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李兆龙 孔祥瑞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秀萍 赵冉 彭小莉 陈常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增殖条件及增殖的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耐酸碱、耐热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电镜观察及小鼠动物试验等以评估该Ec-12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的初步机制。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抑制鼠伤寒沙门菌作用的冠突散囊菌Ec-12,抑菌圈分别为10.4 mm±1.5 mm。根据形态学、生长特征及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并命名菌株Ec-12。粗分离的菌株Ec-12上清在pH近中性条件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稳定好。经电镜观察可见粗分离菌株Ec-12上清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菌体变形,表层粗糙等抑菌现象。并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小鼠绒毛的完整度和增加黏液蛋白的分泌(P<0.05),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危害。冠突散囊菌Ec-12菌株上清作用于鼠胃肠道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破坏了鼠伤寒沙门菌结构完整性,同时又作用于鼠的肠道,提高肠绒毛完整性,促进结肠黏液蛋白的分泌,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及死亡,它具备一定益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 上清 伤寒沙门菌 抑制
下载PDF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2
作者 郭伟娜 陶晶 +3 位作者 何梦婷 王紫苇 马佰贺 赵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的相似性为99.86%,与10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下载PDF
1例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伴呕吐患者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闫静雯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本文总结1例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伴呕吐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肠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呕吐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消化道 呕吐 出血 饮食护理
下载PDF
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通过调控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机制初探
4
作者 戈艺潼 吉滢 +3 位作者 曾敏敏 郑学明 黄新祥 张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近年来,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抗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探究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S.Typhi-OMVs)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不同细菌的OMVs,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 近年来,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抗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探究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S.Typhi-OMVs)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不同细菌的OMVs,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各细菌OMV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处理后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试剂盒检测铁死亡相关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提取的6种细菌OMVs中,S.Typhi-OMVs对HT-29细胞的增殖产生了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浓度和时间梯度依赖性;RNA-seq显示HT-29细胞可能发生了铁死亡;S.Typhi-OMVs作用后,细胞内发生了铁沉积,氧化产物增多,抗氧化剂减少,符合铁死亡生化特征;SAT1是S.Typhi-OMVs处理后HT-29胞内mRNA表达量变化最大的基因;p53-SAT1-ALOX15是铁死亡的信号通路之一,S.Typhi-OMVs处理后胞内p53、SAT1、ALOX15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增高.以上结果表明,S.Typhi-OMVs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53-SAT1-ALOX15信号通路诱导HT-29发生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外膜囊泡 伤寒沙门菌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sRNA GcvB对鼠伤寒沙门菌毒力的调控作用研究
5
作者 马忠梅 李能秀 +5 位作者 焦健 左雨霏 令一汕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小RNA(sRNA)是一种调节分子,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菌的生理特征。为了研究sRNA GcvB在鼠伤寒沙门菌毒力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GcvB基因缺失株、互补株及示踪菌,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泳动能力的影... 小RNA(sRNA)是一种调节分子,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菌的生理特征。为了研究sRNA GcvB在鼠伤寒沙门菌毒力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GcvB基因缺失株、互补株及示踪菌,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泳动能力的影响;分析亲本株与缺失株在毒力及感染动力学上的差异,预测并分析了GcvB调控的潜在靶基因,探究了GcvB对ST生物被膜、氧化应激和毒力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与亲本株和回补株相比,GcvB缺失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升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显著增强;半数致死量(LD50)上升至3.98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靶基因gcvA、bapA、hilA、igaA及sitD,结果显示gcvA、bapA、igaA及sitD的转录水平表达量上调,而hilA下降。本研究证实sRNA GcvB参与了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氧化应激和毒力作用,为揭示sRNA GcvB在ST生物被膜、氧化应激和毒力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GcvB基因 生物被膜 毒力作用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王栋 柳可欣 +3 位作者 何炎峻 邓守翔 刘云 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9-639,共11页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感染肉鸡肝组织炎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模型组(ST组,基础饲粮)、低剂量HNa组(L-HNa组,基础饲粮+0.2 g·kg^(-1) HNa)、中剂量HNa组(M-HNa组,基础饲粮+0.4 g·kg^(-1) HNa)、高剂量HNa组(H-HNa组,基础饲粮+0.6 g·kg^(-1) HNa)。在试验第22~24天,CON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PBS,ST、L-HNa、M-HNa和H-HNa组肉鸡每天灌胃1 mL 3×10^(9) CFU·mL^(-1)的S.Typhimurium,试验周期24 d。结果显示:1)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 g·kg^(-1)的HNa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表现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指数增加,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均缓解了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P<0.05)。3)ST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相较于ST组,L-HNa、M-HNa和H-HNa组肉鸡血清中AKP、ALT和AS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ST组肉鸡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粮中添加HNa缓解了S.Typhimurium感染对肉鸡肝组织抗氧化功能的损伤(P<0.05)。5)与ST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Na显著降低了肉鸡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 68)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了IL-10、精氨酸酶-1(ARG 1)和CD 163的mRNA表达(P<0.05)。6)与CON组相比,S.Typhimurium感染显著提高了肉鸡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降低了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P<0.05);饲粮中添加HNa抑制了S.Typhimurium感染引起的肉鸡肝组织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HNa可以通过降低肝组织炎症反应、提高肝抗氧化功能、抑制肝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S.Typhimurium感染引起的肉鸡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钠 伤寒沙门菌 肝组织炎症 抗氧化 肉鸡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伤寒沙门菌硬膜下脓肿一例
7
作者 李翔 杞敏 +2 位作者 付旭文 李海雯 陈海云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硬膜下脓肿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脓肿,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硬膜下脓肿罕见。该文报道了一例艾滋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的硬膜下脓肿,血培养、脑脊液高通量测序(NGS)均提示伤寒沙门菌感染,予基于药物... 硬膜下脓肿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脓肿,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硬膜下脓肿罕见。该文报道了一例艾滋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的硬膜下脓肿,血培养、脑脊液高通量测序(NGS)均提示伤寒沙门菌感染,予基于药物敏感试验的敏感抗生素治疗结合外科引流的方法而治愈,引流物培养出伤寒沙门菌。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消失,影像学无异常。该文提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颅内感染罕见,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血培养、脓液培养和NGS对于鉴别该病原体感染有重要的价值,确诊后选用敏感抗生素结合外科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伤寒沙门菌 硬膜下脓肿 影像诊断
下载PDF
猪产业链中鼠伤寒沙门菌及沙门菌血清型4,[5],12:i:-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增海 滕霖 +3 位作者 贺安文 刘言言 乐敏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9-1209,共11页
旨在探究鼠伤寒沙门菌及沙门菌血清型4,[5],12:i:-基因组学特征。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91株河南省猪产业链中鼠伤寒沙门菌及沙门菌血清型4,[5],12:i:-分离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其血清型的预测、多位... 旨在探究鼠伤寒沙门菌及沙门菌血清型4,[5],12:i:-基因组学特征。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91株河南省猪产业链中鼠伤寒沙门菌及沙门菌血清型4,[5],12:i:-分离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其血清型的预测、多位点序列的分型以及质粒类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产业链中沙门菌4,[5],12:i:-的流行率(1.58%,50/3173)已经超过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率(1.29%,41/3173);91株沙门菌的序列型分为ST34(71.42%,65/91)和ST19(28.57%,26/91);鼠伤寒沙门菌/ST34菌株和4,[5],12:i:-/ST34菌株都是IncHI2A_1、IncHI2_1和Col440I_1质粒的偏好宿主;沙门菌血清型4,[5],12:i:-携带率较高的耐药基因是blaTEM-1B_1(72%)、tet(B)_2(90%)、sul2_3(66%)、blaOXA-1_1(34%)等;相比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沙门菌血清型4,[5],12:i:-菌株中质粒的携带率更高,且携带更多种类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本研究首次证实,河南省猪产业链中沙门菌血清型4,[5],12:i:-的流行已经超过鼠伤寒沙门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血清型在河南省病人中主要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血清型4 [5] 12:i:- 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 猪产业链 基因组学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鼠伤寒沙门菌的药敏及分子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燕 王云英 +3 位作者 蒋敏 张雨虹 任艳丽 孙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3-819,共7页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分子特征,为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CYEY-S001,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法对药敏结果进行检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和分子特征,...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分子特征,为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CYEY-S001,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法对药敏结果进行检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和分子特征,并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研究质粒的可转移性。利用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检测其实所含的碳青霉烯酶类型,PCR确认其携带的耐药基因,质粒复制子分型确定质粒类型。结果该鼠伤寒沙门菌CYEY-S001对除氨曲南之外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其为ST34型鼠伤寒沙门菌,含有bla_(NDM-5)、aac(6’)-Iaa、floR、cmlA1、sul3和tet(A)等多种耐药基因。携带的质粒类型为IncHI2,bla_(NDM-5)位于该质粒上,可通过水平转移,结合子获得了与鼠伤寒沙门菌完全一致的耐药结果。3种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均正确识别出了其携带碳青霉烯酶的类型为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碳青霉烯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对感染治疗和预防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发现的IncHI2-bla_(NDM-5)质粒存在向其他细菌物种横向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碳青霉烯耐药 表型检测 质粒复制子分型 IncHI2-bla_(NDM-5)
下载PDF
一起介水传播伤寒沙门菌疫情中3种水样前处理方法的初步应用分析
10
作者 黄瑛 张新 +4 位作者 吕冰 高志勇 沈玲羽 张代涛 曲梅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6期362-365,共4页
目的对2022年北京市某区一起伤寒沙门菌疫情中涉及的饮用水样本,进行3种样本前处理方法的比较,为水样本伤寒沙门菌的检测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公寓楼供水管道5个位点的水样本各125 L,分别采用浓缩培养基直接增菌法、微生物快速富集法... 目的对2022年北京市某区一起伤寒沙门菌疫情中涉及的饮用水样本,进行3种样本前处理方法的比较,为水样本伤寒沙门菌的检测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公寓楼供水管道5个位点的水样本各125 L,分别采用浓缩培养基直接增菌法、微生物快速富集法及微生物快速富集联合增菌法进行水样本前处理,然后提取核酸,采用肠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进行初步筛查,初筛阳性样本再采用伤寒沙门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复核,并同时将阳性样本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将分离到的菌株与病人分离的伤寒沙门菌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采用浓缩培养基直接增菌法处理的2号水样本检测到伤寒沙门菌,且测序分析结果与病人分离菌株一致;采用微生物快速富集法处理的2号和3号水样本,检测到除伤寒沙门菌之外的其他肠道病毒和寄生虫;采用微生物快速富集联合增菌法处理的水样本未检测到肠道病原体。结论本次疫情处理过程中,采用浓缩培养基直接增菌法能更好地检测到水体中的伤寒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水样前处理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胃肠炎抗感染策略
11
作者 黄辉 邓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非伤寒沙门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属于沙门菌属的肠道沙门菌种,感染人类后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表现,5岁以下儿童易感,夏季多见,腹泻与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大便性状多样。最常见的血清型有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纽波特沙门... 非伤寒沙门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属于沙门菌属的肠道沙门菌种,感染人类后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表现,5岁以下儿童易感,夏季多见,腹泻与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大便性状多样。最常见的血清型有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纽波特沙门菌,多数患者仅需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存在侵袭性感染风险的人群、明确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治疗,儿童首选抗生素为三代头孢菌素。近年国内NTS耐药率有增加趋势,疑似感染者尽可能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完善病原学检测。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临床诊疗仍存在许多争议,提高临床病例病原学确诊率、推广快速病原诊断方法、开展高循证质量临床试验,有助于规范非伤寒沙门菌胃肠炎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胃肠炎 抗感染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鹅源鼠伤寒沙门菌crp、hf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仕楷 刘佳琪 +6 位作者 李荣旭 苏文楠 陈亦杏 郑炜鸿 朱婉君 陈济铛 张济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构建鹅鼠伤寒沙门菌单基因缺失株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广东地区鹅源鼠伤寒沙门菌流行株A29为研究对象,采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crp、hfq基因缺失株(A29Δcrp和A29Δhfq)及相应基因回补株,并分别采用相应引物经PCR鉴定... 为构建鹅鼠伤寒沙门菌单基因缺失株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广东地区鹅源鼠伤寒沙门菌流行株A29为研究对象,采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crp、hfq基因缺失株(A29Δcrp和A29Δhfq)及相应基因回补株,并分别采用相应引物经PCR鉴定。通过细菌培养,对各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通过PCR鉴定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各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将各菌株纯培养物经腹腔注射4周龄小鼠,测定各菌株对小鼠的毒力,并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各组织剖检病变与组织病理变化。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正确构建各基因缺失株和相应回补株。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A29Δcrp菌落直径极显著变小(P<0.001),不产酸、不产生H_(2)S,菌体极显著变短(P<0.001);A29Δhfq菌落边缘不整齐,不产生H_(2)S,菌体极显著变长(P<0.001),表明crp、hfq基因影响细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形态特征。菌株遗传稳定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传至60代时,基因缺失株仍能够稳定缺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株比较,A29Δcrp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甲氧苄啶、阿奇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强,A29Δhfq对除青霉素类、头孢唑啉以外的12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的LD_(50)(2.479×10^(4)cfu)相比,A29Δcrp的LD_(50)(5.379×10^(5) cfu)和A29Δhfq的LD_(50)(5.012×106 cfu)均明显上升。各菌株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症状及各组织剖检病变基本一致;组织病理变化观察显示,与亲本株相比,A29Δcrp组小鼠肝组织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脾组织红髓面积增大、白髓面积减小,A29Δhfq对小鼠脾脏、肝脏及脑组织损伤均较小。本研究为探究鼠伤寒沙门菌crp和hfq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发鹅沙门菌病疫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鼠伤寒沙门菌 基因敲除 crp基因 hfq基因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腹泻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佳 房锐颖 +4 位作者 张亚萍 骆长亮 季健 谢梦晓 黄莉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究苏州地区腹泻儿童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65例NTS感染相关腹泻患儿的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265株NTS,平均检出率... 目的探究苏州地区腹泻儿童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65例NTS感染相关腹泻患儿的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得到1265株NTS,平均检出率为11.79%,主要以5岁以下低龄儿童为主,夏季为高发流行季节(20.00%),优势血清群为B群(63.95%)和D群(17.00%),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54.47%)和肠炎沙门菌(15.18%)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苏州地区腹泻患儿分离得到的NTS对广谱合成类青霉素敏感性较低(耐药率均>70%),而对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复合制剂较为敏感(耐药率均<10%),对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也较好;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异,D群沙门菌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总体耐药率均低于其他血清群(χ^(2)值分别为20.71、147.24,P<0.05);2020—2021年分离的NTS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往年明显下降(χ^(2)值分别为29.02、11.55,P<0.05)。结论NTS是导致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认识到NTS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改变,帮助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耐药性 儿童感染性腹泻 药物
下载PDF
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13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帅 万朝敏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背景非伤寒沙门菌(NTS)发生侵袭性血流感染可引起败血症,诊治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NT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血培养... 背景非伤寒沙门菌(NTS)发生侵袭性血流感染可引起败血症,诊治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NT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血培养明确诊断为NTS败血症的患儿。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主要结局指标好转出院或死亡。结果 13例NTS败血症患儿纳入本文分析,发病中位年龄为1(0.9,6)岁,<5岁10例,男5例,7例存在基础疾病。除1例有不洁饮食史外,余无明确感染来源。发病时间7~9月份占76.9%。均有高热,10例(76.9%)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腹泻、咳嗽各6例,其余症状还包括气促、精神萎靡、抽搐、呕吐、血便、皮疹、骨关节痛、喘息、发绀和黄疸。合并胃肠炎6例,肺炎5例,脑膜炎和骨髓炎各1例。WBC和PLT升高各3例,CRP显著升高8例,PCT显著升高、Hb降低、ALT/AST升高各6例。血培养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各3例,德比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和纽兰沙门菌各1例,未分型4例;血培养转阴时间为5(4.5,13.5)d。12例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7例为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92.3%)、妥布霉素(92.3%)、庆大霉素(92.3%)耐药率较高,其次为氨苄西林(69.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0.8%),无碳青霉烯类耐药,多数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敏感。抗生素中位疗程为17(14,21.5)d。13例均好转出院。结论 NTS败血症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胃肠道症状,明确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测。经验性用药推荐第三代头孢菌素,多数患儿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一线治疗效果不佳、严重感染者建议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败血症 儿童 临床特点 抗生素耐药
下载PDF
112例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未 汪洋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12例经大便培养明确诊断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12例经大便培养明确诊断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50例(44.6%);1~3岁54例(48.2%);>3岁8例(7.1%)。发病高峰时期为6-10月,共100例(89.3%)。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寒颤、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绝大部分可见白细胞及吞噬细胞,隐血阳性率100%。大便培养结果以B群沙门菌及D群沙门菌常见,药敏试验提示上述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结论:B群及D群沙门菌是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3岁以下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腹泻(黏液脓血便);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经积极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肠炎 儿童 临床特点 药敏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5'-nucleotidase基因缺失对小鼠盲肠菌群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钱满 路思阳 +7 位作者 张梦珂 李静 陈松彪 尚珂 丁轲 程相朝 张春杰 廖成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9-345,共7页
为探究5'-nucleotidase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盲肠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15只6周龄BALB/c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野生株SL1344组和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组,对照组小鼠灌胃200μL无菌PBS,SL1344组和SL1344Δ5'... 为探究5'-nucleotidase基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盲肠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15只6周龄BALB/c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野生株SL1344组和缺失株SL1344Δ5'-nucleotidase组,对照组小鼠灌胃200μL无菌PBS,SL1344组和SL1344Δ5'-nucleotidase组分别灌胃200μL含1.0×10^(6) cfu的菌液。灌胃72 h后剖杀各组小鼠,收集盲肠内容物,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小鼠盲肠样品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比较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L1344和SL1344Δ5'-nucleotidase组操作分类单元(OTU)以及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和Observed species均下降,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SL1344组部分样品分布偏远,表明SL1344和SL1344Δ5'-nucleotidase感染使小鼠盲肠微生物数目减少,且SL1344对盲肠菌群影响较大。门、纲和属水平微生物种群分析结果显示,与SL1344组相比,SL1344Δ5'-nucleotidase组产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增多而条件致病菌减少,且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上述结果首次表明5'-nucleotidase作为毒力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导致盲肠菌群失调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减毒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nucleotidase基因 伤寒沙门菌 16S rRNA 盲肠
下载PDF
STM1863分子特征分析及其基因缺失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马忠梅 宁程程 +6 位作者 郭蕴 李娜 季春晖 孟庆玲 乔军 张星星 才学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揭示鼠伤寒沙门菌SL-1344菌株RcsCDB系统STM1863调控子分子特征,及对ST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PCR扩增STM1863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TM-ΔSTM1863基因缺失突变株,并... 为揭示鼠伤寒沙门菌SL-1344菌株RcsCDB系统STM1863调控子分子特征,及对ST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PCR扩增STM1863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TM-ΔSTM1863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酸碱胁迫环境中的适应性及粘附侵袭小鼠巨噬细胞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TM1863基因全长159 bp,编码52个氨基酸,具有一个跨膜和d1p32a同系物结构域;与SL-1344亲本株相比,STM-ΔSTM1863缺失株生化特性与亲本株无明显差异,生长速度与亲本株生长速度一致,但STM-ΔSTM1863在pH4.0酸应激下对数期生长速度显著低于亲本株(P<0.05);粘附和侵袭小鼠巨噬细胞能力与亲本株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STM1863因参与了STM酸应激和粘附侵袭宿主细胞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揭示STM1863对STM粘附侵袭宿主细胞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STM1863基因 生物学特性 RcsCDB系统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曾敏敏 吉滢 +4 位作者 王雨柔 戈艺潼 郑学明 孟苒 黄新祥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4期219-226,共8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伤寒沙门菌在正常、酸性、高渗、氧化环境LB液体培养基及LPM液体培养基中分泌的OMV,并比较其形态、粒径及...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伤寒沙门菌在正常、酸性、高渗、氧化环境LB液体培养基及LPM液体培养基中分泌的OMV,并比较其形态、粒径及所含蛋白大小。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T-29、SW480及CT-26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OMV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统计体重及肝、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评价OMV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分泌的OMV在形态、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高渗应激环境下分泌的OMV更多。OMV所含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正常和酸性环境LB液体培养基中为37×10^(3)~72×10^(3),在高渗和氧化环境LB液体培养基中为25×10^(3)~72×10^(3),在LPM液体培养基中为8×10^(3)~55×10^(3)。LPM培养条件下OMV能显著抑制SW480和CT-26细胞的增殖,将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对小鼠无明显肝、肾毒性。结果表明,LPM培养条件下OMV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CT-26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伤寒沙门菌 外膜囊泡 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fruA基因对伤寒沙门菌侵袭力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党娟娟 唐浩 +4 位作者 靳梦彤 占子阳 汤新逸 张盈 黄新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为探究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BAD33制备fruA的高表达菌株(WT-pfruA)及其空载体对照菌株(WT-pBAD33).通过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泳动试验、T84细胞侵袭实验以及96孔微量板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fruA对伤寒沙... 为探究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BAD33制备fruA的高表达菌株(WT-pfruA)及其空载体对照菌株(WT-pBAD33).通过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泳动试验、T84细胞侵袭实验以及96孔微量板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fruA对伤寒沙门菌毒力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伤寒沙门菌的WT-pfruA及其WT-pBAD33,发现高表达fruA后,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无明显变化、运动能力增强、侵袭力上升、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同样地,与WT-pBAD33相比,WT-pfruA中动力、侵袭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综上,fruA基因可增强伤寒沙门菌的毒力及生物膜形成,并对其相关表型基因起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FRUA 毒力 生物膜
下载PDF
伤寒沙门菌Ⅵ型分泌系统对SopE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石书娟 刘秀雯 +4 位作者 翁轶玮 党娟娟 李泽宇 张盈 黄新祥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探索伤寒沙门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6 secretion system,T6SS)对SopE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sopE∷3×Flag的伤寒沙门菌野生株(WT-pBAD33)、T6SS功能分子缺陷株(ΔsciG-pBAD33)和回补... 为探索伤寒沙门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6 secretion system,T6SS)对SopE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sopE∷3×Flag的伤寒沙门菌野生株(WT-pBAD33)、T6SS功能分子缺陷株(ΔsciG-pBAD33)和回补株(C-ΔsciG),用构建成功的菌株感染巨噬细胞THP-1并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LPM培养基、微需氧)下培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试验探索T6SS对SopE表达的影响,采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来进一步验证sopE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水平,Ni柱纯化T6SS功能蛋白SciG,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研究SciG蛋白对sopE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ΔsciG-pBAD33中SopE表达水平较于WT-pBAD33明显降低;SciG蛋白不能直接与sopE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伤寒沙门菌T6SS影响了SopE的表达,但是其功能蛋白SciG不能直接调控sopE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菌 Ⅵ型分泌系统 SopE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