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尹希瑶 杜昕 +2 位作者 张灿 赵昊斌 秦海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非复发组(n=87)。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非复发组(n=87)。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125(CA125)和血小板计数、有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以及术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伴或不伴有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16例复发,复发率为15.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前CA125水平、肿瘤病理分级、Ki67与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无关(P>0.05),术前血小板计数、有无LVSI及ER、PR、p53表达情况与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LVSI、p53阳性表达、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是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组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复发组(P<0.05),有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患者(P<0.05),伴LVSI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LVSI患者(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p53阴性患者(P<0.05)。结论有LVSI、p53阳性、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可增加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血β-HCG下降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朱烨 周璘 +2 位作者 雷月 周晓美 苏亦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胎后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时间与临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继发于葡萄胎后低危型GTN患者50例。通过单... 目的:探讨葡萄胎后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时间与临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继发于葡萄胎后低危型GTN患者5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既往葡萄胎妊娠史、葡萄胎清宫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GTN确诊前的持续时间(葡萄胎清宫术后至确诊GTN的时间)、有无转移性病灶、治疗前血β-HCG水平、FIGO评分、一线化疗方案与血β-HCG下降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血β-HCG下降时间平均(34.2±19.3)天。多因素分析表明完全性葡萄胎(HR 1.446)、GTN确诊前的持续时间<12周(HR 1.775)、有转移性病灶(HR 1.228)、治疗前血β-HCG水平高(HR 1.468)与血β-HCG下降时间相关。FIGO评分与血β-HCG下降时间的线性分析表明,FIGO评分每增加1分,血β-HCG下降时间平均增加7天。结论:完全性葡萄胎、治疗前血β-HCG水平高、确诊GTN前的持续时间小于12周及转移性病灶的存在是延长葡萄胎后低危型GTN患者血β-HCG下降时间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降时间 临床因素 化疗
下载PDF
中医药分型论治对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外周血改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宇 钱丽丽 +1 位作者 叶宝东 周郁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1-642,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将低危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将低危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2%。且治疗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危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中加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低危型 外周血 中医药 分型论治
下载PDF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初次治疗中单药化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闫震 陈娇 段微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放线菌素D(Act-D)单药方案用于治疗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5-FU单药方案组34例,MTX单药...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放线菌素D(Act-D)单药方案用于治疗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的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5-FU单药方案组34例,MTX单药方案组31例,Act-D单药方案组20例,比较三组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5-FU单药方案组、MTX单药方案组与Act-D单药方案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5%、87.1%、85.0%,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5-FU单药方案组初治完全缓解所用时间显著短于单药方案MTX单药方案组和Act-D单药方案组(P<0.05)。③5-FU单药方案组严重骨髓移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TX组和Act-D组(P<0.05)。结论采用MTX单药或Act-D单药方案治疗低危型滋养细胞肿瘤,其化疗完全缓解率与传统5-FU单药方案相当,化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作为目前低危型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一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 低危型 单药化疗
下载PDF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烨 李娟 +2 位作者 雷月 苏亦平 齐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药化疗方案和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伴有至少一个高危因素的低危型GTN患者78例,其中单药化疗组39例,包括接受甲氨蝶呤(... 目的探讨单药化疗方案和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伴有至少一个高危因素的低危型GTN患者78例,其中单药化疗组39例,包括接受甲氨蝶呤(MTX)化疗34例和放线菌素D(Act-D)化疗5例;联合化疗组39例,采用依托泊苷+MTX+Act-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EMA-CO)联合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药化疗组达到完全缓解所需化疗周期数为(3.33±1.68)个,总周期数为(4.29±1.42)个,与联合化疗组的(4.52±1.81)个和(5.67±1.20)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056)。单药化疗组获完全缓解30例(76.9%),联合化疗组获完全缓解39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脱发、肝功能损害和口腔黏膜炎。单药化疗组不良反应多为1级,联合化疗组多为2~3级。至随访截止日期,单药化疗组复发2例,联合化疗组复发1例。结论对于低危型GTN患者,应进行分层管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将EMA-CO联合方案作为首选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低危型 高危因素 化学治疗 初始治疗
下载PDF
无保护会阴接生应用于低危型初产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伟玲 林蓝 江树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8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无保护会阴接生应用于低危型初产妇的效果。方法 400例低危型初产妇,根据接生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应用会阴无保护接生,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接生。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情况和产妇的疼痛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无保护会阴接生应用于低危型初产妇的效果。方法 400例低危型初产妇,根据接生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应用会阴无保护接生,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接生。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情况和产妇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开率为49.00%(98/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00%(14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会阴无保护接生应用于低危型初产妇,可以明显减少会阴切开例数,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的质量,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初孕妇 会阴无保护 正常分娩
下载PDF
低危型甲状腺癌诊疗争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婷婷 魏文俊 王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5-1267,共3页
低危型甲状腺癌的管理是目前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焦点问题。虽然国内外陆续更新低危型甲状腺癌治疗策略指导,但临床诊疗中仍存在若干争议问题。选择临床主动观察、手术干预还是微创治疗成为低危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争议所在,而热消融技术在低... 低危型甲状腺癌的管理是目前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焦点问题。虽然国内外陆续更新低危型甲状腺癌治疗策略指导,但临床诊疗中仍存在若干争议问题。选择临床主动观察、手术干预还是微创治疗成为低危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争议所在,而热消融技术在低危型甲状腺癌的指证选择也存较多争议。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低危型甲状腺癌的最佳诊疗策略。在符合综合规范治疗的原则下,低危型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根据肿瘤本身以及患者家庭及社会因素(性格、工作、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甲状腺癌 低危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治疗策略 主动观察 热消融
原文传递
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春芳 曹爱娣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7期909-910,共2页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低危型HPV6或HPV11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各30例。A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给药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治疗,C组...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低危型HPV6或HPV11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各30例。A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给药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治疗,C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B组的60.00%和C组的40.00%(P <0.05)。A组、 B组治疗过程中外阴刺痛、阴道流血、外阴瘙痒、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的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妇康栓 低危型HPV6 低危型HPV11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低危型HPV-11E6在小鼠骨髓源树突细胞中的定位表达及其诱发凋亡的研究
9
作者 孙丽娜 唐璐 +2 位作者 吉兴照 司晨琛 李振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系统追踪低危型HPV-11E6蛋白在树突细胞(dentritic cell,DC)内的表达,探讨低危型HPV-11E6在树突细胞中的定位,观察低危型HPV-11E6蛋白诱导的树突细胞凋亡。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FP-11E6,转染小鼠骨髓源树突细... 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系统追踪低危型HPV-11E6蛋白在树突细胞(dentritic cell,DC)内的表达,探讨低危型HPV-11E6在树突细胞中的定位,观察低危型HPV-11E6蛋白诱导的树突细胞凋亡。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FP-11E6,转染小鼠骨髓源树突细胞,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E6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24 h低危型HPV-11E6蛋白的凋亡。结果树突细胞在分别转染pGFP-11E6和p EGFP-C1质粒后,GFP-11E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而对照组的只表达GFP的蛋白则均匀分布于树突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表明,在转染树突细胞12 h,GFP-11E6和GFP蛋白开始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73.22,84.34),转染24 h蛋白表达均到达高峰(荧光强度分别为98.25,126.77),转染48 h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87.46和103.56,转染72 h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72.11和97.45。Annexin-Ⅴ/PI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GFP-11E6转染的细胞发生了凋亡。结论低危型HPV-11E6主要定位于树突细胞质内,并且可以诱导树突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HPV-11E6 GFP 树突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α-干扰素治疗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秋荣 仇红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938-939,共2页
关键词 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反式维甲酸 Α-干扰素 药物联合治疗
下载PDF
影响低危型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11
作者 熊万春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5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低危型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危型宫颈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辅助化疗指征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的辅助化疗比例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影响低危型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危型宫颈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辅助化疗指征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的辅助化疗比例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生长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患者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无统计学关系(P均>0.05)。75例Ⅲ级患者辅助化疗者与非辅助化疗者的年龄、FIGO分期、生长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关系(P均>0.05)。12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中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肿瘤>2 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FIGO分期、生长类型、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辅助化疗与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依据其组织学分级给予辅助化疗不能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宫颈癌 辅助化疗 组织分级
下载PDF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志伟 胡静 冯凤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预后评分系统为基础,其中评分≤6分者为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采用单药化疗为主,对耐药患者则采用联合化疗、辅以手术治疗。低危型高评分(5~6分)、病理类型为绒癌以及高水平血人绒毛...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预后评分系统为基础,其中评分≤6分者为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采用单药化疗为主,对耐药患者则采用联合化疗、辅以手术治疗。低危型高评分(5~6分)、病理类型为绒癌以及高水平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患者可直接采用联合化疗以避免其耐药。手术治疗多用于辅助化疗从而提高治愈率。二次清宫术及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初治手段价值尚有争议,其可取得一定缓解率并可避免化疗毒性作用,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如治疗失败,及时予以补救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三维超声在米非司酮治疗低危型瘢痕妊娠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启源 李素芬 +5 位作者 高春燕 张玥 田红菊 颜苹 陈正琼 熊希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评估米非司酮对低危型瘢痕妊娠(CSP)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经我院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评分<5分的CSP患者29例(CSP组)和同期瘢痕子宫宫内妊娠(IUP)患者25例(IUP组),应用三维超声监测两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前后孕囊周边的...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评估米非司酮对低危型瘢痕妊娠(CSP)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经我院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评分<5分的CSP患者29例(CSP组)和同期瘢痕子宫宫内妊娠(IUP)患者25例(IUP组),应用三维超声监测两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前后孕囊周边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的变化,以及VI差值、FI差值及VFI差值情况[即VI差值=VI(前)-VI(后),FI差值=FI(前)-FI(后),VFI差值=VFI(前)-VFI(后)]。结果CSP组和IUP组服用米非司酮2 d后孕囊周边VI和VFI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VI差值(3.34%±2.64%)、FI差值(1.45±4.31)、VFI差值(1.80±1.46);IUP组:VI差值(2.37±2.29%)、FI差值(0.92±4.94)、VFI差值(1.25±1.28),两组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三维超声对米非司酮治疗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评分<5分的CSP患者的疗效监测,认为该类CSP患者可行常规的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米非司酮 瘢痕妊娠 低危型 超声量化评分系统
下载PDF
173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高危型和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连菲 陈静娜 +8 位作者 杨永泉 张莹莹 李晓 张蓉 刘娟子 黄秀娜 张志英 孙朝晖 李林海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通过对1730例健康体检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推测广州地区女性HP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HPV核酸分型流式荧光杂交法,对来我院体检的1730例健康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17种高危型HPV和10种低危型HP... 目的通过对1730例健康体检女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推测广州地区女性HP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HPV核酸分型流式荧光杂交法,对来我院体检的1730例健康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17种高危型HPV和10种低危型HPV核酸检测,并对不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该人群不同HPV型别及亚型感染率。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10.17%(176/1730),低危型HPV感染率为5.90%(102/1730)。各年龄段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为>60岁年龄段,其次为<30岁年龄段。HPV感染模式最常见为高危型单一,最少见的感染模式为低危型多重合并高危型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前8位依次为HPV53型、58型、52型、39型、16型、18型、51型、56型,低危型HPV感染率前4位依次为HPV43型、61型、81型、42型。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并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定期进行HPV筛查,有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危型 低危型 广州
下载PDF
子宫癌肉瘤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参数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千千 李蔚洪 +1 位作者 戴一川 陈雀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T1WI、T2WI、DWI和DCE各序列参数在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者26例和低危型EC患者47例临...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T1WI、T2WI、DWI和DCE各序列参数在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者26例和低危型EC患者47例临床资料,两组均完成手术治疗并明确病理诊断,且术前均行T1WI、T2WI、DWI和DCE序列扫描,比较两组ET/AP、ADC、rADC、Ktrans、Kep、Ve等各序列扫描参数并作ROC曲线分析其在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S组病灶性质评分和ET/AP明显高于EC组(t值分别为2.030、4.446,均P<0.05),两组T1WI和T2WI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ADC和rADC明显低于EC组(t值分别为2.151、2.903,均P<0.05);CS组Ktrans、Kep和Ve明显高于EC组(t值分别为6.445、6.118、7.45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性质评分、ADC和rADC对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70、0.696和0.682,ET/AP、Ktrans、Kep和Ve对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2、0.851、0.782和0.937。结论MRI是子宫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对T1WI、T2WI、DWI和DCE等序列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可为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提供详细参考依据,其中DCE扫描参数Ktrans、Kep和Ve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癌肉瘤 低危型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子宫癌肉瘤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中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1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S患者和低危型EC患者各20例,分别为CS组和低危型EC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情况。结... 目的评价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中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1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S患者和低危型EC患者各20例,分别为CS组和低危型EC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情况。结果CS患者的囊变/坏死、出血以及血管流空影检出率均高于低危型E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患者与低危型EC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块内膜厚度与宫腔前后径比值(ETAP)及最大相对强化率(MRER)大于低危型EC患者,流出率(Washout)低于低危型E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肿瘤最大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ETAP AUC为0.906、MRER AUC为0.979。诊断阈值取肿瘤最大径=38.2 mm、ETAP=0.479、MRER=1.300时敏感度与特异性最高。结论CS与低危型EC诊断中MRI检查中肿瘤最大径、ETAP与MRER对指标具有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癌肉瘤 低危型子宫内膜癌 鉴别诊断 参数指标
下载PDF
清热解毒方抗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雪梦 吕佳 孙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采用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R-HPV)体外假病毒感染模型评价清热解毒方体外抗低危型HPV感染作用、作用方式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HPV-6、HPV-11假病毒加入到293FT细胞中,建立HPV假病毒体外感染模型,以此模型评价6.25~100.00 g/L清热解... 目的采用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R-HPV)体外假病毒感染模型评价清热解毒方体外抗低危型HPV感染作用、作用方式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HPV-6、HPV-11假病毒加入到293FT细胞中,建立HPV假病毒体外感染模型,以此模型评价6.25~100.00 g/L清热解毒方体外抗HPV作用,探讨清热解毒方抗HPV感染的量效关系;采用HPV假病毒模型,通过药物预处理病毒、药物预处理细胞、病毒吸附同时加入药物、病毒处理后加入药物等不同处理方法,探讨清热解毒方抗低危型HPV的作用方式;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磷酯酰肌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清热解毒方可以显著抑制HPV假病毒的感染(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清热解毒方能够通过保护细胞、抑制病毒吸附并抑制病毒感染后的过程等多种方式发挥其抗HPV作用,其中药物预处理病毒及病毒吸附同时加入药物的效果更显著(P<0.01),说明清热解毒方能显著预防HPV感染及吸附后的复制过程;清热解毒方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进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其癌变。结论清热解毒方有较好的抑制低危型HPV病毒的效果,该研究为清热解毒方清除HPV病毒和防治尖锐湿疣(CA)提供了创新性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方 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假病毒模型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与重组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袁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0233-0234,共2页
探讨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与重组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2例宫颈HPV感染患者,根据HPV检测结果,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危型的观察组26例和对... 探讨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与重组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2例宫颈HPV感染患者,根据HPV检测结果,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危型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低危型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重组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治疗,对比临床疗效、HPV转阴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高危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46%、68.00%,高危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低危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80.95%,低危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型观察组与低危型观察组HPV转阴率分别为30.77%、60.00%,高危型对照组与低危型对照组HPV转阴率分别为4.00%、28.57%,高危型与低危型观察组组内患者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型观察组和低危型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高危型对照组和低危型对照组,而高危型观察组和低危型观察组治疗后CD8+明显低于高危型对照组和低危型对照组(P<0.05)。结论: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与重组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的疗效显著,能增强HPV抑制力,提高HPV转阴率,调节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危型 低危型HPV感染 妇因美?卡波姆隔离凝胶 重组干扰素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辨证论治在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治疗中对患者外周血改善的影响
19
作者 曹志坚 亓雪婷 +2 位作者 宋航 邢琦 党正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41-0043,共3页
探讨辩证论治方法配合西医治疗对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住院确诊的86例低危MDS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和西医结合中医研究组。对照组组43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 探讨辩证论治方法配合西医治疗对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住院确诊的86例低危MDS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和西医结合中医研究组。对照组组43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组43例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外周血细胞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的67.44%。治疗后,研究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81%,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0.23%。结论 对低危MDS患者采用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外周血象,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低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外周血改善
下载PDF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耐药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焯 钱建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耐药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52例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资料,根据耐药与否分为耐药组(86例)和非耐药组(3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药发... 目的探讨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耐药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52例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资料,根据耐药与否分为耐药组(86例)和非耐药组(3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耐药发生率为19.03%。初始化疗前高HCG值(尤其是血HCG值>10000U/L)者、肺部有多处转移灶、有远处转移、子宫大病灶者易发生耐药。绒癌较侵蚀性葡萄胎易发生耐药。另外化疗副反应大、对化疗药物敏感导致疗程和剂量不足、疗程间隔过长的也易产生耐药。而年龄、临床分期、先期妊娠性质、化疗药物及给药途径、初次化疗至末次妊娠终止的间隔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方案应个体化,对耐药的高危人群应及早合理联合用药,重视结合手术等综合治疗,可降低耐药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耐药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