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针联合体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验案一则
1
作者 程一淇 楼雅洁 +2 位作者 刘亚杰 缪舒雅 李丽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27-28,共2页
脐针是基于易学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全息理论、时间医学理论四大理论体系之上的一种新型针刺技术。通过在脐部实施针术,以达到阴平阳秘、治病防病的目的。我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脐针疗法,取得明显疗效,现辑录验案一则如下。1病历摘要患... 脐针是基于易学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全息理论、时间医学理论四大理论体系之上的一种新型针刺技术。通过在脐部实施针术,以达到阴平阳秘、治病防病的目的。我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脐针疗法,取得明显疗效,现辑录验案一则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15岁,高三学生,主诉焦虑、紧张1年多,入睡困难3个月。患者两年前因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开始出现焦虑、紧张,有不能放松感,烦躁易怒,偶有心情低落;胸闷心悸,皮肤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针 广泛性焦虑症 水火既济 雷风相搏
下载PDF
脐针联合体针应用验案举隅
2
作者 周鸯鸯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脐针疗法是由齐永教授以《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十二经络、脏腑、洛书、河图为全息理论指导,在人体脐部进行针刺治疗的一门医学。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脐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胃痛患者男,3... 脐针疗法是由齐永教授以《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十二经络、脏腑、洛书、河图为全息理论指导,在人体脐部进行针刺治疗的一门医学。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脐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胃痛患者男,31岁,2022年4月20日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受凉后开始出现上腹部剑突附近绞痛不适,呈阵发性,程度中等,服用胃药疗效不佳,上述症状在受凉后易反复发作,胃纳睡眠一般。既往有两次“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病史。查体:腹部尚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舌胖大,苔少,脉偏弱。中医诊断:胃痛(寒邪客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针 胃痛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颈椎病 三叉神经痛 失眠
下载PDF
外阴围刺结合体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立然 欧阳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323-325,共3页
萎缩性阴道炎(atrophic vaginitis,AV)多见于绝经后以及卵巢早衰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阴道分泌物异常,可伴性交疼痛。AV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类型的阴道炎混淆,且容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越来越多医生在临床上运用中药、针灸... 萎缩性阴道炎(atrophic vaginitis,AV)多见于绝经后以及卵巢早衰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阴道分泌物异常,可伴性交疼痛。AV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类型的阴道炎混淆,且容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越来越多医生在临床上运用中药、针灸以及针药并用等方法来治疗AV,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同时中医药具有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的优势,患者依从度更高[1-3]。本研究采用外阴围刺结合体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并与单纯甲硝唑阴道凝胶剂治疗进行疗效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阴道炎 体针治疗 性交疼痛 药并用 围刺 外阴瘙痒 卵巢早衰 甲硝唑
下载PDF
腕踝针配合体针对冻结肩肩痛止痛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盈盈 张潇文 +3 位作者 王洋 林文馨 张素琴 周建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冻结肩肩痛止痛效果,及其对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冻结肩肩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冻结肩肩痛止痛效果,及其对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冻结肩肩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腕踝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估2组治疗前后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血浆SP和β-EP水平、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血浆SP水平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腕踝针配合体针可以降低患者血浆SP水平,增加β-EP水平,从而有效缓解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 体针 冻结肩 肩痛 止痛 P物质 β-内啡肽
下载PDF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敏 冯博 +3 位作者 曹斌 刘琳 吴琛 王京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分布、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均有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本组有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可有助于改善卒中上肢痉挛的患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能力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针 巨刺法 八段锦 卒中 上肢痉挛
原文传递
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冯丝丝 黄淦 +2 位作者 王菊枚 吕玉兰 顾力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于“整体观念”理论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遵循中医整体观念理论采用整体选穴与头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偏瘫侧阳明经取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治疗。1天1次,1周6天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参照洛维特肌力分级标准(Lovett肌力分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评定均有提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I指数均有明显提升(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然而,对照组与其治疗前阶段相比,FMA、Bl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34/36),对照组47.2%(17/36),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原则采用整体选穴与头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确切,在短期内的针刺效应更强、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障碍 观念 体针
下载PDF
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7
作者 张超月 孙鲁源 +3 位作者 刘鑫 李珊珊 徐世芬 宓轶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8-1547,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运用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并交叉核对,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 目的系统评价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运用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并交叉核对,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61例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针药联合比药物在疼痛程度评分[SMD=-0.80,95%CI(-0.97,-0.63),P<0.001]、有效率[RR=1.25,95%CI(1.12,1.40),P<0.001]、镇痛起效时间[SMD=-0.80,95%CI(-1.07,-0.53),P<0.001]、生活质量[SMD=0.61,95%CI(0.36,0.86),P<0.001]方面更具优势,但对延长缓解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MD=1.17,95%CI(-0.23,2.58),P=0.10]。体针比假针刺在疼痛程度评分[SMD=-0.35,95%CI(-0.58,-0.13),P=0.002]、有效率[RR=1.63,95%CI(1.12,2.37),P=0.01]方面更具优势,体针比不治疗在疼痛程度评分[SMD=-0.61,95%CI(-0.88,-0.35),P<0.001]方面更具优势。体针或针药联合治疗癌痛不会增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3.23,95%CI(0.71,14.75),P=0.13]。结论体针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法 体针 癌性疼痛 META分析 综述
下载PDF
彭氏眼针结合体针治疗梅杰综合征1例
8
作者 郭海珍 丛珊 +2 位作者 于涛 吴晗 石江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梅杰综合征(Meige syndrome)是MEIGE H[1]首先描述的一组罕见的椎体外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眼睑痉挛型、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其他型[2]。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目瞤”范畴,病因多与肝、脾、肾脏... 梅杰综合征(Meige syndrome)是MEIGE H[1]首先描述的一组罕见的椎体外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眼睑痉挛型、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其他型[2]。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目瞤”范畴,病因多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脾失健运[3]。针刺作为中医学的特色治疗,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四诊合参,突显出了中医的辨证优势。虽然治疗周期长,但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氏眼 体针 眼睑痉挛 目瞤 梅杰综合征
下载PDF
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曹俊峰 刘金瑛 刘树权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7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在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87例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试验样本,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A组(n=43,常规方案治疗)和B组(n=44,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在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87例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患者作为试验样本,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A组(n=43,常规方案治疗)和B组(n=44,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而治疗后B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期假性球麻痹治疗中应用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体针治疗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头体针治疗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刘菲 余永胜 熊兴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8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 探讨头体针治疗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体针治... 目的 探讨头体针治疗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体针治疗。比较两组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分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IRLSSG分级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IRLSSG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安眠药物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用于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IRLSSG分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针结合治疗 中风后不宁腿综合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体针疗法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来信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3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体针疗法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体针疗法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施以体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动态阻力(DR)、脑血管外周阻力(R)]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4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DR、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5.3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体针疗法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体针疗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体针疗法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105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163-0166,共4页
体针与头皮针相结合的方式治疗中风偏瘫的最终效果探析。方法 时间限制在2017.3-2022.3这一段,患者均是中风偏瘫,总数量为105例,分成了对照和研究2个组,对照组:体针治疗方法;研究组:体针+头皮针治疗方法,选择指标评论最终的效果。结果 ... 体针与头皮针相结合的方式治疗中风偏瘫的最终效果探析。方法 时间限制在2017.3-2022.3这一段,患者均是中风偏瘫,总数量为105例,分成了对照和研究2个组,对照组:体针治疗方法;研究组:体针+头皮针治疗方法,选择指标评论最终的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的对比发现,研究组更高而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之前,病人TUGT及NIHSS、FMA、FAC、MBI、BBS评分在两个组中没有差别(P>0.05),治疗之后,差异是比较显著的,而更优的则是研究组(P<0.05);治疗之前,病人AD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在两个组中没有差别(P>0.05),差异是比较显著的,而更优的则是研究组(P<0.05);治疗之前,病人QLI总分在两个组中没有差别(P>0.05),治疗之后差异是比较显著的,而更优的则是研究组(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在经体针和头皮针治疗之后,效果非常可观,能够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体针 中风偏瘫 功能 ADL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眼周穴位配合头体针治疗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医案
13
作者 薛彤瑶 孙阁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0期87-89,共3页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和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归为“睑废”“上胞下垂”“目偏视”,常表现为一侧眼睑下垂、眼外斜、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或视物为二,甚至畏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眼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孙阁主任常使...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和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归为“睑废”“上胞下垂”“目偏视”,常表现为一侧眼睑下垂、眼外斜、瞳孔散大,视物不清或视物为二,甚至畏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眼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孙阁主任常使用眼周穴位配合头针结合辨证施以体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明显。该文报道眼周穴位配合头体针治疗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医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 体针
下载PDF
头穴透刺结合体针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欧梦宁 吴明娟 蒙艳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74-79,共6页
目的:探究头穴透刺结合体针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9只为空白组(BC组),其余皆做右侧颈总动脉结扎(rCCAO)模型。造模两周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 目的:探究头穴透刺结合体针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9只为空白组(BC组),其余皆做右侧颈总动脉结扎(rCCAO)模型。造模两周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用偏爱指数(Preference Index,PI)作为量化指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穴透刺结合体针组(Z组)和模型组(M组);进行干预治疗,Z组选择四神聪穴、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与太冲穴,1次/d,每次30 min,持续3周,再用新物体识别检测其认知功能变化,PI作为量化指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的改变;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密度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SYN、PSD-95的mRNA含量;IHC检测大鼠海马内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Z组新物体识别PI指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HE染色显示大鼠海马细胞结构更完整,排列更整齐;Z组尼氏染色显示大鼠神经细胞密度更大,尼氏小体更多;Z组血清内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与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大鼠SYN、PSD-95 mRNA表达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大鼠海马IHC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与体针疗法结合能够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突触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透刺 体针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松动术联合头体针巨刺法对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5
作者 徐志远 刘伟 李迅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61-65,81,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松动术联合头体针巨刺法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收治的12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n=42)、头体针组(n=42),神经松动组(n=42),头体针组患者进行头体针... 目的:探究神经松动术联合头体针巨刺法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收治的12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n=42)、头体针组(n=42),神经松动组(n=42),头体针组患者进行头体针巨刺法,神经松动组进行手法神经松动术,联合组患者在进行头体针巨刺法基础上进行手法神经松动术;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肢体平衡功能,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正中神经波幅、阈值,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Scale,FMAS)评估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评分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8周时3组患者的NIHS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肩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各项均P<0.05),BBS评分、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评分、MBI评分均升高(各项均P<0.05);患侧正中神经F波阈值降低,F波波幅升高,TUGT时间缩短(P<0.05);组间相比,治疗4周、8周后联合组NIHSS评分较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低(P<0.05),BB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高(P<0.05);联合组患侧正中神经F波阈值低于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P<0.05);F波波幅高于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P<0.05);联合组水肿分级评分、肩部疼痛VAS评分较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低(P<0.05);联合组TUGT时间短于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MBI评分较头体针组、神经松动组高(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与神经松动术联合应用于卒中后偏瘫可有效缓解神经损伤,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体针巨刺法 神经松动术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虹 侯中伟 +1 位作者 白玉兰 谷世喆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体针联合 体针
下载PDF
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尚芬芬 安军明 +1 位作者 吴玉龙 张若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非洲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9月就诊于苏丹恩图曼友谊医院门诊的7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剔除4例,治疗组剔除5... 目的研究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非洲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9月就诊于苏丹恩图曼友谊医院门诊的7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剔除4例,治疗组剔除5例,最终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比较两组的治疗次数、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ODI、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氏头 体针 苏丹地区 寒湿型腰痛
下载PDF
耳针、体针、耳体针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3
18
作者 魏群利 刘志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耳针、体针、耳体针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 将 1 95例单纯性肥胖病人分为耳针组、体针组、耳体针结合组分别施治 ,并视不同证型施以相应补泻手法。结果 体针组与耳体针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耳针组 ,体针组证型与... 目的 观察耳针、体针、耳体针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 将 1 95例单纯性肥胖病人分为耳针组、体针组、耳体针结合组分别施治 ,并视不同证型施以相应补泻手法。结果 体针组与耳体针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耳针组 ,体针组证型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而耳针组胃肠实热型疗效高于脾虚湿阻型、肾气不足型和肝郁气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病 体针 体针
下载PDF
头体针对脑缺血大鼠脑循环时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卜彦青 杜广中 《中医药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 :观察头体针对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 :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观察头电针、体电针以及头体结合电针在不同时间内对脑缺血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头电针从针刺 1min至起针后 2 0min均有显著性... 目的 :观察头体针对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 :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观察头电针、体电针以及头体结合电针在不同时间内对脑缺血大鼠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头电针从针刺 1min至起针后 2 0min均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5~ 0 .0 1) ;体电针从针刺中 15min至起针后 70min ,除 10分min ,均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5~ 0 .0 1) ;头体结合电针则从针刺 1min至起针后10 0min均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5~ 0 .0 0 1)。结论 :头电针、体电针、头体结合电针均能显著改善大鼠脑软膜微循环 ,但以头体结合电针作用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循环 缺血性中风 灸疗法 体针 体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体针结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中风偏瘫早期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崔秀芳 赵丽君 +4 位作者 杨延锋 舒晓芳 付茜茜 陈贝贝 刘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0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早期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采用简...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早期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量表)、Ashworth肌张力分级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4周时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后4周时,两组患者FMA量表评分、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中的2级占比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时,两组患者1、2级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级占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针结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体针 梅花 叩刺 方氏头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