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科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6,共16页
但书规定的行为,由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的程度、不符合犯罪构成而出罪。但书出罪既不同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程度因而不符合犯罪构成的“不是犯罪”型的出罪,也不同于具备不法和责任的性质与程度、已符合犯罪构成但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但书规定的行为,由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的程度、不符合犯罪构成而出罪。但书出罪既不同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程度因而不符合犯罪构成的“不是犯罪”型的出罪,也不同于具备不法和责任的性质与程度、已符合犯罪构成但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归为无罪”型的出罪。判断司法解释中的出罪规范是否属于但书,应以但书出罪的性质为依据,以出罪事由是否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实质内涵为标准,而不需考虑是否采取了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完善司法解释中但书规范的基本思路是,剔除疑似的但书规范、规范真正的但书表述、拆分混杂的但书条款、增设必要的但书规定,从而建构多元化、开放性的但书出罪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但书 体系内出罪 疑似但书 但书识别
下载PDF
“但书”出罪司法适用的审视与规范——以裁判文书说理为视角
2
作者 何朕 吴炎冰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9-63,共15页
通过分析援引《刑法》第13条“但书”出罪裁判文书,发现“但书”出罪存在说理不足、说理欠妥、适用场域不明等问题,造成司法裁判尺度不统一。问题根源在于对“但书”的司法功能和规范内涵认识不清。“但书”是对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通过分析援引《刑法》第13条“但书”出罪裁判文书,发现“但书”出罪存在说理不足、说理欠妥、适用场域不明等问题,造成司法裁判尺度不统一。问题根源在于对“但书”的司法功能和规范内涵认识不清。“但书”是对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却非典型性的阻却实质可罚性的疑难案件予以出罪的授权性规范。应通过恰当的文书释法说理,充分论证“但书”实质价值判断的可接受性。为规范“但书”的说理,通过法律解释方法明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规范内涵,明确出罪自由裁量权的边界。为强化“但书”的说理,可通过类型化说理模型,指引裁判文书阐明“但书”出罪的事理、法理、情理,在依法裁判的同时实现个案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出罪 司法适用 裁判文书说理
下载PDF
轻罪时代“但书”出罪的功能困境与理论重构
3
作者 张印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48,共18页
轻罪时代“但书”出罪对于犯罪圈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但书”出罪面临诸多理论争议,导致司法解释规范设定含混,引发实务中对“但书”的错用、滥用。对此,可从立法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犯罪混合概念的融合功能和总则对分则的统领... 轻罪时代“但书”出罪对于犯罪圈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但书”出罪面临诸多理论争议,导致司法解释规范设定含混,引发实务中对“但书”的错用、滥用。对此,可从立法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犯罪混合概念的融合功能和总则对分则的统领作用三重维度肯定“但书”出罪的正当性,并重构其理论路径。“但书”出罪应在犯罪论体系内部实现,不满足构成要件的情形并非“但书”涵摄范畴。应区分立法定量与司法定量,前者罪量要素是构成要件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具有灵活性。“但书”可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作用于违法性和责任阶层。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的犯罪客体与犯罪主观方面分别对应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违法性和责任阶层,由此可实现“但书”与不同犯罪论体系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时代 但书 出罪功能 罪量要素 犯罪论体系
下载PDF
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但书条款的适用
4
作者 郑永盛 《西部学刊》 2023年第4期96-99,共4页
《刑法》总则第十三条但书能否直接被援引作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出罪依据,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对此,理论上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争议的症结在于学界长期以来对但书的机能及其司法适用存在不同的理解。... 《刑法》总则第十三条但书能否直接被援引作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出罪依据,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对此,理论上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争议的症结在于学界长期以来对但书的机能及其司法适用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书的机能应定位于对入罪的限制,而不是作为出罪的标准。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是唯一正确的出罪依据。司法实践中直接援引但书作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出罪依据的做法应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但书 出罪
下载PDF
刑事法律法规中的但书句与非但书句
5
作者 褚耿芳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2-83,共2页
“但书句”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 ,“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 ,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从刑事法律法规出发 ,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了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 “但书句”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 ,“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 ,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从刑事法律法规出发 ,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了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这将对于现行有关刑事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法规 但书 但书 法律但书 正句 现代汉语 转折关系 句子结构
下载PDF
法律法规中的但书句与非但书句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成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7-68,共2页
但书句”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若从法律法规出发,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但书句”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法律但书”与“非法律但书”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但运用中稍有不慎便会出现一些偏差。若从法律法规出发,认真分析并研究总结但书句与非但书句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这将有助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及其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法规 但书 但书 正句
下载PDF
宗教自由之但书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岭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个人或团体在行使宗教自由权时有权利但书,不行使该权利时则没有权利但书。宗教自由的宪法权利但书的形式不论是是总但书还是小但书,其具体内容都主要体现在有关法律或判例或惯例中。个人在行使宗教自由权时,不得违反民法、刑法、治安... 个人或团体在行使宗教自由权时有权利但书,不行使该权利时则没有权利但书。宗教自由的宪法权利但书的形式不论是是总但书还是小但书,其具体内容都主要体现在有关法律或判例或惯例中。个人在行使宗教自由权时,不得违反民法、刑法、治安法、财产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即可,一般无须特别限制;有关宗教的专门立法大多是针对宗教团体而不是针对个人的。国家限制权利应符合均衡原则,一般不宜以暴力(尤其是军事暴力)对付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自由 宪法但书 法律但书 个人行为 团体行为
下载PDF
英文法律文本中的但书条款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甜甜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但书",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在中文法律文本中,"但书"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在英文法律文本中,... "但书",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用以表例外的条件或行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在中文法律文本中,"但书"以"但是"、"但"作为转折连词。在英文法律文本中,也有一些固定的词或短语引导但书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但书条款 英文法律文本
下载PDF
《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司法适用相关问题研究——兼论醉驾应否一律入罪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宪权 周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6,共8页
《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在司法中的适用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宗旨,也能够保证罪与非罪判断的准确性,体现了司法者对立法者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但书"条款在司法中有可能被随意适用而否定"但书"条款司... 《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在司法中的适用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宗旨,也能够保证罪与非罪判断的准确性,体现了司法者对立法者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但书"条款在司法中有可能被随意适用而否定"但书"条款司法适用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为《刑法》总则第13条有机组成部分的"但书"条款,理应适用于包括危险驾驶罪在内的《刑法》分则规定的每个具体犯罪。应正视醉驾各种情形的差异性,在综合考察案件所有情节的基础上,对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适用"但书"条款,不认定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但书 司法适用 情节
下载PDF
刑法第13条“但书”的出罪功能及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忠民 陈志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80,共11页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规定"但书"是立法定量模式的需要;离开"但书",无论在立法上或是在司法上都将无法完成罪与非罪界限的区分;适用"但书"对于贯彻宽...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规定"但书"是立法定量模式的需要;离开"但书",无论在立法上或是在司法上都将无法完成罪与非罪界限的区分;适用"但书"对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短期自由刑的弊端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书"的司法适用,应当坚持与形式犯罪构成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原则与必要限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但书 出罪功能 罪与非罪 司法适用
下载PDF
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 被引量:23
11
作者 储槐植 张永红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0-60,共11页
刑法第 1 3条犯罪概念中的但书具有重大的立法和司法价值。在立法上 ,它通过收缩犯罪圈 ,满足了刑法谦抑的要求 ;在司法上 ,它通过协调情与法 。
关键词 但书 刑法谦抑 刑法
下载PDF
论但书规制下的罪量要素的体系性定位——以扒窃型盗窃罪的规范解释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阎二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1,共10页
罪量要素对于成立犯罪的限制是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逻辑延伸,此一关于犯罪概念的一般性规定应对所有犯罪成立一体适用;罪量要素的体系性定位影响但书之出罪路径选择,在维持犯罪构成作为认定犯罪的唯一性、终局性标准的前提下,... 罪量要素对于成立犯罪的限制是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逻辑延伸,此一关于犯罪概念的一般性规定应对所有犯罪成立一体适用;罪量要素的体系性定位影响但书之出罪路径选择,在维持犯罪构成作为认定犯罪的唯一性、终局性标准的前提下,应将其定位为犯罪构成要件,进而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解释。扒窃入罪的根据除了"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之外,应附加"具有盗窃惯常性"的要素,如此解释才能与其他四种盗窃行为类型具有大体相当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罪量要素 扒窃 多次盗窃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司法化之非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翔 《东方法学》 CSSCI 2016年第2期2-11,共10页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只是立法者给自己的"宣言",不具有司法适用的价值。立法者在制定刑法分则条文时,已经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排除在外。无论是将"但书"置于犯罪构成...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只是立法者给自己的"宣言",不具有司法适用的价值。立法者在制定刑法分则条文时,已经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排除在外。无论是将"但书"置于犯罪构成体系之外还是将"但书"转化为可罚的违法性、可罚的责任理论融入犯罪构成模式之内,发挥出罪机制都难以作到理论自洽。"情节"要素的判断内容只有被具体化为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时才有意义。"但书"司法化破坏了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构成的定型作用,动摇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增加了司法上的恣意性,放任了司法人员"粗犷化"的办案思维,不利于"精细化"刑法思维方式的养成。当前司法实践中司法文书上直接引用《刑法》第13条"但书"出罪化的做法应当及时纠正并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但书 司法化 出罪
下载PDF
刑法“但书”出罪的功能失调及其规范适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伟 钟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5,共10页
无罪判决率偏低与冤假错案频发的现象揭示着非罪化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处境。无罪判决率偏低的原因与我国刑事实体法的思路封闭有关,故需要从刑罚退出机制对无罪命题予以重新审视,在刑事实体法视阈下有效发挥“但书”的出罪功能是走... 无罪判决率偏低与冤假错案频发的现象揭示着非罪化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尴尬处境。无罪判决率偏低的原因与我国刑事实体法的思路封闭有关,故需要从刑罚退出机制对无罪命题予以重新审视,在刑事实体法视阈下有效发挥“但书”的出罪功能是走向无罪判决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但书”出罪判决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司法实务操作中适用标准欠缺,“不用”与“错用”的情形混杂。从学理上重新审视“但书”规定,在刑罚退出理念的引导下,充分激活和唤醒“但书”的出罪功能,并将“但书”规定作为超法规出罪事由的法律依据,逐步建立谨慎入罪、合理出罪的刑罚双向平衡机制,才能实现无罪判决的规范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判决 刑法“但书 刑罚退出 超法规出罪事由
下载PDF
犯罪与治安违法行为的“但书”界分——以“法规竞合”现象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敦宁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犯罪与治安违法行为的界分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特别是在《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规定出现"竞合"的情况下,一般只能运用《刑法》第13条中的"但书"对其进行合理界分。但是,在"但书"... 犯罪与治安违法行为的界分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特别是在《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规定出现"竞合"的情况下,一般只能运用《刑法》第13条中的"但书"对其进行合理界分。但是,在"但书"的适用上,学界的认识却并不统一,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较为混乱。由此,必须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但书"的适用不能脱离犯罪构成,也不应综合考察各种主客观因素,只能在犯罪构成体系之下进行客观判断。在实践中,应当明确"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规范构造与实质内涵,并采取有序的逻辑步骤,将其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治安违法行为 法规竞合 但书 犯罪构成 客观主义
下载PDF
对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东 赵永存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针对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关于犯罪概念中但书的规定,从理解和适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澄清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关键词 刑法 但书 理解 适用
下载PDF
刑法第13条但书的适用范围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永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8-30,共3页
刑法第13条但书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有所限制的,根据行为性质及刑事立法对具体犯罪的规定方式,但书的适用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对于以情节进行定量限制的犯罪,绝对不能适用但书;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性质严重而分则条文中没有定... 刑法第13条但书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有所限制的,根据行为性质及刑事立法对具体犯罪的规定方式,但书的适用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对于以情节进行定量限制的犯罪,绝对不能适用但书;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性质严重而分则条文中没有定量限制的犯罪以及性质较轻但分则条文中附加定量限制的犯罪,一般不能适用但书;对于性质较轻而分则条文中又没有定量限制的犯罪,则可以适用但书。尽管但书的适用范围有限,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价值并主张将其予以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适用范围 情节 数额 后果
下载PDF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建构——从《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说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杰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
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宣示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采用第13条"但书规定"使无处罚必要性的行为出罪。"但书规定"的模糊性亟待理论上构建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来填充&qu... 我国《刑法》第13条之"但书规定"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宣示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采用第13条"但书规定"使无处罚必要性的行为出罪。"但书规定"的模糊性亟待理论上构建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理论体系来填充"但书规定"之要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实质内容。在违法构成要件层面,根据适用的条件不同,分别从"不限定"与"紧急状态"出发,建构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体系;在责任构成要件层面,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逻辑起点,建构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 但书规定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一个对《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体系化解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杰 《湘江青年法学》 2016年第1期221-243,共23页
立法定量模式与司法定量模式,各有其道理。通过但书规定的补充作用,我国《刑法》第13条最终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二重犯罪概念,通情达理,不宜废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理解为“情节显著轻微尤其危害不大”,突出强调“情节... 立法定量模式与司法定量模式,各有其道理。通过但书规定的补充作用,我国《刑法》第13条最终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二重犯罪概念,通情达理,不宜废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理解为“情节显著轻微尤其危害不大”,突出强调“情节显著轻微”之中“危害不大”的情况,表明客观危害不大尤其是主观恶性较大但客观危害有限之行为不属于犯罪,亦是说犯罪必须不是“危害不大”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可区分为主观情节显著轻微、客观情节显著轻微与主客观情节都显著轻微等三种情形。在犯罪成立条件的考察分析过程中,由于客观侧面先于主观侧面判断,因此,对于前者可认为罪过较小,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主观罪过;对于后二者可认为危害不大,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书 功能 规范结构 同一解释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