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部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预测
1
作者 徐富贤 袁驰 +11 位作者 王学春 韩冬 廖爽 张志勇 陈琨 曾世清 孔晓谦 曾正明 张林 杨波 蒋鹏 周兴兵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7,102,共7页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生产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开花期 低温冷害 风险预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低温冷害对水稻孕穗期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路佳明 任红茹 +4 位作者 赵灿 施艺 陈越 王维领 霍中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3,36,共10页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013为材料,于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和不同时间(0、3、5、7和9 d)的处理,测定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研究水稻孕穗期间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结果表...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013为材料,于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和不同时间(0、3、5、7和9 d)的处理,测定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研究水稻孕穗期间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品种冷处理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4.67%~37.44%。孕穗期低温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冷处理时间越长且处理温度越低,光合特性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下降4.98%~93.94%;孕穗期低温使得水稻剑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的含量则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孕穗期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2023年新疆春季低温冷害对绿洲棉花生产的影响
3
作者 张玲 李茂春 +6 位作者 薛英明 陈海燕 杨丹 吉小龙 何春梅 黄爱荣 吴芳 《中国棉花》 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
2023年春季,新疆绿洲植棉区出现了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过程3次,其中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3次,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2次。对新疆绿洲植棉区2023年春季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特征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综合防御措施,包... 2023年春季,新疆绿洲植棉区出现了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过程3次,其中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3次,南疆绿洲植棉区发生2次。对新疆绿洲植棉区2023年春季连续性低温冷害天气特征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综合防御措施,包括发挥气象部门气象预报预警和防御技术指导作用、加强耐低温冷害品种培育、加强棉田播前施肥管理、加强苗期棉田中耕、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防冻液,为今后当地气象部门高质量指导低温冷害条件下棉田管理提供参考,提高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低温冷害 棉花 生产 措施 新疆 气象灾害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时期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吕晓 张兵兵 《农业工程》 202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了规避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正确对低温冷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评估,试验基于TRP-1000D型人工智能气候箱,选取水稻90-35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比外界低5°C和低3°C,均持续5 d的不同低温冷害处理,分... 为了规避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正确对低温冷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评估,试验基于TRP-1000D型人工智能气候箱,选取水稻90-35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比外界低5°C和低3°C,均持续5 d的不同低温冷害处理,分析研究拔节期和抽穗期两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处理对水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A_(2)处理对水稻一次枝梗实粒数极显著增加外,A_(1)、A_(2)、B_(1)和B_(2)处理对水稻一次枝梗数较CK处理显著减少,其他穗部性状较CK处理极显著减少;A_(2)处理对穗长和二次枝梗数负面影响最大,对二次枝梗实粒数负面影响最小;B1处理对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负面影响最小,对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负面影响最大;B_(2)对一次枝梗数负面影响最大、对穗长负面影响最小。除A2处理对产量极显著增加外,A_(1)、A_(2)、B_(1)和B_(2)处理对水稻产量、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较CK处理减少;A_(2)处理对一次枝梗结实率正面影响最小,对产量极显著增加;B_(1)处理对产量、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影响负面影响均最大。水稻90-35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经过比外界低5°C和低3°C的不同低温冷害处理后,其穗部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拔节期给予水稻适当低温处理,可以增加水稻抗寒性,在之后生育期恢复正常生长环境,水稻能够较快恢复正常生长并且长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产量 辽西地区
下载PDF
普洱市冬季低温冷害天气过程研究
5
作者 王飞 王晓君 +2 位作者 姚自伟 高正南 何泉威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灾情信息以及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对1999—2020年共22 a发生在普洱市的10次低温冷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普洱市低温冷害天气过程可分为3类,不同类型高低层环流形势差异显著。(2)Ⅰ型以低...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灾情信息以及NCEP/NCAR、ECMWF再分析资料,对1999—2020年共22 a发生在普洱市的10次低温冷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普洱市低温冷害天气过程可分为3类,不同类型高低层环流形势差异显著。(2)Ⅰ型以低温雨雪灾害为主,受南支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呈现为一槽一脊模态,东亚大槽由横转竖形成阶梯槽,并伴有南支槽稳定维持。(3)Ⅱ型过程开始至最强阶段主要形成低温雨雪灾害,最强至趋于结束阶段发生霜冻;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形势表现为两槽一脊模态,东亚大槽偏浅,南支槽为快速东移型。(4)Ⅲ型主要以低温霜冻灾害为主,无南支槽配合;期间欧亚中高纬度500 hPa形势表现为两槽一脊模态,高压脊较强利于脊前西北气流下沉。(5)冷空气活动是3类低温冷害天气过程的共同特征,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无南支槽系统的配合;此外,普洱市上空850 hPa出现持续东北风、温度<8℃,可以作为低温冷害,包括低温雨雪或低温霜冻产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市 冬季低温冷害 南支槽 预报指标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哈召开
6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4月17日,由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子课题“东北玉米水稻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警预测研究”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
关键词 防控技术 集成示范 低温冷害 低温灾害 子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作物干旱 气象科学
下载PDF
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崔一鸣 毕伊红 +1 位作者 张丹丹 宋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40-241,243,共3页
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不同研究,统计表明:国外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东北气候相似的几个国家且偏重于对经济作物的研究,而中国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较为细致地对比了低温冷害的几种指标... 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不同研究,统计表明:国外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东北气候相似的几个国家且偏重于对经济作物的研究,而中国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较为细致地对比了低温冷害的几种指标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了热量指数指标具有较为明确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研究进展 低温冷害指数
下载PDF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被引量:90
8
作者 刘布春 王石立 +3 位作者 庄立伟 卢志光 史学丽 宋永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模拟了典型冷害年和 40年气候平均的 0 .2 5°× 0 .2 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 ,探讨了与区域气候模式结合进行低温冷害预报的方法。主要结论有 :①玉米发育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期和发育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 ,以抽雄期延迟天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历史实况。②模型有一定的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 ,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 ,完善模型。③利用GIS技术 ,结合区域化的作物参数运行区域作物模型 ,是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的一种解决方案。④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解释性好 ,根据确定的冷害指标 ,以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驱动玉米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低温冷害 ,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区域动力模型 低温冷害预报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郭晓丽 王立刚 +4 位作者 邱建军 李金华 祝必琴 肖金香 高懋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4-498,共5页
低温冷害是影响东北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本文利用东北1∶400万地理信息数据和东北三省76个气象站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以及气候资源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出东北水稻冷害的指标,建立冷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 低温冷害是影响东北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本文利用东北1∶400万地理信息数据和东北三省76个气象站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以及气候资源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出东北水稻冷害的指标,建立冷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并根据冷害分级指标,将东北划分为轻冷害和中度、重、极重冷害等4个冷害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和建议,更好地了解东北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并为东北水稻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低温冷害 GIS 东北
下载PDF
农作物低温冷害监测评估及预报方法评述 被引量:28
10
作者 程勇翔 王秀珍 +2 位作者 郭建平 赵艳霞 黄敬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3,共7页
对作物冷害指标、风险及损失评估、监测和预报,以及近年来业务化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比较了这些领域新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3S技术和作物模型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温度反演与冷害监测相结合的可行途径,作物... 对作物冷害指标、风险及损失评估、监测和预报,以及近年来业务化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比较了这些领域新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3S技术和作物模型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温度反演与冷害监测相结合的可行途径,作物模型用于区域冷害损失评估所需的尺度转换及相应冷害模块添加等问题。明确了新技术与冷害研究相结合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可为冷害研究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遥感反演 作物模型 风险评估 损失评估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106
11
作者 赵俊芳 杨晓光 刘志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44-6551,共8页
以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1961~2007年78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玉米生长季温度距平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 以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1961~2007年78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玉米生长季温度距平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东北三省各地区春玉米严重冷害受害程度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地方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区域性的严重冷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加大;就平均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而言,1961~2007年严重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表现为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最大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38%),最低值在辽宁南部(4%)。(2)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熟性玉米品种可种植界线明显北移东延,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中、晚熟品种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随着不同熟性玉米品种种植区域北移东延,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种植风险也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东北三省 春玉米 严重低温冷害 种植布局
下载PDF
水稻低温冷害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2
作者 聂元元 蔡耀辉 +4 位作者 颜满莲 李永辉 毛凌华 颜龙安 杨晓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
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水稻耐冷机理、耐冷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耐冷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水稻耐冷基因工程等方面对水稻耐冷性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水稻耐冷研究和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耐冷性 QTL 分子育种
下载PDF
玉米低温冷害动态评估和预测方法 被引量:67
13
作者 马树庆 刘玉英 王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05-1910,共6页
为了防御和减轻玉米低温冷害,应用改进的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采用新的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和参数,建立了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及损失程度的动态预测和评估方法.该方法遵循积温学说和玉米生物学、生态学原理,用相对积温作为发育... 为了防御和减轻玉米低温冷害,应用改进的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采用新的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和参数,建立了玉米低温冷害发生及损失程度的动态预测和评估方法.该方法遵循积温学说和玉米生物学、生态学原理,用相对积温作为发育期预报和灾害判别的主导因子,用干物质亏缺率代表冷害减产率.经代表地区不同气候年型的验证和试用,证明该冷害预报和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经过参数和指标调整后,可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害 评估和预测 动态模型
下载PDF
北疆棉区棉花低温冷害的初步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赖先齐 刘月兰 +1 位作者 徐腊梅 郭金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82-786,共5页
由于沙漠增温效应的良好作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中、西部绿洲农区得以发展成世界上最北的棉区。北疆棉区低温冷害表现在4、5月播种——出苗时期及7、8月开花——结铃时期,尤以后者危害更大。冷害主要发生在温度原本不高、但又首先遭遇入... 由于沙漠增温效应的良好作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中、西部绿洲农区得以发展成世界上最北的棉区。北疆棉区低温冷害表现在4、5月播种——出苗时期及7、8月开花——结铃时期,尤以后者危害更大。冷害主要发生在温度原本不高、但又首先遭遇入境强冷湿气流的北疆棉区,是北疆棉区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急需加强研究。目前总结出的克服办法应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开花—结铃时期的冷害以筛选、选育抵御冷害能力较强的早熟、丰产品种,建立包含有抵御冷害的新技术体系;播种—出苗时期的冷害以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用适期早播,育苗移栽杂交棉,实施相应农业措施等,减轻、避免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增温效应 北疆棉区 低温冷害 趋利避害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23
15
作者 马树庆 袭祝香 王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概述了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玉米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玉米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对玉米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北部、东部冷害风险较大,中、西、南... 概述了东北玉米生长发育对低温环境的反应,分析了玉米冷害致灾的因素、机理及指标。用变异系数、概率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玉米冷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对玉米冷害经济损失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北部、东部冷害风险较大,中、西、南部较小,严重冷害年东北区玉米损失达600多万t,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低温冷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0
16
作者 矫江 许显滨 孟英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 2 0 0 2年为例分析了黑龙江省夏季气象条件特点 ,概述了水稻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等灾害发生情况 ,根据生产损失调查结果 。
关键词 黑龙江 水稻 低温冷害 气象条件 区域分布 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书强 杨丽敏 +5 位作者 赵海新 杜晓东 薛菁芳 周通 王翠 潘国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8,共6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稻作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从冷害诊断、监测预警、抗冷品种选育、培肥地力、...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稻作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从冷害诊断、监测预警、抗冷品种选育、培肥地力、栽培措施、冷水增温技术、化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水稻低温冷害防御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寒地水稻防御低温冷害发生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低温冷害 防御技术
下载PDF
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被引量:80
18
作者 袭祝香 马树庆 王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
从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三方面对东北区热量条件的稳定性和低温冷害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和评估 ;并将上述三种风险指标极差化 ,以求取低温冷害的综合风险指数 ,最后以综合风险指数为指标 ,并参考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 从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三方面对东北区热量条件的稳定性和低温冷害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和评估 ;并将上述三种风险指标极差化 ,以求取低温冷害的综合风险指数 ,最后以综合风险指数为指标 ,并参考变异系数、正态分布风险概率、风险指数 ,给出了东北区低温冷害风险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低温冷害 风险评估 区划 变异系数 正态分布风险概率 风险指数 热量条件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年低温冷害特征再探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萍 李帅 +5 位作者 闫平 朱海霞 王秋京 宫丽娟 王晾晾 纪仰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6,共4页
采用以生长季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值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利用黑龙江省79个站点1971—2006年生长季气温及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一般低温冷害指示值和严重低温冷害指示值,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 采用以生长季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值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利用黑龙江省79个站点1971—2006年生长季气温及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一般低温冷害指示值和严重低温冷害指示值,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1年以来的36a中出现大范围低温冷害9次;发生低温冷害的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大部地区在20%~40%之间;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a中,农区基本没有出现低温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冷害指示值 分布特征 频率
原文传递
1980-2009年期间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年判定 被引量:23
20
作者 朱海霞 陈莉 +2 位作者 王秋京 吕佳佳 曲辉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54,共5页
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并在5个区域中选取24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考虑玉米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建立具有气象、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结果... 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并在5个区域中选取24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日气象资料和玉米发育期资料,考虑玉米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建立具有气象、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黑龙江省共发生了14次玉米低温冷害,其中1987年冷害严重;以每10年进行比较,冷害的发生频次和程度都呈下降趋势。近30年来,冷害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重于中部,中部重于南部;冷害频次上呈现北部最多,中部次之,南部最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综合指标 玉米 冷害程度 冷害频次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