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陆巍 姚旌 +4 位作者 王林 沃春新 张忠杰 于子龙 陈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9期11-13,共3页
传统神经阻滞教学方法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的现象,导致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成为"纸上谈兵";针对神经阻滞操作的关键技术——定位、穿刺,通过改进神经阻滞教学中对体表解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准确熟练的识别体表穿刺靶点;并... 传统神经阻滞教学方法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的现象,导致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成为"纸上谈兵";针对神经阻滞操作的关键技术——定位、穿刺,通过改进神经阻滞教学中对体表解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准确熟练的识别体表穿刺靶点;并结合数字化虚拟人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解剖结构,从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简单有效的帮助初学者掌握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体表解剖 数字化虚拟人 教学
下载PDF
头面部体表解剖学特征
2
作者 张忠尧 高阳 刘海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 人的体貌特征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如:在案件调查中群众对案件加害人、嫌疑人、被害人及相关证人体貌特征的回忆;法医对无名尸体体貌特征的描述;下发认领无名尸体的通报;失主认领无名尸体的依据;根据死者体貌特征进行像貌复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体表解剖 法医人类学 体貌特征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天琼 朱金陵 +2 位作者 闵丽霞 崔丽华 朱梅 《西南军医》 201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彩超引导组(n=120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n=120例),比较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3次...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彩超引导组(n=120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n=120例),比较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总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超引导组1次穿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体表标志定位组(79.2%)(P<0.05),穿刺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体表标志定位组(P<0.05),彩超引导组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体表标志定位组(11.7%)(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可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体表解剖标志
下载PDF
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巍 姚旌 +4 位作者 王林 沃春新 张忠杰 于子龙 陈渔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6期18-22,共5页
目的针对神经阻滞体表定位、穿刺角度与深度技术难点,探讨在神经阻滞教学中应用体表解剖及三维数字化虚拟人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初探。方法将贵州医科大学2013级麻醉学专业A、B两个班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班和传统讲授班;神经阻滞教学理论课时... 目的针对神经阻滞体表定位、穿刺角度与深度技术难点,探讨在神经阻滞教学中应用体表解剖及三维数字化虚拟人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初探。方法将贵州医科大学2013级麻醉学专业A、B两个班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班和传统讲授班;神经阻滞教学理论课时4课时,见习课时1课时;教改班按照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教学,传统讲授班按照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以客观理论考试、主观问卷调查为指标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改革班优良33人、合格68人、平均分(75.35±8.30)分,传统讲授班优良13人、合格86人、平均分(69.41±8.34)分,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问卷调查教改班从体表标志辨识能力(7.35±0.641)分、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6.51±0.641)分、神经穿刺方向与深度把握能力(6.72±0.743)分、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7.06±0.559)分、学习满意度(8.44±0.754)分5个维度自我评分均高于传统讲授班(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结合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中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学以致用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解剖 数字化虚拟人 神经阻滞 教学
下载PDF
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解剖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邓生文 谭屏 +1 位作者 黄韦为 向君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102-0105,共4页
分析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某大学解剖系教研中心20例完整脊柱标本,其中有男性10例,女性10例,选择胸椎11~腰2椎节,总共为80个椎体,每节椎及其附件不存在生长畸形和骨质缺失。在5500 mAX线机下,直视... 分析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某大学解剖系教研中心20例完整脊柱标本,其中有男性10例,女性10例,选择胸椎11~腰2椎节,总共为80个椎体,每节椎及其附件不存在生长畸形和骨质缺失。在5500 mAX线机下,直视将针刺入椎弓根正中点,并对其进行透视调整,确认针刺至椎弓根正中点,也就是最大直径和最宽径的交叉处。在确定了中点O以后,再以其为起点,用卡尺量取各项指数。以O为起点,A为棘突顶上缘,B为棘突下缘,通过O为起点,形成与椎体上下缘相平行的水平线,然后经过O点,形成与椎体上下缘相垂直的面。通过点A和点B与水平面相平行的水平面及通过A和B点的垂直面。从A到水平方向O的竖直距离用AC表示,从B到水平方向O的竖直距离用BC表示;从O点到经过A点和B点的两个平行点之间的距离,用CO表示。样本进行了编号,按男女分组。在各试样的左右侧测定:①CO,②AC、BC,③绿线和红线表示的是穿过椎弓根中心点以及棘突顶端上下边缘点的线。结论 棘突顶端上边缘是作为明确椎弓根中心点的最优参照点,微创脊柱手术时椎弓根的体表定位应该依照其性别与具体的骨折椎体部位来进行进针点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脊柱手术 椎弓根 体表定位解剖
下载PDF
活体表面解剖的教学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海杰 王聚信 +1 位作者 王金平 于剑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7-589,共3页
关键词 体表解剖 教学效果 调查
下载PDF
解剖学体表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徐彦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0039-0039,41,共2页
探究桡动脉采血过程中,解剖学体表定位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的桡动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3例),将在此以常规触摸法进行穿刺的患儿作为REF组(32例),另将以解剖学体表定位法进行穿刺的患儿作为RES组(31例),对... 探究桡动脉采血过程中,解剖学体表定位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的桡动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3例),将在此以常规触摸法进行穿刺的患儿作为REF组(32例),另将以解剖学体表定位法进行穿刺的患儿作为RES组(31例),对比2组患儿采血成功率、水肿发生例数以及采血所需时长。结果:RES组患儿的采血成功率相较于REF组更高,且水肿发生例数有所降低,采血所需时长与REF组相比较显著缩短,且患儿疼痛情况更轻,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通过解剖学体表定位法,在为患儿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情况下,应用效果良好,成功率更高,患儿痛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体表定位法 桡动脉采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8
作者 雷鸣 朱涛 +1 位作者 周棱 高志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4-1298,共5页
传统神经阻滞常依据体表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异感,以定位目标神经,而后进行穿刺。这种神经阻滞的效果常受到解剖变异、肥胖、创伤、个体解剖差异所致体表标志不清,以及患者依从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神经定位不够... 传统神经阻滞常依据体表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异感,以定位目标神经,而后进行穿刺。这种神经阻滞的效果常受到解剖变异、肥胖、创伤、个体解剖差异所致体表标志不清,以及患者依从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神经定位不够准确,麻醉药物不能注射到神经阻滞的理想部位,导致神经阻滞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体表解剖标志 患者依从性 解剖变异 体表标志 神经定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倪蓉 韩传刚 王力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60,共4页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根据体表解剖标志或盲探操作获得针刺的异感来定位目标神经,藉此进行穿刺。这些方法常因解剖变异、肥胖致体表标志不清、患者不能合作等因素,使得神经定位不准确,局部麻醉药无法注射到神经组织周围的理想部...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根据体表解剖标志或盲探操作获得针刺的异感来定位目标神经,藉此进行穿刺。这些方法常因解剖变异、肥胖致体表标志不清、患者不能合作等因素,使得神经定位不准确,局部麻醉药无法注射到神经组织周围的理想部位,阻滞成功率常较低。有时需加大药物的剂量或容量,以增加其弥散作用而达到阻滞目的,因此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较大,容易出现毒副反应,误伤神经和血管等,产生较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 局部麻醉药 体表解剖标志 神经阻滞方法 解剖变异 体表标志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雪敏 费勇 贾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 临床应用 穿刺置管失败 体表解剖标志 穿刺方法 颈总动脉损伤 操作技术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引导在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刚 孔明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3329-3331,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可行性。方法:手术室外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者63例,随机分入实时超声引导组(U组,n=3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可行性。方法:手术室外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者63例,随机分入实时超声引导组(U组,n=3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总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均高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少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1),误穿动脉发生率低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优于体表解剖定位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引导 体表解剖定位 颈内静脉置管 危重症 床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义娜 雷志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4期451-452,共2页
肿瘤患者多需行化疗、胃肠外营养及长期输液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深静脉置管是治愈或延续生命的主要通路之一。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深静脉穿刺置管易发生置管失败或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而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肿瘤患者多需行化疗、胃肠外营养及长期输液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深静脉置管是治愈或延续生命的主要通路之一。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深静脉穿刺置管易发生置管失败或严重的并发症,不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而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采用无创定位技术,对穿刺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在直视下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1]。国内外研究发现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4]。本次研究总结1&#39;642例次肿瘤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肿瘤患者 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 支持治疗 胃肠外营养 深静脉置管
下载PDF
腧穴定位中的异中求同
13
作者 伊庆岩 尹改珍 《新疆中医药》 2002年第3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腧穴 定位 骨度分寸法 手指比量法 体表解剖标志
下载PDF
马王堆医书的解剖知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仕哲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虽然多数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多为临床、保健类著作。但从这些书籍的片段记载来看,不论是内在脏腑的解剖名词,还是外在体表的解剖标志,都已有相对明确的认识和固定的名称。尤其是体表解剖学名词相当丰富,解... 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虽然多数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多为临床、保健类著作。但从这些书籍的片段记载来看,不论是内在脏腑的解剖名词,还是外在体表的解剖标志,都已有相对明确的认识和固定的名称。尤其是体表解剖学名词相当丰富,解剖方位术语已臻完备,这为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提供了方便。从相关记述来看,当时的人体解剖学姿势应与现今相差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书 解剖方位术语 体表解剖
原文传递
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超 孙莉 +3 位作者 牛丽娟 王海 承耀中 赵桂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768,共2页
肋间神经阻滞是开胸手术围术期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传入及其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化,发挥镇痛效应,减少镇痛药用量。传统肋间神经阻滞需借助于体表解剖标志、动脉搏动、针刺异感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 肋间神经阻滞是开胸手术围术期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传入及其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化,发挥镇痛效应,减少镇痛药用量。传统肋间神经阻滞需借助于体表解剖标志、动脉搏动、针刺异感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而在体表解剖标志不清、神经位置变异、小儿手术、意识不清或全身麻醉状态下,常易导致阻滞失败。借助超声技术实施神经阻滞可引导穿刺针准确定位,直视下观察穿刺路径及局麻药扩散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拟通过与传统肋间神经阻滞对比,评价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肺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 体表解剖标志 围术期镇痛 伤害性刺激 神经刺激器 开胸手术
原文传递
腧穴定位法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兰 黎铭玉 +3 位作者 周巍 肖山峰 赵娟 刘密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入侵之处。当邪气侵犯人体或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引起脏腑病变时,均会在相应的腧穴发生病理反应。运用针刺或艾灸等作用于腧穴,可激发经气,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的治疗作...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入侵之处。当邪气侵犯人体或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引起脏腑病变时,均会在相应的腧穴发生病理反应。运用针刺或艾灸等作用于腧穴,可激发经气,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的治疗作用。而临床中是否准确定位腧穴,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疗效。经典的腧穴定位法包括手指同身寸、体表解剖标志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腧穴定位并非十分准确。笔者总结了另外四种定位法,包括二步定位法、穴位生物物理特性法、穴位效应特异性法、现代技术腧穴定位法,以期为今后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 体表解剖标志法 简便取穴 二步定位法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势
17
作者 杨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0187-0190,共3页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我院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明确这些对象都选自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患者中,按照系统盲选分组原则对其平均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我院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明确这些对象都选自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患者中,按照系统盲选分组原则对其平均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处理,对不同组别患者并发症与置管状态进行记录,并统计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比较分析置管有效性。结果: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提示观察组高(P<0.05);对比两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也提示观察组短(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提示观察组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穿刺法优势更大,可保证穿刺成功概率,减少穿刺并发症,缩短置管时间,需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穿刺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 置管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