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1
作者 刘晓军 张晓婷 蔡丽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行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汤对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行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扶正生肌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情况、临床疗效、炎性因子、生长因子、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新生肉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肛门功能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周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正生肌汤治疗低位肛瘘患者可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水平,保护肛门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 扶正生肌汤 肛门直肠功能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
2
作者 吴敏 张惠 张明敏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受低位肛瘘术治疗的10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医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 目的:观察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对低位肛瘘术后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接受低位肛瘘术治疗的10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医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创面灸与穴位灸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愈合时间、瘢痕评分、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瘢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病人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2%,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7、14 d肛门失禁评分(Wexnr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创面灸联合穴位灸可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肛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创面愈合 瘢痕 创面灸 穴位灸
下载PDF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与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英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24-0027,共4页
探讨分析低位肛瘘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肛瘘病例100个,其中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 探讨分析低位肛瘘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肛瘘病例100个,其中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治疗效果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情况更为优良,术后恢复效果可观,P值小于0.05。结论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相对于肛瘘切除术在治疗低位肛瘘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该手术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因此,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低位肛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 肛瘘切除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减创肛瘘根治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楠 王晏美 +4 位作者 马凰富 来丽霞 杨涵雯 王月 郁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36-139,154,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减创肛瘘根治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低位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减创肛瘘根治术,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的肛... 目的:观察减创肛瘘根治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低位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减创肛瘘根治术,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的肛门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第1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d、3d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第7d、14d、21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周、6个月时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创肛瘘根治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同时可较好保护患儿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低位肛瘘 手术治疗 减创肛瘘根治术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培胜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瘘管切开术治疗,... 目的:观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瘘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平,手术前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VAS评分和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其效果优于瘘管切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瘘管隧道式切除术 瘘管切开术 低位肛瘘 肛门失禁Wexner评分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骆振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4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进行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挂线法、混合... 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进行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挂线法、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待肛瘘愈合后再开展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研究组患者则同期开展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后,两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手术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同期开展挂线法、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低位肛瘘 挂线法 并发症
下载PDF
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陈建勋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婴幼儿低位肛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 目的:观察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婴幼儿低位肛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0.35±3.05天,住院时间5.26±1.65天,分别少于对照组的13.08±3.11天和6.26±1.6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效果显著,能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婴幼儿 肛瘘挂线术 肛瘘切开引流术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低位肛瘘手术应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牛文辉 张少华 +3 位作者 李红艳 张磊 赵莲英 徐会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鞍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后各时段的MAP、SpO_2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术后肛门收缩恢复率及直肠牵拉反射率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轻度疼痛比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患者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骶管麻醉 两点扇形麻醉 低位肛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辉 应光耀 +9 位作者 高洪娣 张少军 沙喜 张晟 顾立群 高晶 闵丽 陈波 石丽 熊国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目的观察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结果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为(1.02±0.17)分,低于对照组的(1.08±0.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疤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口结扎改良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满意,且能缩短愈合时间、缩小疤痕大小、减轻术后肛门功能损伤、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口结扎 改良 LIFT 低位肛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自拟促愈汤对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止痛促愈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夏泽华 张雅明 沈菲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50-351,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创面缩小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9天创面疼痛评价优于对照组,第5、9、14天服用止痛药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水肿和渗出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缩小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4.04±2.12)d优于对照组的(28.02±2.69)d(P<0.05);治疗组术后第30、35天,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促愈汤可减轻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不适、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优于利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 益气养阴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低位肛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志刚 乔运余 张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行LIFT术和41例行传统瘘道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疗效、术后指标、远期肛门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FT术组治愈率为90.5%,传统瘘道...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行LIFT术和41例行传统瘘道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疗效、术后指标、远期肛门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IFT术组治愈率为90.5%,传统瘘道切除术组治愈率为90.2%,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IFT术组在术后疼痛、术中出血、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远期并发症等方面LIFT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LIFT组高于传统瘘道切除术组(P<0.05)。结论:LIFT术不仅操作简单、恢复快、术中出血少、疼痛减轻明显,而且具有对括约肌损伤小、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LIFT术 瘘道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博 王竞 凌光烈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6%,每10万人口约有8.6人患肛瘘,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 低位肛瘘 瘘管结扎术 疗效分析 治疗 扩约肌 改良 肛门直肠疾病 总发病率
下载PDF
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丽娟 姚长蕙 +4 位作者 倪受东 严德江 许旭峰 费业华 周倩倩 《安徽医学》 2018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改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开术治疗,分... 目的分析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改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开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尿潴留情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5.20±0.66)d、Wexner评分为(0.07±0.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确切,有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改良挂线 肛门括约肌 肛门功能
下载PDF
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昱 陈倚 +1 位作者 高凌卉 柏连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A组采用柏氏虎杖油膏纱布换药、治疗B组采用红油膏纱布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各组均... 目的观察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A组采用柏氏虎杖油膏纱布换药、治疗B组采用红油膏纱布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各组均连续换药21天,观察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每周创面愈合率、肛门疼痛及渗液症状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A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早于治疗B组与对照组(P<0.05),而治疗B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换药第一周、第二周,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第三周时,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本组术后第2天比较,各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A组肛门创面疼痛、渗液分级明显轻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虎杖油膏术后换药可显著加快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术后恢复 创面愈合 柏氏虎杖油膏
原文传递
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附40例报告) 被引量:12
15
作者 晁民 彭德功 张静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0例)。A组行瘘管内口切开术,B组行传统瘘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A、B组治愈率均为100%(P>0.05),术后肛门功能... 目的观察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0例)。A组行瘘管内口切开术,B组行传统瘘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A、B组治愈率均为100%(P>0.05),术后肛门功能正常者分别为100%和83.3%(P<0.05)。结论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好,组织损伤轻,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瘘管内口切开术
下载PDF
低位肛瘘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锋 范发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肛瘘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29)、肛瘘切除术组(n=24)、挂线术组(n=22)、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n=19)、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n=18)和内括...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肛瘘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29)、肛瘘切除术组(n=24)、挂线术组(n=22)、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n=19)、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n=18)和内括约肌瘘管切除缝合术(n=12)组,比较其疗效。结果肛瘘切开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肛瘘切除术组95.83%,挂线术组95.45%,部分管道缝合内口引流术组100%,保留内括约肌瘘剔除术组100%,内括约肌瘘切除缝合术组100%,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肛瘘切除术组NRS评分、中度以上疼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肛瘘切开术和挂线术组2 w内愈合率显著低于其各组(P<0.05);随访3~12个月,术后缝合创面感染8例,尿潴留4例,水肿5例,经处理后并发症消失;12例术后肛瘘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各组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低位肛瘘,均有显著疗效,应依据患者病情和肛瘘特点,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术式 选择 疗效
下载PDF
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建华 王晓鹏 +1 位作者 张一辉 何宗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肛瘘切除加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与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4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肛瘘切除加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和对照组(单纯肛瘘切除术),各 21 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比较肛瘘切除加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与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4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肛瘘切除加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和对照组(单纯肛瘘切除术),各 21 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水肿发生率、术后出血情况、术后疤痕面积和术后肛门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及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1.30±1.55)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48±2.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情况治疗组亦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疤痕面积为(34.5±9.62)mm2,对照组术后疤痕面积为(68.9±10.83)mm^2,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黏膜下移袋形缝合术应用于低位肛瘘中不但能够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肛管缺损的发生率,减小术后疤痕形成,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黏膜下移 袋形缝合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文涛 高秋霞 +1 位作者 郭航勇 李一兵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改... 目的 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项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VAS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首次排便及首次换药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显著,安全可行,临床总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 低位肛瘘 可行性
下载PDF
LIFT技术治疗低位肛瘘、脓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守龙 曹俊 +1 位作者 朱俊飞 谢俊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LIFT技术治疗低位肛瘘、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LIFT技术治疗低位肛瘘、脓肿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肛瘘复发1例,经袋行缝合处理后痊愈;术后感染5例,其中瘘管性脓肿3例均感染,但... 目的探讨LIFT技术治疗低位肛瘘、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LIFT技术治疗低位肛瘘、脓肿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肛瘘复发1例,经袋行缝合处理后痊愈;术后感染5例,其中瘘管性脓肿3例均感染,但经创面换药痊愈。结论选择好正确的手术入路,控制术后感染,LIFT技术应该是具有一定长度管索的肛瘘、肛周脓肿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结扎术 低位肛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97例女性低位肛瘘保留内括约肌治疗术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金娥 唐先富 +1 位作者 姬偃修 陈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观察保留括约肌治疗术式在女性低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位肛瘘的女性患者97例,随机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保留内括约肌瘘管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切断的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保留括约肌治疗术式在女性低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位肛瘘的女性患者97例,随机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保留内括约肌瘘管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切断的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达到100%(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水肿、肛门瘢痕变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内括约肌瘘管剔除术治疗女性低位肛瘘疗效好,并发症少,能够有效的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保留内括约肌 女性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