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山丘高氟水区寻找低氟水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钦朋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4年第4期21-24,共4页
由于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原因导致了地下水形成高氟水。该文重点从水动力条件及富水岩石成分,分析了不同类型高氟水成因,提出了在山丘高氟水区寻找低氟水的方法。
关键词 低氟水 成因 地下
原文传递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洪信 戴国钧 +11 位作者 张新习 孙桂香 赵磊 陈百炼 陈福莲 李国军 刘士宝 鲁海萍 崔学仲 乔增义 马学文 马小霞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索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改饮低氟水 16~ 2 5年、改水初期或改水以前有骨 X线像片的硬化型氟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拍摄骨盆、右前臂和右下肢 X线正位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 ,全... 目的 探索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改饮低氟水 16~ 2 5年、改水初期或改水以前有骨 X线像片的硬化型氟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拍摄骨盆、右前臂和右下肢 X线正位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 ,全部病例的骨质有明显改善 ,2 1.47%的病例恢复正常。骨小梁形态有 18.75 %~85 .75 %没有改善 ,大部分骨小梁密集变为稀疏。 73.33%病例的骨周软组织骨化和 80 %病例的骨关节退行性变加重。结论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 ,硬化型氟骨症的骨质可以明显改善 ,部分可以恢复正常。硬化型氟骨症转变为疏松和骨周软组织骨化加重是氟骨症的 2种后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氟水 硬化型骨症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利用高氟病区的低氟水源防治水型地氟病的可行性探讨
3
作者 王理兴 张名 +1 位作者 李新华 姜勤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86-288,共3页
利用高氟病区的低氟水源防治水型地氟病的可行性探讨王理兴,张名,李新华,姜勤自8。年代初,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确立为水型地氟病区后,在全市建起了一批以降氟改水为目的的乡村自来水厂,在防治水型地氟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病... 利用高氟病区的低氟水源防治水型地氟病的可行性探讨王理兴,张名,李新华,姜勤自8。年代初,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确立为水型地氟病区后,在全市建起了一批以降氟改水为目的的乡村自来水厂,在防治水型地氟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病区群众的欢迎。但是,由于病区经济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 型地 低氟水 防治
下载PDF
延边二道白河镇改用低氟水后氟斑牙流行病学综合分析
4
作者 金昌石 全南洙 +2 位作者 王涛 王连群 柳华洙 《延边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吉林省延边二道白河镇氟中毒病区呈灶状分布,属冷温泉混合型、饮水型,氟病区6~19岁人群1986年未改水组(1.5mg/L)氟斑牙患病率为75%,改水3年组(0.58mg/L)患病率为54%,改水9~12年后患病率为3... 吉林省延边二道白河镇氟中毒病区呈灶状分布,属冷温泉混合型、饮水型,氟病区6~19岁人群1986年未改水组(1.5mg/L)氟斑牙患病率为75%,改水3年组(0.58mg/L)患病率为54%,改水9~12年后患病率为3.3%。这说明改水基本消灭了氟斑牙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釉 流行病学 低氟水 斑牙
原文传递
莆田县居民饮低氟水15年后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
5
作者 黄文华 黄聚玉 +4 位作者 宋扬君 洪春腊 林仙永 蔡文珍 方建仁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5-86,共2页
通过对莆田县8个乡镇26个病区经过15年的改换低氟饮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3.00%,氟骨症患病率为4.33%,均有明显下降,无论从尿氟化物含量、饮水氟化物含量或儿童氟斑牙患病数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 通过对莆田县8个乡镇26个病区经过15年的改换低氟饮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3.00%,氟骨症患病率为4.33%,均有明显下降,无论从尿氟化物含量、饮水氟化物含量或儿童氟斑牙患病数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已达到控制和消除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县 斑牙 骨症 中毒 地方病 低氟水
下载PDF
试论河北平原东部浅层水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浅层低氟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文法 《勘察科学技术》 1993年第1期27-30,40,共5页
本文分析了河北平原东部浅层水系氟的分布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浅层低氟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立足勘察,并应采取不同井型、多种形式的开采。
关键词 地下含量 浅层低氟水 河北
原文传递
甘肃省秦安县改用低氟水后氟骨症患者病情改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蔡连文 蔡荣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3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秦安县安伏乡朱峡村防病改水前后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结果,了解该村改水后氟骨症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方法对2007年防病改水前饮用高氟水时查出的、经X线拍片确诊并记录在档的47例氟骨症患者,2012年在防病改水经过饮用5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秦安县安伏乡朱峡村防病改水前后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结果,了解该村改水后氟骨症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方法对2007年防病改水前饮用高氟水时查出的、经X线拍片确诊并记录在档的47例氟骨症患者,2012年在防病改水经过饮用5年低氟水后,再次进行调查和X线复查。结果复查的2007年检出的41例氟骨症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7岁)饮用5年低氟水后,根据氟骨症病情改善效果判定标准,35例患者的病情有了改善,总有效率为85.4%;其中痊愈5例,占12.2%,显效9例,占22.0%,有效21例,占51.2%,无效6例,占14.6%;各型各度X线征象改善20例,占48.8%;痊愈和显效者均为50岁以下患者。结论秦安县安伏乡朱峡村的41例氟骨症患者,在饮用了5年低氟水后,氟骨症病情有了明显改善,其根本原因是改饮低氟水后,氟的摄入量减少,使受损的骨组织得到一定的恢复;饮用高氟水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病情越难改善;在饮用低氟水的同时,投服药物,并加强营养,食用多样食品,坚持预防为主,更能巩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症 低氟水 病情改善
原文传递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洪伟 吴国学 +1 位作者 王永祥 吕志刚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6-381,共6页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低氟水 内蒙古赤峰
下载PDF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食物氟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葛相金 姜玉亭 +2 位作者 朱孝连 韩嘉诚 陈永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研究改水后食物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探讨控制总摄氟量的措施。方法 以改饮低氟水 15年以上的 2个村为观察组 ,正常非氟病区的 1个村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水、土、粮、菜、空气氟含量 ,并对改水后出生的 816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水... 目的 研究改水后食物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探讨控制总摄氟量的措施。方法 以改饮低氟水 15年以上的 2个村为观察组 ,正常非氟病区的 1个村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水、土、粮、菜、空气氟含量 ,并对改水后出生的 816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水平评价指标进行考核。结果 观察组粮、菜氟含量是对照组的 3 .6倍。观察组儿童每日人均摄氟量 (3 .419mg)比对照组 (1.43 8mg)高 2 .3 8倍 ;儿童氟斑牙 (白垩型 )患病率 (2 1.6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儿童尿氟含量均值 (2 .5 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年龄尿氟水平。其中经食物摄入的氟占总摄入量的 66.0 7%。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在改饮低氟水 15年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食物 影响的研究 中毒病区 中毒 尿 对照组 观察组 总摄 评价指标 尿含量 食物摄入 病区居民 蓄积中毒 摄入过量 低氟水 斑牙 儿童 病区 患病率 摄入量
下载PDF
饮水的活性氧化铝除氟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承武 翟其善 张方权 《环境保护》 CAS 1984年第1期30-32,共3页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地方病。我国这种地方病的分布甚广,几乎各省和自治区都有这方面的报道,估计全国受氟病威胁的人口达4,500万人之多。防治饮水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控制饮水的含氟量低于1毫克/升。近年来...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地方病。我国这种地方病的分布甚广,几乎各省和自治区都有这方面的报道,估计全国受氟病威胁的人口达4,500万人之多。防治饮水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控制饮水的含氟量低于1毫克/升。近年来,许多高氟地区进行了大量改水降氟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高氟地区仍未找到低氟水,居民还是饮用高氟水。这些地区应考虑采用化学除氟法,既可减轻病人痛苦,使之逐渐好转,又可防止新病人的出现,笔者曾在本刊今年11期中撰文介绍了混凝沉淀法除氟的应用,现再简述活性氧化铝除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地方性中毒 容量 硫酸铝溶液 低氟水 地方病 严重危害
下载PDF
宁江区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久成 孙雷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2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因某些地区饮水、空气或食物中氟化物含量过高,当地居民通过这些介质摄入大量氟化物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该病世界范围内有广泛流行,松原市宁江区也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便采取...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因某些地区饮水、空气或食物中氟化物含量过高,当地居民通过这些介质摄入大量氟化物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该病世界范围内有广泛流行,松原市宁江区也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便采取了打深井改饮低氟水的方法来控制氟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中毒 监测结果 慢性全身性疾病 化物含量 化学性疾病 世界范围 流行区 低氟水
原文传递
松原市宁江区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12
作者 王淑霞 徐海萍 刁丽娟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9年第4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地方性中毒 监测结果 慢性全身性疾病 化物含量 中毒防治 地球化学 防治效果 低氟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