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不同抗凝策略比较
1
作者 续国武 王晋祥 +2 位作者 靳衡 柴艳芬 李大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给予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收集实验动物实验前基线资料、体外膜肺氧合后12和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及出血情况,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异系数和APTT达标率。通过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动物实验前基线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ECPR后12、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APTT变异系数降低(P<0.05),APTT达标率升高(P<0.05)。结论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比伐卢定抗凝策略的有效性较普通肝素高,安全性差异不显著,可作为普通肝素的一种新型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体外心肺复苏 普通肝素 比伐卢定
下载PDF
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王海珍 程鹏飞 +5 位作者 郭璐瑶 王美玲 许赫 顾培培 吴金晶 杨旻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结局指标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3687例ECPR患者。与非目标体温管理组比较,目标体温管理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OR=1.37,95%CI 0.89~2.13,P=0.16)和出院生存率(OR=0.98,95%CI 0.82~1.15,P=0.77),且两组出血、下肢缺血、肾损伤和感染等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 0.91~1.68,P=0.17)。结论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的神经结局和出院生存率无显著改善作用,但不会加重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ECPR) 心脏骤停 目标温管理 生存率 神经功能 外膜氧合(ECMO)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唐乃夫 李博 +5 位作者 张倩倩 张利 杜坤 尹慢慢 王磊 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2、0.87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0.215(P<0.01),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 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应用中客观评价ECPR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心肺复苏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德尔菲法 权重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金玲 李斌飞 +1 位作者 古晨 廖小卒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及更好的神经功能结局。本文将从院外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结局、影响神经功能结局的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外心脏骤停 外膜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体外心肺复苏后左室血栓1例
5
作者 桑栋栋 商德亚 付国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前国内尚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左室血栓(LVT)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室颤行ECPR,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治疗期间出现左室血栓,经强化抗凝、降低ECMO流量等治... 目前国内尚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左室血栓(LVT)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室颤行ECPR,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治疗期间出现左室血栓,经强化抗凝、降低ECMO流量等治疗后血栓消失,经过V-A ECMO治疗13天后撤离ECMO,住院29天后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死亡。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醒我们AMI行ECMO治疗时需警惕左室血栓的发生,一旦出现左室血栓提示患者预后差,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左室血栓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血清GH IGF-1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研究及生存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豫湘 刘瑞芳 王聪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并分析患者生存结局影响因素。方法将80例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并分析患者生存结局影响因素。方法将80例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根据28 d生存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死亡组49例和生存组31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中GH、IGF-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GH、IGF-1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受试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GH与IGF-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GH水平与FBG、FINS、HOMA-IR、HbA1c、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IGF-1水平与FBG、FINS、HOMA-IR、HbA1c、TC、TG、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死亡组患者血清FBG、HOMA-IR、HbA1c、GH水平均高于生存组,IGF-1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H、IGF-1、HOMA-IR均是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血清GH水平升高,IGF-1水平降低,导致其HOMA-IR升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抵抗 血糖水平 生存结局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后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晋祥 续国武 +2 位作者 靳衡 贺斌 柴艳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脏骤停(CA)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巴马香猪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4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经右心室诱颤建立CA模型,随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脏骤停(CA)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巴马香猪分为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4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经右心室诱颤建立CA模型,随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ECPR,常温组目标体温37℃,亚低温组目标体温34℃,对照组仅进行造模常规置管。24 h后处死动物,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常温组和亚低温组PT、APTT、TT、FIB、D-D、TNF-α及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亚低温组各指标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猪CA经ECPR后凝血功能,并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减轻ECPR相关并发症及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脏骤停 体外心肺复苏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香 郑国营 +1 位作者 姚淑雯 许卓谦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21,27,共5页
目的了解体外心肺复苏(ECP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脏骤停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AMI并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将... 目的了解体外心肺复苏(ECP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脏骤停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AMI并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将其分为常规的ECMO组(n=6)及ECPR组(n=7),ECMO组采用VA-ECMO治疗,ECPR组采用VA-ECMO辅助心肺复苏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冠脉病变情况、撤机成功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CPR组患者术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高于EC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组患者术后1 h血乳酸水平高于EC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接受ECMO治疗的AMI患者抢救成功率高,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而APACHEⅡ评分、ECMO术后1 h血乳酸水平可能是影响ECPR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外膜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吴洁华 陈华 +4 位作者 夏叶 冷夏华 王蒙蒙 谌欢 闫程坤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目的构建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 目的构建体外心肺复苏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接诊流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对照组予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最终收集31例,对照组最终收集27例;试验组各环节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8 h自主循环恢复率、48 h存活率及院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外心肺复苏MDT方案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时间,促进医护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合作行为 跨学科研究 急症护理 临床护理研究
下载PDF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经皮穿刺置管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急诊ECMO科研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生命支持学组 +3 位作者 马青变 李姝 田慈 葛洪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97-604,共8页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指在病因可逆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指在病因可逆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提供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ECPR) 经皮穿刺置管 专家共识 急诊医学
下载PDF
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下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伦 季学丽 +5 位作者 张丽 李霞 陈雯雯 陈绍赟 滕春慧 张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下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方法,为成人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23例成人ECP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急诊... 目的 探讨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下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方法,为成人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23例成人ECP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急诊医护转运团队,对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进行全程管理。记录患者院内转运目的地及所用时间,转运突发情况及转运不良事件。比较23例患者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流量、体外膜肺氧合(ECMO)泵转速,ECMO水箱温度的差异。结果 23例成人ECPR患者进行43次院内转运,转运途中遇到4次突发情况,未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均安全抵达转运目的地。23例患者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流量、ECMO泵转速,ECMO水箱温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医护团队能够为成人ECPR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航,院内安全转运经验可供同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护团队 成人 体外心肺复苏 院内转运 安全 护理
下载PDF
基于PDSA循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转流时间的流程改进
12
作者 田慈 李姝 +2 位作者 葛洪霞 闫静静 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动-学习-改进(plan-do-study-act,PDSA)循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决定启动治疗至开始转流时间。方法选取PDSA开展前(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急诊科行ECPR的16...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动-学习-改进(plan-do-study-act,PDSA)循环缩短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决定启动治疗至开始转流时间。方法选取PDSA开展前(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急诊科行ECPR的16例患者作为“改进前”组,PDSA开展期间(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急诊科行ECPR 11例患者作为“改进中”组,持续改进期间(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急诊科行ECPR 24例患者作为“改进后”组。运用PDS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ECPR启动及上机流程改进。结果心脏骤停ECPR患者决定启动治疗至开始转流中位时间从改进前56.50 min缩短到改进中40.00 min及改进后34.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率由实施PDSA前的12.5%提升至改进后的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SA能有效缩短心脏骤停接受ECPR患者启动治疗至开始转流时间,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水平,同时建立专业人才梯队,助力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实施-研究-行动(PDSA)循环 体外心肺复苏(ECPR) 心脏骤停(CA)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3
作者 吴小雯 程鹏飞 +4 位作者 梅媛 张娜 周明 张翔 张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36-642,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CPR)对心脏骤停(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2月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CPR)对心脏骤停(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2月Pub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计2694例患者,其中体外心肺复苏(ECPR)组717例患者,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19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相比,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短期(出院或1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OR=2.93,95%CI(1.76,4.87),P<0.0001]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OR=0.12,95%CI(0.07,0.17),P<0.00001]。亚组分析表明,在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中实施ECPR对改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预后方面异质性较大(组内I 2≥50%,P<0.05),而在改善长期神经功能预后方面亚组间的异质性较小(组内I 2<50%,P≥0.05)。结论ECPR可以改善CA患者出院或1个月内短期以及3个月以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但ECPR对CA患者出院前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CPR) 体外心肺复苏(ECPR) 外膜氧合(ECMO) 心脏骤停(CA) 神经功能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院前体外心肺复苏:现状与前景
14
作者 史晓朋 杨蕾 +3 位作者 程艳伟 白伟民 景莉娟 秦历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478-483,共6页
对于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或维持自主心律的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实施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实施ECPR可... 对于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或维持自主心律的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实施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实施ECPR可最大化减少心脏骤停患者循环不充分的时间,但因其投入巨大,且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多,临床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团队协作、流程实施及最佳受益人群方面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院前ECPR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院前ECPR实施现状及要点进行概述,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体外心肺复苏 外膜氧合 心脏骤停
下载PDF
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金伦 季学丽 +4 位作者 张丽 黄夕华 李霞 陈雯雯 滕春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941-945,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43例。将2020年1月1日—2...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专用抢救车在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43例。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救治的20例急诊ECPR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模式;将2021年5月1日—2022年8月31日救治的23例急诊ECPR患者归为观察组,运用ECMO专用抢救车参与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室诊断、ECMO模式、急诊ECMO专家置管经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ECMO上机用时、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追踪患者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ECMO上机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专用抢救车应用于急诊成人ECPR患者的救治中,可有效减少急诊ECMO团队到达用时,护士备物用时,以加快ECMO上机速度,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结局;也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急诊临床一线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 专用抢救车 急诊成人 体外心肺复苏 临床救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最佳证据总结
16
作者 邓雨阳 曾莹 +6 位作者 田丹 黄青 周炜 周黎 时晓晨 吴莎 郝杰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53-759,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c、美国国立指南库等指南网站、美国心脏学会等专业学会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 目的检索、评价及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c、美国国立指南库等指南网站、美国心脏学会等专业学会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10日,并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5篇。从6个方面汇总形成22条最佳证据,分为评估、启动与实施、监测与管理、治疗原发病、撒离和管理原则。结论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急诊救治的最佳证据形成过程科学,可为急诊医护人员开展体外心肺复苏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临床应用需结合医疗机构特点和患者具体情况,从而提高急诊体外心肺复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外膜氧合 心脏停搏 急诊处理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58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目标体温管理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永霞 陈旭锋 +5 位作者 梅勇 黄红娟 何敏 黄夕华 郭媛 蔡金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目标体温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不同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转机...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目标体温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不同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转机时间超过24 h的ECPR患者,根据ECPR患者TTM实施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医用物理升降温仪实施TTM,对照组采用医用水循环升降温毯实施TTM,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目标体温,体温诱导时间、临床操作用时、日体温最大波动、患者预后及降温并发症。结果共纳入58例ECPR患者,总体出院存活21例(36.2%),其中对照组8例(28.6%),观察组13例(43.3%)。两组患者基础体温、目标体温、神经功能指标、降温并发症(下肢缺血、血流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诱导时间(h:6.04±0.69 vs.2.22±0.44)、临床操作用时(min:9.52±0.40 vs.3.54±0.34)、日体温最大波动(℃:0.68±0.11 vs.0.34±0.09)、降温并发症[寒颤(25.0%vs.3.3%)、高血糖(32.1%vs.6.7%)、腹泻(39.3%vs.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物理升降温仪实施TTM临床操作简便迅速,降温速度快,临床并发症少,更有益于ECPR患者TTM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呼吸心脏骤停 目标温管理 医用物理升降温仪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8
作者 莫然 邓辉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多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传统心肺复苏治疗的局限性,发展了以体外膜氧合为核心的体外心肺复苏作为传统心肺复苏无效时的补充手段,是近年国外心肺复苏的应用热点。现对体外心肺复苏应用和研究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多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传统心肺复苏治疗的局限性,发展了以体外膜氧合为核心的体外心肺复苏作为传统心肺复苏无效时的补充手段,是近年国外心肺复苏的应用热点。现对体外心肺复苏应用和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 急救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与传统心肺复苏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19
作者 目接色木•卡德尔(综述) 陈春玲(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206-1210,共5页
为改善传统心肺复苏(CCPR)患者的低存活率,体外心肺复苏(ECPR)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ECPR是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介绍了ECPR概念,简述了ECPR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归纳了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总结... 为改善传统心肺复苏(CCPR)患者的低存活率,体外心肺复苏(ECPR)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ECPR是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介绍了ECPR概念,简述了ECPR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归纳了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总结了与CCPR在生存率、神经预后方面的比较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应用,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发生医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中ECPR比CCPR具有更好的生存结果和神经系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复苏 心脏骤停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在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丁福来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ECPR)对急诊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行ECPR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放弃治疗,最终纳入患者20例。按预后将患者... 目的观察体外心肺复苏(ECPR)对急诊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行ECPR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放弃治疗,最终纳入患者20例。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患者传统心肺复苏(CCPR)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时间、是否院内心搏骤停、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差异。再将患者按CCPR时间不同分为≤60 min组和>60 min组,比较不同CCPR时间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数和出院存活患者数的差异,并评价CCPR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ECPR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与死亡组CCPR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in:50.3±32.5比80.3±44.6,P>0.05),表明患者预后与CCPR时间无关。存活组与死亡组ECMO的辅助时间(h:137.5±75.2比91.7±83.7)、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数(例:4比6)、联合CRRT治疗患者数(例:4比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CPR前CCPR时间是否超过60 min患者的ROSC患者数(例:6比7)及存活患者数(例:5比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CPR患者的预后与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是否院内心搏骤停及是否联合CRRT治疗无关,CCPR时间<60 min不能提高ECPR患者的ROSC率及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传统心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