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 被引量:6
1
作者 蔡大川 李用国 +2 位作者 任红 梁增伟 罗云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6期26-29,共4页
目的 于体外从人脐血中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方法 从剖腹产胎盘中抽取脐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按程序加入细胞因子组合 (SCF +GM CSF +IL 4 +TNF α)进行培养及相应的鉴定。结果 培养至 6~ 7d即出现较为典型的DC ,15d培养周期结束后 ... 目的 于体外从人脐血中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方法 从剖腹产胎盘中抽取脐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按程序加入细胞因子组合 (SCF +GM CSF +IL 4 +TNF α)进行培养及相应的鉴定。结果 培养至 6~ 7d即出现较为典型的DC ,15d培养周期结束后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所得的细胞中 ,CD1a的表达率为 18.5 3% ,并表达功能相关分子CD4 0、CD86、MHCⅡ DR ,能刺激同种T细增殖。结论 利用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扩增 树突状细胞 脐血 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涛 白海 +2 位作者 王景昌 路继红 欧剑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测定生...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增殖能力强。所获得细胞CD44表达阳性,CD19、CD15、CD45、CD34、CD38、CD4、CD8表达阴性。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黏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 步研究 生物学特性 MSCs CD44表达 新生牛血清 流式细胞仪 微镜观察 抗原检测 细胞表面 生长曲线 殖能力 CD19 CD15 CD45 CD34 CD38 黏附细胞 培养方法 培养 CD8 细胞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区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效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虹 林英忠 +1 位作者 陆红梅 刘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226-227,共2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经导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至急性心肌梗死区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扩增培养巴马香猪MSCs。球囊扩张封堵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模1个月后,冠状动脉前降支经...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经导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至急性心肌梗死区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扩增培养巴马香猪MSCs。球囊扩张封堵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模1个月后,冠状动脉前降支经导管植入体外扩增培养的自体MSCs至急性心肌梗死区。结果梯度离心法分离结合贴壁筛选法体外扩增培养的巴马香猪MSCs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71阳性率为95%,CD34的阳性率为0.0%。传代培养四代后,细胞开始衰老。冠脉病变血管球囊导管法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后4周,试验组梗死区可见BrdU阳性的植入的MSCs,对照组梗死区未见BrdU表达阳性细胞;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射血分数55.4%±10.9%vs 41.3%±11.1%(P=0.04);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1.3±0.1)mm vs(0.9±0.1)mm(P=0.03);梗死面积26.8%±3.1%vs 33.2%±3.9%(P=0.035);新生血管(2.85±0.7)个/HPF vs(1.2±0.2)个/HPF。两组均未见横纹结构。试验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经导管法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希望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培养 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试验组 经导管 植入 冠状动脉前降支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中的自发恶性转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天民 史春梦 +1 位作者 粟永萍 宗兆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883-1884,共2页
关键词 干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 恶性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自发 神经系统疾病 造血恢复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研究 伦理问题 皮肤真皮 临床试用 实验研究 创面愈合 软骨组织 血管修复 双重作用 创伤愈合 骨骼肌
原文传递
基于RNA测序的SHED体外连续扩增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5
作者 王慧慧 吴情 赵玉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11-218,共8页
目的: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研究人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体外长时期扩增至20代(P20)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其体外扩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从健... 目的: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研究人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体外长时期扩增至20代(P20)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其体外扩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中分离牙髓干细胞,在常规条件下将其扩增培养至20代,利用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学信息分析,寻找SHED体外连续扩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RNA-seq结果显示,SHED第4代(P4)和P20代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1884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575个,下调表达基因1309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布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gress,BP)、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等生物学过程中。早、晚期代次的SHED差异基因及相关蛋白之间的作用主要富集在剪接体、核糖体、细胞周期、p53通路相关的信号通路上。结论:本研究揭示了SHED体外连续扩增培养至第20代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细胞体外衰老机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脱落乳牙干细胞 连续培养 RNA测序 细胞衰老
下载PDF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杰 黄军华 +1 位作者 汪浩文 刘俊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27-42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分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检测及细胞迁移实验。结果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细胞呈优势生长,Dil-acLD... 目的探讨建立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分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检测及细胞迁移实验。结果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细胞呈优势生长,Dil-acLDL与FITC-UEA-1荧光标记的双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为82.7%±5.1,培养第10天开始出现铺路石样细胞集落,培养后第7、14天CD34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3.2)%、(39.2±4.4)%(t=5.18,P<0.01),FLK-1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7±3.2)%、(44.5±3.8)%(t=5.32,P<0.01)。培养7 d后迁移至膜下层的EPC数为(10.4±1.9)个,培养14 d后迁移至膜下层的EPC数为(11.8±2.5)个(t=0.83,P>0.05)。结论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用选择性内皮生长体系培养EPC,再通过细胞免疫及细胞功能检测所分离的细胞,是一种较为良好的分离与鉴定EP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祖细胞 培养 大鼠
下载PDF
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扩增培养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丹丹 贺雪萍 +2 位作者 武文杰 李茜 韩俊领 《哈尔滨医药》 2013年第1期26-26,共1页
目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计数法对分离得到的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进行研究,掌握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生长规律和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Isolex50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中,将细胞因子SCF、IL-3、IL-... 目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计数法对分离得到的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进行研究,掌握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的生长规律和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Isolex50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中,将细胞因子SCF、IL-3、IL-6、G-CSF、EPO组合成不同实验组进行诱导,以检测单个核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的形成率来找到细胞培养较好的细胞因子组合。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细胞因子的细胞培养孔的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大于无细胞因子的细胞培养孔,使用此5种细胞因子联合对脐带造血干细胞培养效果最好。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细胞生长因子组合会对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与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培养
下载PDF
体外连续扩增对乳牙源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慧 赵玉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 :研究人脱落乳牙牙源髓干细胞(SHED)在体外长时期扩增,培养至20代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探讨长时间扩增培养对SHED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中分离牙髓干细胞,在常规条件下扩增培养至第20代,比较第4代、第20代SHED,在... 目的 :研究人脱落乳牙牙源髓干细胞(SHED)在体外长时期扩增,培养至20代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探讨长时间扩增培养对SHED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中分离牙髓干细胞,在常规条件下扩增培养至第20代,比较第4代、第20代SHED,在细胞形态、增殖速率、多向分化、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第4代相比,第20代细胞增殖速率减慢,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减弱,凋亡细胞增多,但仍能保持干细胞特有的免疫表型,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11b、CD19、CD45和HLA-DR。结论 :随着体外扩增至20代,SHED虽能维持干细胞特有的免疫表型,但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已成为衰老细胞,不再适用于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乳牙干细胞 培养 生物学特性 细胞衰老
下载PDF
体外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鞠秀丽 黄志伟 +2 位作者 时庆 侯怀水 段春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35份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MNCs,采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MSCs。显微镜下观察MSC...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35份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MNCs,采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MSCs。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形态、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的细胞免疫表型,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检测MSCs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能力。结果从12份脐血中可培养出MSCs,形态上与从其他来源的MSCs类似,可传至20代而无形态上的变化。细胞化学染色示碱性磷酸酶(ALP)阴性,非特异性酯酶———α丁酸萘酚酯酶(alphanaphtholbutyricacidesterase,NBE)阳性。其表达CD29、CD44和CD105,特别是人类MSCs标记SH2和SH3阳性,而CD3、CD14、CD19、CD34和CD45阴性,说明它们并非来自造血细胞。这些MSCs在适当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下,2周左右可以诱导分化形成骨细胞,20天左右可以诱导分化形成脂肪细胞。脐血MSCs预诱导12h后,胞体发生收缩,细胞边缘有细的突起。正式诱导5h后大多数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结论胎儿脐血MNCs可分离培养出MSCs。这些MSCs具有与其他来源MSCs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分化能力 脐血 体外培养扩增 细胞化学染色 MSCs 密度梯度离心法 DMEM培养 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免疫表型 诱导分化 非特异性酯酶 分化潜能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单个核细胞 新生儿脐血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人表皮干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态的观察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蕊 金岩 +3 位作者 刘源 聂鑫 王新文 赵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筛选合适的保持人表皮干细胞特性的体外培养基,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 方法 按不同培养基分组,配制FAD培养基和FAD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培养基,即FAD、FAD1、FAD2、FAD... 目的 筛选合适的保持人表皮干细胞特性的体外培养基,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 方法 按不同培养基分组,配制FAD培养基和FAD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培养基,即FAD、FAD1、FAD2、FAD3等组,以及角质化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keratinocyte- SFM,K- SFM) ,同时应用同一个体的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作滋养层,培养人表皮干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检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在体外培养扩增表皮干细胞后,利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分析、Brd U检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人表皮干细胞在FAD组中生长良好,加入b FGF可进一步改善细胞的生长状态。扩增后细胞检测提示,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呈典型的克隆性生长,生长周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人表皮干细胞80 .2 %处于G0 /G1 期;透射电镜观察见其细胞器少,细胞核浆比大。 结论 加入b FGF的FAD培养基并同时利用滋养层,更适合人表皮干细胞的生长,在稳定状态下是一种处于静止期的幼稚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干细胞 生物学性状 生长状态 初步探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流式细胞仪分析 流式细胞仪检测 factor 无血清培养 细胞生长曲线 体外培养扩增 透射电镜观察 bFGF FAD 角质化细胞 MTT检测 细胞特性 不同浓度 丝裂霉素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敬水 吴继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均不能挽救已经坏死的心肌。心脏移植由于手术复杂、供体受限、费用高且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虽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有再生现象,但是这种能...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均不能挽救已经坏死的心肌。心脏移植由于手术复杂、供体受限、费用高且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虽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有再生现象,但是这种能力非常有限。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能力,具有治疗心肌梗死的巨大潜能。同时MSCs具有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等优势而在近年来倍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治疗 心肌梗死 冠脉搭桥手术 免疫排斥反应 体外培养扩增 cells
下载PDF
小型猪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12
作者 邸春霞 唐发宽 +3 位作者 华宁 布伦 陆宏 唐雪正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917-918,共2页
目的:观察小型猪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堵闭法制作小型猪前壁心肌梗死模型,喂养动物2周后,随机分为EPCs移植组(n=10)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小型猪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堵闭法制作小型猪前壁心肌梗死模型,喂养动物2周后,随机分为EPCs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7)。移植组EPCs分离并体外培养扩增1周后,注入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分离EPCs后注入媒质至梗死相关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内皮祖细胞 心肌梗死模型 祖细胞移植 心室重构 骨髓 小型猪 死后 体外培养扩增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中分化现象及c-fos表达研究
13
作者 张进 贺振泉 +3 位作者 陈文华 王家有 杜少辉 徐志伟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自发分化的影响及c鄄fos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从SD大鼠骨髓中培养MSC,分别以L鄄DMEM、RPMI鄄1640与MSCGM作为培养基,观察对MSC在体外培养扩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鉴定MSC,以免疫... 目的观察不同的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自发分化的影响及c鄄fos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从SD大鼠骨髓中培养MSC,分别以L鄄DMEM、RPMI鄄1640与MSCGM作为培养基,观察对MSC在体外培养扩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鉴定MSC,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鄄fo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SCGM培养的MSC体外基本维持较均一的梭形,并能保持6代以上较少分化,而用L鄄DMEM和RPMI鄄1640培养,原代MSC形态基本较好,两代后开始大量分化。大部分MSC表达FOS蛋白。结论专用培养基对MSC体外培养中保持未分化状态很关键。FOS可能是MSC的增殖与分泌作用的胞内信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充质干细胞: c—fos 原癌基因C-FOS 干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中分化 表达研究 体外培养扩增 FOS蛋白 密度梯度离心法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霖 孙筱放 +3 位作者 刘海波 骆玉梅 陈欣洁 黄东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5946-5952,共7页
背景:高效、稳定地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人脂肪干细胞,是其在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从而提高其增殖能力。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人腹部皮下块状脂肪中分离出脂肪干... 背景:高效、稳定地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人脂肪干细胞,是其在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从而提高其增殖能力。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人腹部皮下块状脂肪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经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低糖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Giesam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观察分析传代后染色体核型改变;选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做流式细胞鉴定、EdU细胞增殖能力检测以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原代脂肪干细胞形态不一,经传代后的细胞形态趋于长梭形,排列紧密呈漩涡状生长。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周期分析及EdU掺入法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提示,体外培养不会引起脂肪干细胞的核型改变。第3代脂肪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克隆形成率为8.8%;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脂肪干细胞能够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结果说明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染色核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和细胞外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宇 张健 《社区医学杂志》 2006年第09S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细胞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骨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学研究 骨移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化骨 体外培养扩增
下载PDF
单份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脐血部分体外扩增移植治疗血液病
16
作者 孙自敏 刘会兰 +5 位作者 耿良权 汪健 翟志敏 吴云 谯川兰 王祖贻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单份脐血部分体外扩增移植治疗高体重儿童及成人血液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例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P、例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例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R2)进行单份非血缘 HLA4/6或5/6位点相合脐血部分体外... 目的探讨单份脐血部分体外扩增移植治疗高体重儿童及成人血液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例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P、例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例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R2)进行单份非血缘 HLA4/6或5/6位点相合脐血部分体外扩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非血缘 脐血 血液病 移植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移植物排斥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林海泓 肖萍 +2 位作者 朱军 施海明 罗心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培养hMSC, rhEPO处理hMSC,MTT比色法检测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VEGF的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hEPO作用后,... 目的观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培养hMSC, rhEPO处理hMSC,MTT比色法检测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VEGF的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hEPO作用后,hMSC增殖变化的A570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hMSC分泌的VEGF水平在高浓度(10 U/mL)rhEPO作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0.2 U/mL) rhEPO组(P<0.01),而低浓度rhEPO组VEGF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rhEPO作用后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05、CD10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EPO对hMSC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rhEPO有促进hMSC分泌VEGF的作用,且与rhEP0浓度存在正相关趋势。rhEPO对hMSC的分化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PO 殖作用 培养 殖变化 细胞表面抗原 流式细胞仪检测 比色法
下载PDF
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增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珊珊 唐艳 +4 位作者 潘科 翁德胜 赵靖靖 何佳 夏建川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0-975,共6页
探讨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并进行体外大量扩增的方法。在该研究工作中,组织标本来源于术后的肿瘤癌旁组织,经过组织破碎、... 探讨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并进行体外大量扩增的方法。在该研究工作中,组织标本来源于术后的肿瘤癌旁组织,经过组织破碎、酶消化后,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其中淋巴细胞。分离的淋巴细胞先采用大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IL-2)(2 000 U/mL)进行引发,然后采用同种异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饲养细胞进行扩增。针对9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标本,所分离的TIL均能成功进行培养扩增,扩增后细胞数为(1~5.5)×10^9。扩增倍数为111~572。扩增后的TIL,表型检测发现CD3+细胞的比例为(90.3±9.4)%,CD3+CD4+细胞的比例为(24.9±14.1)%,CD3+CD8+细胞的比例为(56.4±20.2)%,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14.8±12.6)%。杀伤检测结果显示,肝癌TIL对非自体肿瘤细胞系HepG2和Bel-7402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因此,采用该改良的方法,原发性肝癌的TIL在体外可以成功进行培养扩增,并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肝癌术后巩固性免疫治疗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培养
原文传递
c-Kit^+ Lin^- 细胞体外扩增及体内分化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张春兴 王芳 +2 位作者 廖彩仙 吴亚琼 蒋建武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研究移植刚分选及扩增后雄性小鼠的骨髓c-Kit+Lin-细胞到酒精性肝纤维化雌性模型小鼠体内后,模型小鼠的肝脏形态改变、肝功能变化和移植细胞的分布、分化及归巢情况。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雌性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目的研究移植刚分选及扩增后雄性小鼠的骨髓c-Kit+Lin-细胞到酒精性肝纤维化雌性模型小鼠体内后,模型小鼠的肝脏形态改变、肝功能变化和移植细胞的分布、分化及归巢情况。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雌性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8只模型小鼠(模型组)与正常小鼠8只(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功能变化。剩余模型小鼠再随机选取32只,分为4组处理,并再随机选取8只正常小鼠(第1组)与其对照。模型小鼠的4组分别为:移植前取血处死组(第2组),移植新鲜分选的c-Kit+Lin-细胞组(第3组),移植扩增后的cKit+Lin-细胞组(第4组),仅予以注射Buffer组(第5组)。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雄性小鼠骨髓c-Kit+Lin-细胞;利用SCF+HGF+FL+LIF+TPO+IL-3因子组合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将刚分选及扩增后c-Kit+Lin-细胞移植入酒精性肝纤维化雌性模型小鼠体内,检测两组肝功能改变、肝脏纤维化改善、含雄性小鼠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cDNA(Sry)的移植细胞在受体肝内定居分化情况。结果 (1)两移植组在移植30天后,较移植前肝脏纤维化改善明显;(2)两移植组在移植30天后AST、ALT、ALB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移植组均可见含雄性小鼠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cDNA(Sry)的移植细胞,并同时表达ALB mRNA,计数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移植c-Kit+Lin-细胞后能在受体肝内定居并转化成有功能新生肝细胞;移植cKit+Lin-细胞后能明显改善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扩增对c-Kit+Lin-细胞的归巢、在体内分化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衍生肝干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培养 干细胞移植 c-Kit+Lin-细胞
下载PDF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志成 李宏 +3 位作者 刘阳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7-809,i001,i002,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mm,长10mm,厚1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构建 组织工程化血管 平滑肌纤维 体外培养扩增 弹力纤维 聚羟基乙酸 血管平滑肌 组织学检测 细胞接种 搏动频率 力学刺激 静态培养 肌层组织 实验组 对照组 复合物 张量 弹性 管腔 排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