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哲学的伦理造诣
1
作者 徐椿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主体哲学的伦理造诣是依据主体在伦理关系中的三重存在而定的。个体主体是主体哲学的第一重存在要义。就个体主体伦理造诣而言,人类从感知世界到向价值世界延伸,再到个体主体的道德之为,凸显了个体主体在伦理世界中的完整性;主体哲学的... 主体哲学的伦理造诣是依据主体在伦理关系中的三重存在而定的。个体主体是主体哲学的第一重存在要义。就个体主体伦理造诣而言,人类从感知世界到向价值世界延伸,再到个体主体的道德之为,凸显了个体主体在伦理世界中的完整性;主体哲学的第二重存在要义主要关注公共主体的伦理造诣。"成己"是公共主体的价值前提,其伦理造诣的关键是形成"及人"先"正己"的道德自觉。由此,公共主体既成就了个体对公共价值奉献之为,也建构了主体间认同的价值秩序;伦理是"向善"的,正是这一"向善"的伦理使命直接明确了主体哲学的第三重存在要义。人类总会通过看似极端的"去伪"方式来成就伦理至善的纯真,从而使主体哲学的伦理造诣直接指向伦理道义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造诣 个体主体 公共主体 主体道义
下载PDF
解读“道德”——一种形而上的视角
2
作者 高月兰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对道德作形而上的解读,指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是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道德是一种关系的观点、应然的观点或要求的观点;道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
关键词 道德 主观意志的法 伦理造诣 应然
下载PDF
道德之“民”的诞生 被引量:8
3
作者 樊浩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3,共14页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道德主体扬弃良心与善中的矛盾与分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追求并达到"成人"境界。"公民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既是"公民"与"道德"同一的道德主体的创造,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同一的人的世界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伦理造诣 道德世界观 道德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