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的涡轮增压器激励源识别
1
作者 李佳萦 李欣 +3 位作者 郝晓静 吉建波 张浩 甄冬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3,共7页
为实现涡轮增压器向大流量高压比方向发展,需对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源及其贡献量进行探究,从而保证其运行状态可靠稳定,这对其噪声与振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以某型柴油机... 为实现涡轮增压器向大流量高压比方向发展,需对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源及其贡献量进行探究,从而保证其运行状态可靠稳定,这对其噪声与振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以某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的加速度信号作为目标响应点,建立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详细分析该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来源以及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在低频范围内,发动机基础激励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当频率达到气动载荷基频时,压气机端气动载荷激励的贡献增大,甚至高于发动机的激励。随增压器转速的升高,基频不断增大,其贡献量也逐渐增大,而涡端气动载荷激励的贡献一直较小。在相同气动载荷条件下,发动机转速越高,目标点的振动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涡轮增压器 激励源识别 贡献度分析
下载PDF
泵设备成组筏架振动传递路径分析及优化设计
2
作者 贾泽坤 孙孟 +2 位作者 张冠军 李舒成 向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针对泵设备模块化成组筏架系统隔振效果不佳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泵设备模块化成组浮筏隔振系统有限元模型,计算成组设备浮筏系统的振动响应,基于结构声强法分析成组筏架筋板的振动能量传递及贡献度,确定了主要传递路径,并选取主要路径上... 针对泵设备模块化成组筏架系统隔振效果不佳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泵设备模块化成组浮筏隔振系统有限元模型,计算成组设备浮筏系统的振动响应,基于结构声强法分析成组筏架筋板的振动能量传递及贡献度,确定了主要传递路径,并选取主要路径上的结构参数,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代理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泵组产生的振动激励的主要传递路径,并选取上、下面板、中间筋板及基座厚度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筏架隔振器下支撑点的振动加速度级合成值相比于优化前降低了14 dB。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在算法优化的误差范围内,满足优化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组筏架 浮筏系统 有限元 传递路径分析 结构声强 贡献度分析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VMD-SVD组合降噪方法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魏佳帅 白镇熇 +1 位作者 陈克 王楷焱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测得振动信号存在大量高频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组合降噪方法V...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测得振动信号存在大量高频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组合降噪方法VMD-SVD。该方法通过VMD算法对原始含噪信号进行分解,得到K个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再通过方差贡献率(VCR)滤除含噪信号较大的IMF分量,并保留有效成分较多的IMF分量,经SVD算法对保留的IMF分量进行降噪处理;最后将降噪处理后的信号进行重构,得到本文组合降噪处理后的信号。本文通过模拟仿真实验验证上述方法的降噪效果,并将该方法运用到OTPA采集振动信号中。与其他基本降噪方法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滤除采集振动信号中的高频噪声,提高了OTPA方法的准确度以及信号后续分析处理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变分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信号处理
下载PDF
频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4
作者 郭荣 裘剡 +2 位作者 房怀庆 于钦林 章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9-55,共7页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是当前诊断机械系统振动和噪声最通用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传统TPA、工况TPA、OPAX、快速TPA、多级TPA以及混合TPA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实例说明实现过程,并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各种方法的...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是当前诊断机械系统振动和噪声最通用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传统TPA、工况TPA、OPAX、快速TPA、多级TPA以及混合TPA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结合实例说明实现过程,并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各种方法的应用场合,最后对TPA方法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tpa 载荷识别 传递函数 应用场合
下载PDF
混合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准确性验证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贵基 陈卓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载荷力的基础上,确认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并将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压贡献量进行矢量叠加,拟合出车内目标点声压谱图。分析得到的目标点噪声情况与试验测得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重现了问题频段的频谱特征,证明了混合TPA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混合tpa 载荷识别 逆矩阵法 传递向量 贡献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OTPA方法的隔振系统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勇 潘达 +1 位作者 刘鑫 黄彩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9-1663,共5页
阐明了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流程;基于单路径隔振系统进行传递函数计算和精度分析;利用OTPA方法对3路径隔振系统的每条路径进行振动传递能力分析,并利用路径的振动传递贡献... 阐明了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流程;基于单路径隔振系统进行传递函数计算和精度分析;利用OTPA方法对3路径隔振系统的每条路径进行振动传递能力分析,并利用路径的振动传递贡献量确定出振动传递的关键路径。分析方法和流程能为机械系统振动或噪声源定位、传递机理分析、振动或噪声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函数 贡献量分析 隔振系统
下载PDF
基于OTPA方法的乘用车路面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克 房旭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6-81,共6页
以路面振动为主要激励源,研究路面噪声对乘用车车内噪声的影响。应用OTPA方法建立路面、车轮、悬架、车身、驾驶室的36条振声传递路径模型。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振动输入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将模型计算拟合出的噪声输出信号与实测噪声输出... 以路面振动为主要激励源,研究路面噪声对乘用车车内噪声的影响。应用OTPA方法建立路面、车轮、悬架、车身、驾驶室的36条振声传递路径模型。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振动输入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将模型计算拟合出的噪声输出信号与实测噪声输出信号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合成信号进行贡献量分析,结合具体路径的传递函数和振动输入信号,获得车内噪声频域下峰值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路面噪声 奇异值分解 传递率函数 贡献量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车身钣金振动对车内噪声影响分析及控制方法
8
作者 李永超 赵禹 +2 位作者 陈欢欢 王虎 张荣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为解决某车型在粗糙沥青路面30 km/h时速下产生的35-40 Hz频段路噪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的方法进行分析。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理论与节点贡献量分析,确定问题频率噪声主要由车身钣金件的低频振动导致。为此,根据局部共振原理,... 为解决某车型在粗糙沥青路面30 km/h时速下产生的35-40 Hz频段路噪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的方法进行分析。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理论与节点贡献量分析,确定问题频率噪声主要由车身钣金件的低频振动导致。为此,根据局部共振原理,设计了一种可根据钣金形状及钣金局部空间进行工业化设计的局部共振结构,该结构由金属支架与金属块组成。将该结构添加至贡献较大的钣金处,通过仿真得到,该结构降低了钣金的振动,从而优化了车内噪声,前排与后排噪声峰值分别降低了8.6和6.4 dB。同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车内噪声前排与后排噪声峰值分别改善了7.0和5.8 dB。为控制钣金部件振动和辐射的低频噪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钣金 有限元分析 噪声控制 共振结构
下载PDF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某油混SUV车型怠速车内噪声优化
9
作者 方苗苗 莫学霜 +1 位作者 梁玉雄 陆湘伟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车内噪声特性作为评判汽车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各大主机厂角逐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对于汽车行驶时存在的车内噪声,往往是由多个激励源沿不同路径传递至目标位置交汇堆叠而成,因其传递路径多、排查量大,工程上常使用... 车内噪声特性作为评判汽车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各大主机厂角逐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对于汽车行驶时存在的车内噪声,往往是由多个激励源沿不同路径传递至目标位置交汇堆叠而成,因其传递路径多、排查量大,工程上常使用传递路径分析(TPA)加以诊断。通过搭建“振源-传递路径-响应”模型,借助一系列输入点到输出位置的声振传递函数矩阵(NTF)加以分析,识别出关键路径对车内噪声水平的贡献量,从结构上寻找对策,有的放矢地优化设计。针对某款油混SUV车型怠速充电时车内噪声大且存在低频轰鸣问题,通过实车NVH测试,识别出问题主要频率为发动机二阶,结合传递路径分析及噪声传递函数(NTF)测试,对所梳理出可能存在贡献的传递路径进行扰动方案排查,锁定悬置系统传递路径对怠速车内噪声水平贡献较大,即该问题主要是因为怠速充电时低转速高扭矩下发动机二阶激励通过悬置传递至车身,引起顶棚背门等钣金振动,向车内辐射噪声所致。对此,就振源、传递路径端分别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振源端采用降低动总充电功率优化方案,传递路径端采用调低悬置软垫刚度优化方案。经实车验证,相关优化方案可大幅降低前后排二阶噪声,主观评价怠速车内噪声改善显著且低频轰鸣问题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贡献量分析 传递路径分析(tpa) 噪声传递函数(NTF)
下载PDF
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10
作者 朱雨 何智成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8-1709,共12页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辅以遗传算法估计时域工况载荷,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将时域工况载荷和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线性卷积以计算各传递路径的时域贡献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采用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载荷识别误差小于传统方法的去卷积滤波器所识别载荷的误差,最小二乘算法辨识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误差小于对频响函数直接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或者构造有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误差,且所提方法在复杂结构上也同样具有较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增广卡尔曼滤波器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
下载PDF
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的热泵热水器室外机振动噪声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承宣 刘忠远 +1 位作者 范强 林天然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5-262,共8页
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及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热泵热水器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热泵热水器室外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与人们追求更高生活水准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可在机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噪声... 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及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热泵热水器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热泵热水器室外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与人们追求更高生活水准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可在机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噪声源及主要传递路径进行识别分析并确定其对目标点噪声的贡献量,因而可被用于为室外机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确定某型号热泵热水器室外机主要振动噪声源及其传递路径,并通过贡献矢量图分析在振动分量较大频率处对总贡献影响较大的路径,同时结合该路径实测信号判断影响路径振动贡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压缩机振动噪声对热泵热水器外机噪声的贡献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热泵热水器 室外机 传递函数
下载PDF
传递路径分析技术在车内噪声与振动研究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5
12
作者 刘东明 项党 +1 位作者 罗清 郑金鑫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阐述试验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LMS/TPA模块的功能,分别介绍结构声和空气声载荷的估计算法及其适用范围,并具体介绍典型传递路径分析的实施步骤,可获得的信息及其在车辆噪声优化设计与早期开发中起到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声学 汽车 传递路径分析(tpa) 工作载荷估计 LMS/tpa模块
下载PDF
基于扩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的驾驶室振动传递路径二级建模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剑 邓支强 +3 位作者 曾维俊 舒宏超 李士爱 戎芳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90,共8页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置动刚度、工况载荷和路径贡献量,准确定位引起驾驶室振动水平较大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有效减小驾驶室振动水平。该应用研究表明二级TPA模型更符合研究对象的结构设计,能反映出更详尽的结构路径特性,是对已有TPA模型的丰富和拓展,对OPAX方法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NVH 传递路径分析(tpa) 二级tpa建模 载荷识别 贡献量分析
下载PDF
融合盲源分离的船舶耦合振源传递路径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磊 李彬 +1 位作者 杨自春 陈国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50-156,共7页
为解决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升OTPA方法应用范围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融合盲源分离的传递路径分析技术。首先,结合舱段模型振动试验,深度剖析OTPA方法面临的振源交叉耦合和遗漏振源无法识别等问题;然后,将盲源... 为解决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升OTPA方法应用范围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融合盲源分离的传递路径分析技术。首先,结合舱段模型振动试验,深度剖析OTPA方法面临的振源交叉耦合和遗漏振源无法识别等问题;然后,将盲源分离(BSS)技术和OTPA方法进行集成、融合:引入经验模态分解(EMD)-特征值分解的源数估计方法定量估计振源个数,指导振源输入测点的选取;视多个振源信号为卷积混叠,引入非正交联合块对角化方法进行耦合振动源的分离;在解决分离振源排序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将分离出的振源作为OTPA方法的输入振源,建立应用限制条件少的BSS-OTPA模型;最后,开展实船海上振动声辐射试验,利用BSS-OTPA模型成功实现了船舶机械振动噪声源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可直接支持船舶机械设备振动源辐射声场预报和振动噪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tpa) 振动源 盲源分离(BSS) 耦合 识别
下载PDF
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60
15
作者 郭荣 万钢 +1 位作者 赵艳男 周江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7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方便地进行噪声源识别和贡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函数 激励力 贡献分析
下载PDF
轮胎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万英 靳晓雄 +2 位作者 彭为 郭辉 尹燕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1,95,共5页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和矢量叠加图分析了各结构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并采用矢量叠加及数据对比的方式详细分析了25 Hz时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贡献,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车内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通过控制这些环节,可以降低由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激励力 声贡献
下载PDF
动力总成振动对整车行驶平顺性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登峰 李未 +3 位作者 陈书明 秦民 程超 郝帅瀛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92-97,共6页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理论,针对某轿车的怠速和城市中50km/h匀速行驶两种工况下,以动力总成振动激励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分析为例,说明了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并识别了对整车行驶平顺性影响较大的动力总成悬...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理论,针对某轿车的怠速和城市中50km/h匀速行驶两种工况下,以动力总成振动激励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分析为例,说明了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并识别了对整车行驶平顺性影响较大的动力总成悬置的主要振动传递路径,并比较分析了动力总成悬置的传递率。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的Y向振动激励对驾驶员座椅地板Z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的贡献量最大,并且该悬置的传递率也较差。因此,优化动力总成右悬置的隔振性能,能够提高该车型在上述两种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运用TPA方法可以识别各传递路径贡献量的幅值大小以及各贡献量幅值之间的相位关系,为动力总成各悬置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平顺性 传递路径分析 贡献量
下载PDF
船舶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曹跃云 张磊 +2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郭文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8-162,共5页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 OPA)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虽具吸引力、尚存准确性难以满足船舶实际应用需求等问题,将多源信号视为卷积混叠,提出耦合振动噪声源分离方法。建立船舶OPA模型,结合船舶传递路径振声...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 OPA)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虽具吸引力、尚存准确性难以满足船舶实际应用需求等问题,将多源信号视为卷积混叠,提出耦合振动噪声源分离方法。建立船舶OPA模型,结合船舶传递路径振声测试试验对模型可行性、正确性进行验证。讨论观测点数目及不同工况组合对新OPA模型影响,给出有效选取原则。结果表明,新OPA模型可准确、高效进行船舶噪声源识别、声场预报及状态监测,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船舶 耦合 振动噪声源
下载PDF
车内噪声时域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褚志刚 熊敏 +1 位作者 杨洋 贺岩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1-166,共6页
与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相比,时域传递路径分析能够对噪声及其各路径贡献进行回放试听及进一步的声品质分析,能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噪声及其路径贡献特性。基于结构声的阻抗矩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和空气声的替代源传递路径分析方... 与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相比,时域传递路径分析能够对噪声及其各路径贡献进行回放试听及进一步的声品质分析,能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噪声及其路径贡献特性。基于结构声的阻抗矩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和空气声的替代源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给出一种综合考虑结构声和空气声的车内噪声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并阐明了其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某汽车发动机对车内副驾驶位置噪声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分析了发动机悬置结构声传递路径和表面辐射空气声传递路径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升降速过程中,该发动机的结构声对车内目标点的贡献显著大于空气声,右上悬置和左上悬置是其主要传递路径,且路径频率响应函数高是造成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 贡献
下载PDF
路面激励对汽车行驶平顺性影响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未 王登峰 +3 位作者 陈书明 秦民 程超 陈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3-1198,共6页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LMS/TPA软件,对某轿车由路面激励通过悬架和车身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和室内锤击法试验,详述了汽车振动传递路径分析与试验。对影响整车行驶平顺性...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利用LMS/TPA软件,对某轿车由路面激励通过悬架和车身对驾驶员座椅地板垂直振动加速度的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和室内锤击法试验,详述了汽车振动传递路径分析与试验。对影响整车行驶平顺性的悬架系统主要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识别。结果表明,路面激励通过前悬架右下控制臂后点对驾驶员座椅地板Z方向振动加速度的贡献较大,尤其是该点Y方向的振动。要改善该车型的行驶平顺性,应重点对前悬架右下控制臂后点衬套的隔振性能进行改进。运用TPA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出各传递路径贡献量幅值的大小,还可以得到各贡献量幅值之间的相位关系,从而为以整车行驶平顺性为目标的悬架与车身各连结点处的隔振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行驶平顺性 传递路径分析 振动源识别 贡献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