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表达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宇 杨春霞 +3 位作者 孙妍 陈芳 朱春辉 张胜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87-991,共5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的500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全部...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的500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全部患者划分为血清正常组(n=346)与血清缺乏组(n=154)、卵泡液正常组(n=253)与卵泡液缺乏组(n=247),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妊娠结局,分析血清25(OH)D与卵泡液25(OH)D水平的相关性,血清、卵泡液25(OH)D水平与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血清、卵泡液25(OH)D水平与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计算血清、卵泡液25(OH)D水平对于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Cut-off值。结果:血清缺乏组着床率、成功妊娠率、成功分娩率、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卵泡液缺乏组着床率、成功妊娠率、成功分娩率、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早期流产率高于正常组(均P<0.05);血清与卵泡液25(OH)D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和卵泡液25(OH)D水平均与妊娠结局分级呈中度负相关(P<0.05);Logistic分析可见,血清25(OH)D水平、卵泡液25(OH)D水平均为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OR<1,P<0.01);血清25(OH)D水平与卵泡液25(OH)D水平对于IVF/ICSI-ET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均具有中等预警价值,血清25(OH)D<24.305 ng/ml、卵泡液25(OH)D<22.855 ng/ml提示IVF/ICSI-ET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结论:IVF/ICSI-ET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25(OH)D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具有相关性,血清与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表达水平具有明确相关性,血清与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表达水平较高为理想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对于IVF/ICSI-ET患者应注意检测25-羟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低于预警值时应及时补充,以为理想妊娠结局提供必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血清 卵泡液 25-羟维生素D 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对单精子胞浆内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顾亦凡 陆长富 +2 位作者 龚斐 林戈 卢光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64-3367,共4页
目的探索最适合的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时机。方法根据从患者取卵结束到开始ICSI的时间(t),将患者分为3组:A组(2h≤t<4h,n=60),B组(4h≤t≤6h,n=85),C组(6h<t≤8h,n=62)。回顾性分析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对于ICSI患者的受精... 目的探索最适合的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时机。方法根据从患者取卵结束到开始ICSI的时间(t),将患者分为3组:A组(2h≤t<4h,n=60),B组(4h≤t≤6h,n=85),C组(6h<t≤8h,n=62)。回顾性分析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对于ICSI患者的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B组及C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植入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适度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4~8h)有利于改善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培养 精子浆内注射 胚胎发育 妊娠
下载PDF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患者卵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丽红 李娟 +6 位作者 江平 王克华 张琦 董云玲 张梅心 刘锦云 胥玉梅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受精 母细胞 胚胎 妊娠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怡 吴涛 +3 位作者 王晓红 黄剑磊 杨华光 肖西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1期52-53,12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2年6月-2009年6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0例临床妊娠中...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2年6月-2009年6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0例临床妊娠中宫内外复合妊娠9例,发生率为0.78%。7例宫内外妊娠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5例继续妊娠。结论输卵管病变是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好发因素。及早、全面的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有利于宫内外复合妊娠的早期诊断,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开腹行输卵管切除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胚胎移植 浆内精子注射 宫内复合妊娠 异位妊娠
下载PDF
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成功1例
5
作者 罗亚宁 王晓红 +2 位作者 杨艳红 闫凯麟 刘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2055-2055,共1页
关键词 精子母细胞浆内注射 不孕症 病例报告 受精-胚胎移植 ICSI
下载PDF
体内外成熟卵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助孕情况比较
6
作者 林典梁 张小燕 +5 位作者 郑备红 孙艳 邱淑敏 陈晓菁 康跃凡 陈文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比较体内外成熟卵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的助孕效果。方法:体内、外成熟的卵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后,对其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以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体外成熟的卵子行ICSI受精率稍高于体内成熟卵(P<0.05),而获... 目的:比较体内外成熟卵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的助孕效果。方法:体内、外成熟的卵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后,对其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以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体外成熟的卵子行ICSI受精率稍高于体内成熟卵(P<0.05),而获卵率、卵裂率则显著降低(P<0.05),胚胎退化率没有显著差别;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用体外成熟的卵子ICSI后助孕可取得与体内成熟卵子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卵子成熟培养 受精 胚胎移植
下载PDF
MI期未成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可获得胚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桦 何峻 周从容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58-659,共2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超排卵刺激周期的MI期未成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和发育能力。方法:选择ICSI治疗中无第一极体也无生发泡的MI期卵母细胞共37枚,行常规ICSI授精,16~18 h后观察受精情况,以后每24 h观察胚胎生长情况并评级,直... 目的:探讨来源于超排卵刺激周期的MI期未成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和发育能力。方法:选择ICSI治疗中无第一极体也无生发泡的MI期卵母细胞共37枚,行常规ICSI授精,16~18 h后观察受精情况,以后每24 h观察胚胎生长情况并评级,直至采卵后72 h,按ICSI时MII卵子受精数计算受精率。结果:ICSI 37枚卵子,观察到原核的受精卵7枚,共获得11枚胚胎(4细胞I级,5~8细胞I级或II级胚胎9枚),受精率为29.73%(11/37)。结论:MI期卵子ICSI后仍有受精和胚胎出现,该部分胚胎是患者能多获得的可移植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受精 移植
下载PDF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3个原核和1个极体的人类合子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8
作者 徐瑜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2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原核形成情况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判定和分离异常受精的合子,德国Rosenbusch等对ICSI后显示3个原核和1个极体的人类合子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试图阐明妊娠最早期染色体异常的频率...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原核形成情况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判定和分离异常受精的合子,德国Rosenbusch等对ICSI后显示3个原核和1个极体的人类合子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试图阐明妊娠最早期染色体异常的频率与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原核 人类合子 细胞遗传学分析 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对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万彦伶 郝翠芳 +1 位作者 刘雪梅 丁风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1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青... 目的探讨血清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ET治疗的不孕患者共6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和非缺乏组(≥10 ng/mL),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IVF/ICSI-ET治疗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剂量、Gn使用总量、获卵数、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成熟卵子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早期自然流产率等的影响。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两组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临床妊娠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2.30%、77.70%,不同季节两组维生素D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秋季维生素D缺乏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夏冬季;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21%、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临床妊娠组比较,临床妊娠组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患者比例、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临床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夏、秋季。校正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控制性超促排方案、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非缺乏组妊娠率校正后OR值为1.537(95%CI:1.016-2.32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不孕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IVF/ICSI-ET临床妊娠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受精/卵母细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玉蓉 文莉 +3 位作者 郭敬芝 黄绘 潘世春 施晓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08-2005-05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对261例患者进行275个周期治疗(IVF-ET181周期,ICSI94周期),比较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08-2005-05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对261例患者进行275个周期治疗(IVF-ET181周期,ICSI94周期),比较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ICSI平均每周期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63个、6·69个、6·70个、2·27个和44·68%,而IVF-ET组分别为9·34个、7·07个、7·35个、2·21个和36·46%,两组各项结果相似,但ICSI组流产率(21·43%)明显高于IVF-ET组(13·64%)。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ET治疗主要由女方不孕因素引起不孕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妊娠 流产
原文传递
移植早期分裂受精卵对IVF-ET或ICSI-ET结局的影响——附259个周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刁英 杨智敏 谭兵兵 《新医学》 2009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早期分裂受精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 目的:探讨移植早期分裂受精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237例259个周期,根据治疗指征不同,行常规IVF-ET治疗190例208个周期(IVF-ET组),行ICSI-ET治疗47例51个周期(ICSI-ET组)。观察2组移植受精卵早期分裂情况,比较2组中有否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的移植指标,分析不同早期分裂受精卵数的周期的妊娠率及多胎妊娠发生率。结果:IVF-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138个周期,无早期分裂受精卵70个周期;ICSI-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28个周期,无早期分裂受精卵23个周期。IVF-ET组及ICSI-ET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的周期分别占57%、64%,有受精卵成功种植的周期分别占33%、32%,有临床妊娠的周期分别占49%、50%。IVF-ET组及ICSI-ET组无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的周期分别占39%、43%,有受精卵成功种植的周期分别占19%、17%,有临床妊娠的周期分别占23%、22%。2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中有优质受精卵、有受精卵成功种植、有临床妊娠的周期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无早期分裂受精卵周期(P<0.05~0.01)。2组有早期分裂受精卵的周期中,随早期分裂受精卵数目增加,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增加。结论:与无早期分裂受精卵比较,有早期分裂受精卵的IVF-ET或ICSI-ET的临床妊娠率较高,早期分裂受精卵可作为IVF-ET或ICSI-ET选择受精卵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卵 早期分裂 受精-胚胎移植 细胞浆内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未经促排卵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行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并胚胎移植后分娩一例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军招 葛红山 +3 位作者 黄学锋 叶碧绿 周颖 周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未成熟卵母细胞 成熟培养 精子注射 胚胎移植 细胞 促排卵 分娩 多囊卵巢综合征 移植 健康婴儿
原文传递
对体外授精8 h后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挽救性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并妊娠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妍 郝翠芳 +2 位作者 张守信 沈肖方 单英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4期18-18,共1页
患者女性,37岁,未孕10年,于2007年8月在本中心要求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病史采集:外院输卵管造影提示为慢性输卵管炎,曾行常规IVF—ET 1个周期(具体方案不详),获卵约10枚,自述有授精,但数目不详,因胚胎质量... 患者女性,37岁,未孕10年,于2007年8月在本中心要求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病史采集:外院输卵管造影提示为慢性输卵管炎,曾行常规IVF—ET 1个周期(具体方案不详),获卵约10枚,自述有授精,但数目不详,因胚胎质量差放弃移植。常规检查示:基础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为9.41m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胚胎移植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母细胞 促卵泡生成激素 妊娠 受精 慢性输卵管炎
原文传递
BMI与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军 崔云静 +1 位作者 郭飞波 杨艳华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279-1284,共6页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情况,并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天门...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情况,并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80例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其中96例胚胎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正常核型组),184例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异常核型组)。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分析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的情况;分析患者BMI、流产年龄、流产次数与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因素。结果:两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不孕类型、助孕方式、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天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目、移植优质胚胎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正常核型组的比例为34.29%,异常核型组的比例为65.71%,其中异常核型组中以非整倍体为主,比例为41.07%;BMI值<21.4kg/m^(2)或>24.2kg/m^(2) 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的异常核型比例显著高于BMI值21.4 kg/m^(2)~24.2 kg/m^(2)的患者(P<0.05);流产年龄≥36岁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的异常核型比例显著高于流产年龄<36岁的患者(P<0.05);流产次数>2次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的异常核型比例显著高于流产次数≤2次的患者(P<0.05);BMI是影响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出现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VF/ICSI-ET术后自然流产患者以胚胎染色体异常核型为主,且患者的BMI与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卵泡浆内精子注射受精-胚胎移植 自然流产 胚胎染色核型异常 质量指数
下载PDF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受精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冬梅 李素云 黎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①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不同受精方式下的胚胎发育的关系。②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精子顶体酶活性<30μIU/106精子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68个治疗周期,观察不同受精方式下胚胎发育情况。据顶体酶活性分成3组:A... ①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不同受精方式下的胚胎发育的关系。②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精子顶体酶活性<30μIU/106精子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68个治疗周期,观察不同受精方式下胚胎发育情况。据顶体酶活性分成3组:A组(20~30)μIU/106精子,共35周期;B组(10~20)μIU/106精子,共23周期;C组<10μIU/106精子,共10周期。分析每组IVF受精率与ICSI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③结果 A、B组行常规IVF,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ICS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行常规IVF与ICSI相比,其受精率显著降低(P<0.05),且完全不受精的发生率显著增加。④结论顶体酶活性﹤10μIU/106精子时行IVF完全不受精发生率增高,可移植胚胎明显减少,建议行ICS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胚胎移植 酶活性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短时受精去除颗粒细胞对IVF-ET治疗周期的影响
16
作者 蒲艳 丁洁 +3 位作者 顾斌 郑爱燕 李红 王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2期271-272,286,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极观察 受精-胚胎移植 多精受精 补救性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常规体外受精完全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仲英 李尚为 +5 位作者 马黔红 耿丽红 李蕾 李小红 胡寒 靳松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对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的卵子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精子(Rescue 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IVF后18-22 h,对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12个周期、85个未受精MⅡ期卵行补行ICSI。以同时期进行ICSI的34个周期...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对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的卵子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精子(Rescue 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IVF后18-22 h,对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12个周期、85个未受精MⅡ期卵行补行ICSI。以同时期进行ICSI的34个周期、226个MⅡ期卵为对照,比较ICSI结局。结果:补救ICSI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内分泌指标,HCG日平均血清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MⅡ期卵个数以及平均移植胚胎个数,无显著性差异。补救ICSI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82%、91.04%,与对照组(受精率为80.09%,卵裂率为9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卵后第3天,补救ICSI组卵裂球数≥5的优质胚胎比例占13.11%,低于对照ICSI组(73.99%),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ICSI组妊娠率为38.24%,补救ICSI组无一例妊娠。结论:补行ICSI虽然可使常规IVF中未受精卵受精并获得胚胎,但是所得胚胎的发育潜能差,妊娠率极低,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补救ICSI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及肥胖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助孕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亨利 田东梅 +3 位作者 庄静 杜娟 李莉 朱明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助孕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助孕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2014年25~35岁行标准长方案IVF-ET或ICSI治疗共631个周期,按照BMI不同分为3组:A组(低体重组47例):BMI<18.5kg/m2;B组(正常体重组440例):18.5 kg/m2≤BMI<24kg/m2;C组(超重组144例):BMI≥24kg/m2;再根据体重的不同将超重组分为两组:体重<70 kg为H1组(104例);体重≥70 kg为H2组(40例)。比较各组基础数据、助孕及妊娠结局。结果 3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asal luteinizing hormone,b LH)值A组>B组>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 CG)日LH值B组>C组(P<0.05);h CG日雌二醇(estradiol,E2)值A组>B组>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A组<B组<C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N数A组>B组>C组,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A组>B组>C组(P<0.05)。其余资料及超重组亚组各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异常将影响IVF/ICSI助孕治疗结局,低BMI会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致周期取消率高,BMI过高可影响卵泡发育和使晚卵泡期LH、E2水平过低,使获卵数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植入和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指数 肥胖 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精子注射 妊娠率
原文传递
卵胞浆粗颗粒来源的胚胎发育潜能评估的进展
19
作者 杨赟 何驰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06-0209,共4页
卵母细胞质量是女性生育能力的关键限制因素,从卵母细胞本身反映了其发育潜力。卵母细胞胞浆中央颗粒化(Central located granulation cytoplasmic in oocyte,CLGC)是指卵母细胞中央部位的胞浆变黑、粗糙、局部颗粒增粗,与周围正常胞浆... 卵母细胞质量是女性生育能力的关键限制因素,从卵母细胞本身反映了其发育潜力。卵母细胞胞浆中央颗粒化(Central located granulation cytoplasmic in oocyte,CLGC)是指卵母细胞中央部位的胞浆变黑、粗糙、局部颗粒增粗,与周围正常胞浆分界清楚。CLGC的卵母细胞受精后,原核形态和胚胎质量受到损害。CLGC来源的胚胎低温保存后存活率下降且似乎不具有发育成优质囊胚或达到孵化期的潜力。体外发育受损,其与受精率、胚胎发育或妊娠率没有相关性,然而CLGC来源的胚胎被移植时,持续妊娠率严重下降,流产率增加。在对CLGC来源的胚胎进行发育潜能评估中,形态学评估方法较常用,目前仅有部分机构会通过种植前遗传学诊断评估CLGC来源的胚胎,应用代谢组学评估胚胎的发育潜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未被应用于CLGC来源的胚胎发育潜能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中央颗粒化 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超排卵周期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华丽 刘红 +2 位作者 黄国宁 王亚平 叶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7-430,i001,共5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在拆除卵丘细胞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IVM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46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I和GV...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在拆除卵丘细胞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IVM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46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I和GV期不成熟卵的体外成熟情况,并比较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CSI后的正常受精、异常受精、卵裂和优质胚胎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中69.8%的MI期卵和77.2%的GV期卵均在24小时内达到成熟,其24小时和48小时的成熟率、总成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成熟卵与体内成熟卵相比较,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胚胎形成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在拆除卵丘细胞后能够继续体外发育成熟,具有与体内成熟卵相似的ICSI受精、卵裂能力。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增加了可移植胚胎和冷冻胚胎数量,提高了助孕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卵 成熟培养 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卵胞浆内精子显微注射(ICS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