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卵巢癌细胞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及荷瘤小鼠的体内聚集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威廉 陈心秋 +4 位作者 恩帝安 马加萨 周德南 唐凯 黄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作为放射免疫治疗载体的可能性 ,及对靶细胞体外裸鼠体内杀伤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采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性试验 (MTT法 )测定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靶、非靶细胞比毒性 ;建立 BAL B/ C- m u裸鼠荷人卵巢癌模... 目的 :探讨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作为放射免疫治疗载体的可能性 ,及对靶细胞体外裸鼠体内杀伤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采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性试验 (MTT法 )测定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靶、非靶细胞比毒性 ;建立 BAL B/ C- m u裸鼠荷人卵巢癌模型 ,用 SPECT显像及病理检查分析 1 31 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在荷人卵巢癌裸鼠的聚集性。结果 :抗卵巢癌细胞膜纯化抗体比抗血清对卵巢癌靶细胞显示了更强的细胞毒作用 ,并且都显示了浓度梯度依赖性。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靶、非靶细胞比毒性显示了相对特异性 ,对卵巢癌细胞杀伤率高于非靶细胞 (宫颈癌、肝癌、胃癌、O型白细胞 )。并且呈时间依赖关系。1 31 I标记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荷人卵巢癌裸鼠腹腔注射 3d后 ,肿瘤区即有明显聚集 ,一直持续至第 8天。注射后第 8天 ,行病理检查 ,肉眼见有局部坏死淤血区 ;镜下见癌区组织大片状坏死 ,坏死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抗卵巢癌细胞膜抗体对体内、体外卵巢癌细胞有相对特异性靶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卵巢癌细胞膜抗 卵巢癌 细胞 细胞毒性试验 荷瘤小鼠 内聚集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BALB/c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转化试验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郝树彬 温红玲 +1 位作者 尹玉霞 侯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年第8期31-34,共4页
为了探索BALB/c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对脾细胞浓度和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两个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条件下,采用5×105个/ml细胞、2.5μg/ml的ConA可获得最大的吸光度... 为了探索BALB/c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对脾细胞浓度和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两个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条件下,采用5×105个/ml细胞、2.5μg/ml的ConA可获得最大的吸光度(A)值,两个因素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MTT法 BALB/C鼠
下载PDF
采用体外微核试验检测某电子烟液的遗传毒性
3
作者 杜秀明 张丽婷 徐灵芝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根据《OECD 487化学品测试方法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进行试验,检测某电子烟液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微核形成的能力,以评价其是否属于致突变物。方法:本研究的受试物终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μL/mL。同时设立溶... 目的:根据《OECD 487化学品测试方法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进行试验,检测某电子烟液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微核形成的能力,以评价其是否属于致突变物。方法:本研究的受试物终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μL/mL。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2个平行样。在有代谢活化系统(+S9)和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使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暴露于电子烟液中,分别染毒4和24 h,收获细胞,低渗固定,经吖啶橙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个剂量组选2 000个双核细胞进行分析,统计各组细胞微核率。结果:电子烟液在1.25、2.50和5.00μL/mL剂量下,无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50‰、1.50‰及1.50‰,有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0‰、2.00‰及1.00‰,无代谢活化系统连续处理组(2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0‰、1.00‰及1.0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电子烟液在1.25~5μL/mL浓度范围内,对CHL细胞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液 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 中国仓鼠肺细胞 遗传毒性
下载PDF
采用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秀明 洪丽玲 +1 位作者 徐灵芝 周庆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按《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473: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测试》的要求进行试验,检测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能力,以评价其是否属于致突变物。方法:试验组受试物终浓度分别设置为0.0078、0.0312、0.... 目的:按《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473: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测试》的要求进行试验,检测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能力,以评价其是否属于致突变物。方法:试验组受试物终浓度分别设置为0.0078、0.0312、0.125、0.5和2 mg/mL,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试验分为有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S9,4 h)、无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S9,4 h)和无代谢活化系统连续处理组(-S9,24 h)3种处理方式,将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暴露于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混悬液中,染毒相应时间后收获细胞,经低渗固定后,制片并染色。每个浓度组选取3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在0.0078、0.0312、0.125、0.5和2 mg/mL浓度下,无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不含裂隙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67%、1.33%、2.00%、1.00%和2.33%,有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不含裂隙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33%、1.33%、2.00%、1.67%和2.00%,无代谢活化系统连续处理组不含裂隙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33%、1.67%、2.00%、1.67%和2.33%,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在0.0078~2 mg/mL浓度范围内,对CHL细胞染色体无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畸变试验 中国仓鼠肺细胞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一种宫内节育器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
5
作者 陆华 丁婷婷 孙皎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检测一种宫内节育器的体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作为遗传毒性评价的一部分。方法在加和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试验组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节育器浸提液处理CHL细胞20h,对照组分别加入阴性、阳性进行交换,各组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采集... 目的检测一种宫内节育器的体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作为遗传毒性评价的一部分。方法在加和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试验组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节育器浸提液处理CHL细胞20h,对照组分别加入阴性、阳性进行交换,各组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h后采集细胞并分析中期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计算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在4g/20mL的浓度下受试物对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稀释浸提液的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受试物稀释浸提液未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染色畸变试验 中国仓鼠肺细胞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血液灌流器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方法研究
6
作者 杨立峰 田胜慧 +2 位作者 南方 杨文润 陆金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9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于评价血液灌流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的方法。方法:选择含血清培养基作为浸提介质,采用灌注的方式分别在37℃振荡浸提24h和48h制备浸提液,然后用新鲜含血清培养基进行稀释,得到100%(未稀释)、50%、25%和12.5%浓...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于评价血液灌流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的方法。方法:选择含血清培养基作为浸提介质,采用灌注的方式分别在37℃振荡浸提24h和48h制备浸提液,然后用新鲜含血清培养基进行稀释,得到100%(未稀释)、50%、25%和12.5%浓度的浸提液,采用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分别采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样品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细胞毒性试验:(1)采用灌注方式制备浸提液可行;(2)浸提原液(100%浓度)因其营养成分被吸附,会造成细胞毒性假阳性结果;(3)浓度为25%和12.5%的浸提液因其稀释倍数过大,浸提液中的毒性成分被稀释,会出现细胞毒性假阴性结果;(4)浓度为50%的浸提液适合细胞毒性评价,其既补充了营养成分,又不至于过度稀释,并且此浓度下的生理盐水对照的细胞存活率>80%,阳性对照的细胞存活率<30%,符合试验体系的要求。遗传毒性试验:(1)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中各个梯度相对存活率在60%~120%;(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各个梯度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试验方法可用于灌流器的细胞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器 医疗器械 细胞毒性 含血清培养基 MTT试验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畸变试验
下载PDF
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质量和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献跃 黄东纬 +1 位作者 陈笑笑 刁银军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4期64-68,共5页
目的建立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质量和药效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和续断壮骨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桨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以二甲基亚砜为空白对照,... 目的建立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质量和药效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和续断壮骨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桨法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以二甲基亚砜为空白对照,通过成骨细胞MC3T3-E1及破骨细胞RAW264.7生长影响,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RAW264.7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活力影响等体外细胞试验,评价1.65~200.00μg/m L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的药效。结果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和川续断皂苷Ⅵ溶出率分别为86.01%和77.83%,均高于续断壮骨胶囊的78.74%和25.6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质量浓度为6.25~100.00μg/m L的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可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生长,质量浓度为12.50~200.00μg/m L的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的生长和StrACP酶活力的表达(P<0.05),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质量浓度为6.25~200.00μg/m L的离子液体提取物虽可提高MC3T3-E1细胞ALP的活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续断离子液体提取物的质量优于续断壮骨胶囊,具有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生长和抑制破骨细胞RAW264.7活性的双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 离子液提取物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体外细胞试验 质量评价 药效学
下载PDF
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上调并促进HCT116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顺霞 马丽园 姜韬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7-679,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0例结肠癌及配对正常结肠黏膜中CUL4B mRNA的表达量,比较两者表达差异。构建pEGFP-N1-CUL4B真核... 目的观察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0例结肠癌及配对正常结肠黏膜中CUL4B mRNA的表达量,比较两者表达差异。构建pEGFP-N1-CUL4B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HCT116细胞,运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研究CUL4B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40例结肠癌组织中CUL4B mRNA表达水平ΔCt为13.21±1.33,对应正常组织表达水平ΔCt为18.61±1.86,结肠癌组织中CUL4B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CUL4B可显著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HCT116-GFP-RKO组与阴性对照组、亲本细胞组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L4B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且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株的增殖功能,可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CUL4B 过表达 细胞毒性试验
下载PDF
医疗器械的非遗传性致癌物检测:体外细胞形态转化试验(英文)
9
作者 徐丽明 陈亮 王春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54-2461,共8页
为保证体内植入性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减少其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性,有效的致癌性检测试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致癌性机理的分析,针对目前已有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特别是对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检测中遗传毒性及致... 为保证体内植入性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减少其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性,有效的致癌性检测试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致癌性机理的分析,针对目前已有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特别是对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检测中遗传毒性及致癌性检测实施现状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目前的检测体系对高风险医疗产品致癌性检测的不足。为弥补这一不足,确保医疗产品的安全使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欧美已进行了广泛研究的细胞形态转化致癌性检测系统。在目前参与替代法验证的三种动物细胞形态转化试验系统中,金黄地鼠胚胎(syrian hamster embryo)细胞形态转化试验被证实是比较成熟的方法。此方法很好地模仿了机体内癌症发生过程,既能检测遗传毒性致癌物又能检测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潜在致癌性。据欧洲替代法验证协会的资料分析,金黄地鼠胚胎细胞形态转化试验的敏感性高达87%,特异性达83%,和动物致癌性试验的一致率达85%。ISO推荐这种短期的致癌性检测方法可以用做遗传毒性试验阴性(非遗传毒性)的高风险医疗产品的检测,以弥补缺乏动物致癌性检测的不足或作为动物致癌性检测的前筛选。目前,我们正在优化金黄地鼠胚胎细胞形态转化试验的操作规程,准备将其作为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非遗传性致癌物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性致癌物 细胞形态转化试验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 金黄地鼠胚胎细胞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肽修复光老化皮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翠元 刘璐 何琳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从体内动物试验、体内临床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等3个方面介绍胶原蛋白肽(collagen peptide, CP)对光老化皮肤的修复作用。从体内动物试验分析CP对紫外线(ultraviolet, UV)照射下小鼠背部皮肤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归纳CP通... 从体内动物试验、体内临床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等3个方面介绍胶原蛋白肽(collagen peptide, CP)对光老化皮肤的修复作用。从体内动物试验分析CP对紫外线(ultraviolet, UV)照射下小鼠背部皮肤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归纳CP通过抑制UV照射下小鼠皮肤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含量的降低从而修复光老化皮肤的作用,探讨CP通过抑制UV照射下小鼠皮肤抗氧化指标的异常变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升高从而分别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和抑制胶原蛋白降解,阐明CP修复光老化小鼠皮肤的作用机制;从体内临床试验分析口服CP对女性皮肤水合作用和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归纳CP通过抑制UV照射下女性皮肤水合作用的减弱和胶原蛋白含量的降低从而达到修复光老化皮肤的作用;从体外细胞试验及信号通路层次,分析皮肤光老化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关系,以及CP剂量依赖性促进UV照射下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增加细胞活力和伤口愈合速度,探讨CP通过抑制UV照射下皮肤成纤维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TGF-β信号通路的减弱从而修复光老化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皮肤 胶原蛋白肽 内动物试验 内临床试验 体外细胞试验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明洁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3期184-188,204,共6页
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在应用于临床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生物学评价以保证其安全性,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是其体外筛选部分。细胞毒性研究以补片浸提液接触受试细胞,观察细胞的毒性反应。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浸提液1.5 cm2/ml时,细胞毒... 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在应用于临床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生物学评价以保证其安全性,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是其体外筛选部分。细胞毒性研究以补片浸提液接触受试细胞,观察细胞的毒性反应。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浸提液1.5 cm2/ml时,细胞毒性反应1级;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浸提液3 cm2/ml时,细胞毒性反应2级。遗传毒性研究包括两个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的浸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受试株无致突变性;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任一处理组的细胞生长率均与阴性对照处于同一水平,表明没有诱导哺乳动物体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补片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畸变试验
下载PDF
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洪月 杨红 +7 位作者 吴秀凤 冒华建 龚珠萍 万智慧 张炜 吴有明 顾睿南 韩楠楠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74-2178,共5页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新型给药系统,并进行表征及体外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改良注入法制得新型给药系统,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等理化性质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它对叶酸受体过度表达Hela细胞的体外细...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新型给药系统,并进行表征及体外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改良注入法制得新型给药系统,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等理化性质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它对叶酸受体过度表达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摄取试验及生长抑制试验,进行体外药效学评价。结果:研制的隐形泡囊新型给药系统的平均粒径为100.87 nm,包封率为52.3%,体外释放显著缓慢于游离药物,且在模拟正常细胞pH 7.4环境下的释放t1/2是在模拟肿瘤细胞pH 5.0的1.98倍。细胞摄取试验说明叶酸泡囊能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P<0.01)。细胞毒性试验证实,叶酸泡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显著(P<0.01),但游离叶酸可减轻叶酸泡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得的叶酸修饰去甲斑蝥素隐形泡囊,体外具有pH敏感性、隐形性、叶酸受体靶向性,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主动靶向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叶酸修饰隐形泡囊 理化性质 体外细胞试验
原文传递
氟尿嘧啶隐形泡囊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娟 刘艳丽 +5 位作者 杨红 尹宗宁 吴秀凤 万智慧 冒华健 刘洪月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用自制Plu-Chol,以改良注入法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考察泡囊的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通过MTT比色法比较泡囊与原药对Hela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氟尿嘧... 目的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细胞毒性。方法用自制Plu-Chol,以改良注入法制备氟尿嘧啶隐形泡囊,考察泡囊的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通过MTT比色法比较泡囊与原药对Hela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氟尿嘧啶隐形泡囊在电镜下的外观为球形,平均粒径为904.87±0.45 nm,Zeta电位为-66.75 mV,包封率为30.93%±1.71%;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 distribution模型,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性(氟尿嘧啶隐形泡囊释药t1/2为游离氟尿嘧啶的3.75倍);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泡囊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原药(IC50降低了83.95%,P<0.01)。结论所制氟尿嘧啶隐形泡囊的操作简单,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显著强于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隐形泡囊 理化性质 体外细胞试验
原文传递
新型纳米拓扑结构的生物相容性
14
作者 刘继春 许鹏 +2 位作者 余将明 浦东林 叶晓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67-470,共4页
背景:国内外对纳米拓扑结构生物效应的探讨比较多,而缺乏对纳米拓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目的:评价新型纳米拓扑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GB/T_16886中相关规定,采用纳米拓扑结构材料对昆明小鼠、新西兰大白兔、人行全身毒性试验、刺... 背景:国内外对纳米拓扑结构生物效应的探讨比较多,而缺乏对纳米拓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目的:评价新型纳米拓扑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依据GB/T_16886中相关规定,采用纳米拓扑结构材料对昆明小鼠、新西兰大白兔、人行全身毒性试验、刺激与致敏试验及急性溶血试验。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于纳米拓扑结构,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试验动物均无死亡,试验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差异;刺激与致敏试验中,所有试验动物局部皮肤均无红斑、溃烂等反应,阳性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无明显溶血反应,吸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溶血率符合小于5%的标准。体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此纳米坑上表现出良好的黏附、细胞形态,并且复合培养3d较1d细胞增殖明显。提示此纳米坑结构无生物学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骨科替代植入物试用于临床,但长期生物相容性仍需要全面的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拓扑结构 纳米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急性毒性试验 刺激与致敏试验 急性溶血试验 体外细胞试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国伦 赵迪 +2 位作者 刘学芳 李荣荣 冯素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2-3146,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赤芍 COP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作用机制 体外细胞试验
下载PDF
4β-卤代芳香酸4′-去甲表鬼臼酯类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桦 田暄 张辅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 4′-去甲表鬼臼毒素 (DMEP)与卤代苯甲酸缩合 ,合成了 12个新的 4 β-卤代芳香酸 4′-去甲表鬼臼酯类化合物 (1~ 12 )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KB,HCT- 8和 A- 2 780细胞的杀伤效应 (体外细胞试验 ) .结果显示化合物 3,4 ,5显示了比... 通过 4′-去甲表鬼臼毒素 (DMEP)与卤代苯甲酸缩合 ,合成了 12个新的 4 β-卤代芳香酸 4′-去甲表鬼臼酯类化合物 (1~ 12 )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KB,HCT- 8和 A- 2 780细胞的杀伤效应 (体外细胞试验 ) .结果显示化合物 3,4 ,5显示了比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 VP- 16更强的对 KB,HCT- 8和 A-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β-卤代芳香酸4′-去甲表鬼臼酯类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去甲表鬼臼毒素 抗癌活性 体外细胞试验 杀伤效应 抗癌药物
下载PDF
ICH遗传毒性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雪 宋捷 +4 位作者 张旻 胡燕平 王欣 李波 王军志 《中国药事》 CAS 2009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介绍ICH关于遗传毒性研究的指导原则修订的最新进展。方法介绍ICH遗传毒性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的背景、修订的经过及要点。结果修订的指导原则在标准试验组合、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的选择、结果分析及评价等方面做了若干修订,提出了新... 目的介绍ICH关于遗传毒性研究的指导原则修订的最新进展。方法介绍ICH遗传毒性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的背景、修订的经过及要点。结果修订的指导原则在标准试验组合、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的选择、结果分析及评价等方面做了若干修订,提出了新的要求。结论修订后的指导原则ICH S2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H指导原则 遗传毒性 标准试验组合 哺乳动物细胞试验 3R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俭 景涛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相关性研究 流行病学 细胞培养试验
下载PDF
花青素遗传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壮生 李芳 张懿 《首都公共卫生》 2012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对花青素遗传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2003)进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按照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进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 目的对花青素遗传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2003)进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按照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进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花青素的遗传性作用。结果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体内外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P>0.05)。结论花秦素对正常状态的细胞没有遗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遗传毒性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AMES试验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畸变试验
下载PDF
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PB2 K627E突变对病毒复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秀会 宫晓倩 +9 位作者 阮宝阳 刘晓敏 汪琪 张鹏 李泽君 周艳君 童武 郑浩 童光志 于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3-548,共6页
旨在探索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1/2011(H1N1)PB2K627E突变对病毒复制能力的影响。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和点突变技术成功获得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株(627K)和突变株(627E)后,分别在MDCK细胞和小鼠体内对拯... 旨在探索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1/2011(H1N1)PB2K627E突变对病毒复制能力的影响。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和点突变技术成功获得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株(627K)和突变株(627E)后,分别在MDCK细胞和小鼠体内对拯救株和突变株的复制能力进行比较。体外MDCK细胞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与拯救株相比,细胞病变(CPE)减小、空斑形态减小、生长曲线差异极其显著,表明突变株在MDCK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减弱。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在小鼠肺中的病毒滴度明显下降,引起病理损伤较轻。体外MDCK细胞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均表明,突变株与拯救株相比复制能力降低。该结果不仅证实了猪流感病毒PB2 627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分子标记,同时还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PB2K627E突变 MDCK细胞试验 小鼠攻毒试验 复制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