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抗凝剂及其治疗方案
1
作者 马西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家畜食用过量的甜三叶草后有出血现象,而由此导致的出血疾病称为甜三叶草病。以后又发现甜三叶草的基本成份是双羟基香豆素(简称双香豆素),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凝血酶原减少。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关键词 口服抗凝剂 法林 维生素K 治疗范围 出血并发症 双香豆素 二酮 治疗方案 栓塞 凝血因子
下载PDF
非瓣膜病房颤抗凝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邹全林 刘晟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16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mg治疗组及5mg治疗组,每组5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3mg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4d...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16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mg治疗组及5mg治疗组,每组5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3mg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4d作为初始治疗;3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mg作为初始治疗;5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5mg作为初始治疗,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稳定在2.0~3.0。比较各组患者INR增高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1.8±4.8)d,INR增高次数发生率为5.5%,未出现血及血栓栓塞事件;3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2.5±4.3)d,INR增高发生率为9.1%,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3.6%,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5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7.4±5.3)d,INR增高发生率为16.4%,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9.1%,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6%。结论华法林3mg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q12h×4d作为初始抗凝治疗能使INR迅速安全有效达到稳定,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房颤 法林 初始治疗方案
下载PDF
华法林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昭娴 黄萍 +4 位作者 张玉明 张丽 王燕飞 谢小斐 汪周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3-716,共4页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抑制蛋白C和蛋白S的羧化作用而起效.自195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以来,华法林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剂,在成人和儿童中被广泛用...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抑制蛋白C和蛋白S的羧化作用而起效.自195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以来,华法林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剂,在成人和儿童中被广泛用于抗凝治疗,每年约有0.5% ~1.5%的人口接受此药物.在儿科心血管领域,一些疾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已逐渐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华法林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时间不长,儿童使用华法林治疗经验、循证依据有限,目前儿童抗凝治疗的实施方案及管理主要是以成人病例研究为基础而推断的.现就华法林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管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法林 儿童 维生素K拮抗剂 抗凝治疗 标准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静脉血栓栓塞的二级预防--相较于华法林,新型抗凝剂虽有效性不突出但安全性更高
4
作者 Sam Schulman 张娇(译) 刘暴(校)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4年第1期7-8,共2页
关于无诱因静脉血栓栓塞的最佳抗凝治疗方案一直存在着争论,而目前争论的侧重点发生了改变。关于3~6个月抗凝疗程后的长期预防用药,随着对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和阿司匹林的了解,将有其他的方案可以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疗法。
关键词 口服抗凝剂 静脉血栓栓塞 二级预防 法林 安全性 维生素K拮抗剂 治疗方案 预防用药
原文传递
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计划在日本提出Pradaxa的申请
5
《国外药讯》 2009年第7期12-13,共2页
B Ingelheim公司正计划于明年第一季度在日本提出Pradaxa(dabigatran)用于房颤病人卒中预防的批准申请。涉及全球18,000例病人比较这种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华法林的RE—LY研究预计于今年晚些时候出结果,而第一次申请将于2009年... B Ingelheim公司正计划于明年第一季度在日本提出Pradaxa(dabigatran)用于房颤病人卒中预防的批准申请。涉及全球18,000例病人比较这种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华法林的RE—LY研究预计于今年晚些时候出结果,而第一次申请将于2009年底提出。在日本有326例病人参与了RE—LY研究,其治疗方案与全球其他参与者相同。这个产品也在日本等待批准用于全膝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事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参与 治疗方案 全膝置换 法林 预防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6
作者 徐玉琴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治疗现状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抗栓组(32例)、利伐沙班组(41例)、华法林组(42...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治疗现状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抗栓组(32例)、利伐沙班组(41例)、华法林组(42例)、阿司匹林组(21例)。在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的同时,无抗栓组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治疗;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2.5 mg/d治疗;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d治疗;观察比较各组1年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再入院率等。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房颤类型及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组患者性别、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内,无抗栓组、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总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87%(7/32)、7.32%(3/41)、2.38%(1/42)、19.0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P<0.05),各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75%(6/32)、29.27%(12/41)、4.76%(2/42)、4.76%(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P<0.05);1年内,<65岁、65~75岁、>75岁各年龄段患者总血栓栓塞事件、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因死亡、再入院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6、7.56,均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抗栓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患者年龄增加死亡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疾病 血栓形成倾向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法林 阿司匹林 预后 治疗方案 个体化
原文传递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wo low-dosage warfarin regimens in Chinese patients 被引量:2
7
作者 Guy-Armel Bounda Cosette Ngarambe +1 位作者 葛卫红 于锋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5-100,共6页
Or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ith warfarin is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embolism. Its 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should be monitored carefully in order to reach the desired outcomes. T... Or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with warfarin is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embolism. Its 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should be monitored carefully in order to reach the desired outcom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s profile of warfarin makes it a challenge to use during treatment. Its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stics play a key role in its dos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warfarin regimens in Chinese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was adopted. Medical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n = 368) who received warfarin therapy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ards between Sep. 2008 and Dec. 2009 were reviewed. Details of antithrombotic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monitoring were obtain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factors predictive of INR therapeutic range at patients' discharge tim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rfarin regimens (2.5 mg in China and 3.0 mg in USA). The patients' mean age was (48.23~12.96) year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in the INR therapeutic range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2.5 mg warfarin (35.17%)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treated with 3.0 mg warfarin (47.72%). Therefore, a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P = 0.032〈0.05). In this study, statistical values have shown that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related to medical case requesting INR target range of 1.8-2.2 and 2.0-2.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2.5 mg-warfarin regimen was less suitable than the 3.0 mg-warfarin regimen. Medication regimen should be simplified as much as possible, especially during different treatmen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AGULATION Chinese patients Dose INR Low warfarin regim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