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6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中央企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分析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马骁 吴琼 《现代国企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中央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分类突破、逐个突破,着力打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环节中的断点、堵点、难点,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束缚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分类突破、逐个突破,着力打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环节中的断点、堵点、难点,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束缚中央企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中国特色中央企业人才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障碍 人才引进 体制机制优势 多措并举 分析与对策 放权
下载PDF
审计委员会背景下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思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辉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在各级党的审计委员会组建以后,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定位、地方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内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对于审计委员会背景下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有双重报告模式、监察委员会模式等五种不同方案,相应地,... 在各级党的审计委员会组建以后,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定位、地方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内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对于审计委员会背景下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有双重报告模式、监察委员会模式等五种不同方案,相应地,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也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借鉴监察体制改革的做法,审计机关由人大产生、在党委审计委员会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是一种较优选择。同时,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其对审计机关的具体领导内容和形式也要依据上述定位加以明确。这一研究,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审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审计委员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
3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李鹏川 刘守偈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制约。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但显示更大的变化范围。结合其他研究,上述证据表明:(1)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这与全球其他许多克拉通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华北克拉通遭受了新太古代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改造;(2)在华北克拉通,类似于现代板块运动的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晚期开始启动;(3)规模最大的BIF(条带状铁建造)沿华北克拉通东部古老陆块西缘的双岩浆岩带分布,鞍本和冀东之间、冀东和鲁西之间是BIF找矿重要靶区;(4)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完成初始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 岩浆作用 Nd-Hf-O同位素 构造体制
下载PDF
创新体制机制,使高校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4
作者 王成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关键在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革命性突破 人才体制 源头活水 产业深度 因地制宜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性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金融政策协同
5
作者 姜旭 张普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财税金融政策的协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也内生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财税金融政策的协同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在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也内生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求。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持续优化多方结构、统筹监管各类风险,既是衡量财税金融政策协同效率、协同能力和协同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进一步提升政策协同水平的关键策略。未来,应基于风险防范责任前置、政策主导角色后置、疏通经济循环阻滞、完善综合评价机制的推进原则,实现财税金融政策更高水平的协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和宏观治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政策协同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协同治理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
6
作者 张乾元 严楚弘 严世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的矛盾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呼唤下,我们必须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才能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经济体制文明 政府作用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7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8
作者 李阳 黄朝峰 胡天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领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深入分析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及创新要素基础上,从组织体系及实现机制两个层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军民协同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的全景式回顾进行案例探索,揭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经验——以新型举国体制为制度优势,以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前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军民融合的战略支撑作用,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中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军民科技协同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新冠疫苗研发
下载PDF
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基于“结构-功能-行动”的分析框架
9
作者 陈鹏 李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 一个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把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教育强国提供发展动力。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及其AGIL社会行动结构模型为框架,分析认为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结构应当包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评价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评价过程中,党委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体制机制创新应从把握正确方向、厘清科学性质、整合数据资源、回归本体功能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良好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委和政府 教育工作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 结构-功能-行动
下载PDF
辽宁省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10
作者 聂磊 尹永强 赵强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4年第1期1-5,14,共6页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辽宁省在党中央的系统布局和指引下,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分配制度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针对辽宁省科技体制机制现存的...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辽宁省在党中央的系统布局和指引下,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分配制度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针对辽宁省科技体制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辽宁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进程,加速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辽宁 科技体制机制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的哲学思考与践行路径
11
作者 黄时进 王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文章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进行历史经验分析和创新理念阐述的基础上,展开哲学思考:从顶层设计和总体优化层面把握技术攻关的国家干预、从系统集成和系统协调层面剖析技术攻关的系统思维、从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层面洞察... 文章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进行历史经验分析和创新理念阐述的基础上,展开哲学思考:从顶层设计和总体优化层面把握技术攻关的国家干预、从系统集成和系统协调层面剖析技术攻关的系统思维、从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层面洞察技术攻关的辩证思维、从目标确立与认识闭环层面理解技术攻关的认识论。由此,提出新型举国体制下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的践行路径:发挥党和政府的系统性顶层设计战略指导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机制化生态建设、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边界、形成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以及鼓励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理念 哲学诠释
下载PDF
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能抑制地方国有 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吗?
12
作者 窦炜 赵蕾 马莉莉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共11页
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区分金融资产类别后研究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显性金融资产规模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与隐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强度越大时,政府审计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政府干预缩减了地方国有企业显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且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这一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金融资产配置 隐性金融资产 政府审计 政府干预
下载PDF
《沧浪诗话》诗歌体制论的误读与辩正
13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体制 兴趣 格力 气象 体用 贯通
下载PDF
对称密码体制的量子攻击
14
作者 冯晓宁 吴洪宇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该文梳理了近年来量子攻击在对称密码体制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主流攻击方法的研究趋势与各文献之间的关系,并将主流攻击方法分为量子周期攻击、Grover算法相关攻击、量子差分攻击3类,分别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攻击方法,呈现了各攻击方法的... 该文梳理了近年来量子攻击在对称密码体制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主流攻击方法的研究趋势与各文献之间的关系,并将主流攻击方法分为量子周期攻击、Grover算法相关攻击、量子差分攻击3类,分别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攻击方法,呈现了各攻击方法的核心思想。立足于现有的攻击方案,展望了这一领域可能会出现的热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分析 量子算法 对称密码体制 量子攻击
下载PDF
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变化与改革
15
作者 徐继敏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9,172,共12页
我国采用网状行政体制,虽然推进了多种类型改革措施,均未解决体制存在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壁垒问题。数字时代,随着案卷材料等数据化,数据成为重要行政资源。数字治理未改变科层级体制,但促进了平台型、整体型、多元共治型行政体制的形成... 我国采用网状行政体制,虽然推进了多种类型改革措施,均未解决体制存在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壁垒问题。数字时代,随着案卷材料等数据化,数据成为重要行政资源。数字治理未改变科层级体制,但促进了平台型、整体型、多元共治型行政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促成了行政活动中的线型行政体制。数字时代须改革科层制行政体制,减少管理层级,建立扁平化、线型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纵向不同层级政府间事权差异化配置,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和“设区的市”与市辖区一级管理体制。数字时代行政机关之间的协助、配合成为常态,跨部门全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已无必要,不同部门、层级、地区协调、配合的全国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成为必然。宜将各类行政登记职责上升为中央事权,国家成立统一登记机构集中办理居民身份、婚姻、工商、不动产等登记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行政体制 整体型政府 数字政府
下载PDF
夏代王朝体制的建立与内外服制的形成
16
作者 徐义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尧舜禹时代洪水迫使长江、黄河、淮河、济河下游的人群向中原迁徙,奠定了中原的中心地位。在治水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跨地域跨血缘的政治联盟,并向早期国家发展。禹和启在早期国家的基础上,经过强化天下共主观念,建立起中央王朝。... 尧舜禹时代洪水迫使长江、黄河、淮河、济河下游的人群向中原迁徙,奠定了中原的中心地位。在治水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跨地域跨血缘的政治联盟,并向早期国家发展。禹和启在早期国家的基础上,经过强化天下共主观念,建立起中央王朝。早期中央王朝缺乏强制力和控制力,只能依据地域和融合程度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内外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 王朝体制 内外服制
下载PDF
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演进逻辑与现代化发展进路
17
作者 李靖 刘清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互交织。从情境—目标—策略的分析框架出发,发现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呈现出权力、秩序与民生的三重演进逻辑。其中,权力逻辑... 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互交织。从情境—目标—策略的分析框架出发,发现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呈现出权力、秩序与民生的三重演进逻辑。其中,权力逻辑强调党和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绝对配置和对社会力量的有效动员;秩序逻辑体现为党和政府对组织层级建设的优化和对社会运行秩序的重构;民生逻辑则注重城市居民自治及其幸福感的提升。结合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历史情境与其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语境,可从权力逻辑的柔性应用、秩序逻辑的灵活调试以及民生逻辑的功能强化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层治理体制 基层治理现代化 权力逻辑 秩序逻辑 民生逻辑
原文传递
产业学院办学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18
作者 李雪飞 邹玉兰 +1 位作者 张利建 董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146-0149,共4页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学院遭遇诸多制度困境,影响教育品质与发展效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工业学院须对教学课程作出调整,增进业界协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打造更为灵活的组织架构,政府当加强对工业学...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学院遭遇诸多制度困境,影响教育品质与发展效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工业学院须对教学课程作出调整,增进业界协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打造更为灵活的组织架构,政府当加强对工业学院之扶持,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旨在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激发创新与创业精神,工业学院当积极拓宽国际交流,通过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实施这些策略,助力教育迈向国际化,工业学院有能力处理系统与机制方面的难题,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提升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体制机制问题 教育质量 合作 国际化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白俊红 孙晋云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充分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需要依托政府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要注重在社...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充分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需要依托政府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要注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构建“产学研”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攻关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资源配置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的双向压力型体制及其运行逻辑——基于H镇网格化管理的个案分析
20
作者 吴金群 陈元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7,共16页
压力型体制作为本土概念业已成熟,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上级压力下传的单一向度,忽略了压力型体制对基层服务需求的主动回应。H镇网格化管理的案例表明,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存在双向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以二重性的压力运行过程应对上级管理... 压力型体制作为本土概念业已成熟,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上级压力下传的单一向度,忽略了压力型体制对基层服务需求的主动回应。H镇网格化管理的案例表明,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存在双向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以二重性的压力运行过程应对上级管理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的两大压力环境。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压力的对流与互通,分别回应了上下差异性任务需求,也让两侧压力环境分别实现了势能释放和能量互补。双向压力型体制的概念是沟通压力型体制经典框架和基层治理经验的中层理论,凝练了基层实现服管结合的有益经验,蕴含着我国基层治理的独特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网格化管理 基层治理 行政任务 服务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