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热处理对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万凯 初蕾 +1 位作者 朱志斌 王玮 《电源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32-736,共5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在碳布上可控沉积了少量的聚苯胺。在不破坏聚苯胺分子链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低温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前后的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变...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在碳布上可控沉积了少量的聚苯胺。在不破坏聚苯胺分子链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低温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前后的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聚苯胺的微观形貌,使聚苯胺分子链均匀铺展,团聚现象明显减少。经过200℃低温热处理后的聚苯胺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改善,获得了更大的比容量、更高的倍率性能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07.58 F/g,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相较于低温热处理前提高了1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低温热处理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利用低温热处理技术制备高效持久抗菌陶瓷砖
2
作者 李传宝 黄佳奇 马杰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86-88,187,共4页
笔者通过多元醇法制备了纳米银线用于配置抗菌液,通过旋涂抗菌液将纳米银线抗菌材料填充到陶瓷砖表面微孔中,再通过低温热处理技术将纳米银线稳固在陶瓷表面微孔中,然后进行防污蜡水磨抛,最终获得了抗菌性能及抗菌耐久性能优异的抗菌陶... 笔者通过多元醇法制备了纳米银线用于配置抗菌液,通过旋涂抗菌液将纳米银线抗菌材料填充到陶瓷砖表面微孔中,再通过低温热处理技术将纳米银线稳固在陶瓷表面微孔中,然后进行防污蜡水磨抛,最终获得了抗菌性能及抗菌耐久性能优异的抗菌陶瓷砖。经过十万次耐擦洗试验后,该抗菌陶瓷砖的抗菌性能均能达到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处理 抗菌陶瓷砖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降解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唯实 李丽 +4 位作者 文卓钰 闫大海 刘美佳 黄启飞 朱占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类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有必要了解固相中二噁英的降解机理从而帮助其降解至环境可接受的水平.本研究将理论和试验相结合探究低温热处理法降解飞灰中二噁英的机理.以八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O...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类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有必要了解固相中二噁英的降解机理从而帮助其降解至环境可接受的水平.本研究将理论和试验相结合探究低温热处理法降解飞灰中二噁英的机理.以八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OCDD)作为目标污染物附着在模拟飞灰〔mCaO∶mCa(OH)2=3∶1〕上,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固相中OCDD的低温热处理降解机理进行分析,并进行模拟飞灰降解试验.首先对降解前的模拟飞灰进行热重(TG)分析,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对固体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反应气相进行收集和检测从而验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①从室温到400℃模拟飞灰共有三段失重过程,失重率为9.61%.②—OH是低温热处理降解OCDD的关键官能团.③结合FTIR和TEM分析结果可知,当多个—OH取代OCDD上的Cl后会氧化OCDD生成大量CO_(3)^(2−),这是OCDD转化的主要路径.OCDD转化的次要路径是在降解过程中会形成小部分C—O—结构,该结构可能与其他降解后的OCDD分子相结合形成大分子有机物.④结合气相检测可知,Cl转化的主要路径是整个—OH完全取代Cl,取代后的Cl会脱离出反应体系形成Cl_(2).次要路径是仅—OH上的—O—会取代Cl形成C—O—,该结构由于自由基未完全配对而不稳定,Cl和H相结合生成HCl脱离反应体系.CO_(2)平均含量仅有0.0085%,说明几乎没有碳酸盐分解或与HCl发生反应.研究显示,低温热处理降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关键基团为—OH,二噁英的主要物质归趋为碳酸盐,Cl的主要物质归趋为Cl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二噁英 OCDD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燕珍 李永锋 +2 位作者 杨永岗 温月芳 王茂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并在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溶胶,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使氧化石墨烯片定向流动组装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进一步对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真空低温热处理,并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 采用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并在水中超声分散获得氧化石墨烯水溶胶,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法使氧化石墨烯片定向流动组装制得氧化石墨烯薄膜。进一步对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真空低温热处理,并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使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导电性,且其导电率可达到527S/m,并有利于进一步炭化。该法简单易行,避免了水合肼等有毒且污染环境的化学试剂的使用,有益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薄膜 低温热处理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Fe@Ag复合粒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素玲 陈晶 +2 位作者 王一龙 孙志刚 官建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0-1184,共5页
为了降低Fe@Ag复合粒子的电阻率,研究了低温热处理对其微观形貌、电阻率、磁性能及复合粒子作为屏蔽填料制备的电磁屏蔽橡胶的屏蔽效能(S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在140℃获得的Fe@Ag复合粒子的银壳层最致密,电阻率最低,... 为了降低Fe@Ag复合粒子的电阻率,研究了低温热处理对其微观形貌、电阻率、磁性能及复合粒子作为屏蔽填料制备的电磁屏蔽橡胶的屏蔽效能(S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在140℃获得的Fe@Ag复合粒子的银壳层最致密,电阻率最低,饱和磁化强度基本保持不变;以其作为屏蔽填料制备的电磁屏蔽橡胶的SE在-28^-53 dB,比未处理时提高了-10 dB^-15 dB.同时以界面润湿理论和晶体生长理论合理解释了复合粒子壳层形貌演变规律与屏蔽效能提高的原因.为制备具有高导电导磁的屏蔽填料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低温热处理 电性能 屏蔽效能
下载PDF
采用球磨-低温热处理-浮选法回收废旧锂电池中电极材料的机理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红军 黄秋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8-886,共9页
采用球磨-低温热处理两阶段流程可以将阻碍钴酸锂和石墨浮选分离的锂电池电极材料表面有机物膜去除,通过TG-DSC综合热分析、接触角、XPS测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球磨过程可以破坏石墨表面有机物膜,而钴酸锂表面有机物膜的去除... 采用球磨-低温热处理两阶段流程可以将阻碍钴酸锂和石墨浮选分离的锂电池电极材料表面有机物膜去除,通过TG-DSC综合热分析、接触角、XPS测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球磨过程可以破坏石墨表面有机物膜,而钴酸锂表面有机物膜的去除需进行进一步处理。为去除钴酸锂表面有机物,同时避免石墨的损失,热处理温度应不高于500℃。在400℃焙烧30 min后,钴酸锂表面表面有机物的结构受到破坏,C—F键和P—F键打开后,F与活性材料中的Li、Co结合,转化为结合能更低的Li—F键和Co—F键,从而降低钴酸锂接触角,增大与疏水石墨表面的性质差异。再经浮选流程,钴酸锂回收率和品位高达90.32%和88.03%,达到了良好的分选效果。XRD、SEM、DES结果表明:浮选产品物相没有受到破坏,表面有机物被去除干净,具有直接重生再造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电极材料 浮选回收 球磨 低温热处理
下载PDF
局部低温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维义 刘烈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1期31-32,共2页
用局部低温等温差方法对焊缝近区进行热处理 ,使焊缝近区的拉伸残余应力峰值下降约 45 % .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 .对加热区的最高温度 ,温差范围以及冷却宽度和加热宽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
关键词 焊接 低温热处理 残余应力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Graphit-iC类石墨碳膜组织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潇 施雯 +2 位作者 苑俊峰 张健 陈智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共4页
应用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PVD技术制备的Graphit-iC类石墨碳膜涂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和磨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涂层发生sp3→sp2结构转变,相对强度比I_D/I_G增加,石墨化倾向增... 应用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PVD技术制备的Graphit-iC类石墨碳膜涂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和磨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涂层发生sp3→sp2结构转变,相对强度比I_D/I_G增加,石墨化倾向增大;涂层磨损率在25~250℃温度区间内保持较低的水平,当温度继续上升后表面显微硬度及结合力降低,磨损率显著增大,耐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iC 类石墨碳膜 低温热处理 微观结构 耐磨性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制备石墨烯-氧化钴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晶晶 郑明波 +4 位作者 吕洪岭 李念武 黄毅 张松涛 曹洁明 《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21-25,30,共6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功能化石墨烯与CoOOH的复合物,再通过低温热处理得到功能化石墨烯-Co3O4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样品的形貌;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和氮气吸脱附行为.结果表明,Co3O4粒子很好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和表面...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出功能化石墨烯与CoOOH的复合物,再通过低温热处理得到功能化石墨烯-Co3O4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样品的形貌;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和氮气吸脱附行为.结果表明,Co3O4粒子很好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和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纳米孔道结构,这些纳米孔道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传输;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子传递和提高Co3O4粒子的电容贡献值.与此同时,复合物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时的电容达320F/g,表现出优异的超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石墨烯 CO3O4 水热法 低温热处理 超级电容性能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AZ91D镁合金压铸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巍 李荻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5,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以及拉伸试验等对AZ91D压铸镁合金在不超过300℃、短时间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未引起该合金微观组织、相结...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以及拉伸试验等对AZ91D压铸镁合金在不超过300℃、短时间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未引起该合金微观组织、相结构、硬度和力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说明短时间的低温热处理不会对AZ91D压铸镁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低温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时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庆林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2期24-26,共3页
在研究低温热处理对HgCdTe电学性质的影响时,在只考虑Hg间隙、Hg空位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对大量的、可靠的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热力学平衡常数关系式中的常数,从而获得热力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明确解析表... 在研究低温热处理对HgCdTe电学性质的影响时,在只考虑Hg间隙、Hg空位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对大量的、可靠的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热力学平衡常数关系式中的常数,从而获得热力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明确解析表达式。实验结果与所得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0.8Cd0.2Te晶体 低温热处理 热力学平衡常数 碲镉汞晶体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以及高能球磨对制备超细氧化铝的影响
12
作者 肖劲 万烨 +2 位作者 邓华 李劼 刘业翔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以Al2(SO4)3与(NH4)2CO3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NH4Al(OH)2CO3(碱式碳酸铝铵),利用低温热处理以及高能球磨对前驱物进行了处理,并煅烧得到-αAl2O3。运用XRD、振实密度、SEM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 以Al2(SO4)3与(NH4)2CO3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NH4Al(OH)2CO3(碱式碳酸铝铵),利用低温热处理以及高能球磨对前驱物进行了处理,并煅烧得到-αAl2O3。运用XRD、振实密度、SEM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热处理能改善Al2O3粉体的分散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l2O3的晶型转变;采用高能球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Al2O3粉体的分散性,并且能极大地促进Al2O3的晶型转变,制备出片状Al2O3粉末。经过低温热处理与高能球磨的前驱物,在1 100℃煅烧2h,能得到无团聚、粒径为500nm左右的片状超细-αAl2O3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超细Al2O3 低温热处理 高能球磨 晶型转变
下载PDF
选前低温热处理微粉煤磁性实验研究
13
作者 潘兰英 郑环 王慧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宿煤样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微粉煤的比磁化率.通过对粉磨并经过热处理的100目以下的微粉煤进行比磁化率测定,以及对煤质进行分析,发现加热温度及加热环境对粉煤比... 对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宿煤样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微粉煤的比磁化率.通过对粉磨并经过热处理的100目以下的微粉煤进行比磁化率测定,以及对煤质进行分析,发现加热温度及加热环境对粉煤比磁化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微粉煤热处理后煤质变化对其磁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实验结果为干法磁选脱硫选前磁性强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研究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粉煤 振动样品磁强计 低温热处理 比磁化率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刚玉实验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研究
14
作者 龙楚 何立言 +3 位作者 侯舜瑜 招博文 涂彩 吕晓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0-1536,共7页
近年来,低温热处理刚玉出现在宝石交易市场,由于其特征容易与天然刚玉混淆,如何鉴定低温热处理刚玉成为宝石实验室的研究热点。在弱氧化氛围,360,610和650℃条件下,先后对9粒刚玉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并采用显微拉曼定性分析刚玉中的包裹... 近年来,低温热处理刚玉出现在宝石交易市场,由于其特征容易与天然刚玉混淆,如何鉴定低温热处理刚玉成为宝石实验室的研究热点。在弱氧化氛围,360,610和650℃条件下,先后对9粒刚玉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并采用显微拉曼定性分析刚玉中的包裹体、显微镜下观察包裹体形貌、显微红外光谱分析含水矿物包裹体中羟基的特征峰等方法,对刚玉低温热处理前后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热处理实验揭示:600℃左右温度、弱氧化氛围已能有效去除刚玉中的蓝色调,并增强红色,可达到热处理改善或改变刚玉颜色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高岭石、勃姆石等含水矿物包体主要存在于刚玉的开放裂隙中,硬水铝石、磷灰石、云母等含水矿物包体主要存在于刚玉晶体中。针铁矿热处理前红外光谱可显示与羟基相关的3435 cm^(-1)吸收峰,并伴有以3185 cm^(-1)为中心的吸收宽带,经360℃热处理后相关吸收消失,其颜色由亮黄色变为红色;高岭石热处理前红外光谱在3620,3648,3670和3698 cm^(-1)附近显示一组与羟基相关的吸收峰,经610℃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勃姆石热处理前红外光谱显示与羟基相关的3086和3311 cm^(-1)吸收峰,经610℃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硬水铝石包裹体通常呈针状,热处理前红外光谱显示与羟基相关的1980和2110 cm^(-1)吸收峰,经610℃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消失,但仍保持针状晶形假像;磷灰石包体通常呈透明柱状或粒状晶形,由于OH与F相互作用,红外光谱在3550 cm^(-1)附近显示与羟基相关的吸收峰,610℃热处理后相关吸收峰仍然存在,磷灰石包体的形貌未见改变;白云母呈近透明无色片状晶形分布于刚玉中,红外光谱在3624 cm^(-1)附近显示与云母中羟基相关的吸收峰,650℃热处理后这一吸收峰仍然存在,云母的形状未见变化,透明度略微降低。通过实验,证明含水矿物包裹体对于鉴定低温热处理刚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处理 刚玉 含水矿物包裹体 显微红外光谱
下载PDF
HgCdTe薄膜的液相外延生长及低温热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中明 黄仕华 《大自然探索》 1998年第2期56-62,共7页
HgCdTe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用液相外延生长的HgCdTe薄膜是目前制造光伏焦平面器件的主要材料。本文设计了一种使用良好的石墨舟,建立了一套能进行开管外延的系统,并利用此系统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生长了不同的... HgCdTe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用液相外延生长的HgCdTe薄膜是目前制造光伏焦平面器件的主要材料。本文设计了一种使用良好的石墨舟,建立了一套能进行开管外延的系统,并利用此系统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生长了不同的x值的HgCdTe外延薄膜。本文针对薄膜退火,设计了一种两温区的退火炉,这样退火样品周围的汞蒸气压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焦平面器件 LPE生长 HGCDTE 低温热处理
下载PDF
弹簧的低温热处理与稳定化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德达 《弹簧工程》 2001年第3期4-10,共7页
本文分析了低温热处理及稳定化处理对冷拔硬钢丝及油淬火回火钢丝制弹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目的:消除内应力、使材料的组织状态稳定化,提高它对微逆性变形的抗力指标。达到提高弹簧疲劳寿命和抗应力松弛的目的。
关键词 弹簧 冷拔碳素弹簧钢丝 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低温热处理 稳定化处理
下载PDF
聚丙烯酸絮凝剂在印染污泥低温热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曼曼 张宾 +1 位作者 马立标 柳荣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步骤。研究了自制聚丙烯酸絮凝剂PR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究其脱水机理。结果表明,PR能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工艺条件:PR用量15 mg/g,硫酸用量0.002 mL/g,7...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步骤。研究了自制聚丙烯酸絮凝剂PR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探究其脱水机理。结果表明,PR能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工艺条件:PR用量15 mg/g,硫酸用量0.002 mL/g,75℃下热处理30 min。处理后污泥比阻降至2.80×10^(12) m/kg,降低了98.80%,泥饼含水率降至84.59%,结合水含量降至2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聚丙烯酸 絮凝剂 低温热处理
下载PDF
加热气氛对柴油污染土壤低温热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康 宋昕 +4 位作者 丁达 任家强 魏昌龙 唐志文 王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6-342,共7页
在N_(2)、CO_(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 在N_(2)、CO_(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8%,达到国家相关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柴油污染土壤经过低温热处理后,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产生焦炭膜,使得热处理后的土壤保留较稳定的碳含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受气氛影响较大,N2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而空气和CO_(2)条件下相对减少。柴油污染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经3种气氛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大部分均被去除,仅CO_(2)气氛下残余少量苯系物;柴油污染土壤在热处理后有少量萘、菲等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生成,在250℃温度下可能有产生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风险。综上所述,低温热处理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壤 低温热处理 加热气氛
下载PDF
柴油污染土壤低温热处理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家强 宋昕 何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6-961,共6页
石油化工厂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以及储油罐的泄露等易造成土壤柴油污染。热处理技术常用于修复各类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土壤,但加热可能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因此本文综合评价了低温热处理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 石油化工厂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以及储油罐的泄露等易造成土壤柴油污染。热处理技术常用于修复各类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土壤,但加热可能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因此本文综合评价了低温热处理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柴油污染土壤低温热处理进行参数优化,结果显示:在250℃加热10 min后,土壤总石油烃含量为358.7 mg/kg,总石油烃去除率为94%,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规定的一类用地总石油烃筛选值826 mg/kg。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加热时间反而会带来过多的能耗,并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负面影响。低温热处理后土壤颜色由浊黄橙变为灰黄棕,土壤pH由7.39降为6.88,阳离子交换量由16.9 cmol/kg变为14.8 cmol/kg,田间持水量从0.32 g/g土变为0.29 g/g土,土壤有机碳降低约10%,NH4+-N和NO–3-N含量加热后增加分别超过5倍和15倍,土壤质地和全氮变化不显著。加热前后的土壤元素分析结果和土壤颜色变化说明加热过程中烃类炭化转化为“热解炭”,是污染土壤中柴油去除的主要反应机制。本研究表明低温热处理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合理优化低温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使低温热处理成为一种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低温热处理 柴油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中低温热处理对SUS304不锈钢TIG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庆臣 渠怀志 +1 位作者 史建强 宫明龙 《电焊机》 2022年第2期63-68,共6页
轨道交通车辆在冲击振动试验后,部分设备SUS304不锈钢焊接件出现断裂失效现象。为了提升SUS304不锈钢焊后机械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中低温热处理工艺对2 mm厚SUS304不锈钢板TIG焊接接头的组... 轨道交通车辆在冲击振动试验后,部分设备SUS304不锈钢焊接件出现断裂失效现象。为了提升SUS304不锈钢焊后机械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中低温热处理工艺对2 mm厚SUS304不锈钢板TIG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400℃热处理30 min及焊接后未处理态焊缝组织均由γ-奥氏体与δ-铁素体组成,δ-铁素体主要分布于富Cr区呈蠕虫状,热处理后δ-铁素体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硬度值整体较未处理态低,焊后焊缝屈服强度为189.5 MPa,应变为64.5%,热处理后屈服强度为221 MPa,应变为72.7%,屈服强度提升了16.6%,达到母材的屈服强度。断口呈现出韧性断裂特征且无显著焊接缺陷,主要呈现出较深的韧窝,韧窝分布着第二相粒子,第二相粒子阻碍滑移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微坑,成为裂纹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304 TIG焊 低温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