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细胞不亲和性及ERIC-PCR研究虫草无性分离物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传红 唐庆九 +2 位作者 杨焱 刘艳芳 张劲松 《食用菌》 2013年第4期20-22,36,共4页
通过对22个从虫草菌体分离到的无性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发现几乎所有菌株之间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亲和性。利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供试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62的水平上分成两个类群,即①蛹虫草的无性分离物(Cordyceps... 通过对22个从虫草菌体分离到的无性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发现几乎所有菌株之间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亲和性。利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供试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62的水平上分成两个类群,即①蛹虫草的无性分离物(Cordyceps militaris)及冬虫夏草的分离物(Elaphocordyceps subsessilis)、②蝉花的无性分离物(Lecanicillium fungicola);在相似性为0.64的水平上被分成3组,即①C.militaris、②E.subsessilis、③L.fungicola;当相似性水平高于0.92时,19个C.militaris菌株被各自分开。ERIC-PCR分析结果与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都显示这些无性分离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不亲和性 ERIC—PCR 分离 物亲缘关系
下载PDF
应用拮抗和ISSR标记鉴定64个金针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针菇菌株基于拮抗试验划分为7个类群,基于ISSR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栽培金针菇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普遍较近,野生金针菇菌株与栽培金针菇菌株大多具有较远的亲缘性;32号栽培菌株和49号野生菌株可以优先选作金针菇杂交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体细胞不亲和性 ISSR分子标记 拮抗试验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香菇自然群体中个体间的空间分布及其遗传联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代江红 林芳灿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反应、交配型因子分析和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研究了一个分布于方圆约1km的6根倒木上的18个香菇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该群体大多数菌株间配对(80.4%)体细胞不亲和,而同一倒木菌株... 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反应、交配型因子分析和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研究了一个分布于方圆约1km的6根倒木上的18个香菇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该群体大多数菌株间配对(80.4%)体细胞不亲和,而同一倒木菌株间配对的体细胞亲和率达 62.5%。不同倒木菌株间未发现体细胞亲和的配对。该群体存在 11个特异的A因子和7个特异的B因子。同一倒木的菌株有的交配型因子相同,有的则不同。不同倒木的菌株大多数交配型因子不同,未发现交配型因子完全相同的菌株。RAPD分析显示,体细胞亲和的菌株,交配型因子完全相同的菌株,在基于DNA相似系数的遗传相关聚类中,首先聚为小类。总起来看,在自然群体中,香菇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与其空间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菌株间的异质性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遗传差异 个体 体细胞不亲和性 交配型分析 RAPD分析 遗传 空间分布
下载PDF
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文松 刘文君 +6 位作者 夏俊慧 李长乐 李赣新 都新荣 李佳欢 胡开辉 张重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56-861,共6页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ISSR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36%时,L单独聚成一类,其余19种菌株聚成另一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94%时,除GIM 5.219与AS 5.137无法区分之外,其余菌株均可成功区分。选择遗传相似系数26%~94%中的9种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除GIM 5.219与L之间未产生拮抗线之外,其余测试菌株之间都产生较弱的拮抗线。结论:研究结果表明20条ISSR引物可以将20种菌株有效区分,除菌株L外,其他19种菌株遗传关系近,但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与ISSR分析结果不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ISSR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体细胞不亲和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