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磁加载混凝处理疏浚余水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玉明 黄国平 +3 位作者 韩久春 肖源廷 徐得潜 冯景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27,1034,共8页
文章采用引江济淮工程疏浚泥浆抛泥区中的疏浚余水展开实验,探究9种混凝剂对疏浚余水的处理效果,使用响应面法优化磁加载混凝处理疏浚余水的工艺条件,分析该过程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和氮磷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混凝剂筛选实验结果显示,... 文章采用引江济淮工程疏浚泥浆抛泥区中的疏浚余水展开实验,探究9种混凝剂对疏浚余水的处理效果,使用响应面法优化磁加载混凝处理疏浚余水的工艺条件,分析该过程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和氮磷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混凝剂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以疏浚余水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时优选混凝剂为硫酸铝。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铝投加量、搅拌G值、磁粉投加量对疏浚余水SS去除率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实验条件下最优工艺条件为磁粉、硫酸铝的投加量分别为260、40 mg/L,搅拌G值80 s^(-1);疏浚余水的有色溶解性有机物以黄腐酸类和腐殖酸类物质为主,磁加载硫酸铝混凝对两类物质有较大幅度的选择性去除;磁加载硫酸铝混凝可实现对高质量浓度疏浚余水(SS质量浓度1 405 mg/L)的SS、Cr元素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_(Cr))、氨氮、总磷达标排放,磁粉的投加显著提高了混凝去除SS的效率。该研究可为疏浚余水高效处理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余水 磁加载 混凝 响应面 悬浮物(SS)
下载PDF
磁微滤工艺在水体生态清淤余水处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方国锋 杨娜 《珠江水运》 2024年第12期150-152,共3页
河北某处水域需进行生态清淤工程。清淤后的泥浆经过脱水后余水中SS浓度仍然超标,并含有一定的COD、NH3-N和TP,需对余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满足水体生态修复目标。设计总进水量为10×10^(4)m^(3)/d,采用磁微滤工艺进行处理,场站总... 河北某处水域需进行生态清淤工程。清淤后的泥浆经过脱水后余水中SS浓度仍然超标,并含有一定的COD、NH3-N和TP,需对余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满足水体生态修复目标。设计总进水量为10×10^(4)m^(3)/d,采用磁微滤工艺进行处理,场站总占地面积约为1200m^(2),设备占地约为300m^(2)。进水平均浓度COD:40mg/L、NH3-N:1.8mg/L、TP:0.15mg/L,出水平均浓度COD:16.5mg/L、NH3-N:0.15mg/L、TP:0.03mg/L。项目现场为全自动运行,物联网云平台监管,运营期间,药剂成本平均为0.07元/吨。污泥产量约为150kg/万m^(3)(绝干污泥),平均能耗成本为0.05元/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滤 生态清淤 余水处理
下载PDF
疏浚余水处理药剂配合比的研究
3
作者 羊樟发 陈永飞 +2 位作者 舒晓明 陈雨生 马莉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11期26-28,55,共4页
疏浚行业由于是带水作业,余水量大,但是往往由于排泥场容量有限,泥土无法全部沉淀,造成大量浑浊余水外排,严重影响下游河湖水质。因此,余水处理一直是疏浚行业的一大难题。疏浚余水具有处理水量大、污染因子单一、微污染水的特点。采用... 疏浚行业由于是带水作业,余水量大,但是往往由于排泥场容量有限,泥土无法全部沉淀,造成大量浑浊余水外排,严重影响下游河湖水质。因此,余水处理一直是疏浚行业的一大难题。疏浚余水具有处理水量大、污染因子单一、微污染水的特点。采用泥水协同处理与处置,使余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控制限值,在稳定达标的情况下,通过小试试验研究选出最佳药剂以及药剂最佳投药量,用于指导疏浚余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底泥余水 余水处理 药剂配合比
下载PDF
河流疏浚底泥余水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献昆 田志超 +6 位作者 周南 赵志荣 何诗诗 余艳鸽 辜晓原 翟德勤 郑茂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132,共10页
河道疏浚底泥在工业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水,其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CODCr)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设计了处理量50 t/d的多级接触氧化装置... 河道疏浚底泥在工业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水,其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CODCr)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设计了处理量50 t/d的多级接触氧化装置,对疏浚底泥余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21%和59.00%,出水可满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多级接触氧化装置中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apA、nirS、cnorB、nosZ的丰度在前3级反应池中占主导地位,充分保障了系统的反硝化功能,该结果通过16S rRNA群落结果分析以及PICRUSt功能预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定量PCR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氨氧化细菌(AOB)和完全氨氧化菌(CAOB)可能是系统中的主要氨氧化微生物。AOB主要来源于N. oligotropha分支,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主要来源于Nitrospira lineage Ⅰ,两者均在好氧池中得到了富集。因此,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实现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富集,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疏浚底泥余水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余水 固定化微生物 一体化装置 完全氨氧化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环保疏浚堆场余水处理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霍守亮 荆一凤 +3 位作者 席北斗 陈雄峰 刘鸿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在堆场中设置溢流堰和导流墙,改善堆场的水力条件,延长水流路径,有利于颗粒的自由沉降,提高了颗粒在堆场中的沉淀效率.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在沉淀池中沉淀,这2种投药方式都能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其中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的方式加药量少且容易控制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水 余水处理 底泥堆场
下载PDF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霍守亮 荆一凤 程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i004-i005,共6页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 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余水 余水处理 絮凝剂
下载PDF
水库生态清淤及余水处理探析——以宜昌市玄庙观水库为例
7
作者 朱正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153-157,共5页
水库清淤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能够改善水质,增加库容,有效发挥水库综合效益。本文结合湖北省宜昌市玄庙观水库生态清淤工程的成功实施,介绍了山区水源水库在深水生态清淤设备选择,清淤范围和厚度控制方法,底泥固化和余水处理工艺和... 水库清淤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能够改善水质,增加库容,有效发挥水库综合效益。本文结合湖北省宜昌市玄庙观水库生态清淤工程的成功实施,介绍了山区水源水库在深水生态清淤设备选择,清淤范围和厚度控制方法,底泥固化和余水处理工艺和技术措施等内容,分析了清淤后水库水质改善效果,可为山区水源水库生态清淤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生态清淤 泥饼固化 余水处理
下载PDF
高效絮凝和浮选净水设备在处理清淤底泥余水中的应用
8
作者 羊樟发 舒晓明 +2 位作者 张立峰 陈永飞 马莉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8期30-32,36,共4页
清淤底泥处理会产生大量余水,余水需经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余水处理具有处理水量大,污染因子单一,微污染水,为临时工程等特点。采用沉淀池-高效絮凝和浮选净水设备-清水池工艺处理清淤底泥余水,在沉淀池平均水质指标SS:14... 清淤底泥处理会产生大量余水,余水需经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余水处理具有处理水量大,污染因子单一,微污染水,为临时工程等特点。采用沉淀池-高效絮凝和浮选净水设备-清水池工艺处理清淤底泥余水,在沉淀池平均水质指标SS:148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为SS:13mg/L,SS去除率达到90%以上,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底泥余水 高效絮凝和浮选净水设备 高速气浮 共聚气浮 微污染水
下载PDF
调理剂改善底泥脱水性能和余水水质研究及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丹 刘琰 +1 位作者 乔肖翠 黄民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9,43,共8页
为研究调理剂对河道底泥脱水性能和余水水质影响,开展综合性能评价,选取9种调理剂调理河道底泥,对比调理后毛细吸水时间(CST)、泥饼含水率(MC)和余水总有机碳(TOC)、TP、TN变化情况,并结合调理剂投加成本(EC),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 为研究调理剂对河道底泥脱水性能和余水水质影响,开展综合性能评价,选取9种调理剂调理河道底泥,对比调理后毛细吸水时间(CST)、泥饼含水率(MC)和余水总有机碳(TOC)、TP、TN变化情况,并结合调理剂投加成本(EC),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考察调理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调理剂投加量的增加有助于底泥脱水性能和余水水质的改善。FeCl3投加量为10.00%时,CST最佳为15.7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量为1.00%时,获得最低泥饼MC 51.48%,此时还获得最低TN 18.74mg/L;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0.00%时,获得最低余水TP 1.83mg/L;经济性分析中,FeSO4的EC最低为19.0元/t,CPAM高达250.0元/t。统筹成本和调理效果,9种调理剂中FeCl3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 河道底泥 脱水性能 余水 综合性能评价
下载PDF
河道疏浚底泥余水强化絮凝处理工艺优化与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云飞 王荣昌 +1 位作者 马利民 赵建夫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93-97,共5页
从三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硫酸铝Al2(SO4)3和聚合氯化铝(PAC)中优选出FeCl3用于处理重庆梁滩河疏浚底泥的余水。考察了在混凝剂FeCl3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不同投加量下,强化絮凝对水中浊度、悬浮固体浓度(SS)以及COD的去除效果。探... 从三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硫酸铝Al2(SO4)3和聚合氯化铝(PAC)中优选出FeCl3用于处理重庆梁滩河疏浚底泥的余水。考察了在混凝剂FeCl3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不同投加量下,强化絮凝对水中浊度、悬浮固体浓度(SS)以及COD的去除效果。探讨并分析了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对疏浚底泥余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余水Zeta电位绝对值接近于零时,采用强化絮凝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同样处理效果,平均粒径较小的河流疏浚底泥余水所需的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絮凝 疏浚余水 ZETA电位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水库环保疏浚及板框脱水工程中余水水质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伟 许小格 +4 位作者 侯豪 程林 李岳鸿 林小蔚 吴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8-477,共10页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余水发生后的水质以及在各处理环节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规律探讨了疏浚尾水的排放标准.结果表明疏浚余水经过一级絮凝处理后大部分污染物可以去除,悬浮物、总氮、总磷、COD分别可去除73%~99%、21%~72%、69%~96%、32%~48%,但后续的生态处理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效果.通过处理后尾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如需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尾水中的氨氮成为制约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余水水质 板框压滤 尾水排放标准 尾水处理 沙河水库
下载PDF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琦 李中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针对环保疏浚余水处理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综合处理方法,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生物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利用一体化加药设备向余水均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 针对环保疏浚余水处理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本研究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综合处理方法,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生物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利用一体化加药设备向余水均匀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表明本研究运用的余水处理方法效果明显,实现了疏浚余水达标排放和环保疏浚的连续吹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底泥堆场 余水处理 水处理装置
下载PDF
包埋固定化菌去除絮凝余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志刚 李飏 王长城 《环境科技》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研究采用聚乙烯醇(PVA)为载体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低浓度氨氮絮凝余水,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成功实现了氨氮的去除,在HRT为3h之内从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标准以外达到了Ⅰ类水标准,同时该菌对CODCr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系统的研... 研究采用聚乙烯醇(PVA)为载体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低浓度氨氮絮凝余水,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成功实现了氨氮的去除,在HRT为3h之内从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标准以外达到了Ⅰ类水标准,同时该菌对CODCr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系统的研究了HRT、颗粒填充率对絮凝余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 低浓度氨氮絮凝余水 水力停留时间 颗粒填充率
下载PDF
疏浚余水中悬浮物和铝絮凝剂对鱼类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自然 何文辉 《农技服务》 2010年第7期907-908,953,共3页
底泥疏浚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航道疏通、湖库扩容等工程,产生的疏浚余水常含有大量悬浮物和铝。阐述了悬浮物和铝随余水排入天然水体后对鱼类产生的潜在影响:悬浮物对鱼类造成机械损伤,干扰呼吸和觅食,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繁殖;悬浮... 底泥疏浚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航道疏通、湖库扩容等工程,产生的疏浚余水常含有大量悬浮物和铝。阐述了悬浮物和铝随余水排入天然水体后对鱼类产生的潜在影响:悬浮物对鱼类造成机械损伤,干扰呼吸和觅食,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繁殖;悬浮物吸附的重金属、有机毒物毒害鱼类;悬浮物浓度的变化造成鱼类不适应;铝抑制酶活性、干扰钙吸收、影响胚胎发育。疏浚余水可能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有必要制定疏浚余水排放标准,对疏浚工程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余水 悬浮物 鱼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在去除清淤底泥余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鋆 毕广宇 +3 位作者 李立青 张美一 张伟军 王东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5,160,共11页
为揭示复合混凝对湖泊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去除机制,以白洋淀清淤底泥余水中DOM为研究对象,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HCA)为助凝剂,分体系探究复合混凝对余水中DOM的去除作用... 为揭示复合混凝对湖泊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去除机制,以白洋淀清淤底泥余水中DOM为研究对象,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HCA)为助凝剂,分体系探究复合混凝对余水中DOM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混凝体系对DOM的去除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当PAM为4mg/L,PAC为35mg/L时PAM助凝体系对COD去除率最大达86.6%,HCA为1.0mg/L时,PAC为35mg/L时HCA助凝体系对COD去除率最大达83.9%;在混凝时,DOM中共轭键及杂原子中未成键电子区域同絮凝剂作用,活性中心分布不均且敏感性不强;复合混凝后,DOM中芳香类蛋白、类富里酸组分得到有效的去除;复合混凝对DOM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Da的小分子组分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调节PAC投加量可控制DOM脱稳情况进而影响DOM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混凝 清淤底泥 余水 溶解性有机质
下载PDF
内陆河湖生态疏浚余水处理工程设计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志芳 王琦 李中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年第2期9-10,13,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梅梁湖生态清淤余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设计采用物理、化学配套法处理疏浚余水,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向余水中均匀投加絮凝药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表明本余... 本文详细介绍了梅梁湖生态清淤余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设计采用物理、化学配套法处理疏浚余水,使疏浚余水依次通过排泥池、沉淀池、澄清池,并向余水中均匀投加絮凝药剂,经处理的余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表明本余水处理工程设计实施效果明显,实现了疏浚余水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余水处理 排泥池 沉淀池 澄清池
下载PDF
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培宏 乐绍林 +2 位作者 梁威 路洋 熊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51-255,260,共6页
针对疏浚工程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直接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依托湖州潜山港底泥清淤工程,开展利用人工湿地进行疏浚余水处理回用施工应用研究。在水量水质分析基础上,进行湿地系统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应... 针对疏浚工程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直接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依托湖州潜山港底泥清淤工程,开展利用人工湿地进行疏浚余水处理回用施工应用研究。在水量水质分析基础上,进行湿地系统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应对堵塞及智能控制等方面设计,并通过施工现场水质检测和效益综合分析,验证了人工湿地用于疏浚余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疏浚余水的COD、NH_(3)-N、TP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5.05%、90.52%、81.46%、93.29%,出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和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脱水 疏浚余水 化学方法 人工湿地 污水再生利用
下载PDF
自制多功能提取罐供汽管道的余水处理装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睿 王冬梅 +2 位作者 王莹 时任辉 陈传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5期76-76,共1页
目的:解决蒸汽管道中的余水对多功能提取罐的损害。方法:自制一种简易的余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有4部分组成,即集水箱、挡水板、阀门及连接管道组成。结果:该装置可很好地收集管道中的余水,从而避免开汽时供汽管道中的余水对多功能提... 目的:解决蒸汽管道中的余水对多功能提取罐的损害。方法:自制一种简易的余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有4部分组成,即集水箱、挡水板、阀门及连接管道组成。结果:该装置可很好地收集管道中的余水,从而避免开汽时供汽管道中的余水对多功能提取罐的撞击影响。结论:该装置具有制作简单,收集排泄冷凝水效果好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提取罐 蒸汽管道 余水 装置
下载PDF
利用长江入海余水助推沙漠全部绿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悦奉 胡太娟 刘翠杰 《中华建设》 2014年第11期59-61,共3页
遏制地球荒漠化属于世界性难题,绿化沙漠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并扩大生存空间,我国沙漠总面积约70多万km2,连同50多万km2的戈壁在内总面积约130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 遏制地球荒漠化属于世界性难题,绿化沙漠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并扩大生存空间,我国沙漠总面积约70多万km2,连同50多万km2的戈壁在内总面积约130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另外,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了新的荒漠化土地。据中国治理沙漠化基金会记载,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面表土裸露,还为沙尘暴提供了大量的尘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余水 生存空间 荒漠化土地 生存环境 三门峡水库 洪水资源利用 潼关水文站 总供水量 年输沙量
下载PDF
印染污泥基炭材料制备及其对疏浚余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性研究
20
作者 吴金亮 何航 +3 位作者 黄佳音 陈益人 张伟军 王东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以印染污泥为原料,在65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印染污泥基炭材料(DSC),并采用SEM、XPS、FT-IR和BET等手段表征了DSC的理化性质;将DSC应用于疏浚余水的深度处理,研究了DSC对疏浚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DOM)的吸附特性,并结合吸附动力学... 以印染污泥为原料,在65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印染污泥基炭材料(DSC),并采用SEM、XPS、FT-IR和BET等手段表征了DSC的理化性质;将DSC应用于疏浚余水的深度处理,研究了DSC对疏浚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DOM)的吸附特性,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解析其吸附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分析,探究疏浚余水中DOM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印染污泥基炭在热解后获得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吸附点位增多,且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印染污泥基炭表面C—H、C=O结合比降低、C—C、C—O结合比增加,芳香化程度增加,同时印染污泥基炭表面呈现高度疏水性,有利于吸附点位暴露;DSC对疏浚余水中DOM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尤其是芳香类蛋白和富里酸类物质,其最大吸附量达18.53 mg/g;DSC对疏浚余水中DOM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DSC对疏浚余水中DOM的吸附机理主要涉及孔隙填充、氢键结合、π-π共轭效应和疏水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印染污泥后续资源化利用和降低疏浚余水的有机负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污泥基炭 疏浚余水 热解炭化 吸附 溶解性有机质(DO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