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7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考试题谈运动时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供应
1
作者 孙志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4,共3页
本文从2022年湖北高考生物学试题第10题的相关内容切入,分析了机体运动时体温变化及其调节过程,从运动时体温的变化、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特性及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等方面,阐述运动时不觉得寒冷的原因,以及运动过程中的... 本文从2022年湖北高考生物学试题第10题的相关内容切入,分析了机体运动时体温变化及其调节过程,从运动时体温的变化、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特性及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等方面,阐述运动时不觉得寒冷的原因,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能源物质供应情况,为优化试题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运动 糖原分解
下载PDF
体温调节中的神经——体液调节
2
作者 卢媛 《中学生物学》 2023年第10期11-13,共3页
人体的体温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关键词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载PDF
体温调节和发热的比较生理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果杰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体温调节 行动性体温调节 自律性体温调节 耐热实验
原文传递
冬眠动物体温调节机制:褐色脂肪组织的作用
4
作者 尚正文 杨明 +1 位作者 王德华 邢昕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8-619,共12页
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哺乳动物特有的适应性产热器官,也是哺乳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重要器官。恒定体温的维持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尤其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一些小型哺乳动物通过冬眠这一低体温、低代谢的生... 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哺乳动物特有的适应性产热器官,也是哺乳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重要器官。恒定体温的维持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代价,尤其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一些小型哺乳动物通过冬眠这一低体温、低代谢的生理适应策略在食物资源匮乏和(或)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能量支出。哺乳动物在冬眠期间,体温表现出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每个由入眠、深冬眠、出眠和觉醒组成的周期被称为一个冬眠阵。BAT在冬眠动物体温的这一周期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首先介绍了哺乳动物BAT的产热调节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对BAT产热的神经支配以及BAT细胞的产热信号的分子通路。随后按照体温调节周期的顺序,介绍了BAT在入眠、深冬眠、出眠和觉醒过程中的产热机制,包括肾上腺素能信号、脂质代谢和线粒体呼吸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储脂类冬眠动物BAT在没有低温和药物刺激条件下发生天然募集的独特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 褐色脂肪组织 体温调节 肥胖
下载PDF
鸡的体温调节机理和热应激预防
5
作者 左秀丽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36-37,共2页
热应激反应不仅会使鸡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改变,还会致其生长发育缓慢,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易碎,死淘率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等问题,从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损失。预防热应激首先要了解鸡的体温调节机制,进而研究热应激症状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饲料利用率 热应激反应 应激症状 死淘率 体温调节 产蛋率下降 新陈代谢 生理机能
下载PDF
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护理研究
6
作者 苏爱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110-113,共4页
探究对保温箱内蓝光治疗的黄疸早产儿采用体温调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1-2022.1期间纳入的130例黄疸早产儿,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参照组(n=65.常规护理)及体温组(n=65,体温调节护理),观察体温、总胆红素,生长发育、干预效... 探究对保温箱内蓝光治疗的黄疸早产儿采用体温调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1-2022.1期间纳入的130例黄疸早产儿,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参照组(n=65.常规护理)及体温组(n=65,体温调节护理),观察体温、总胆红素,生长发育、干预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患儿体温、总胆红素及生长发育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体温组数据好转(P<0.05)。参照组蓝光治疗时间[(35.14±3.28)h]、黄疸消退时间[(4.21±1.23)d]及住院时间[(6.49±1.21)d]均长于体温组[(30.88±3.19)d]、[(3.02±0.98)d]、[(5.44±1.37)d],(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10.77%)高于体温组(1.54%),(P<0.05)。结论 对黄疸早产儿采用体温调节护理可维持体温稳定,促进蓝光疗效,避免不良反应,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黄疸 保温箱内蓝光治疗 体温调节护理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体温调节神经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永录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机体皮肤与内脏温度感受器以及脊髓与脑内温度敏感神经元分别感受环境、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信息以及机体感染产生的免疫信号,这些来自外周和中枢的温度信息与免疫信号传入到体温调节中枢进行整合后,发出指令信号经传出神经与内分... 机体皮肤与内脏温度感受器以及脊髓与脑内温度敏感神经元分别感受环境、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信息以及机体感染产生的免疫信号,这些来自外周和中枢的温度信息与免疫信号传入到体温调节中枢进行整合后,发出指令信号经传出神经与内分泌途径下传调节皮肤血管、棕色脂肪组织(BAT)、骨骼肌、汗腺、立毛肌和内分泌腺的活动,进而改变机体产热和散热,使体温维持于相对稳定状态[1-4].如果体温调节功能出现异常,不仅明显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恒定的体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年来体温调节的温觉传入、中枢整合以及指令传出神经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调节中枢 神经通路 温度敏感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温度感受器 免疫信号 棕色脂肪组织 体温调节功能
下载PDF
横断山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蒸发失水与体温调节 被引量:28
8
作者 朱万龙 杨永宏 +4 位作者 贾婷 练硝 王政昆 龚正达 郭宪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4,共10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失水与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2.5~30℃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6.12℃和36.17℃;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2.99±0.48m...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失水与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2.5~30℃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6.12℃和36.17℃;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2.99±0.48mlO2/g.h和4.24±0.50ml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6±0.038mlO2/g.h.℃和0.32±0.034ml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的蒸发失水在30℃达高峰值,为10.32mgH2O/g.h,高山姬鼠在35℃达高峰值,为14.57mgH2O/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在30℃达到最大为34.6%,高山姬鼠在35℃达到最大为37.5%。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横断山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特征,即体温相对较低,代谢水平较高,热传导也较高,蒸发失水在总产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高山姬鼠 蒸发失水 体温调节
下载PDF
大绒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政昆 刘璐 +2 位作者 梁子卿 李庆芬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 1 5~ 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 2 71± 0 1 3mlO2 /g h,为其体重预期值的 2 0 3 2±1 0 1 3 % ;F -值 { (RMR/Me) /(Cm/C’) }为 0 ...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 1 5~ 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 2 71± 0 1 3mlO2 /g h,为其体重预期值的 2 0 3 2±1 0 1 3 % ;F -值 { (RMR/Me) /(Cm/C’) }为 0 99± 0 0 5 ;在 2 5℃的NSTmax为 5 1 8± 0 1 9mlO2 /g h ;BAT重量为 0 33± 0 0 5g,为体重的 0 84% ,BAT细胞线粒体的产热活性较高 ;肝脏也具有较强的产热活性。大绒鼠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产热 体温调节 啮齿动物
下载PDF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海 杨晓密 +1 位作者 刘春燕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和25~30...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5.92±0.37℃和36.01±0.83℃,前者体温在20~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后者体温在15~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3.76±0.07mlO2/g.h和4.58±0.09ml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8±0.005mlO2/g.h.℃和0.32±0.009mlO2/g.h.℃;热中性区内,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F值(RMR/Kleiber期望RMR)/(C/Bradley期望C)分别为0.88±0.05和1.10±0.05。它们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即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高。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和BMR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它们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的这些差异与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高山姬鼠 体温调节 产热
下载PDF
太平鸟和灰头鹀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铭 柳劲松 +2 位作者 韩宏磊 张海军 方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在环境温度5、10、15、16、18、20、22、25、26、28和30℃时,捕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1♀、7♂)和灰头(Emberizaspodocephala,8♂)的代谢率(MR),计算每个温度点的热传导(C...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在环境温度5、10、15、16、18、20、22、25、26、28和30℃时,捕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1♀、7♂)和灰头(Emberizaspodocephala,8♂)的代谢率(MR),计算每个温度点的热传导(C)、MR和C的体重预期值。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0℃时,太平鸟的体温(Tb)基本维持恒定,平均Tb为(38·20±0·05)℃;热中性区(TNZ)为18~27℃,基础代谢率(BMR)为(2·33±0·47)mLO2/(g·h);Ta在5~18℃,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5·46(±0·19)-0·17(±0·01)Ta;Ta在5~22℃,C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13±0·00)mLO2/(g·h·℃)。5~30℃时,灰头Tb也基本维持恒定,平均Tb为(38·25±0·05)℃;TNZ为20~26℃,BMR为(4·75±0·18)mLO2/(g·h),最低C为(0·26±0·00)mLO2/(g·h·℃);在5~20℃时,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9·54(±0·52)-0·23(±0·03)Ta。两种鸟具有BMR和Tb较高、下临界温度较低和TNZ较宽、热传导稍高的北方地区小型鸟类的代谢特点,通过自身的物理和化学调节(代谢产热)以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鸟 灰头鹀 代谢率 热传导 体温调节
下载PDF
热应激状态下羊的体温调节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哲奇 徐元庆 +3 位作者 史彬林 毛晨羽 金晓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11-2219,共9页
热应激是由高温环境所引起的,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当环境有效温度超过羊的等热区上限温度时,羊就会出现热应激。由热应激引发的不良影响广泛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羊的生存质量,而且导致羊体温升高、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减弱以及肉品质下... 热应激是由高温环境所引起的,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当环境有效温度超过羊的等热区上限温度时,羊就会出现热应激。由热应激引发的不良影响广泛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羊的生存质量,而且导致羊体温升高、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减弱以及肉品质下降。本文综述了导致羊产生热应激的因素以及热应激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机制。在热应激的情况下,机体通过吸收环境辐射热和累积机体代谢产热,使机体获得很高的热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散热能力。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羊只,可通过增加机体散热消除过多的热负荷。当空气温湿度发生变化时,作为恒温动物,绵羊和山羊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产热量、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频率和行为等方式,来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总之,羊可以利用复杂有效的散热机制维持体温平衡,适应高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绵羊 热应激 体温调节
下载PDF
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家禽体温调节的影响及评估模型 被引量:31
13
作者 常玉 冯京海 张敏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1-1347,共7页
温热环境是影响家禽福利、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家禽属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改变时,可通过调节自身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因此家禽体温调节的变化是反映温热环境舒适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环境温度、湿度、风... 温热环境是影响家禽福利、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家禽属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改变时,可通过调节自身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因此家禽体温调节的变化是反映温热环境舒适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对家禽产热量、采食量、蒸发散热量、呼吸频率、皮肤温度、深层体温等体温调节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今后研究、建立家禽舒适环境模型,科学调控家禽舍内温热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湿度 家禽 体温调节 温湿指数
下载PDF
东北地区黑线仓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被引量:27
14
作者 柳劲松 王德华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57,共7页
为探讨寒冷地区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 ,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在环境温度为 5~ 35℃的范围内 ,黑线仓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 为探讨寒冷地区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 ,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在环境温度为 5~ 35℃的范围内 ,黑线仓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 36 33± 0 2 3℃ ;热中性区为 2 5~ 32 5℃ ;基础代谢率为 3 4 9±0 36mlO2 / (g·h) ;环境温度 (Ta)在 5~ 2 5℃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9 6 0 - 0 2 2Ta (℃ ) ,在此范围内 ,黑线仓鼠的热传导率 (C)最低 ,平均为 0 2 8± 0 0 1mlO2 /(g·h·℃ ) ;代谢预期比和热传导预期比 (F值 )为 1 6 8。黑线仓鼠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 :较高的BMR和热传导率 ,相对较低的体温和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特征可能限制了其在极端寒冷和干旱环境中的分布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黑线仓鼠 代谢产热 体温调节
下载PDF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岳梅 雷仲仁 +1 位作者 朱彬洲 姚君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3-1109,共7页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Ta)和辐射温度(radi ant...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Ta)和辐射温度(radi anttemperature,Tr)的关系、飞蝗对辐射热的选择行为、体温升高速率以及辐射角度和风力对体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44℃下饲养,LT90最长为326.4h;50℃下,LT90可达20.6h。无辐射热条件下,Tb随Ta的上升而升高,当Ta升至32℃,蝗虫出现体温调节行为;Ta以0.5℃/min速率上升时,出现体温波动的个体数占试虫总数的53.7%,Tb平均波动温差为1.15℃,平均波动时间为5.2min,Tb平均波动起始温度为47.2℃,成虫致死时间略长于若虫。有辐射热条件下,随笼顶辐射温度的逐渐升高,飞蝗趋向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笼底,试虫体温调节较无辐射热条件下强;辐射角度和风力均对飞蝗的体温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强,并且具有明显的体温调节行为,可调节体温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耐高温能力 体温调节行为 辐射热 辐射角度 风速
原文传递
横断山区中华姬鼠的体温调节和蒸发失水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晓婷 王睿 +3 位作者 王蓓 孟丽华 刘春燕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9,共8页
为探讨中华姬鼠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该鼠的代谢率、热传导、体温和蒸发失水等生理生态指标随环境温度从-5℃~35℃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姬鼠的热中性区(TNZ)为20℃~30℃,平均体温为37.2±0.3℃,体温在20℃~3... 为探讨中华姬鼠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该鼠的代谢率、热传导、体温和蒸发失水等生理生态指标随环境温度从-5℃~35℃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姬鼠的热中性区(TNZ)为20℃~30℃,平均体温为37.2±0.3℃,体温在20℃~30℃范围内维持恒定;基础代谢率为3.17±0.08mlO2/g·h,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为5.99±0.58mlO2/g·h,非颤抖性产热范围(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与基础代谢率的比率)为1.90,平均最小热传导(C。)为0.16±0.02mlO2/g·h℃,热中性区内,中华姬鼠的F值(RMR/Kleiber期望RMR)/(C/Bradley期望C)为1.58±0.10,中华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蒸发失水在35℃达到峰值,为0.10±0.02mgH2O/g·h。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姬鼠对林地的适应特征是: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相对较低,最小热传导率与期望值相当,热中性区较宽,下临界温度较低;较高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范围;蒸发失水在体温调节中占一定地位;这些特征与该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是该物种对横断山区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姬鼠 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 基础代谢率
下载PDF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柳劲松 王德华 +3 位作者 王英 陈明焕 宋春光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63,共7页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朱雀 燕雀 白腰朱顶雀 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 基础代谢率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的体温调节及静止代谢率的热依赖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振兴 武正军 +2 位作者 于海 黄乘明 钟移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4-971,共8页
为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体温调节和静止代谢率及其热依赖性特征,测定了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温度、鳄蜥体温以及静止代谢率(RMR)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稍高于基质温度(Tc... 为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体温调节和静止代谢率及其热依赖性特征,测定了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环境温度、鳄蜥体温以及静止代谢率(RMR)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鳄蜥的野外活动体温(Tb)稍高于基质温度(Tc)和空气温度(Td)并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Tb=11.65+0.47Tc,r2=0.34,F1,75=39.11,P<0.0001;Tb=11.61+0.46Td,r2=0.56,F1,75=96.56,P<0.0001)。鳄蜥在野外的活动体温存在明显的月份间差异,但无性别及年龄上的差异。环境温度为15℃-30℃的实验条件下,鳄蜥的静止体温(Tb)与环境温度(Ta)呈正相关关系:Tb=12.450+0.5641Ta(F1,110=11.34,r2=0.997,P<0.001);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环境中,尽管鳄蜥的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都有显著的昼夜差异,但体温、空气温度和基质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鳄蜥的RMR不存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并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鳄蜥的体温既有行为调节也有生理调节,其体温调节及RMR符合变温动物的热生物学特征,但是相对于其他活动较多的蜥蜴而言,鳄蜥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强,这可能与其活动时间分配中静栖占绝大部分的行为特点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野外活动体温 体温调节 静止代谢率
下载PDF
华北农田大仓鼠的能量代谢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德华 王玉山 王祖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52-457,共6页
利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华北农田主要害鼠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deWinton)在 5~36℃范围内的能量代谢特征。结果表明 :在 5~ 31℃范围内 ,大仓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 (36 7±0 1)℃ ;热中性区为 2 9~... 利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华北农田主要害鼠大仓鼠 (CricetulustritondeWinton)在 5~36℃范围内的能量代谢特征。结果表明 :在 5~ 31℃范围内 ,大仓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 (36 7±0 1)℃ ;热中性区为 2 9~ 34℃ ;基础代谢率 (BMR)为 (1 2 3± 0 0 2 )mLO2 /(g·h)。在 5~ 15℃范围内 ,热传导率维持恒定 ,平均为 (0 12± 0 0 0 )mLO2 /(g·h·℃ )。大仓鼠的能量代谢特征是 :在总兽类中 ,高于期望值 ;在啮齿动物中 ,低于期望值 ;在仓鼠亚科动物中 ,稍高于期望值 ;从食性上看 ,高于食种子类的期望值 ,而与食草类的期望值相似 ;体温稍低 ;热传导较高 ;这些特征与该物种夜行性、主要以作物的种子为食、独居和穴居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结合大仓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 ,但在极端干旱和高寒地区则没有分布的特点 ,提出了生理生态特征可能是限制大仓鼠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仓鼠 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
下载PDF
倭蜂猴静止代谢率和体温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政昆 孙儒泳 李庆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通过研究倭蜂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静止代谢率和体温调节特征发现;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cus)的RMR为0.498±0.039602ml/hr.g,仅为预期值的63.7%;热中性区不明显,实测 下... 通过研究倭蜂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静止代谢率和体温调节特征发现;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cus)的RMR为0.498±0.039602ml/hr.g,仅为预期值的63.7%;热中性区不明显,实测 下临界温度为30℃;平均最低热传导为0. 0804±0. 002102ml/hr. s.℃;在室温下平均体温为33. 8 ±0.18℃;在冷压下体温变化较大,温调指数为0.535;在高温时主要以高体温和分泌唾液进行体温调节。显示典型热带原猴类动物热能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蜂猴 静止代谢率 体温调节 灵长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