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4 位作者 刘竹 申意伟 包瑞 王鸿旭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SW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三七活骨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 对照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故剔除。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OP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活骨丸联合ESW对于改善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症状疗效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气滞血瘀证 三七活骨丸 体外冲击波
下载PDF
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金星 余德标 +3 位作者 黄凯 张利鑫 陈捷 陈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局部痛点体外冲击波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当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部前屈活动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部前屈活动度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筋 体外冲击波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NLBP的即刻镇痛效应研究
3
作者 许鑫 何乐成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探究其对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部疼痛即刻镇痛效应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运动员随机分为ESWT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冲击波治疗和磁振热治疗。冲击波治疗... 目的:通过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探究其对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部疼痛即刻镇痛效应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运动员随机分为ESWT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冲击波治疗和磁振热治疗。冲击波治疗应用于运动员下背部压痛点处,治疗压力为1.8-2.5 bar,频率8.0-10.0 Hz,冲击剂量2000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次日起床7点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运动员进行腰部疼痛评价。结果:ESWT组中运动员在治疗后即刻以及次日起床7点VAS评分均有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后即刻VAS评分有所降低,治疗后即刻两组间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次日ESWT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够即刻减轻运动员非特异性下背痛,且治疗效果能够延续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非特异性下背痛 镇痛 运动员
下载PDF
门诊延续跟进式护理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陈雪 唐莉梅 +1 位作者 吴俞萱 肖惠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6-0029,共4页
观察门诊延续跟进式护理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科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科门诊规范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1-6月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2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 观察门诊延续跟进式护理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科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科门诊规范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1-6月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2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门诊延续跟进式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1月、2月疼痛VAS评分、肘关节Mayo功能。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4周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满意度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门诊规范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门诊延续跟进式护理,通过建立信息档案、推送相关疾病及功能锻炼等措施,同时实现医护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360°全方位沟通,能提高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冲击波治疗效果,能在较短地时间内极大地缓解患肢肘关节疼痛症状,让患者在居家情况下坚持遵医嘱进行患者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改善患者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跟进式 康复体外冲击波 网球肘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5
作者 赵玉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8-0101,共4页
研究旨在探讨体外冲击波、内镜手术治疗这两种方式在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 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实验的形式,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案,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手术方案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 研究旨在探讨体外冲击波、内镜手术治疗这两种方式在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 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实验的形式,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案,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手术方案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在术后恢复用时以及疼痛分值方面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均较高,但是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快且疼痛感较低,其治疗价值略高于体外冲击波治疗,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内镜手术 泌尿系结石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龚璇 王谦 蔺俊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9-1755,共7页
背景:体外冲击波因对各种肌肉骨骼疾病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具有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等优良效果。然而,针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相关可视化研究相对缺乏。目的: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 背景:体外冲击波因对各种肌肉骨骼疾病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具有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等优良效果。然而,针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相关可视化研究相对缺乏。目的: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2-2022年间体外冲击波治疗疼痛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制作图谱并解读其涵义。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文献2101篇,发文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在发文量具有一定优势;发文机构多为大学和医院,发文作者多属于独立团队,发文机构及作者彼此交流有待加强,跨机构、跨地域合作度较低;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表明体外冲击波在肌骨疾病应用广泛,未来研究侧重于多学科深入研究及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②体外冲击波应用于疼痛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足底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等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与超声引导注射治疗、中国传统治疗技术的联合治疗及新领域的拓展是研究趋势及关注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疼痛 肌肉骨骼疾病 联合治疗 炎症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
7
作者 王利波 邵鸿飞 +9 位作者 董云 杨勇 张西科 刘欣婧 苑志军 马增路 尹志改 李玲 李嘉 高彦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8-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最优治疗疗效。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最优治疗疗效。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16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ESW组(n=58)、电针治疗组(n=50)、ESW联合电针治疗的ESW+电针组(n=60)。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5周的HSS评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量表和膝关节活动度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明确KL分级、治疗方法和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KL分级与VAS平方差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方法与VAS评分差、Lequesne指数差呈负相关(P<0.05),与关节活动度水平差呈正相关(P<0.05)。其中电针治疗患者VAS评分改变、关节活动度水平差与KL分级呈负相关(P<0.05),ESW+电针治疗患者关节活动度水平差与KL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ESW+电针联合治疗对KL分级Ⅰ~Ⅲ级KOA患者整体疗效较单一的ESW或电针治疗更优,KL分级为Ⅰ级的KOA患者适合选择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电针 KeIIgren-Lawrence分级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短期疗效观察
8
作者 邵权威 年申生 +3 位作者 刘康 姚盖 傅夏威 汪滋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5例肩袖部分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冲击波组、关节松动术组和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每组25例。对冲击波组患者予体外冲击波及常规理疗(干扰电、短波等)和运动指导,对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对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予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及常规理疗和运动指导。治疗3周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均增加,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患者VAS评分[(1.80±1.08)分]低于冲击波组[(3.08±1.4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96±1.57)分],UCLA肩关节评分[(27.44±1.96)分]高于冲击波组[(24.76±2.24)分]和关节松动术组[(22.92±3.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的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冲击波组[72.00%(18/25)]和关节松动术组[76.00%(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相比单纯冲击波或关节松动术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僵硬 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原文传递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国性学会能量医学与男科装备分会《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祥生 +3 位作者 姜涛 卢慕峻 李彦锋 陈鑫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ED诊疗指南推荐的口服药物、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案均不能针对ED病因,故无法从纠正发病机制方面彻底治愈ED。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和...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ED诊疗指南推荐的口服药物、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案均不能针对ED病因,故无法从纠正发病机制方面彻底治愈ED。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治疗ED,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亦能针对病因治疗,促进阴茎功能康复。然而,目前临床上存在Li-ESWT和LIPUS治疗ED适应证不明确、治疗方案不统一、疗效差异大等问题,限制了该类疗法的进一步应用。据此,中国性学会组织本领域内多位临床专家,根据现有的Li-ESWT和LIPUS治疗ED的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经共同研究、讨论达成一致,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从事Li-ESWT及LIPUS治疗ED领域的临床医生、设备研发人员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治疗效果 适应证
下载PDF
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足底压力评估
10
作者 柯竟悦 马圣楠 +5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李古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7,225,共9页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运动贴扎 体外冲击波治疗 足底压力评估 疼痛 生物力学机制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宝瑶 张衍辉 +2 位作者 施凤飞 洪恩四 王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67-175,共9页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由于其安全、无创、方便及疗效好等特点,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中,特别是肌肉骨骼康复的骨科术后或外伤炎症康复当中,而相比之下,ESWT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较少。神经系统疾患中的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由于其安全、无创、方便及疗效好等特点,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中,特别是肌肉骨骼康复的骨科术后或外伤炎症康复当中,而相比之下,ESWT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较少。神经系统疾患中的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脑卒中后遗留的功能障碍,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把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本文对其近十年的相关临床应用进行统合、对比及分析,希望能为未来的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的思路与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脑卒中 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激活Wnt5a/Ca^(2+)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股骨牵张成骨的分子机制
12
作者 黄康斌 陈曾凤 +2 位作者 陈从山 张远洋 邱志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激活Wnt5a/Ca^(2+)信号改善大鼠股骨牵张成骨的机制。方法 60只8周龄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股骨牵张模型组和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SWT)组(n=20)。使用Cat Walk X... 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激活Wnt5a/Ca^(2+)信号改善大鼠股骨牵张成骨的机制。方法 60只8周龄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股骨牵张模型组和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SWT)组(n=20)。使用Cat Walk XT系统测量大鼠步态参数。通过显微CT(Micro-CT)扫描分析大鼠股骨形态。组织病理学分级采用Mankin评分标准,并分析软骨下骨各区域Wnt5a阳性细胞百分比。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大鼠股骨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蛋白印迹分析Wnt5a/Ca^(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摆动速度、最大接触面积、单站姿、占空比和支架摆动时间低于对照组,ESWT组摆动速度、最大接触面积、单站姿、占空比和支架摆动时间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骨小梁体积分数、小梁厚度和骨密度小于对照组,ESWT组骨小梁体积分数、小梁厚度和骨密度大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股关节病理组织学(Mankin)评分高于对照组,Wnt5a阳性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ESWT组股关节Mankin评分低于模型组,Wnt5a阳性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板浅表区可见骨细胞陷窝,ESWT组股关节面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ESWT诱导模型大鼠Wnt5a标记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ESWT组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MP2、VEGF和PCNA染色阳性细胞少于对照组,ESWT组BMP2、VEGF和PCNA染色阳性细胞多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CaMKⅡ、PLC、Wnt5a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KC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ESWT组CaMKⅡ、PLC、Wnt5a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KC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激活Wnt5a/Ca^(2+)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和成骨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骨力学性能和骨矿化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生成 牵张 体外冲击波疗法
下载PDF
关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饶美林 朱宗俊 +5 位作者 纵亚 陈瑞全 张靓男 刘华胜 王雅 肖洪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关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5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关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5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关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运用超声评估偏瘫侧腓肠肌的肌肉厚度(MT)、肌纤维长度(FL)、羽状角(PA),最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FMA-LE评分、MBI评分则均提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腓肠肌超声各指标MT、FL、PA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改善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可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 关刺 体外冲击波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辉 谷宇 +2 位作者 胡国芳 梁日观 华树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95-198,共4页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手术及药物等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寻找一种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特殊治疗,主要由气动、电动液压、电磁或压电发电机诱导产...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手术及药物等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寻找一种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特殊治疗,主要由气动、电动液压、电磁或压电发电机诱导产生单脉冲瞬态声波,聚焦于需要治疗的区域。它被证实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软骨代谢,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对于软骨的修复有一定的疗效。因此,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在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出对骨关节炎的作用;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疗法,可推荐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但推荐的等级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讨论。文章就体外冲击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疗法 老年骨性疾病 保守治疗 康复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波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费奥 孙华 +1 位作者 李松涛 郭永馨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观察并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注射疗法,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波疗法,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Quinnell评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相关数据。结果随访3个月,研究组(95.6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Quinnell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所减轻,而研究组的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易接受、有效和非侵入性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体外冲击波 超声波
下载PDF
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16
作者 任东 杨磊 +2 位作者 陈峰敏 辛在芳 高兆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行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SWL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 目的观察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行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SWL治疗,术后观察组给予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排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排石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1/35)(P<0.05)。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观察组患者当日排石率及术后1周、2周净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金排石汤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行ESWL后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排石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淋 输尿管结石 四金排石汤 耳穴压豆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不同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朱保亮 王强 +3 位作者 张洪蕊 周人龙 张强 巩小雪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不同牵伸训练治疗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对照组)、ESWT联合...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不同牵伸训练治疗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对照组)、ESWT联合斜板牵伸组(联合组A)及ESWT联合静态牵伸组(联合组B),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MAS)、改良Tardieu(MT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部分(FMA-LE)、踝关节PROM评估患者肌张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3组患者MAS、MTS、FMA-LE和踝关节PROM比较无差异性(P>0.05)。给予2周训练后,3组患者以上4个指标和训练前相比均有一定的改善,联合组A、B MAS、MTS、PROM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A FMA-LE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联合组B踝关节PROM比联合组A效果明显,余3个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给予4周训练后,3组患者MAS、MTS、FMA-LE和踝关节PROM改善程度明显,且联合组A较对照组显著(P<0.05),联合组B较其他两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ESWT联合静态牵伸训练对降低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积极治疗作用,且效果优于联合斜板牵伸或单纯冲击波治疗,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有效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腿三头肌 痉挛 体外冲击波 静态进展牵伸
下载PDF
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彭忠帆 李云飞 +2 位作者 何涛 汤琪 张桃桃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分析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UUC)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重复ESWL治疗UUC疗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重复ESWL治疗的203例UU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UUC)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重复ESWL治疗UUC疗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重复ESWL治疗的203例U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结石特征:结石体积(SV)、结石表面积(SA)、皮肤至结石距离(SSD)、结石最大CT值、平均结石密度(MSD)、结石异质性指数(SHI)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预测因素,纳入有意义的变量(P<0.05)建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递减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效能,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逐步回归显示,SV、SSD、MSD、SHI是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0.793,95%CI:0.674~0.911;当最佳阈值为0.619时,其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74.0%。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χ^(2)=5.526,P=0.489),矫正C指数为0.746。结论SV、SSD、MSD、SHI是重复ESWL治疗UUC的独立预测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体外冲击波碎石 上尿路结石 列线图 平均结石密度 结石异质性指数 结石 皮肤至结石距离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
19
作者 黄池颖 徐炜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rESWT干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效果;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漏-误吸评分(PAS)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74)评估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变化总体水平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PA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58±2.25)分vs.(24.45±3.02)分、(1.85±0.42)分vs.(2.9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1、8.971,P<0.05);FOIS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88±1.12)分vs.(5.04±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QOL-74各项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6.13±4.76)分vs.(66.48±4.55)分、(77.43±3.46)分vs.(63.15±3.51)分、(81.52±4.68)分vs.(71.05±4.75)分、(157.24±14.54)分vs.(132.14±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9、21.291、11.538、9.21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vs.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27)。结论rESWT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吞咽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患儿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孔岑岑 袁涛 +2 位作者 李有武 潘媛 赵冬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0-0032,共3页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M· S· SX型号Swiss DolorClast的震波疗法。采用改进的 Ashworth评分(MAS)和GMFM-88 (GMFM-88)评分,比较两组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 MAS得分明显下降,GMFM-88 (GMFM-88)也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患者的 MAS及 GMF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降低其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三头肌痉挛 体外冲击波 粗大运动 肌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