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宗海燕 赵继庆 +1 位作者 蔡克 郭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RF)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RF)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LVEF、FEV1、PaO_(2)均高于本组护理前,PaCO_(2)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LVEF、FEV1、P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M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F患者中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可改善心功能及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ICU入住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及VAP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危重症专职护理 改良式体位管理
下载PDF
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伍海庆 杜晓梅 +3 位作者 沈录峰 刘娇 游洋 罗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测法(FMA)、关节活动度、改良巴氏指数(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59.44±5.82)分]、关节活动度[(90.35±13.14)°]、BI[(84.79±8.44)分]均高于对照组[(50.14±5.03)分、(80.52±11.97)°、(65.18±7.21)分],观察组的VAS评分[(1.14±0.22)分]低于对照组[(2.36±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Ⅰ期 针灸 精细化体位管理 应用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体位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海燕 黄慧 +1 位作者 赵丽爽 谭丽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7-1212,共6页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位管理 俯卧位通气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持续性体位管理在婴儿扁头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宋丽婷 余响霖 +4 位作者 张鸣鹤 孙晨旭 王佳 彭鑫 姚福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80-783,788,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性体位管理在婴儿扁头综合征(DP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吉安市城区0~9月龄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 目的 探讨持续性体位管理在婴儿扁头综合征(DP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吉安市城区0~9月龄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未予相关干预,干预一组患儿采用常规干预方式;干预二组患儿予持续体位管理干预方式(利用头盔矫形装置基本原理的睡姿矫正方法)。比较3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2、3个月后经颅斜径差、头颅指数情况,并比较干预3个月后3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3组患儿干预前经颅斜径差、头颅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干预1、2、3个月后经颅斜径差、头颅指数均低于干预前;干预一、二组患儿干预2、3个月后经颅斜径差、头颅指数均低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均低于干预2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二组患儿干预1、2、3个月后经颅斜径差、头颅指数低于干预一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二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监护人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一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体位管理方法操作简便,利于照护者接受,在头颅存在可塑性条件下予短期1个月干预,DPB即可得到有效纠正,较普通干预方法效果明显,也可作为预防手段,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体位管理 扁头综合征 扁头畸形 婴儿
下载PDF
个性化体位管理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赵方华 杨晨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7-368,共2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体位管理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个性化体位管理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体位管理,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体位管理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个性化体位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自由体位管理联合家属陪伴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曾丽容 邓惠玲 陈小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管理联合家属陪伴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0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仰卧体位待产、分娩及常规护理的51例初产妇纳入对照组;实施自由体位联合家属陪伴护理...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管理联合家属陪伴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0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仰卧体位待产、分娩及常规护理的51例初产妇纳入对照组;实施自由体位联合家属陪伴护理的51例初产妇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后3 d、14 d、1个月、3个月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较对照组更轻(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产钳助产率、中途转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各时间段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管理联合家属陪伴护理可减轻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分娩质量,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自然分娩 自由体位管理 家属陪伴 母婴结局
下载PDF
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许晨 刘亚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腿截石位,观察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剪刀”位。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各项评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仰卧“剪刀”体位并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术前情绪管理、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卧床排便,术中体位摆放,术后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体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科护理
下载PDF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8
作者 席巍 岳会娟 李婧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 分析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初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 目的 分析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初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产妇分娩时间、分娩疼痛、分娩控制感、分娩焦虑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和言语反应量表(VRS)评分分别为(6.45±1.48)分、(2.60±0.77)分和(22.45±3.14)分,低于对照组的(7.43±2.03)分、(3.21±1.27)分和(24.83±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素使用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视觉模拟尺量表(VAS-A)评分为(3.48±1.17)分,低于对照组的(5.0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控制量表(LAS)评分为(187.07±21.27)分,高于对照组的(173.52±1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儿1 min Apgar评分8~10分占比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可有效缩短初产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缓解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焦虑及分娩控制感,提高新生儿生理状态,降低宫缩素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 自由体位管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宫缩素
下载PDF
产后体位管理及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
9
作者 朱进美 周雯珺 季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体位管理及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下床活动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9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入住单号病房,采用... 目的:探讨产后体位管理及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下床活动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9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入住单号病房,采用产后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入住双号病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体位管理及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依从性、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d、3d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产妇焦虑情绪。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两组焦虑情绪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体位管理及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应用于二次剖宫产产妇,可提高术后下床活动依从性,减轻产妇焦虑情绪,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体位管理 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 二次剖宫产 下床活动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良肢位体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张力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王宁宁 冯小芹 刘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良肢位体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张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干预形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标识组。常规组51例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良肢位体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肌肉张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干预形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标识组。常规组51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良肢位体位管理,标识组52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并进行体位管理,对比两组体位管理情况,运动功能,肌肉张力。结果:标识组髋、膝关节良肢位摆放维持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末FMA-U、FMA-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标识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末MAS、MT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标识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良肢位体位管理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调节其肌肉张力水平,改善体位管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型康复体位标识枕 良肢位体位管理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体位管理结合综合性保温对麻醉恢复室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姗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0-0163,共4页
分析体位管理结合综合性保温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选对象为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入选人数50例,选取时间范围:2020-02至2021-12,入院后进行分组、命名,并开展不同护理,分组方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 分析体位管理结合综合性保温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选对象为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入选人数50例,选取时间范围:2020-02至2021-12,入院后进行分组、命名,并开展不同护理,分组方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开展常规护理,后者开展体位管理结合综合性保温,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干预前的指标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质量,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各用时指标均较短;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结论 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体位管理结合综合性保温护理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管理 综合性保温 麻醉恢复室 血流动力学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孕期个体化体质量与产时体位管理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陈海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8-0101,共4页
分析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靖西市人民医院妊娠期女性患者;研究病例容量:150例;纳入病例时间:2021-01-01至2023-06-30;分组方式:双盲法,分为产时体位管理组(以P组表示,共计75例)和孕期个... 分析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靖西市人民医院妊娠期女性患者;研究病例容量:150例;纳入病例时间:2021-01-01至2023-06-30;分组方式:双盲法,分为产时体位管理组(以P组表示,共计75例)和孕期个体化体质量+产时体位管理组(以I组表示,共计75例),P组接受产时体位管理,I组接受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产时体位管理,对比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情况、分娩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 I组孕妇在孕(26±2)周、孕(34±2)周、分娩前3个阶段,其平均增重均低于P组,P<0.05;I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0.00%<5.33%)和总体不良分娩事件发生率(4.00%<13.33%)均低于P组,P<0.05,其他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组孕妇总满意率98.66%(74/75)高于P组90.67%(68/75),P<0.05;结论 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产时体位管理,能改善孕妇分娩结局,优化孕期增重,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体位管理 孕期个体化体质量管理 分娩结局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淳 仲秀玲 +3 位作者 李燕 李丽 李常霞 宋才举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60例AR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60例AR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式,试验组使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实施操作,比较两组病人操作用时、3 d治疗总时长、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3 d治疗总时长[(46.20±3.40)h]长于对照组[(33.23±2.69)h],操作用时[(3.60±0.56)min]短于对照组[(5.63±1.00)min];试验组在俯卧位10 h及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的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53.3%);试验组无呼吸机管路折管发生,而对照组呼吸机管路折管发生率为7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俯卧位通气体位管理垫辅助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将病人快速摆放至理想体位,延长治疗时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部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体位管理 肺通气 重症监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达标理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旭静 高伟伟 +4 位作者 刘学琴 李月华 赵俊可 汤丽丽 王花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 探究达标理论的体位管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良肢位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个病区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随机选取一个病区25例患者为对照组,另一个病区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 目的 探究达标理论的体位管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良肢位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个病区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随机选取一个病区25例患者为对照组,另一个病区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应用达标理论的体位管理。对比2组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率、合格率、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3周后第2天,观察组良肢位的摆放率97.3%,合格率93.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73.3%,P<0.05)。观察组体位管理后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达标理论的体位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的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达标理论 体位管理 自我效能 满意度 良肢位
下载PDF
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秀清 杨静 +1 位作者 张青 张翠翠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61-1663,1667,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体位管理)。比较2组呼吸功能[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TC)、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每日睡眠时间、睡眠觉醒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Raw、TC、SpO_(2)、PaO_(2)、DBP、SB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RR、PaCO_(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更长[(19.87±1.48)h/(17.65±1.36)h],睡眠觉醒次数更少[(5.83±1.55)次/(6.77±1.62)次](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皮肤破损、喂养不耐受、皮肤压红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压水平,同时预防或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位管理 呼吸功能 血氧饱和度 血压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术后患者体位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贺欣 赵东红 +1 位作者 闫莹 范艳竹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新模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并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穿刺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新模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并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穿刺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穿刺后体位管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穿刺后常规护理。对两组干预后即刻(4 h)和短期(24 h)头部、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疼痛严重程度,以及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腰椎穿刺术后4 h(41.2%v s.37.5%,P=0.627)和术后24 h(25.0%vs.22.5%,P=0.710)头痛发生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头痛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3,P=0.685);对照组术后4 h(50.0%vs.27.5%,P=0.003)和24 h(37.5%vs.22.5%,P=0.038)腰背痛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且两组术后4 h和24 h腰背痛的疼痛程度分级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3)。术后24 h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78.19±3.17)分,试验组为(88.41±2.80)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试验组在尊重患者、护理技术、身体舒适、健康教育、沟通交流以及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管理新模式适用于有腰椎穿刺需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轻症患者,该模式通过缩短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在不增加术后头痛发生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短期内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位管理 腰背痛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患者督灸治疗体位管理的循证实践
17
作者 李丽 王元红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57,共6页
目的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患者督灸治疗的体位管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患者督灸治疗的舒适度,促进患者脊柱功能康复。方法沿用JBI提出的临床证据实践运用模式,由证据运用前的基线审查,证据运用中的实践变革以及证据运... 目的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患者督灸治疗的体位管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患者督灸治疗的舒适度,促进患者脊柱功能康复。方法沿用JBI提出的临床证据实践运用模式,由证据运用前的基线审查,证据运用中的实践变革以及证据运用后的重新审查3个环节组成。按照证据金字塔从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库和文献数据库,获取患者督灸治疗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使用2014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汇总的证据进行等级与推荐级别的划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纳入的证据进行评价,以明确获得的证据对督灸治疗具体情景中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最终形成基于证据的临床审查标准。结果证据应用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患者脊柱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腰肌僵硬与畏寒喜暖2个主症的中医证侯积分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血氧饱和度测量值、督灸治疗后舒适度评分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基于证据的17项督灸体位管理审查标准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01)。结论基于证据的督灸体位管理方案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度、腰肌僵硬与畏寒喜暖症状、减轻肺功能受损,提升患者督灸治疗的舒适度,促进督灸技术的临床规范化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督灸 体位管理 俯卧位 最佳实践
下载PDF
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的证据总结
18
作者 徐惠芳 周敏丽 +6 位作者 钟力力 蒋文星 邓秋燕 李琳 胡娜 孙锦霞 丁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3期1953-1960,共8页
目的系统检索并筛选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的系列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的相... 目的系统检索并筛选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的系列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护理方案、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等,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2年8月。由2名拥有循证护理背景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独立评价并互相核对,出现争议时由第3方进行裁决,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1篇,护理方案2篇,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3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RCT 5篇,从体位和风险评估、新生儿复苏时的体位摆放及其操作要点、新生儿NAVA过程中的体位转换及其操作要点、特殊疾病或情境下的体位管理、体位辅助工具的使用及皮肤保护5个方面对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新生儿体位管理进行证据汇总,共形成最佳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新生儿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NICU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新生儿体位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建议护理人员在应用证据时综合考虑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新生儿 体位管理 最佳证据总结
下载PDF
体位管理联合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朱莉 马灵驭 王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体位管理联合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抛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辅以常... 目的观察体位管理联合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抛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与体位管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各55例。比较两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苏醒质量、疼痛度、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麻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撤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加强体位管理与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改善术后苏醒质量,愉悦患者身心,促进预后转归,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管理 亲情式语音唤醒服务 全麻手术 压力性损伤 苏醒质量
下载PDF
基于婴儿体位评估工具的体位管理结合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张先莉 王雪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479-479,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基于婴儿体位评估工具的体位管理结合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研讨期限,184例早产儿为分析对象,随机编号法予以分组(n=92),均对其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性护理,针对常规组(运用... 目的:总结分析基于婴儿体位评估工具的体位管理结合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研讨期限,184例早产儿为分析对象,随机编号法予以分组(n=92),均对其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性护理,针对常规组(运用鸟巢体位支持结合);针对分析组(采用婴儿体位评估工具下进行婴儿鸟巢体位摆放的指导),并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比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呈现差异显现,分析组各项指标更优,P值不足0.05,临床比对价值极高。结论:对于早产儿来讲,采用基于婴儿体位评估工具下进行体位管理及发育支持性护理方案,对早产儿喂养耐受程度的提高及生长发育的促进十分有利,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推广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体位评估工具 体位管理 发育支持 早产儿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