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0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高原旅居男性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马刚 张新 +4 位作者 王锐 任洁 康亚芬 张春雷 常德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I-ESWT)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西藏旅居男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就诊时采用LI-ESWT治疗仪(ED1000)治疗的西藏旅居男性CP/CPPS患者42例,治疗参数为0.09 m...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I-ESWT)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西藏旅居男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就诊时采用LI-ESWT治疗仪(ED1000)治疗的西藏旅居男性CP/CPPS患者42例,治疗参数为0.09 mJ/mm^(2)、脉冲频率120次/min,于左、右侧阴茎脚冲击波分别输出300次治疗,于会阴部左侧、中点、右侧3个位置各输出600次治疗,治疗2次/周,连续3周,共6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随访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5(IIEF-5)、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C-ISFPE)、勃起硬度分级(EHS)、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在42例患者中,治疗后NIH-CPSI、IIEF-5、C-ISFPE、GAD-7、PHQ-9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HS未见明显改变(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LI-ESWT可以减轻罹患CP/CPPS西藏旅居男性的会阴区多种不适症状,改善患者泌尿生殖功能,提高男性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冲击波 高海拔 Ⅲ型前列腺炎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沈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组基于“反阿是穴”取穴理论,采用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5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治疗组SCI、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周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采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使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明显使其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阿是穴”理论针刺 能量冲击波 中风 上肢肌张力
下载PDF
点状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疗效的初步观察(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鑫 黄华伟 +7 位作者 朱晓博 陈国晓 李鹏程 宋飞 向朝杰 郭一璞 张士龙 张祥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点状体外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采用ED1000治疗的ED患者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随访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S... 目的:初步探讨点状体外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采用ED1000治疗的ED患者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随访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S)、性生活日志问题2(SEP2),性生活日志问题3(SEP3)、总体评估问卷(GAQ)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2例患者平均年龄30.69岁,基线IIEF-EF平均14.94分,治疗后4周、12周随访分别为20.97分和21.47分,与基线水平比较明显改善(P<0.01)。EHS评分基线平均1.75,治疗后4周、12周分别为2.66和2.56,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患者SEP2、SEP3回答"能"为21.88%和0,治疗后4周和12周SEP2分别为68.75%和71.88%,SEP3分别为43.75%和56.25%。GAQ问卷回答"有"治疗后4周和12周分别为GAQ1 81.25%和71.88%;GAQ2 65.63%和68.75%;治疗4周和1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71.88%。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阴茎体部疼痛,有少量皮下出血瘀斑,未做特殊治疗,1周后痊愈。结论:LI-ESWT治疗后12周内可以明显改善ED患者的勃起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冲击波 勃起功能障碍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辛钟成 刘京 +1 位作者 王林 李辉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660,共4页
冲击波(shockwave,SW)也称"激波",是一种双相高能量声波,频率为16~20 MHz,它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声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当它在三维空间中迅速传播时,伴随着介质给它的压力突然上升至其最大压力,随后高峰压力在10μs内... 冲击波(shockwave,SW)也称"激波",是一种双相高能量声波,频率为16~20 MHz,它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声波,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当它在三维空间中迅速传播时,伴随着介质给它的压力突然上升至其最大压力,随后高峰压力在10μs内迅速下降。冲击波发生过程中能引起介质的特性(如压力、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能量冲击波治疗 机制 疗效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初步探讨(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鹏程 陈鑫 +4 位作者 朱晓博 石涛 宋飞 黄华伟 张祥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32例阴茎硬结症患者应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治疗参数为0.09 mJ/mm2、脉冲频率120次/分,每个硬结从两个角度治疗,每个角度冲击波输出900次,...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32例阴茎硬结症患者应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治疗参数为0.09 mJ/mm2、脉冲频率120次/分,每个硬结从两个角度治疗,每个角度冲击波输出900次,较大的硬结分3个点打,每点600次,另外再于硬结的远端及近端各打300次。每周治疗2个疗程,最初6个疗程连续进行,之后休息3周再治疗6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硬结大小、阴茎弯曲度、VAS评分、IIEF-5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在32例患者中,9例患者阴茎硬结不同程度的变软或变小;阴茎勃起疼痛的患者中,15例疼痛减轻;阴茎勃起后明显弯曲的患者治疗后改善不明显;合并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18例IIEF-5评分有所提高;所有治疗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可以缓解阴茎硬结症导致的疼痛,改善勃起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阴茎硬结症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硬结症 能量冲击波 治疗
原文传递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蹿蹿 谢华宁 郭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960-963,共4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的表达、增加心肌有效灌注和改善左室重塑,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的服用,达到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目的。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冲击波治疗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海绵体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玉浩 陈鑫 +2 位作者 刘利杰 张琨 张祥生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2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对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海绵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 目的分析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对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海绵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男科门诊诊治的40例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Li-ESWT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1d和治疗后第3d相同时间段取阴茎海绵体血液;对照组在假治疗前后的取血时间点同试验组。检测两组VEGF、ANG-1、ANG-2、BDNF的表达水平,分析Li-ESWT治疗对ED患者阴茎海绵体血液中VEGF、ANG-1、ANG-2、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整体分析结果显示,VEGF、ANG-1表达水平组间、时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d相比,治疗后第1d、第3d的VEGF、ANG-1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第3d的ANG-2、BDN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1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1d、第3d试验组VEGF、ANG-1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ESWT治疗可以提高ED患者阴茎海绵体内VEGF、ANG-1的表达水平,Li-ESWT可能通过促进VEGF、ANG-1的表达来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和(或)修复来改善ED患者的勃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冲击波疗法 勃起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帅 蒲九州 +1 位作者 李绪(综述) 董治龙(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威胁现代中老年男性性福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国内外采取以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Li-ESWT)ED为代表的微能量,经过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其机制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初步证实...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威胁现代中老年男性性福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国内外采取以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Li-ESWT)ED为代表的微能量,经过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其机制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初步证实。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小、创伤低、治疗彻底等特点。最近,对其机制的基础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兴趣,本文旨在收集自冲击波治疗ED以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对这种物理疗法治疗轻中度ED的机制做一综述。希望对未来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机制及诊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冲击波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丁苏桂热奄包配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鹅足滑囊炎30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虞文 王力 +1 位作者 张凤婷 刘翔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苏桂热奄包配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鹅足滑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丁苏桂热奄包和低能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观察丁苏桂热奄包配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鹅足滑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丁苏桂热奄包和低能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扶他林软膏外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值、关节屈曲度(ROM)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RO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苏桂热奄包配合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法针对膝鹅足滑囊炎止痛及功能恢复明显好于扶他林软膏外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足滑囊炎 丁苏桂热奄包 能量冲击波
下载PDF
石苇散加减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艳丽 任亚男 《河南中医》 2017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观察石苇散加减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 目的:观察石苇散加减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治疗上给予石苇散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苇散加减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能量冲击波 石苇散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累积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穗琼 黄崇侠 +2 位作者 蔡源辉 李锦海 朱伟亮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累积效应。方法:136例髌腱末端病患者,使用瑞士Dolor Clast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冲击剂量2000次,冲击频率10次/秒,治疗压力1.8-2.5bar。治疗3-5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7天,观察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累积效应。方法:136例髌腱末端病患者,使用瑞士Dolor Clast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冲击剂量2000次,冲击频率10次/秒,治疗压力1.8-2.5bar。治疗3-5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7天,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13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即可下地行走,局部皮肤无肿胀,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局部有明显舒适感。治疗1次、2次、3次、4次及以上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25%(30/71)、53.33%(8/15)、63.64%(21/33)、70.59%(12/17),按要求完成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在63.64%-70.59%之间。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末端病具有累积效应,且更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冲击波 髌腱末端病 累积效应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杨应国 王安 +3 位作者 周晓皮 熊国根 刘军明 熊冬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4期3697-36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疗效,为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月4月收治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来院治疗先后...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疗效,为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月4月收治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真空负压吸引勃起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IEF-5评分情况、勃起硬度分级(EHS)及治疗前后Rigiscan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达85.00%,对照组治疗疗效为6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Rigiscan检查勃起相关指数(有效勃起次数、每次勃起时间、勃起硬度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IEF-5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勃起硬度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可以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其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冲击波 真空负压吸引勃起功能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在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徐海中 宁艺萍(综述) 杨旭凯(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勃起功能障碍(ED)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性功能障碍疾病,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虽是治疗ED常用的药物,但对于中重度及患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往往疗效不佳。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Li-ESW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物理治疗,具有... 勃起功能障碍(ED)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性功能障碍疾病,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虽是治疗ED常用的药物,但对于中重度及患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往往疗效不佳。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Li-ESW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物理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治疗周期短等优点。经过十多年间研究发展,Li-ESWT治疗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初步论证,对PDE5i疗效不佳的ED患者,改用Li-ESWT后症状改善显著。国内外对Li-ESWT的研究日益增多,其在ED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Li-ESWT在E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为E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对冈上肌肌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4
作者 杜春红 王静雅 +2 位作者 张礼礼 干凌羲 陈珍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冈上肌肌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对冈上肌肌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ET组(24例,采用MET治疗)、ESW组(25例,采用ESW治疗)及联合组(26例,采用ESW联合MET治疗)。3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0 d,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20 d后、随访6个月后疼痛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总有效率均高于ESW组、MET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0 d后、随访6个月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ESW组、MET组;3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度、后伸度均逐渐增大,且联合组均大于ESW组、MET组(均P<0.05);但ESW组与MET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20 d后与随访6个月后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度及肩关节后伸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W联合MET治疗能提高冈上肌肌腱炎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且能增大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肌腱炎 肌肉能量技术 冲击波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体外低能量线性冲击波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欣 陈宪艳 +2 位作者 张倩 胡燕 姜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低能量线性冲击波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探头固定于女性大阴唇外侧,接受2次/周、连续3周的低能量线性冲击波治疗, 10 min/次。每个治疗区域使用900~1600个冲击波,每次治疗... 目的 探讨体外低能量线性冲击波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探头固定于女性大阴唇外侧,接受2次/周、连续3周的低能量线性冲击波治疗, 10 min/次。每个治疗区域使用900~1600个冲击波,每次治疗产生1800~3200个冲击波,低能量线性冲击波的能量密度为0.09 mJ/mm^(2)。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2个月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临床症状主观分度。结果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ICI-Q-SF、I-QO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个月ICI-Q-SF评分4.00(1.00, 5.00)、4.00(1.00, 5.00)分低于治疗前的9.00(7.00,11.00)分, I-QOL评分81.82(76.14, 84.09)、81.82(76.14, 85.23)分高于治疗前的75.57(68.18, 81.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个月ICI-Q-SF评分、I-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Ingelman-Sundberg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Ingelman-Sundberg分度轻度38例(76.0%)、中度12例(24.0%);治疗后无症状23例(46.0%)、轻度25例(50.0%)、中度2例(4.0%);治疗后2个月无症状23例(46.0%)、轻度26例(52.0%)、中度1例(2.0%),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个月Ingelman-Sundberg分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治疗后2个月Ingelman-Sundberg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周体外低能量线性冲击波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能明显缓解尿失禁症状,降低临床主观分度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线性冲击波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明 梁磊 +1 位作者 张彤 郭二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43-046,共4页
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1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药物排石治疗)与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两组均75例,比较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67%)高于... 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1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药物排石治疗)与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两组均75例,比较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90.67%)(P<0.05);②观察组疼痛、腰酸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01±1.42)d、(3.15±1.28)d,短于对照组的(3.68±2.15)d、(3.77±1.54)d(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为(5.45±0.87)mmol/L、(91.24±5.6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6.18±0.94)mmol/L、(96.88±6.13)μmol/L(P<0.05);④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12.00%)(P<0.05)。结论 利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够加速症状缓解、降低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碎石机 泌尿系结石 治疗有效率 症状缓解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杜宇轩 周晨妤 +4 位作者 陈晓峰 朱双菊 卞军 赖德辉 梁雁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4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阴茎硬结症的22例患者应用低能量冲击波进行治疗(每周1次,疗程4~12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硬结尺寸、阴茎弯曲程度... 目的分析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4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阴茎硬结症的22例患者应用低能量冲击波进行治疗(每周1次,疗程4~12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硬结尺寸、阴茎弯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调查问卷表-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Questionnaire-5,IIEF-5)评分、并发症等进行记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3.5岁;40岁以下6例(27.3%),40~50岁12例(54.5%),50岁以上4例(18.2%)。平均病程16个月;病程1年内10例(45.4%),1~2年8例(36.4%),超过2年4例(18.2%)。14例(63.6%)仅有1枚硬结,6例(27.3%)有2枚硬结,2例(9.1%)有3枚硬结。硬结大多呈结节状,仅4枚呈长条索状。硬结最大为25mm×23mm,最小为5mm×5mm。硬结分布于阴茎两侧8例(36.4%),分布于阴茎背侧14例(63.6%)。18例患者(81.82%)在疗程结束后出现了尺寸变小或变软的现象;18例有阴茎勃起疼痛的患者中,14例(77.78%)得到减轻;8例阴茎勃起后明显弯曲的患者中,6例(75.00%)治疗后改善;9例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中,7例(77.78%)改善。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有助于缓解阴茎硬结导致的疼痛,改善阴茎弯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硬结症 能量冲击波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
18
作者 吴宗倩 白定群 《康复学报》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肌痉挛,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能导致感觉障碍、持续性疼痛、肌肉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和敏感性下降,患者行动困难,增加跌倒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肌痉挛还可能导致患者感到挫败和沮丧,进...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肌痉挛,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可能导致感觉障碍、持续性疼痛、肌肉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和敏感性下降,患者行动困难,增加跌倒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肌痉挛还可能导致患者感到挫败和沮丧,进而引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进度。所以,安全有效的抗痉挛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近年来,体外冲击波治疗因其良好的疗效及无创性等优势逐渐被应用到肌痉挛的治疗中。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其治疗机制、疗效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肌痉挛 放散式冲击波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 物理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手法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部运动损伤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于立庚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手法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部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武警部队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卫生队收治的98例肩部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单用手法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手法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部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武警部队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卫生队收治的98例肩部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单用手法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肩关节活动度增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4)。结论:手法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部运动损伤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运动损伤 手法治疗 冲击波 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