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时间体外膜肺支持后心肺联合移植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喻文立 杜洪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联合移植 体外膜肺支持 动脉高压危象 动脉导管闭合术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胸内心脏按压 外膜氧合
下载PDF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在本世纪中国体外循环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7
2
作者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5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中国 外循环 ECMO 功能
下载PDF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永春 黄健辉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747-1750,共4页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衰竭病人 支持治疗 氧合 功能
下载PDF
无泵驱动的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4
作者 赵明霞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无泵驱动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严重呼吸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儿童体外膜肺支持下的心肺复苏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婧奕 崔云 张育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4-587,共4页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常见危重症。虽然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技术获得不断优化和推广应用,但医院内和医院外实施CCPR成功率仅为20%~30%,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生存率不足10...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常见危重症。虽然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技术获得不断优化和推广应用,但医院内和医院外实施CCPR成功率仅为20%~30%,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生存率不足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体外膜肺支持 儿童 心搏骤停 CCPR 神经系统 危重症 医院内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支持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翁国星 Jaggers J Ungerleider R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 1994年 2月至 1999年 4月 ,3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直视手术后行体外膜肺支持的效果。方法 病儿年龄 1~ 82 0d ,中位数 19d ;体重 2 1~ 14 0kg ,中位数 3 6kg。采用静脉 -动脉转流 ,流量每分钟 10 0ml kg ,ACT 18... 目的 总结分析 1994年 2月至 1999年 4月 ,3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直视手术后行体外膜肺支持的效果。方法 病儿年龄 1~ 82 0d ,中位数 19d ;体重 2 1~ 14 0kg ,中位数 3 6kg。采用静脉 -动脉转流 ,流量每分钟 10 0ml kg ,ACT 180~ 2 0 0s。结果 体外膜肺支持病例占同期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 3 4 % ,主要指征是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2 9% )。支持时间 1~ 15d ,中位数 5d。生存 2 1例(6 0 % ) ;晚期生存率 4 9%。保留原体 -肺循环分流者生存率高于未保留者 (80 %比 0 ,P <0 0 5 )。虽然具有 2个心室病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生存率 6 8% ) ,但合并单心室畸形病儿也有 4 0 %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 新生儿 婴幼儿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持治疗期间患者血乳酸浓度及其预后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景文 龙村 +2 位作者 高国栋 黑飞龙 于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607-360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方法:于2004-12/20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扩张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40例进...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方法:于2004-12/20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扩张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40例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按年龄和存活预后分为4组:成人存活组、成人死亡组、儿童存活组、儿童死亡组。分析4组的治疗效果,分别抽取各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建立时、体外膜肺氧合运转6h、运转中间时点、停机前6h、停机时的血乳酸浓度。结果:①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40例,成人组26例,20例脱机,16例生存,10例死亡,脱机率76.9%,生存率61.5%;儿童组14例,7例脱机,5例生存,9例死亡,脱机率50.0%,生存率35.0%。②成人或儿童存活组的乳酸浓度都与死亡组有明显差别,存活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其中建立和运转6h、中间时点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2个时点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组内与建立时比较,中间时点、停止前6h、停止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血乳酸浓度逐渐降低。结论: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患者,血乳酸浓度明显下降,脱机时血乳酸仍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支持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疑难病例析评 第400例二次妊娠-胸闷气急-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跳骤停-体外膜肺支持-房间隔造口术
8
作者 郦航洋 王婷婷 +8 位作者 俞步文 廖伟超 蓝鹏 章锐锋 郭继革 钱希明 蒋晨阳 潘孔寒 周建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30-1032,共3页
患者女,29岁。因“停经6个月,咳嗽10d,胸闷气急3d”于2015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15年5月20日,定期孕检无重大异常。入院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干咳,无咳痰。
关键词 胸闷气急 重度动脉高压 疑难病例析评 房间隔造口术 体外膜肺支持 心跳骤停 妊娠 末次月经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举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亚太体外生命支持组织(Asia—Pacific Chapter of 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 Organization,APELSO)授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ChineseSocietyof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ChSECC)主办...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亚太体外生命支持组织(Asia—Pacific Chapter of 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 Organization,APELSO)授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ChineseSocietyof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ChSECC)主办的首届亚太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membraneoxy—genation,ECMO)学术大会(APELSO2013)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支持 模拟培训 数据库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应用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肺保护策略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燚 付玉兰 +1 位作者 杨燕 陈焕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应用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肺保护策略的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等文献检索网站中输入ECMO、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及肺保护等主要...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应用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肺保护策略的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等文献检索网站中输入ECMO、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及肺保护等主要关键词,借助于排除法(计算机排除和手工排除)剔除不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通过全文阅读的方式共选出10篇符合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其纳入Revman5.3统计软件统计分析,采用合并比值比(OR)评价ECMO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对肺保护的影响并分析其文献偏倚。结果①存活组ECMO治疗时间的平均值较死亡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异质性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10项研究均有异质性(P=0.01,I^2=46.0%),ECMO支持可保护肺功能(MD=0.83,P<0.0001)。③ECMO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肺功能相对危险度(OR=0.96)较高,不能改善其病死率,但随研究时间逐渐后移,ECMO对该病患者肺功能预后改善有帮助。④ECMO支持过程中存活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死亡组更优(P<0.05),但不同干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10项研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支持治疗后散点多集中于漏斗图右侧,文献存在偏倚。结论ECMO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预后,病因可逆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应结合其病情及早予以ECMO治疗,提升临床治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氧合支持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危重症 保护 META分析
下载PDF
快速体外膜肺支持心脏病患儿心肺复苏
11
作者 何小军(摘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4-1084,共1页
由于院内心搏骤停患儿对于常规的心肺复苏(CPR)预后很差。美国波土顿的科研人员通过快速的体外膜肺协助心肺复苏(ECPR)以提高患儿生存率和早期神经功能。在172名患儿中进行的180次的ECPR中,88名患儿(51%)存活下来。存活与否对... 由于院内心搏骤停患儿对于常规的心肺复苏(CPR)预后很差。美国波土顿的科研人员通过快速的体外膜肺协助心肺复苏(ECPR)以提高患儿生存率和早期神经功能。在172名患儿中进行的180次的ECPR中,88名患儿(51%)存活下来。存活与否对于心脏外科术后给予ECPR的与非外科治疗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54%vs.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 复苏 心脏病 患儿 非外科治疗 心搏骤停 神经功能 科研人员
原文传递
婴幼儿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期间的营养管理
12
作者 柯俊 章晓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婴幼儿 外膜氧合支持 营养支持
下载PDF
体外肺支持策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甘斌 翁羡吾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与无泵驱动体外肺辅助(PECLA)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只幼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ON组)、常规机械通气组(MV组)、ECMO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组(E... 目的:评价和比较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与无泵驱动体外肺辅助(PECLA)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只幼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ON组)、常规机械通气组(MV组)、ECMO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组(EC组)、pECLA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组(PE组)4组,采用油酸诱导法建立ARDS模型后接受不同方案治疗,进行肺功能监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和常规生化检查,对不同时间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CON组相比,造模后动物肺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体外支持治疗对肺功能损伤较轻,EC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MV组与PE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平均动脉压与心排量下降;MV组最终全部死亡。结论:对于传统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无效的ARDS,体外肺支持(ECLA)策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应用PECLA进行辅助则更为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膜氧合 体外膜肺支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体外膜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1例
14
作者 刘永春 韦成信 +1 位作者 曹健斌 黄健辉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290-1291,共2页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疗法 严重呼吸衰竭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 支气管泡灌洗术 治疗 支气管堵塞
下载PDF
重度肺高压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监护效果研究
15
作者 李伟伟 赵宝丽 +1 位作者 孟令盼 张安然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肺高压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监护措施及效果。方法:收治重度肺高压患儿10例,加强ECMO系统监护、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营养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治疗前后BNP、cTnI、CKMB、乳酸、MAP、HR指标发生了较为显著... 目的:探讨重度肺高压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监护措施及效果。方法:收治重度肺高压患儿10例,加强ECMO系统监护、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营养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治疗前后BNP、cTnI、CKMB、乳酸、MAP、HR指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加强ECMO系统监护、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营养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高压 外膜氧合支持治疗 监护
下载PDF
急性重症肺栓塞外科治疗八例
16
作者 闵心平 夏军 +4 位作者 朱铁源 胡知朋 李博文 徐鹏 王志维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肺动脉取栓治疗急性重症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肺栓塞病人8例,均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取栓治疗,近期行颅内手术2例,肺栓塞同时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病人1例,术前行心肺复苏2例,其中1例行体... 目的总结手术肺动脉取栓治疗急性重症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肺栓塞病人8例,均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取栓治疗,近期行颅内手术2例,肺栓塞同时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病人1例,术前行心肺复苏2例,其中1例行体外膜肺(ECMO)支持。结果8例手术成功,所有病人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39.8±6.1)mmHg vs.(18.0±5.4)mmHg,P<0.05];围手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治愈出院7例,病人术后随访(35.7±14.1)个月,无肺栓塞复发。结论手术肺动脉取栓治疗急性重症肺动脉栓塞近中期效果良好,体外膜肺支持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及时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栓塞 外科取栓 外膜生命支持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心肺复苏比传统心肺复苏有更高的出院存活率和更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17
作者 Lindsay Ryerson Gonzalo Garcia +1 位作者 范泓洋 闫姝洁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8年第1期33-34,共2页
背景 美国国内数据和国际儿科数据库都显示体外膜肺氧合(ECM0)支持的心肺复苏(E-CPR)的使用率在逐渐升高。考虑到E-CPR的使用需要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患者的花费也更高,我们需要更审慎地使用这项技术以使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
关键词 外膜氧合支持 复苏 出院存活率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