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球虫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峻豪 刘继兵 +2 位作者 周佳丽 马悦 赵洪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0-708,共9页
牛球虫病(bovine 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具有高度致病性的寄生性原虫病,流行范围广泛,可导致患牛出现营养吸收不良、发育迟缓、水样或血样腹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通过药物预防... 牛球虫病(bovine coccidiosis)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具有高度致病性的寄生性原虫病,流行范围广泛,可导致患牛出现营养吸收不良、发育迟缓、水样或血样腹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通过药物预防对牛球虫病进行防控,但随着耐药虫株的出现以及人们对于兽药残留问题的关注,抗球虫新药的研发刻不容缓。体外培养作为实验动物研究的替代方案,可以人工模拟牛球虫自然宿主的体内环境和条件,且成本相对较低,对于研究球虫的入侵机制、球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抗球虫药物的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已建立的体外培养体系中,牛球虫可以完成从子孢子到卵囊的部分或全部内生性发育过程,这为研究虫体的生命周期阶段和新的防治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牛球虫体外培养的相关资料,对球虫子孢子的分离和纯化、原代细胞及细胞系培养、体外培养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体外培养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牛球虫的安全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球虫病 艾美耳球虫 体外培养 药效评价
下载PDF
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晓婷 李娟 +10 位作者 陈兵 刘俊杰 戚南山 廖申权 吕敏娜 林栩慧 蔡海明 胡俊菁 宋勇乐 白银山 孙铭飞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在细胞生物学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蛋白质表达和运输机制、宿主细胞入侵和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新型药物靶标筛选等方面。鉴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减少和取代动物试验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体外培养模型成为研究鸡球虫生物学特性、抗球虫疫苗和药物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阐述了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其在药物抗虫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鸡胚培养模型、二维培养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系培养模型)及三维类器官培养模型。越来越多培养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球虫生命周期阶段和干预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深入了解鸡球虫致病机制、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体外培养模型
下载PDF
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余婉蓉 班万里 +8 位作者 王冰洁 潘星羽 幕永辉 刘帅 吾力江·卡马力 徐晶 喻昌盛 赵莉 张壮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性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利用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血清对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体外干预试验,观察干预后虫体的发育情况。在体外培养模型中,用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30 d的虫体,通过We...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性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利用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血清对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体外干预试验,观察干预后虫体的发育情况。在体外培养模型中,用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30 d的虫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虫体蛋白的免疫反应性,RT-qPCR分析虫体中EgM9基因的表达水平。显微观察表明经高免血清干预后虫体明显向成囊方向发育。Western blot直接法表明高免兔血清可以与虫体蛋白形成复合物,间接法证明EgM9多克隆鼠血清未与上述复合物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RT-qPCR验证EgM9高免兔血清可刺激虫体中的EgM9基因的表达。说明通过高免血清体外干预,可促进EgM9在基因和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为筛选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疫苗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体外培养 干预
下载PDF
动物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源壹 李昕俞 +2 位作者 张磊 芒来 杜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4-150,共7页
精原干细胞(SSCs)作为成体干细胞之一,可将遗传信息向子代传递,在雄性动物的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SSCs的生物学特征并通过有效的细胞分离手段将睾丸中的SSCs进行分离,进一步纯化并体外培养,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其相关... 精原干细胞(SSCs)作为成体干细胞之一,可将遗传信息向子代传递,在雄性动物的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SSCs的生物学特征并通过有效的细胞分离手段将睾丸中的SSCs进行分离,进一步纯化并体外培养,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其相关机制。随着测序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于SSCs的研究手段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文章主要对SSCs的生物学特征、鉴定、分离、纯化、体外培养以及与SSCs研究中联合使用的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SSCs体外培养方法选择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分离 纯化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芝麻酚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5
作者 刘艳波 张宝成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芝麻酚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分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和芝麻酚250μmol/L组共4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不同作用时间细... 目的:探讨芝麻酚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分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和芝麻酚250μmol/L组共4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不同作用时间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芝麻酚处理24、48、72 h后,HCT-8细胞的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HCT-8细胞的抑制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芝麻酚处理后HCT-8细胞凋亡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JAK2/GAPDH和STAT3/GAPDH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芝麻酚处理后HCT-8细胞中p-JAK2/JAK2和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芝麻酚处理后HCT-8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芝麻酚处理后HCT-8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芝麻酚50μmol/L组<芝麻酚100μmol/L组<芝麻酚25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芝麻酚均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8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酚 结肠癌 体外培养 人HCT-8细胞 JAK2/STAT3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不同孕期羊水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素红 苑春华 +2 位作者 刘会玲 李欣 许会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05-2608,共4页
背景:以往对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多采集孕中期羊水,对妊娠其他阶段羊水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系统地对不同孕期羊水和不同培养基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目的:比较不同孕期羊水中间充质干细胞体... 背景:以往对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多采集孕中期羊水,对妊娠其他阶段羊水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系统地对不同孕期羊水和不同培养基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目的:比较不同孕期羊水中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细胞培养基分别对60份妊娠时间为15~42周的羊水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状况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化学性质;MTT法检测传代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采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基和AmnioMAXⅡ complete羊水专用细胞培养基对孕期为37~42周羊水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8%和44%,孕期为21~36周羊水的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分别为20%和60%。而孕期为15~20周的羊水用两种培养基培养成功率为100%。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OX、SB(-),ACP、PAS、AENE(+),而NAP有1%为(+),不同孕期染色结果无差异。MTT法测定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孕期在15~36周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传15代以上仍然旺盛,而孕期为37~42周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传10代即表现为生长缓慢。结果表明采用AmnioMAXⅡ complete羊水专用细胞培养基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成功率。羊水的最佳采集时间为15~20周。背景:以往对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多采集孕中期羊水,对妊娠其他阶段羊水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系统地对不同孕期羊水和不同培养基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目的:比较不同孕期羊水中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细胞培养基分别对60份妊娠时间为15~42周的羊水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状况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化学性质;MTT法检测传代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采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基和AmnioMAXⅡcomplete羊水专用细胞培养基对孕期为37~42周羊水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8%和44%,孕期为21~36周羊水的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分别为20%和60%。而孕期为15~20周的羊水用两种培养基培养成功率为100%。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OX、SB(-),ACP、PAS、AENE(+),而NAP有1%为(+),不同孕期染色结果无差异。MTT法测定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孕期在15~36周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传15代以上仍然旺盛,而孕期为37~42周的羊水间充质干细胞传10代即表现为生长缓慢。结果表明采用AmnioMAXⅡcomplete羊水专用细胞培养基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成功率。羊水的最佳采集时间为15~20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 孕期 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 体外培养羊水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改良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广森 刘平 陈诗慧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晶状上皮细胞 细胞体外培养 改良 体外培养方法 细胞分化 后囊混浊 CELLS 细胞学基础 白内障
下载PDF
小鼠耳蜗毛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宣伟军 丁大连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建立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刚出生2~3天小鼠耳蜗,采用鼠尾胶表面平铺培养并结合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耳蜗基底膜经1~5天培养,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有序,无任何衰亡和缺损.结论耳蜗C... 目的建立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刚出生2~3天小鼠耳蜗,采用鼠尾胶表面平铺培养并结合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耳蜗基底膜经1~5天培养,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有序,无任何衰亡和缺损.结论耳蜗Corti器可以在体外培养环境存活一定时间并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体外培养 小鼠 CORTI器 体外培养模型 耳蜗毛细胞 染色方法 细胞生长 毛细胞 培养环境 基底膜 鼠尾胶
下载PDF
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单层细胞预培养时间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谭世俭 卢克焕 《广西畜牧兽医》 1993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2469枚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2~8细胞阶段)随机放入7组不同日龄(分别预培养0~9天)的牛卵泡颗粒细胞单层细胞滴中进行“复合”培养,然后观察这些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至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能力的差异。结... 将2469枚经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2~8细胞阶段)随机放入7组不同日龄(分别预培养0~9天)的牛卵泡颗粒细胞单层细胞滴中进行“复合”培养,然后观察这些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继续发育至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能力的差异。结果随单层细胞预培养时间的延长(0~4天内),牛早期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囊胚胎孵化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尔后,培养效果又稍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囊胚发育率(31.7~39.2%)和囊胚孵化率(61.1~72.6%)及7日龄囊胚发育比率(41.8~58.5%)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利用不同预培养时间(0~6天)的颗粒细胞单层与牛早期胚胎“复合”培养,都同样具有促进胚胎在体外条件下发育到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的能力,但以使用预培养2~4天单层细胞进行“复合”培养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率 单层细胞 受精技术 培养时间 胚胎冷冻 早期胚胎 体外培养条件 成熟 胚胎体外培养 颗粒细胞
下载PDF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
10
作者 曹翠丽 阎蕴力 +3 位作者 杨春 马常升 石葛明 郑力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较成熟的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1d之内)侧脑室前角周围的脑组织,用EDTA:胰蛋白酶(1:1)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以2-5×105个细胞/ml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增殖、分化情况,并用nestin、GFAP... 目的:介绍一种较成熟的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1d之内)侧脑室前角周围的脑组织,用EDTA:胰蛋白酶(1:1)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以2-5×105个细胞/ml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增殖、分化情况,并用nestin、GFAP、NSE免疫细胞化学对细胞进行定性。结果:培养细胞呈悬浮生长,具有增殖能力,倍增时间为2d,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细胞贴壁生长,体积增大,并发出形态各异的突起。可见GFAP和NSE阳性细胞。结论:培养细胞经鉴定为神经干细胞。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体外培养 NESTIN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方法 无血清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 GFAP 培养细胞 侧脑室前角 单细胞悬液 新生大鼠 胰蛋白酶 EDTA 增殖能力 倍增时间 细胞贴壁 诱导分化 阳性细胞 NSE 脑组织 生长
下载PDF
鸡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善刚 杜立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鸡胚体外培养系统包括 :将鸡胚从蛋壳中取出转入代用蛋壳Ⅰ中补加蛋清至满 ,用保鲜膜封口固定 ,38℃、翻蛋角 90°、RH40 %孵化 72h ,然后转入代用蛋壳Ⅱ中用保鲜膜封口固定 ,38℃、翻蛋角 40°、RH5 0 %孵化至 1 8d ,之后转入... 鸡胚体外培养系统包括 :将鸡胚从蛋壳中取出转入代用蛋壳Ⅰ中补加蛋清至满 ,用保鲜膜封口固定 ,38℃、翻蛋角 90°、RH40 %孵化 72h ,然后转入代用蛋壳Ⅱ中用保鲜膜封口固定 ,38℃、翻蛋角 40°、RH5 0 %孵化至 1 8d ,之后转入恒温箱停止翻蛋在 37 5℃、RH6 0 %的条件下孵化至出雏。通过以上培养系统 ,在手工翻蛋 (4次 /d)的情况下分两组处理 1 7只鸡胚 ,孵化率为 1 1 8% (2 /1 7) ,两只雏鸡中一只为弱雏 ;在自动翻蛋 (1次 /h)的情况下处理 40只鸡胚 ,孵化率为 2 2 5 % (9/4 0 )。孵出的小鸡经正常饲养能够长大并产卵。通过自动翻蛋体外培养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发现 ,两次转移对胚胎和卵黄造成的损伤、卵黄膜与代用蛋壳的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蛋 代用蛋壳 孵化率 鸡胚 胚胎体外培养 卵黄 出雏 体外培养系统 固定 取出
全文增补中
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试验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守发 张国宏 +1 位作者 宋建臣 许应天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29,共3页
用RPMI 164 0、M 199、D MEM 3种培养液作为基础培养基 ,再分别按体积分数加入 40 %的犊牛血清 ,采用普通恒温培养箱 (3 7℃ )进行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牛附红细胞体在RPMI 164 0培养基中 ,每 12h更换 1次培养液 ,并补充适... 用RPMI 164 0、M 199、D MEM 3种培养液作为基础培养基 ,再分别按体积分数加入 40 %的犊牛血清 ,采用普通恒温培养箱 (3 7℃ )进行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牛附红细胞体在RPMI 164 0培养基中 ,每 12h更换 1次培养液 ,并补充适量正常红细胞 ,获得了高达 99%的感染率 ;连续传代培养可达 44代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 体外培养 试验 感染率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谢雁鸣 秦林林 +2 位作者 邓文龙 陈金标 赵晋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研究骨碎补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机理。方法: 购买UMA 106 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 观察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和3H TdR掺入的情况。结果: 骨碎补总黄酮能提高用UMR 106细胞培养的细胞内ALP活性, 并... 目的: 研究骨碎补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机理。方法: 购买UMA 106 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 观察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和3H TdR掺入的情况。结果: 骨碎补总黄酮能提高用UMR 106细胞培养的细胞内ALP活性, 并且在不同时间 24、48、72h有相应变化, 有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 以 48h最为理想。骨碎补总黄酮对3H TdR的掺入 48h比 24h有明显增加, 有时效关系。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成骨细胞 体外培养 作用机制 H-TdR掺入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后p53和p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曲宏达 佟丽 +2 位作者 沈剑刚 陈育尧 刘晓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缺氧过程p53、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aniel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加入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应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神经元缺氧过程p53、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aniel方法建立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加入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应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和p21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显著抑制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下调p53和p21基因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有抑制作用,p53和p21基因表达下调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药物血清 体外培养 皮层 神经元 缺氧 P53 p21 表达
下载PDF
大鼠脑的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郑志竑 林玲 +2 位作者 胡建石 陈贻锴 林建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和培养大鼠脑的神经干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进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巢蛋白表达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并可在体外大量增殖和较长...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和培养大鼠脑的神经干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进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巢蛋白表达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并可在体外大量增殖和较长期培养,可经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是进行诱导分化的良好细胞模型。本文讨论了神经干细胞传代培养中应予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8
16
作者 李勇 季晖 +1 位作者 李萍 谢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 1~ 3d SD大鼠头盖骨用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第 3代细胞经 MTT法、茜素红染色法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 1... 目的 :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 1~ 3d SD大鼠头盖骨用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第 3代细胞经 MTT法、茜素红染色法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 1~ 1 0 μg/ml浓度具有显著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提高矿化结节形成数量的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成骨细胞 体外培养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不同治则中药单体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艳军 范祥 +2 位作者 胡利民 张师愚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治则中药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 ,按适当浓度接种于24孔板 ,以β-tublin代表非成熟神经元marker,以tau代表成熟神经元marker,RT -PCR方法检测β-tublin、tau的表达 ,... [目的]研究不同治则中药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 ,按适当浓度接种于24孔板 ,以β-tublin代表非成熟神经元marker,以tau代表成熟神经元marker,RT -PCR方法检测β-tublin、tau的表达 ,观察黄芩苷、栀子苷 ,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及成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 ,黄芩苷、栀子苷能诱导神经干细胞特异性分化成神经元 ,而联合应用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能进一步促进分化神经元的成熟。[结论]不同治则中药 ,针对神经再生的增殖、分化过程 ,联合用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体外培养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清热泻火 益气活血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转化人胚肌腱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杨志明 解慧琪 +2 位作者 项舟 李胜富 魏启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研究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细胞生长特性与体外培养条件改变的关系。方法取人胚肌腱细胞和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及一般特征的观... 目的研究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细胞生长特性与体外培养条件改变的关系。方法取人胚肌腱细胞和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及一般特征的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生长曲线绘制,平板克隆实验和软琼脂培养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胶原染色。结果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人胚肌腱细胞和转化人胚肌腱细胞的生长性状几乎无差异,且冻存复苏并不改变其生长特性。在39.5℃及35℃进行条件培养,转化细胞的生长特性发生改变。转化细胞能长期传代,增殖能力强,并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和血清营养依赖性,在软琼脂中不能生长,具有分泌Ⅰ型胶原的能力。结论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可长期连续传代。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可控制其生长。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肌腱细胞 转化细胞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新生牛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磊 郑鹏 +3 位作者 荣恩光 于娜 田亚光 张贵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为探究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以新生牛睾丸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组合酶消化法将其解离成单细胞悬液,并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支持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与鉴定。结果表明:支持细胞体外培养能够传至第20代,并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支持细胞的... 为探究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以新生牛睾丸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组合酶消化法将其解离成单细胞悬液,并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支持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与鉴定。结果表明:支持细胞体外培养能够传至第20代,并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支持细胞的增殖速度越来越慢;添加2%血清浓度的DMEM/F-12的培养基即可用于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内波形蛋白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可见支持细胞标志基因SCF和GDNF的表达;第15代的支持细胞内含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支持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下载PDF
胰岛素及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敏 彭明惺 +2 位作者 刘铭 陈曼玲 李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探讨胰岛素、丹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分设胰岛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培养2,4和6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胰岛素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丹... 为了探讨胰岛素、丹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分设胰岛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培养2,4和6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胰岛素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丹参组。细胞核分裂率三组分别为19.60‰,2.50‰和3.77‰。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胰岛素组成纤维细胞周围及表面有大量纤维状物,丹参组成纤维细胞表面光滑,仅有少量纤维状物。认为,胰岛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丹参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