载传递法概念明确,能反映桩土体系的荷载-沉降主要工作机理,同时具有计算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根据桩侧和桩端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荷载传递方法来确定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对工程界来说,研究这... 荷载传递法概念明确,能反映桩土体系的荷载-沉降主要工作机理,同时具有计算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根据桩侧和桩端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荷载传递方法来确定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对工程界来说,研究这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分别从荷载传递函数类型、数值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及其优化等方面加以概括,总结了单桩荷载传递法近年来的最新进展。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加重视通过荷载传递机理分析和试验对比,得出较为实用的地区经验参数,指导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传递法 单桩 沉降
下载PDF
荷载传递法在群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美存 徐永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2-66,共5页
用叠加力的方法,把荷载传递法应用于群桩,提出了一个简单可行的途径,它可以考虑成层地基和土的非线性以及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群桩 荷载传递法 相互作用 桩基 载荷
下载PDF
函数传递法求解悬链线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艳红 时成龙 +1 位作者 洪杰 李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3-1940,共8页
悬链线问题是一类经典又多变的力学问题,其曲线构形指导着桥梁等工程应用的结构设计。为了求得结构特征或载荷特征不同的悬链线的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法思想的、通用性较好的求解方法。首先,提炼出悬链力学模型,将悬链顺序划分... 悬链线问题是一类经典又多变的力学问题,其曲线构形指导着桥梁等工程应用的结构设计。为了求得结构特征或载荷特征不同的悬链线的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法思想的、通用性较好的求解方法。首先,提炼出悬链力学模型,将悬链顺序划分成若干简单单元,结合单元力平衡和本构-几何关系解得单元特征函数方程组,顺序嵌套单元特征函数方程组获得整体特征函数方程组;然后,使用离散Newton迭代法对该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悬链的受力和变形;最后,算例验证了结果与解析解的一致性。函数传递法对具有复杂结构特征和载荷特征的悬链线问题有很好的适用性,对求解其他可划分为若干首尾相接结构单元的结构系统的广义变形也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传递法 传递矩阵 悬链线 NEWTON迭代 广义变形
原文传递
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法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巨玉文 梁仁旺 赵明伟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钻孔挤扩支盘桩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桩基础,止前尚处于边使用边研究的阶段,对其荷载传递理论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破坏性荷载试验.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荷载传递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壁式框架分析的状态变量传递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国 于传君 蒋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取杆端位移和对应的杆端力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传递矩阵和逐层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壁式框架。文章取框架的每一层作为基本单元 ,建立基本单元端部的状态变量与相邻基本单元端部状态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过程中 ,框架层数的增加仅增加矩... 取杆端位移和对应的杆端力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传递矩阵和逐层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壁式框架。文章取框架的每一层作为基本单元 ,建立基本单元端部的状态变量与相邻基本单元端部状态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过程中 ,框架层数的增加仅增加矩阵相乘的次数 ,而待求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式框架分析 状态变量传递法 传递矩阵 矩阵位移
下载PDF
降维后的离散传递法及其在煤粉火焰传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娟 章明川 +3 位作者 施伯红 范卫东 赵国锋 周月桂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86-1489,1485,共5页
针对具有二维特征的辐射传热问题 ,介绍了一种降维方法。用经过降维处理的离散传递法 ( DTM)对含有吸收、发射性介质的圆管形腔体和煤粉火焰的辐射传热进行数值计算 ,并与按三维辐射计算的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符合很好。这表... 针对具有二维特征的辐射传热问题 ,介绍了一种降维方法。用经过降维处理的离散传递法 ( DTM)对含有吸收、发射性介质的圆管形腔体和煤粉火焰的辐射传热进行数值计算 ,并与按三维辐射计算的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符合很好。这表明 :用降维后的离散传递法描述煤粉火焰的辐射传热过程是可行和精确的。图 6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维 离散传递法 辐射传热 煤粉火焰 加热炉
下载PDF
多层框架分析的状态变量传递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建国 于传君 蒋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10,共5页
取杆端位移和对应的杆端力作为状态变量,利用传递矩阵和逐段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多层框架,并建立了单跨多层框架的传递矩阵。在分析过程中,框架层数的增加只增加计算过程中的矩阵相乘的次数,而待求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始终保持不变,从... 取杆端位移和对应的杆端力作为状态变量,利用传递矩阵和逐段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多层框架,并建立了单跨多层框架的传递矩阵。在分析过程中,框架层数的增加只增加计算过程中的矩阵相乘的次数,而待求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始终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了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框架 传递矩阵 框架 状态变量传递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