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地区菊芋青贮物料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1
作者 魏晓强 孙雪梅 +5 位作者 张海旺 王丽慧 杨世鹏 司诚 钟启文 芦光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0,共11页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菊芋 青贮 平板培养法 低温乳酸菌 16S rRNA测序 菌株鉴定
下载PDF
产亚硝酸盐还原酶低温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海强 霍文敏 +2 位作者 谷新晰 李晨 田洪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有效控制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加快我国酸菜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本研究利用溴甲酚绿指示剂法对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采集的8份自然发酵的酸菜样品进行筛菌,共分离低温乳酸菌17株。经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评估,获得5株... 为有效控制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加快我国酸菜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本研究利用溴甲酚绿指示剂法对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采集的8份自然发酵的酸菜样品进行筛菌,共分离低温乳酸菌17株。经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评估,获得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能力的低温乳酸菌,通过测定菌株亚硝酸盐酶活力获得了1株高产亚硝酸还原酶的低温乳酸菌R11,该菌在含125 mg/L NaNO2的MRS培养基中诱导48h,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为68.4U/mL。菌株R1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冷明串珠菌(Leuconostoc gelidum),命名为Leuconostoc gelidum R11。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良好的低温生长性能和产酸能力。因此,L.gelidum R11是1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发酵性能优良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酸菜低温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还原酶 低温乳酸菌 食品安全 酸菜
下载PDF
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炎 张卫兵 +3 位作者 宋雪梅 杨敏 田菊梅 梁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4-147,153,共5页
以青藏高原牧区分离筛选出的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活菌数为指标,比较了4种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中3种较优冻干保护剂的复配配方。结果表明,复合低温乳酸菌冻干保护剂的最优组合为:甘油为8m... 以青藏高原牧区分离筛选出的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活菌数为指标,比较了4种冻干保护剂对复合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中3种较优冻干保护剂的复配配方。结果表明,复合低温乳酸菌冻干保护剂的最优组合为:甘油为8m L/L,蔗糖为10%(w/v),脱脂乳为15%(w/v),以此为保护剂冻干存活率达到了90.55%。与商业发酵剂相比,低温发酵剂发酵酸乳组织状态良好,滴定酸度为92°T,感官评分为95分,活菌含量(10.3lg CFU/m L)极显著高于商业发酵酸乳(p<0.01)。实验结果为制备高活力直投式低温乳酸菌发酵剂的冻干菌粉提供理论支撑,对开发低温乳酸菌发酵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冻干保护剂 发酵剂
原文传递
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田菊梅 梁琪 +3 位作者 张炎 杨敏 文鹏程 张卫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以低温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低温乳酸菌活菌数影响均显著(p<0.01),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4.32℃、初... 以低温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低温乳酸菌活菌数影响均显著(p<0.01),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4.32℃、初始pH6.60、接种量3.20%,在此条件下活菌数的预测极大值为10.32lgCFU/mL,验证实验的活菌数为(10.25±0.02)lgCFU/mL,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培养条件 优化
原文传递
耐低温乳酸菌发酵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余文华 杜丹青 +5 位作者 张颖 陈功 张其圣 李恒 刘竹 游敬刚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2年第6期17-19,36,共4页
将耐低温乳酸菌以1‰的接种量用于泡菜在7±1℃条件下发酵29d,总酸可达到0.6%以上,耐低温乳酸菌剂用于发酵泡菜随着发酵温度的降低,亚硝峰出现的时间向后推迟,亚硝峰峰值也降低,且发酵结束时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2mg/kg,符合现有... 将耐低温乳酸菌以1‰的接种量用于泡菜在7±1℃条件下发酵29d,总酸可达到0.6%以上,耐低温乳酸菌剂用于发酵泡菜随着发酵温度的降低,亚硝峰出现的时间向后推迟,亚硝峰峰值也降低,且发酵结束时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2mg/kg,符合现有酱腌菜卫生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发酵 泡菜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田菊梅 梁琪 +3 位作者 米兰 张炎 文鹏程 张卫兵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外加营养因子对混菌培养的增殖效果,并采用正交设计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牛肉膏1%,胰蛋白胨0.5%,K2HPO4.3H2O 0.2%,葡萄糖2.... 以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外加营养因子对混菌培养的增殖效果,并采用正交设计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牛肉膏1%,胰蛋白胨0.5%,K2HPO4.3H2O 0.2%,葡萄糖2.3%,乙酸钠0.5%,柠檬酸钠0.2%,MgSO4.7H2O 0.058%,MnSO4.4H2O 0.025%,吐温-80 0.1%,土豆汁4%,胡萝卜汁6%,番茄汁8%。在此优化培养基中25℃培养14h后活菌数对数值可达(10.18±0.03)lg(cfu/mL),与优化前相比,对数值提高了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增殖培养 优化
下载PDF
两株低温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艳 刘书亮 +1 位作者 黄道梅 蒲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7-251,共5页
10℃条件下,以两株源于四川泡菜的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研究对象,在白菜汁基础培养基中,研究添加不同氮源、碳源及缓冲剂对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增殖因子进行优化,... 10℃条件下,以两株源于四川泡菜的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研究对象,在白菜汁基础培养基中,研究添加不同氮源、碳源及缓冲剂对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增殖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菌株3m-1和8m-9增殖的改良白菜汁培养基配方分别为:白菜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蛋白胨1.0%、牛肉膏0.5%、乳糖1.0%、葡萄糖1.5%、磷酸氢二钾0.2%;白菜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蛋白胨1.5%、牛肉膏1.0%、乳糖0.5%、葡萄糖1.5%、磷酸氢二钾0.2%。10℃条件下,菌株3m-1和8m-9在相应改良白菜汁培养基中培养72h,活菌数分别为6.05×109cfu/mL和7.35×109cfu/mL,较白菜汁基础培养基提高了6.1倍和10.4倍,而与MRS培养基培养相比,活菌数相近,研究结果为制备低温乳酸菌发酵剂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低温发酵泡菜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优化 增殖培养基 活菌数
原文传递
新疆高寒牧区产细菌素低温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钢 刘成江 +3 位作者 郭安民 李宇辉 韩冬印 李开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6,共5页
从新疆高寒牧区牧民自制乳制品分离得到45株乳酸菌。采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中和试验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有抑菌特性。用胰蛋白酶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大大降低,说明代谢产物是具有蛋白属性的抑菌物质... 从新疆高寒牧区牧民自制乳制品分离得到45株乳酸菌。采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中和试验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有抑菌特性。用胰蛋白酶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大大降低,说明代谢产物是具有蛋白属性的抑菌物质,判断为细菌素。鉴定结果初步认为,这三株乳酸菌分别属于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低温乳酸菌 细菌素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梦梅 李小艳 +5 位作者 胡露 周康 敖晓琳 何利 陈姝娟 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10℃条件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菌种,比较2种接菌发酵和老盐水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发酵的泡白菜均检出6种有机酸和17种氨基... 10℃条件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菌种,比较2种接菌发酵和老盐水发酵泡白菜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方式发酵的泡白菜均检出6种有机酸和17种氨基酸;低温乳酸菌接种发酵泡白菜与老盐水发酵泡白菜中的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老盐水发酵泡白菜相比,低温乳酸菌接种发酵泡白菜的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其中,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相对较高。3种发酵方式生产的泡白菜产品中的EAA/TAA分别为48.41%、49.49%、2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泡白菜 有机酸 游离氨基酸 风味物质 分析
下载PDF
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与优化培养 被引量:9
10
作者 储徐建 李长慧 +2 位作者 刘明灿 李彩娟 赵明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0-1387,共8页
从青贮玉米(Zea mays)以及新鲜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耐低温乳酸菌L2;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照伯杰式手册确定其种属;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该菌的最佳... 从青贮玉米(Zea mays)以及新鲜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耐低温乳酸菌L2;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照伯杰式手册确定其种属;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1%、初始pH 6.4、培养温度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分离 优化培养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隋馨瑶 王莹 +3 位作者 张卫兵 梁琪 杨敏 文鹏程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4期83-87,共5页
生长于低温环境中的乳酸菌,在0℃可以生长,但其优势生长温度会低于乳酸菌的正常生长温度,多数在20-30℃之间。低温乳酸菌主要利用乳酸菌的保鲜、抑菌和益生功能。低温乳酸菌具备诸多益生特性,被应用于发酵乳制品、肉制品、泡菜、饲料等... 生长于低温环境中的乳酸菌,在0℃可以生长,但其优势生长温度会低于乳酸菌的正常生长温度,多数在20-30℃之间。低温乳酸菌主要利用乳酸菌的保鲜、抑菌和益生功能。低温乳酸菌具备诸多益生特性,被应用于发酵乳制品、肉制品、泡菜、饲料等,其代谢产物细菌素也被用于食物的储藏。论文综述了低温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培养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为今后利用分子生态与传统培养等技术手段开发低温乳酸菌及利用低温乳酸菌开发生物保护剂或接种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燕麦附着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蔺豆豆 琚泽亮 +1 位作者 柴继宽 赵桂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为筛选出能改善燕麦低温青贮发酵品质的潜力乳酸菌菌株,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燕麦表面附着乳酸菌资源进行了采集,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筛选耐低温菌株,对其耐酸性和耐盐性、产酸速率和生长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并用16S rDNA序列分析... 为筛选出能改善燕麦低温青贮发酵品质的潜力乳酸菌菌株,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燕麦表面附着乳酸菌资源进行了采集,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筛选耐低温菌株,对其耐酸性和耐盐性、产酸速率和生长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并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不同海拔地区的燕麦植株上初步分离到232株乳酸菌,经进一步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筛选,获得56株菌株,对其进行低温筛选,共得到18株耐低温乳酸菌资源,均能在5~20℃、3.0%和6.0%NaCl以及pH为3.0~5.0条件下生长,其中14株为同型发酵乳酸菌,4株为异型发酵乳酸菌。14株同型发酵乳酸菌中,OCPP_(3)、OL_(3)、OL_(8)、OL_(25)、OL_(36)、OL_(54)、OL_(77)和OL_(122)的产酸和生长速率较高,3株(OCPP_(3)、OL_(36)和OL_(77))为戊糖片球菌,2株(OL_(3)和OL_(54))为戊糖乳杆菌,3株(OL_(8)、OL_(25)和OL_(122))为植物乳杆菌。在培养25 h后,菌株OL_(77)的OD值在所有培养菌株中最高(2.52),其次为OL_(54)(2.50)。从耐低温、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及多样性角度综合考虑,戊糖片球菌OL_(77)、戊糖乳杆菌OL_(54)和植物乳杆菌OL_(122)适宜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燕麦低温青贮的备选添加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燕麦 青贮 低温乳酸菌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源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龙 魏炳栋 +3 位作者 郑琳 张莹 闫晓刚 于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03-3113,共11页
试验旨在筛选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耐胁迫生长能力强、产酸能力强、体外抑菌特性好的耐低温乳酸菌,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提供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初筛,经不同pH、... 试验旨在筛选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耐胁迫生长能力强、产酸能力强、体外抑菌特性好的耐低温乳酸菌,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提供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初筛,经不同pH、温度及盐度等条件下进行乳酸菌生长特性测定后,进行候选菌株的种属鉴定,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产酸曲线、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性能测定及小鼠饲喂试验。结果显示,通过10℃低温条件培养,初筛获得11株能够良好生长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C37、C34和C4212经16S rRNA测序分析后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在培养7 d时,pH均可下降至4.25以下,均能够在4℃、45℃、pH 3.0、6.5%NaCl等条件下良好生长。生长曲线分析发现,3株乳酸菌均在4 h达到对数生长期,10~12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在培养24 h时,C37、C34和C4212可将pH分别降至4.04以下,在pH 3.0条件下,C37和C4212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对0.5%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表明,3株乳酸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炎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小鼠饲喂试验表明生物安全性好。本试验结果表明,从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的乳杆菌C37、C34、C4212可作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筛选 植物乳杆菌 青贮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耐低温乳酸菌在盐渍发酵青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文华 陈功 +5 位作者 张颖 杜丹青 张其圣 李恒 刘竹 游敬刚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6期19-21,共3页
将耐低温乳酸菌以1‰的接种量用于盐渍青菜原料,食用盐含量为5-7%,经一个月盐渍处理,总酸含量均为0.6%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为1mg/kg以下。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盐渍青菜
下载PDF
低温乳酸菌在果蔬发酵饮品中的应用前景——以贵州火龙果酵素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班骞 黄道梅 林茂 《现代食品》 2017年第19期59-61,共3页
本文以贵州火龙果酵素为例,简单介绍低温乳酸菌在果蔬发酵饮品中的应用前景,以为贵州火龙果加工产业乃至果蔬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果蔬发酵饮品 火龙果
下载PDF
西藏传统发酵酸奶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
16
作者 文华英 贾福晨 +1 位作者 靳玉龙 张玉红 《中国乳业》 2022年第5期89-95,共7页
试验旨在筛选西藏传统发酵酸奶中性能优异的低温乳酸菌,寻找可作为发酵食品潜在发酵剂的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以13株西藏传统发酵酸奶源乳酸菌为材料,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筛选,并通过不同温度生长情况、耐盐试验、耐酸试验... 试验旨在筛选西藏传统发酵酸奶中性能优异的低温乳酸菌,寻找可作为发酵食品潜在发酵剂的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以13株西藏传统发酵酸奶源乳酸菌为材料,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筛选,并通过不同温度生长情况、耐盐试验、耐酸试验、降亚硝酸试验、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和吲哚试验确定菌株的加工特性。结果显示,通过10℃低温条件培养筛选出的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D3和CD5,其耐盐、耐酸、降亚硝酸盐特性较好,产酸能力较好,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呈阴性,吲哚试验呈阴性,可作为发酵酸奶低温乳酸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传统发酵酸奶 低温乳酸菌 特性研究
下载PDF
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燕麦低温青贮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柴继宽 赵桂琴 琚泽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3-928,共6页
为了分析前期筛选出较耐低温不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燕麦青贮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陇燕5号’燕麦为原料,设置对照(CK)、商用菌株SLI和较耐低温菌株OL77,OL54及OL122共5个处理,在15℃,10℃和5℃低温下自然发酵45 d后进... 为了分析前期筛选出较耐低温不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燕麦青贮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陇燕5号’燕麦为原料,设置对照(CK)、商用菌株SLI和较耐低温菌株OL77,OL54及OL122共5个处理,在15℃,10℃和5℃低温下自然发酵45 d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及温度对燕麦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温度从15℃降至5℃,CK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降低了18.92%,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_(3)-N)增加了58.47%;与SLI相比,耐低温菌株OL77在提高干物质(Dry matter,DM)和CP、降低NH_(3)-N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OL54和OL122;添加剂在各温度处理下均提高了燕麦青贮发酵品质,15℃下添加OL77后燕麦青贮的pH值较CK和SLI分别降低了8.94%和1.57%,乳酸分别增加了79.23%和29.41%,乳酸菌数量分别增加了50.24%和15.61%。3个耐低温菌株中,OL77总体表现最优,促进燕麦低温发酵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低温乳酸菌 低温青贮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泡菜中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小艳 刘书亮 +2 位作者 蒲彪 韩新锋 周康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于10℃条件从四川泡菜中分离获得乳酸菌36株,经过产酸能力初筛、低温测试复筛以及低温乳酸菌界定后,得到2株耐冷性强,温度生长范围2~40℃的菌株。经系统鉴定菌株3m-1为植物乳杆菌,菌株8m-9为肠膜明串珠菌。10℃条件下,菌株3m-1和8m-9培... 于10℃条件从四川泡菜中分离获得乳酸菌36株,经过产酸能力初筛、低温测试复筛以及低温乳酸菌界定后,得到2株耐冷性强,温度生长范围2~40℃的菌株。经系统鉴定菌株3m-1为植物乳杆菌,菌株8m-9为肠膜明串珠菌。10℃条件下,菌株3m-1和8m-9培养12 h后细胞生物量快速增加,发酵液p H值显著降低,36h时活菌数达109CFU/m L,168 h时其活菌数109CFU/m L,终p H值分别降至3.70和4.00。30℃条件下,菌株3m-1培养2 h后进入对数期,22 h进入稳定期,终p H值降至3.60以下,能耐p H 3.0的酸度和14%的盐含量,对发酵液中亚硝酸盐降解率高于98%,且不含氨基酸脱羧酶;菌株8m-9在培养4 h后进入对数期,16 h进入稳定期,终p H值降至4.00,在p H〈4.00或盐含量〉10%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抑制,对发酵液中亚硝酸盐降解率高于75%,且不含氨基酸脱酸酶。排除酸、过氧化氢等因素干扰后,菌株3m-1和8m-9离心发酵上清液对指示菌藤黄微球菌仍有抑菌作用,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说明其抑菌物质是细菌素。本结果为低温乳酸菌的深入研究和低温发酵泡菜生产提供了重要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分离 鉴定 特性 泡菜
原文传递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遗传差异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阳 王俊钢 +3 位作者 顾燕玲 邓梅 周红 倪永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91,共10页
【目的】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中分离耐低温的乳酸菌,挖掘乳酸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低温乳酸菌生物技术研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利用MRS、Elliker两种不同培养基从9种冷水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低温菌,测定... 【目的】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中分离耐低温的乳酸菌,挖掘乳酸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低温乳酸菌生物技术研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利用MRS、Elliker两种不同培养基从9种冷水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低温菌,测定细菌最适生长温度并进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确定耐低温菌的系统进化地位,并采用BOX、(GTG)5、ERIC三种不同的引物进行rep-PCR,对16S rRNA基因高度同源性的菌株进一步区分。【结果】分离得到78株耐冷菌,最终确定有24株为耐低温乳酸菌,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4℃之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4株耐低温乳酸菌隶属于6个属,其中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3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9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株,环丝菌属(Brochothrix)1株,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2株。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存在种及菌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前者包括4个种,后者2个种。【结论】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中分离的耐低温乳酸菌以球菌为主,没分离到常见的乳杆菌,需进一步完善分离培养的方法,深入挖掘和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乳酸菌 系统发育 Repetitive-element PCR 冷水鱼肠道 新疆
原文传递
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构建、培养条件优化及在玉米干秸杆微贮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翠 洪秀杰 +6 位作者 李振国 常艳艳 张鸿雁 刘权 晏磊 王彦杰 王伟东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2-1213,共12页
【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LAC-1)的最佳培养条件及应用于玉米干秸杆微贮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以pH为指标进行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的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LAC-1)的最佳培养条件及应用于玉米干秸杆微贮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以pH为指标进行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的分析方法对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获得培养液pH下降迅速、变化稳定及接种干玉米秸杆后可降低发酵体系pH、提高发酵饲料感官品质的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LAC-1。培养时间对LAC-1的pH降低速度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接种量影响最小;响应面分析LAC-1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9.5°C、接种量3.3%和培养时间139 h。经过优化,LAC-1培养过程中pH下降到4.0的时间比优化前缩短48 h,乳酸菌数提高了20.5%。LAC-1接种于干玉米秸秆发酵5 d时,秸秆发酵体系pH降至4.1;与对照相比,秸秆发酵饲料可散发出甜酸香味,外观质地松散、色泽鲜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46.3%,霉菌、恶臭醋酸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菌数量提高了33.3%。【结论】接种LAC-1可促进干玉米秸秆低温微贮进程,提高饲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玉米秸秆 低温乳酸菌复合系 培养条件优化 发酵饲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