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与电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陈世彩 段丽芬 +5 位作者 孙莹 邵举薇 李琼 罗明英 任君君 张云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智商情况及分析BECT患儿临床因素和脑电图痫样放电与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之间关系。结果纳入42例经典型BECT患儿,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9.4±2.0)岁,平均起病年龄(7.4±2.6)岁。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9.7±2.2)岁。与对照组相比,BECT组的FIQ、VIQ、VIQ子项中的分类和词汇以及PIQ中的木块图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BECT患儿中,与≥10岁组相比,<10岁组患儿的FIQ和VIQ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不同放电侧别组之间V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放电组得分较低。BECT患儿起病年龄与FIQ(r=0.39)、VIQ(r=0.57)、VIQ子项中知识(r=0.49)、分类(r=0.35)、词汇(rs=0.62)、领悟(r=0.43)、数字广度(r=0.3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病程与VIQ子项中知识得分(rs=-0.31)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起病年龄≥10岁组相比,<10岁组VIQ子项中知识、词汇量表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组、右侧组和双侧组之间VIQ子项中知识、数字广度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T患儿平均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智力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以语言功能受损为主,起病年龄早、双侧大脑半球放电、病程长是影响BECT患儿语言功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认知功能 电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两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静 郑华城 +2 位作者 生晓娜 靳梅 孙素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BECT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智力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并比较二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BECT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智力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并比较二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LEV治疗后P300潜伏期、智力测试与治疗前比较,t=2.327、-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TG治疗后P300潜伏期、智力测试与治疗前比较,t=4.391、-1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V与LTG单药治疗后P300潜伏期t=1.392,智力测试t=-1.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与LTG均通过有效抑制癫痫样放电,进而改善患儿智力水平,两药之间对比对智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 智测 P300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认知损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田田 冷雪荣 +3 位作者 戚小红 郭敏 管艳萍 唐蒙蒙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803-809,共7页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及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宣武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05例BECT初治患儿作为试验组,另匹配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105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及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宣武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05例BECT初治患儿作为试验组,另匹配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105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病史采集、脑电图及头颅核磁检查,并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BECT患儿多于入睡后不久或苏醒前发作,本组患儿局灶性发作45例,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60例。脑电图表现为中央颞区中-高幅棘慢或尖慢复合波,可扩散至同侧额顶或对侧,睡眠中放电明显增多。105例患儿中,双侧放电65例,单侧放电40例。神经影像学轻度异常7例,热惊或癫痫家族史阳性20例。两组WISC-IV评分比较,BECT组总智商及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在BECT患儿中,脑电图双侧放电患儿的总智商及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指数得分均显著低于单侧放电患儿(P=0.024,P<0.001,P=0.004,P=0.011)。从发作形式(局灶性发作vs GTCS)、发作频率(≤5次/年vs>5次/年)及发作时长(≤2min vs>2min)分别来看,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患儿的言语理解指数明显低于局灶性发作者(P=0.031),发作频率高的患儿言语理解指数明显低于发作频率低者(P<0.001),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工作记忆指数明显低于发作时间短者(P=0.006),但总智商及其他指数无相应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BECT患儿具有其特征性临床特点,总智商较正常儿童差,其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及加工速度功能均受损,脑电图双侧放电可能作为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长也不同程度影响认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临床特征 认知损害
下载PDF
儿童失神癫痫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共存现象的脑电图与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聂健 康盼云 +2 位作者 丁志杰 谢君伟 张以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117-1118,共2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又称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属儿童常见的年龄依赖的自限性疾病,3~13岁起病,青春期前后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为入睡后不久口咽喉部和半侧上肢感觉运动性癫痫发作,脑电图为Rolandic区负相或双相尖波放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又称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属儿童常见的年龄依赖的自限性疾病,3~13岁起病,青春期前后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为入睡后不久口咽喉部和半侧上肢感觉运动性癫痫发作,脑电图为Rolandic区负相或双相尖波放电。然而,儿童失神癫痫(CAE)属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学龄期女孩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癫痫 失神发作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房海波 王荣 +3 位作者 褚琳娜 冯艳芳 白容荣 郭丰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与单纯BECT患儿或单纯ADHD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与单纯BECT患儿或单纯ADHD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初次诊断的BECT共患ADHD患儿80例、BECT患儿91例及ADHD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儿童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7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3种评估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儿童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ECT+ADHD组、BECT组、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言语理解指数(verbal comprehension index,VCI)、知觉推理指数(perceptual reasoning index,PRI)、工作记忆指数(working memory index,WMI)、加工速度指数(processing speed index,PSI)、总智商(full scale IQ,FSIQ),以及听觉反应控制商数(auditory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ARCQ)、视觉反应控制商数(visua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VRCQ)、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ull response control quotient,FRCQ)、听觉注意力商数(auditory attention quotient,AAQ)、视觉注意力商数(visual attention quotient,VAQ)、综合注意力商数(full attention quotient,FAQ)分值降低(P<0.05);与BECT组比较,BECT+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VCI、PRI、WMI、PSI、FSIQ及FRCQ分值降低(P<0.05);与ADHD组比较,BECT+ADH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且VCI、PRI、FSIQ及ARCQ、FRCQ、AAQ分值降低(P<0.05)。结论BECT共患ADHD患儿,与单纯BECT或单纯ADHD患儿比较,其认知功能损害领域基本一致,但有些领域的损害程度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P300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 儿童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娟 万方锐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对19例BECTS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及1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治疗前与健康对照儿童及治疗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对19例BECTS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及1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治疗前与健康对照儿童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ECTS患儿治疗前总记录时间、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浅睡期延长,深睡期缩短,睡眠效率下降。服用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儿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发作间期睡眠结构异常,丙戊酸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睡眠结构,导致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丙戊酸钠 睡眠结构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不同放电侧别间认知损害差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海波 王荣 +3 位作者 褚琳娜 冯艳芳 白容荣 郭丰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脑电图(EEG)不同放电侧别间认知损害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BECT共患ADHD患儿69例及单纯BECT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每组患儿再根据放...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脑电图(EEG)不同放电侧别间认知损害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BECT共患ADHD患儿69例及单纯BECT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每组患儿再根据放电侧别分为左侧放电组和右侧放电组。采用视频脑电图(VEEG)、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检查,分别测定并比较BECT共患ADHD组与单纯BECT组相同放电侧别患儿间及每组内不同放电侧别患儿间认知损害差异。结果左侧放电时,与单纯BECT组比较,BECT共患ADHD组言语理解指数(VCI)、知觉推理指数(PRI)、加工速度指数(PSI)分值均降低(P<0.05);右侧放电时,与单纯BECT组比较,BECT共患ADHD组知觉推理指数(PRI)、工作记忆指数(WMI)、加工速度指数(PSI)及听觉反应控制商数(ARCQ)、视觉反应控制商数(VRCQ)分值均降低(P<0.05);单纯BECT组内,左侧放电组较右侧放电组知觉推理指数(PRI)分值降低(P<0.05)。结论不论左侧放电还是右侧放电,BECT共患ADHD患儿均有部分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单纯BECT患儿更加严重;BECT共患ADHD患儿及单纯BECT患儿组内,左侧放电和右侧放电间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损害 放电侧别 差异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杜真真 郭武玲 +2 位作者 张莉 党治兰 王金香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的疗效。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的疗效。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BECT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潜伏期、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评分。结果两组经治疗后ERP P300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WISC-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ERP P300潜伏期和WISC-R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治疗均可降低BECT患儿ERP P300潜伏期,改善其认知功能,临床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 疗效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注意网络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汪晓翠 杨斌 +3 位作者 沈丽伟 杨广娥 叶小飞 张志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 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者注意网络的损害情况.方法 运用Fan设计的注意网络测试工具,对已确诊的75例BECT患儿(BECT组)和75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注意网络检查.结果 BECT组注意网络检查正确率(95.77... 目的 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者注意网络的损害情况.方法 运用Fan设计的注意网络测试工具,对已确诊的75例BECT患儿(BECT组)和75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注意网络检查.结果 BECT组注意网络检查正确率(95.77%±5.63%)低于对照组(98.55%±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63,P<0.05);BECT组注意网络检查总平均反应时[(946.87±199.82) ms]显著长于对照组[(729.00±146.75)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1,P <0.05).BECT组的定向网络效率[29(12,56) ms]低于对照组[51(21,78)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1,P=0.006);执行功能网络效率[80(50,105) ms]高于对照组[57(25,88)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6,P=0.032);两组间警觉网络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是影响患儿注意网络检查正确率和总平均反应时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OR=1.830,95% CI1.193~2.807,P=0.006和OR=1.635,95% CI 1.176~2.275,P=0.003).结论 BECT患儿存在注意网络损害,且癫痫发病年龄是影响患儿注意网络水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网络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原文传递
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操德智 陈彦 +8 位作者 朱艳伟 张军 胡湛棋 赵霞 胡雁 陈黎 文飞球 翟琼香 廖建湘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索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的方法,研究HFOs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病例,随访2年,定期通过高采样率的头皮脑电图捕捉脑电活动中的快波(80—500H... 目的探索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的方法,研究HFOs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病例,随访2年,定期通过高采样率的头皮脑电图捕捉脑电活动中的快波(80—500Hz,又叫HFOs),同时进行智力测试,根据患者用药后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将其分为2组(良性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的智商水平以及脑电图情况,分析HFOs的出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观察HFOs的临床特征。结果在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病例中良性组52例,不良组10例。入组时2组智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及2年后,2组的智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患儿中记录到HFOs,其频率为83.3—172.4Hz,波幅为5—25μV,持续时间为80~200ms,这种特殊成分与常规脑电图中的棘波成分重叠出现,但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同时通过常规视频脑电图先后在12例患儿中记录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通过统计学分析,HFOs以及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都与患儿预后有关,但HFOs出现更早,特异性更高,与预后的关系更密切。结论通过提高头皮脑电图的采样率,可以清晰记录到HFOs,其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预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预后的新的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成分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头皮脑电图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湛棋 曾洪武 +5 位作者 廖建湘 莫潼 陈黎 孔令宇 莫东霞 文飞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局部一致(ReHo)算法,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脑功能的变化,探讨其脑功能的连接及连接模式的变化,从而早期发现BECTS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 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局部一致(ReHo)算法,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脑功能的变化,探讨其脑功能的连接及连接模式的变化,从而早期发现BECTS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0例BECTS患儿及健康体检20例儿童分别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其中fMRI从静息态进行数据采集。结果显著降低的ReHo值出现在默认模式网络(DMN)区域,而楔前叶(体素=422,t=-5.0856)、楔叶(体素=85,t=-4.2403)、角回(体素=191,t=-4.6812)、扣带回皮质(体素=313,t=-5.2382)以及中央前回(体素=12,t=-3.4827)、补充运动区(体素=1356,t=-6.5962)的ReHo值也显著下降。而显著增高的ReHo值出现在双侧小脑(体素=71,t=5.6582)、右侧颞上回(体素=24,t=5.1840)、岛盖(体素=337,t=6.8149)和左侧顶叶(体素=12,t=4.3787)、顶下小叶(体素=11,t=3.4337)等区域。结论BECTS患儿DMN区域、Wernicke区及角回脑功能出现显著受损,可能是BECTS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岛盖、中央沟附近的感觉运动区和皮质脑功能增强,从而导致癫痫发作,出现典型临床症状。fMRI对评价BECTS患儿的脑功能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早期发现该类型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脑功能
原文传递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患者的GRIN2A突变筛查及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蓉 黄丹 +6 位作者 赖锦星 余璐 孙辉 江孝建 汪洁 廖卫平 黎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BECTS)患者进行GRIN2A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其在BECTS患者中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的BECT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方法筛查GRIN2A基因突变。结果在收... 目的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BECTS)患者进行GRIN2A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其在BECTS患者中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的BECT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方法筛查GRIN2A基因突变。结果在收集的53例BECTS患者中,发现4例存在GRIN2A杂合突变,其中1例患者同时具有2个GRIN2A基因突变位点。突变包括4个错义突变(c.2627T〉C,p.I876T;c.1341T〉A,p.N447K;c.4322C〉A,p.T1441N;c.1271C〉T,p.P424L)和1个剪切位点突变(c.415-38C〉T),且均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除c.1271C〉T为新生突变、c.1341T〉A未能验证突变来源外,其余3个突变均为遗传性突变。突变率为7.5%,外显率为75%。经保守性分析,发生错义突变的氨基酸变化位点均为高度保守。结论GRIN2A可能是BECTS的致病基因。GRIN2A突变存在不完全外显,临床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GRIN2A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治疗前后脑电图与认知功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静 陈芳 +2 位作者 靳梅 杜雅坤 孙素真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ooral spikes, BECT)患儿的脑电图放电指数、智力测试得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放电指数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60... 目的通过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ooral spikes, BECT)患儿的脑电图放电指数、智力测试得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放电指数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60例BECT患儿,治疗前后均监测视频脑电图、智力测试及P300,并比较三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BECT患儿通过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治疗后VEEG放电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6个月P300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言语智商、总智商无明显改善,而操作智商提高,言语智商与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所有患儿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脑电图放电指数与P300相关性分析结果(r=0.175),与智力测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r=0.044),呈负相关。结论BECT患儿均存在智力受损,脑电图放电越频繁,P300潜伏期延长,智力受损害越严重。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治疗后智力均有所改善,治疗时间越长,智力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认知功能 P300 智力测试
原文传递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丽 周农 杨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children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的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BRIEF...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children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的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BRIEF)父母版问卷对50名BECT患儿(BECT组)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执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儿童生态学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1)BECT患儿BRIEF量表总分(global executive composite,GEC)及行为管理指数(behavioral regulation index,BRI)、元认知指数(metacognition index,MI)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51.64±10.30)分、(49.02±8.98)分、(52.78±10.9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5.70±6.55)分、(44.96±5.35)分、(46.72±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2.747,3.309,均P<0.05)。其中抑制因子、任务启动、和工作记忆评分[分别为(49.90±10.62)分、(51.76±11.90)分、(55.58±10.95)分]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94±6.05)分、(43.74±7.63)分、(47.54±7.15)分,t=2.870,4.014,4.345,均P<0.05];(2)病情控制与否对抑制(β=-8.926,P=0.002)、BRI(β=-5.422,P=0.025)、工作记忆(β=-4.980,P=0.008)、MI(β=-4.962,P=0.034)、量表总分(β=-6.164,P=0.004)有负向预测作用;发作次数对BRI(β=2.555,P=0.002)、任务启动(β=7.471,P<0.01)、工作记忆(β=5.384,P<0.01)、MI(β=4.726,P<0.01)、量表总分(β=4.221,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BECT患儿存在生态学执行功能的障碍,患儿癫痫发作次数、病情控制与否是其生态学执行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执行功能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原文传递
奥卡西平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注意网络变化研究
15
作者 沈丽伟 杨斌 +2 位作者 汪晓翠 叶小飞 杨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经奥卡西平单药治疗6个月后其注意网络的变化。方法运用注意网络测试工具(ANT)对服用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前后的BECT患儿进行注意网络测试。结果在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过程中,76.1%的BECT患...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经奥卡西平单药治疗6个月后其注意网络的变化。方法运用注意网络测试工具(ANT)对服用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前后的BECT患儿进行注意网络测试。结果在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过程中,76.1%的BECT患儿未有发作,13.0%的患儿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50%。71.8%的患儿在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后脑电图异常放电得到缓解。BECT患儿经奥卡西平治疗6个月后(T1阶段)注意网络总反应时(876.00±186.68)ms低于治疗前基线水平(T0阶段)(956.76±190.38)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11,P=0.000)。T1阶段注意网络检查正确率(97.46±3.20)ms高于T0阶段(95.76±5.38)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78,P=0.013)。警觉网络功能效率比较,T1阶段73(40,99)ms高于T0阶段45(17,8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5,P=0.034);定向网络效率T1阶段32(-6,71)ms高于T0阶段3(-27,5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3,P=0.027)。治疗前后执行网络功能效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可改善BECT患儿的临床发作及脑电图异常放电并可改善患儿注意网络功能,特别是警觉网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注意网络 奥卡西平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单玲 李洪华 +3 位作者 杜琳 王冰 冯俊燕 贾飞勇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8-34,共7页
目的:为明确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单药治疗首发伴中央颞区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儿的疗效及对认知的影响,采用奥卡西平(Oxcar- bazepine, OXC)作为对照进行开放性、... 目的:为明确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单药治疗首发伴中央颞区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儿的疗效及对认知的影响,采用奥卡西平(Oxcar- bazepine, OXC)作为对照进行开放性、平行性研究。方法:在来我院门诊就诊符合BECT诊断标准的患儿中选取104例,随机分为2组。OXC组51例,LEV组53例。以实验前3个月的每月平均发作次数为基线发作水平,每2~4周电话或门诊回访,记录临床发作次数。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定(4~6岁采用韦氏学龄前及小学智力量表,6~16岁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结果:1) 疗效比较:3次回访二组有效率、各组组内不同回访时间有效率比较无差异。2) 认知功能比较:基线时及12个月治疗后两组儿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用药后自身对照比较均显示多项分测验得分有增高趋势,OXC组治疗前后得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LEV组的词汇及数字广度分测验得分的提高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选LEV治疗儿童BECT疗效与OXC相似,对BECT患儿的认知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单药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风险决策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学会 汪晓翠 +2 位作者 沈丽伟 叶小飞 杨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children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者风险决策能力。方法采用爱荷华博弈测试(Iowagamblingtask,IGT)和骰子博弈测试(Iowa gambling task, IGT)对78例BECT患儿...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children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者风险决策能力。方法采用爱荷华博弈测试(Iowagamblingtask,IGT)和骰子博弈测试(Iowa gambling task, IGT)对78例BECT患儿和75例健康儿童进行风险决策能力对比研究。结果(1)IGT测试成绩中,BECT组总有利选择[(49.35±5.38)次]低于健康对照组[(52.24±6.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BECT组净得分[(-1.41±10.60)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43±1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5);两组在5个Block上净得分的单独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的Blockl、Block4和Block5净得分均明显高于BECT组(均P〈0.05)。(2)在GDT测试成绩中,BECT组的净得分[(4.42±7.74)分]与对照组[(5.49±6.8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7)。(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ECT患儿在IGT、GDT中的净得分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091~0.274,均P〉0.05)。结论BECT患儿在风险概率明确条件下无明显决策能力障碍,而在风险概率不明确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决策能力障碍,其决策障碍可能与额叶功能受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决策
原文传递
应用基于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曲冰倩 毓青 +11 位作者 燕鑫鑫 杨倩倩 李娜娜 张晴晴 庞杰 陈英 姚晓娟 杨卫东 陈旨娟 尹建忠 刘娜 谭珂 《癫痫杂志》 2018年第6期473-479,共7页
目的应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索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 目的应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索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患儿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8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BECT患儿14例,均行韦氏智力量表评估、长时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及头颅核磁共振(MRI)、RS-fMRI检查,计算慢波睡眠期棘慢波放电指数(SWI)、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按FIQ分为两组:FIQ <90组[70~89分,平均(78.3±8.9)分,6例]和FIQ≥90组[90~126分,平均(116.6±12.9)分,8例],将两组进行对比,并分析临床因素与智力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从ReHo、ALFF、fALFF三种方法对两组进行全脑水平两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脑激活区的差异;结合临床因素、认知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FIQ <90组的SWI高于FIQ≥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Q、VIQ、PIQ均与SWI呈负相关(P<0.05);FIQ、PIQ均与总发作次数呈负相关(P<0.05)。FIQ <90组与FIQ≥90组相比较,激活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及枕叶,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前额叶,双侧额上回内侧,右侧中央前回、补充运动区、角回、缘上回及颞中回,双侧岛叶及皮层下灰质结构。结论慢波睡眠期频繁痫样放电及反复临床发作是BECT认知受损的危险因素,两者可引起与认知相关的局部脑区及默认网络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其认知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放电指数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其富 黎昌炫 +3 位作者 邹琴 王高盈 蔡美华 陈志斌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表现和智商分值、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比例和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结果 48例BCECTS患者男女比为1.8: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非典型组发病年龄[(6.5±1.6)岁]较典型组发病年龄[(7.8±1.2)岁]早(t=3.20,P<0.05);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典型组[(2.0±1.0)次/月]与非典型组[(2.1±1.1)次/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言语智商典型组(105.6±8.1)与非典型组(100.1±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头颅影像学异常比例非典型组(10例,58.8%)较典型组(2例,8.0%)明显(χ2=12.8,P<0.05);EEG示其他脑区异常放电非典型组(6例,33.3%)较典型组(5例,16.7%)明显(χ2=4.4,P<0.05)。非典型组(17例,97.4%)较典型组(24例,80.0%)更易于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χ2=12.8,P>0.05)。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典型组(14例,70.0%)高于非典型组(5例,33.3%)(χ2=4.64,P<0.05)。结论非典型BCECTS在发病年龄、智力、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和治疗效果上与典型BC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鉴别BCECTS的类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的儿童良性癫痫 脑电图 智商 治疗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脑功率谱及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僧军燕 王麒淞 +1 位作者 赵宗亚 李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10-517,共8页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图脑功率谱及相干性系数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符合BECTS诊断标准患... 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图脑功率谱及相干性系数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符合BECTS诊断标准患者作为病例组,另收集同时期就诊的长程视频脑电图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其长程视频脑电图资料,分析脑功率谱及相干性系数。结果病例组睡眠期特定频率下绝大多数脑区绝对功率均明显增高;清醒期除α、θ、γ波段下枕叶、顶叶及中后颞、中央区外,其余特定频率下各个脑区绝对功率均明显增高。相干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清醒期δ、θ、α及β频段下的中央区与颞区、中央区与顶枕区,睡眠期θ、α、β频段下各个脑区之间,δ频段下双侧中央区之间、γ频段下中央区、颞区、顶枕区之间呈高相干性。病例组清醒期α、γ频段下中央区与额叶之间呈低相干性,睡眠期θ频段下除额叶之外左右大脑半球对应脑区之间、α频段下两侧颞区之间、γ频段下中央区与额区之间呈低相干性。结论BECTS患者脑功率谱呈全脑弥漫性增高。BECTS患者颞区、中央区及额区之间呈低相干性,其余多数脑区之间呈高相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长程视频脑电图 脑功率谱 相干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