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及应用
1
作者 鲁雪娇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7期158-160,共3页
低渗透油层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问题却是制约油层开发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储层伤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通过深入研究... 低渗透油层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问题却是制约油层开发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储层伤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低渗透油层储层伤害因素及其应用,为提高油层开发效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储层伤害 因素分析 应用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透油层气体段塞组合驱比较研究
2
作者 陈涛平 毕佳琪 +1 位作者 赵斌 孙文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38-41,44,共5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层气驱提高采收率,在对低渗、特低渗油层CO;-N;驱和富气-N;驱进行数模及物模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气驱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实验室岩芯中完全混相驱条件下,数模计算和物模驱油实验均表明,CO;-N;驱的合理前置段塞尺寸小...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层气驱提高采收率,在对低渗、特低渗油层CO;-N;驱和富气-N;驱进行数模及物模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气驱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实验室岩芯中完全混相驱条件下,数模计算和物模驱油实验均表明,CO;-N;驱的合理前置段塞尺寸小于富气-N;驱的合理前置段塞尺寸,采收率比富气-N;驱的采收率低,但CO;-N;驱的最终投入产出比是富气-N;驱的2.0~2.69倍。在实际油层五点法井网部分混相驱条件下,数模计算结果表明,CO;-N;驱的合理前置段塞尺寸是富气-N;驱合理前置段塞尺寸的三分之二,但其采收率却比富气-N;驱的高,且投入产出比是富气-N;驱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低渗透油层 二氧化碳驱油 富气驱油 氮气驱油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1
3
作者 宋子齐 程国建 +2 位作者 王静 路向伟 潘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微电极等多种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和识别了影响陕北斜坡地带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的背景值及有效油气成分,并结合目的层段钙质和泥质夹层的定量... 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微电极等多种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和识别了影响陕北斜坡地带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的背景值及有效油气成分,并结合目的层段钙质和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分析,建立了一种确定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下限和不同类型夹层的扣除标准。对该区目的层段80多口井特低渗透储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处理,合理地剔除了钙质夹层、泥质夹层、致密层、干砂层和不够标准的差油层,确定了各井油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地质因素 储层参数 测井响应 有效厚度 确定方法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渗透率界限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曹瑞波 丁志红 +3 位作者 刘海龙 侯维虹 刘英杰 卜新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3,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研究。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当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之比大于5倍时,注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会发生堵塞,小于5倍时会出现堵塞。驱油...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研究。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当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之比大于5倍时,注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会发生堵塞,小于5倍时会出现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3.79%~6.82%之间,平均5%左右。这说明低渗透油层可以开展聚合物驱,但由于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低渗透油层渗透率匹配关系的限制,低渗透油层只能选用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因此聚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聚合物驱 渗透 匹配关系 驱油实验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姚约东 葛家理 魏俊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5,共3页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渗流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为 :低于亚临界雷诺数时为非线性流 ,高于亚临界雷诺数时为线性流。应用边界层理论 ,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渗流现象 ,结果与渗流实验完全一致。根据...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渗流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为 :低于亚临界雷诺数时为非线性流 ,高于亚临界雷诺数时为线性流。应用边界层理论 ,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渗流现象 ,结果与渗流实验完全一致。根据对某低渗透油田实例的油井生产曲线模拟计算 ,分析出多孔介质、流体及开发方式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是 :渗透率越低 ,原油黏度越大 ,非线性渗流区域越大。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低渗透油层 渗流规律 阻力系数 雷诺数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婷婷 侯亚伟 +2 位作者 张绍辉 刘向斌 徐程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近50 a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后续聚合物驱开发中,高渗透厚油层的聚合物驱基本结束,中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聚合物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室内...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近50 a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后续聚合物驱开发中,高渗透厚油层的聚合物驱基本结束,中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聚合物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大庆油田中部高台子油层的注入参数。相对分子质量在600×10~4~1000×10~4的聚合物适合渗透率0.050~0.100μm^2的低渗透油层;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物分子质量为1 000×10~4,浓度为800 mg/L,注入速度为0.10 PV/a,聚合物用量560 mg·L^(-1)·PV^(-1)。该研究为指导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技术的矿场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聚合物驱 注入参数 相对分子质量 注入速度 高台子油层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中的适应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剑 张立娟 +2 位作者 高伟栋 岳湘安 王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3,共3页
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是评价聚合物驱在油藏适应性方面的重要内容。通过室内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流动实验,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0×10~4和800×10~4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并在... 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是评价聚合物驱在油藏适应性方面的重要内容。通过室内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流动实验,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0×10~4和800×10~4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700和1 200mg/L的聚合物溶液能够注入到渗透率大于30×10^(-3)μm^2的岩心中,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浓度越低,越易注入;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4的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下部的驱油能力较差。综合比较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和驱油能力,对于渗透率为10×10^(-3)~50×10^(-3)μm^2的低渗透油藏,建议选择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质量浓度为700mg/L的聚合物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注入性 低渗透油层 阻力系数 驱油能力
下载PDF
贾敏效应对低渗透油层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劲峰 曲志浩 孔令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4,共2页
油藏中的流体作用力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质量力(重力及浮力等)和表面力(界面张力)。浮力是影响油气运移的重要条件;重力对注水驱油过程作用明显;界面张力则控制了油藏中各种流体的分布,并对油藏剩余油的形成起相当大的作用。低渗透... 油藏中的流体作用力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质量力(重力及浮力等)和表面力(界面张力)。浮力是影响油气运移的重要条件;重力对注水驱油过程作用明显;界面张力则控制了油藏中各种流体的分布,并对油藏剩余油的形成起相当大的作用。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是非达西低速渗流,除细微孔隙中的分子力是较重要的作用力之外,实验证明:贾敏效应对低渗透油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整理4个低渗透油藏(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组、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科尔康油田白2块沙海组下段及五号桩油田沙三下Ⅱ油组)的真实微观模型实验结果发现:模型的水驱油排驱压力普遍大于油驱水排驱压力。从理论上讲,在岩石亲水或偏亲水的情况下,油驱水过程(排驱过程)所需压力应当大于水驱油过程(吸入过程)所需压力,但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分析认为是贾敏效应的影响所致。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贾敏效应的强弱与储集层岩石物性有明显关系,据此认为渗透率越低贾敏效应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贾敏对应 油田开发 渗透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岩石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尤富 吴刚 +2 位作者 安淑凯 赵巍 金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利用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油层岩样,试验研究了地层油通过岩石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大于1·0mPa·s的地层油通过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地层岩石渗流时,均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且启动压力梯度随岩石... 利用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油层岩样,试验研究了地层油通过岩石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大于1·0mPa·s的地层油通过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地层岩石渗流时,均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且启动压力梯度随岩石渗透率的减小和原油粘度的上升而增大;岩石的亲油性增强,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含有束缚水的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大于不含有束缚水的岩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 渗透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综述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延军 彭珏 +1 位作者 赵连玉 陈远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合理、科学、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寻找适合于渗透能力本来就很弱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迫在眉睫。电场、声场、热场及磁场等物理采油技术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的污染... 合理、科学、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寻找适合于渗透能力本来就很弱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迫在眉睫。电场、声场、热场及磁场等物理采油技术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的污染及伤害,其中直流电场的电驱动、电渗透、电化学和电加热效应对改善固液界面作用强烈的低渗透油层流体的渗流特性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渗透油层的开发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利用纳米聚硅材料的表面效应或其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处理剂改变油层润湿性,可以使低渗透油层达到降压增注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从而弥补常规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应用的不足,目前室内研究已证实了其效果,然而,其中的大多数技术仍亟待进一步进行矿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物理采油技术 化学采油技术 原理 典型实例 综述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的一种校正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永卓 徐媛 王元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2,共2页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属特低渗透油层,即使采用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样品,束缚水饱和度也难以测准。蒸馏法试验表明,若试验温度低,则束缚水蒸发不彻底,实测含水饱和度偏低;若试验温度高,则容易造成岩样粘土矿物晶间水脱水,实...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属特低渗透油层,即使采用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样品,束缚水饱和度也难以测准。蒸馏法试验表明,若试验温度低,则束缚水蒸发不彻底,实测含水饱和度偏低;若试验温度高,则容易造成岩样粘土矿物晶间水脱水,实测含水饱和度偏高,影响了储量计算精度。为搞清特低渗透油层流体蒸发特征,开展了蒸发率试验,试验过程是:将岩样洗油后重新饱和水,再在与蒸馏法试验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测定蒸发的水量。试验结果表明,有效孔隙度越小,蒸发率越低。由于两个试验过程的蒸发率近似相等,用蒸发率试验可以模拟蒸馏法试验,由此推导出束缚水饱和度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对榆树林油田进行测算,校正前后原始含油饱和度相差12%以上,储量相差20×106t以上。图2(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低渗透油层 岩心分析 储量计算
下载PDF
降低特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景春 贾振岐 +2 位作者 孙连荣 王英华 闫福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4,共2页
分析了低渗透岩心在水驱、注表面活性剂、后续水驱的过程中 ,水驱压力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变化曲线 ;根据压差与流量的关系 ,研究了降低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的机理 .结果表明 :利用与油藏条件配伍的活性剂体系可降低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 分析了低渗透岩心在水驱、注表面活性剂、后续水驱的过程中 ,水驱压力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变化曲线 ;根据压差与流量的关系 ,研究了降低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的机理 .结果表明 :利用与油藏条件配伍的活性剂体系可降低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力 ,并在后续水驱过程中不回升 ;注入与原油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体系 ,能提高岩心的相对渗透率和可流动渗透率 ,可起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启动压力 表面活性剂 相对渗透
下载PDF
描述特低渗透油层两相渗流特征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兰玉波 肖鲁川 赵玉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25,共3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从单项非线性渗流方程出发 ,按一维两相渗流理论 ,导出了描述特低渗透油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公式 ,用该公式建立了低渗透岩样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突破传统只在标配系数LμV >1的情况... 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从单项非线性渗流方程出发 ,按一维两相渗流理论 ,导出了描述特低渗透油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公式 ,用该公式建立了低渗透岩样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突破传统只在标配系数LμV >1的情况下计算特低渗透岩样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问题 ,不仅考虑了毛管压力的影响 ,还考虑了油水非达西渗流的影响 ,反映了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两相非线性渗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渗流方程 非线性流动 毛管压力 改进方法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汤庆金 魏国章 吴兆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6,共2页
通过对32口密闭取心检查井低渗透油层逐层解剖和分析,认为在目前井网条件下低渗透油层水洗动用状况差,分析了油层的物性、厚度、分层系数、含油性、连通类型、井点位置、注采井距等因素对低渗透油层水洗动用状况的影响,为今后低渗透油... 通过对32口密闭取心检查井低渗透油层逐层解剖和分析,认为在目前井网条件下低渗透油层水洗动用状况差,分析了油层的物性、厚度、分层系数、含油性、连通类型、井点位置、注采井距等因素对低渗透油层水洗动用状况的影响,为今后低渗透油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密闭取心 动用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被引量:58
15
作者 曲志浩 孔令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4,共6页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 ,研究了安塞、五号桩、鄯善、科尔康 4个低渗透油田的微观水驱油特征。结果表明 :1贾敏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作用力 ;2水驱油效率低 ;3自吸驱油现象明显 ;4油层结垢损害应当预防。将 4个低渗透油田划分为成岩...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 ,研究了安塞、五号桩、鄯善、科尔康 4个低渗透油田的微观水驱油特征。结果表明 :1贾敏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作用力 ;2水驱油效率低 ;3自吸驱油现象明显 ;4油层结垢损害应当预防。将 4个低渗透油田划分为成岩型和沉积型两种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微观水驱油特征 费敏效应 驱油效率 自吸现象 油层结垢 成岩型渗透 沉积型渗透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双电层微流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俞杨烽 康毅力 +1 位作者 游利军 彭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89,共5页
有效动用并经济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对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低渗透油层孔喉细小,流体呈微纳流流动,边界层效应凸显。因此,有必要研究边界层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改变油层润湿性,提出提高流... 有效动用并经济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对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低渗透油层孔喉细小,流体呈微纳流流动,边界层效应凸显。因此,有必要研究边界层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改变油层润湿性,提出提高流体渗透率的微流调控方法。综述了特低渗透油层边界层厚度对孔喉有效半径的影响,各种矿物/流体作用模型,双电层模型及其对流体渗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微流调控的物理—化学方法。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为:①边界层层内分子相互作用方式;②相邻不同矿物微粒表面上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对流体渗流的控制机制;③逐步完善各种微流调控方法,并注重各种调控方法的协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微流调控 边界层 双电层 矿物/流体作用模型
下载PDF
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涛平 崔志松 张晓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了探索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液对人造及天然岩心进行处理后制备了润湿性不同的实验用岩心,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人造和天然低渗透岩心,接触角分别为67.17°和69.77°7... 为了探索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液对人造及天然岩心进行处理后制备了润湿性不同的实验用岩心,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人造和天然低渗透岩心,接触角分别为67.17°和69.77°72.60°(弱水湿)时水驱采收率最高;接触角分别为100.78°和81.68°-85.48°(中间润湿)时聚表二元驱(400mg/L的聚合物+0.1%质量浓度的BS13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润湿性对低渗透岩心水驱采收率比对二元驱的影响大;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采收率最大值所对应的接触角值有区别,润湿性对中高渗岩心水驱采收率影响大,对低渗岩心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低渗透油层 采收率 接触角 驱油
下载PDF
降低特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室内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景春 华力 +2 位作者 崔宝臣 赵永仁 李作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6,104,共3页
针对大庆特低渗透油田生产需要 ,开展了采用含表面活性剂的复合体系降低油层启动压力的实验 ,优选配制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可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对大庆低渗透油田地层水矿化... 针对大庆特低渗透油田生产需要 ,开展了采用含表面活性剂的复合体系降低油层启动压力的实验 ,优选配制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可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对大庆低渗透油田地层水矿化度的适应性 ,在岩心中注入该体系可以降低注入压力 40 %~ 6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启动压力
下载PDF
高分子质量聚合物二元体系在低渗透油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文祥 张世录 唐佳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1-54,64,共5页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在(1.6~1.9)×107的S N F3640D聚合物,测试了该种聚合物在天然低渗透岩心上的流动性、岩心孔隙中的黏度、与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以及驱油效率。结果表明,该种聚合物在天然低渗透油层上有较...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在(1.6~1.9)×107的S N F3640D聚合物,测试了该种聚合物在天然低渗透岩心上的流动性、岩心孔隙中的黏度、与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以及驱油效率。结果表明,该种聚合物在天然低渗透油层上有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表现出良好的注入性能和流度控制能力;在岩心孔隙中的黏度损失率低于低分子质量7.0×106聚合物;其甜菜碱二元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能够达到极低(10-3 mN/m)。通过天然低渗透岩心上的驱油实验可知,该种聚合物单独聚驱的化学驱采收率达到7.85%,与其复配的甜菜碱二元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达14.75%左右,远远高于低分子质量7.0×106聚合物的采收率。因此,该种聚合物与低渗透油层有较好的匹配性,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流动性 黏度损失率 界面张力 驱油效果
下载PDF
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云善 李华斌 孙荟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6,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有效缔合聚合物驱的问题,本文运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9块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不同岩心进行了研究。证明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平均提高采收率程度可达到3.59%OOIP。确定了适合...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有效缔合聚合物驱的问题,本文运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9块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不同岩心进行了研究。证明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平均提高采收率程度可达到3.59%OOIP。确定了适合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的最低渗透率临界值40×10-3μm2;同时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加大注入量能增加缔合聚合物在低渗油层中的采出程度,并且在要达到相同的提高采收率值的情况下,加大注入量的油层适应范围更宽。该结论为低渗透油藏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合聚合物驱 低渗透油层 提高采收率 驱油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