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武倩倩
刘德稳
+3 位作者
赵甜鸽
郑艳萍
张远
雷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129,共9页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24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主-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核心筒损伤主要集中在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之间,框架的塑性铰集中在框架隔震层以下部分,框架隔震层角柱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比核心筒隔震层角部隔震支座耗能好。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最大隔震层位移均出现在框架隔震层。在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损伤会显著增加。框架隔震层以上框架部分和以下框架部分以及核心筒的损伤分别增加8%、10%和19.80%。余震对隔震层的影响更大,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的层间位移分别增加78.70%和6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
主-
余震作用
地震动
响应分析
滞回耗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2
作者
曾庆立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森
杜宏彪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动力响应
主
余震
序列
作用
塑性耗能
残余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行波效应和余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宋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4期97-99,M0012,M0013,共5页
以吉林省四平市165 m+45 m+45 m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其跨度大、混合主梁、主塔高、结构非对称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MIDAS CIVIL三维空间模型。基于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行波效应对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
以吉林省四平市165 m+45 m+45 m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其跨度大、混合主梁、主塔高、结构非对称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MIDAS CIVIL三维空间模型。基于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行波效应对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刚度折减来模拟主震过后各桥墩的损伤状态,计算结构在余震作用下的响应,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在E1地震和E2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动力时程分析法
行波效应
余震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SSI效应的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锦一
宋雷
周志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4,共10页
核电厂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能够反映耦合的结构、系统和部件(SSC)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失效概率,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和主余震作用是地震易损性分析中2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建立了AP1000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选用典型软岩石地基作...
核电厂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能够反映耦合的结构、系统和部件(SSC)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失效概率,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和主余震作用是地震易损性分析中2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建立了AP1000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选用典型软岩石地基作为场地条件,根据AP1000设计谱选取主余震记录,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耦合体系模型进行考虑SSI效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经计算分析可知,主余震作用对结构和设备的破坏可能大于单一主震的作用效应。考虑SSI效应普遍增大了SSC主余震易损性的条件失效概率。由典型SSC抗震性能结果可知,耦合体系的失效模式为屏蔽厂房混凝土首先开裂,随后蒸汽发生器管道屈服,最后主蒸汽管道进入屈服。考虑SSI效应时,破坏状态基本完好与一般破坏之间的极限状态下屏蔽厂房、蒸汽发生器、管道的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HCLPF)值分别为0.48g、0.68g和0.92g。由本文研究可知,在核电厂易损性评估过程中,SSI效应和主余震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核电厂SSC耦合模型
土-结构相互
作用
(SSI)
主
余震作用
地震易损性分析
原文传递
余震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永梅
郑文豪
胡琨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余震作用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材料的应变-损伤本构模型,建立考虑地震损伤累积效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一K8型单层网壳结构进行考虑主震和余震共同作用的动力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当...
为了研究余震作用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材料的应变-损伤本构模型,建立考虑地震损伤累积效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一K8型单层网壳结构进行考虑主震和余震共同作用的动力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当主震为小震、中震或大震时,较小余震作用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可以忽略;而主震为强震时,余震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显著,结构可能在较小余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动力失稳或整体倒塌现象.本文成果可为单层网壳结构抗震设计、评估与震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
余震作用
损伤累积效应
动力损伤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武倩倩
刘德稳
赵甜鸽
郑艳萍
张远
雷敏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12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84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6807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22Y608)。
文摘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24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主-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核心筒损伤主要集中在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之间,框架的塑性铰集中在框架隔震层以下部分,框架隔震层角柱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比核心筒隔震层角部隔震支座耗能好。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最大隔震层位移均出现在框架隔震层。在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损伤会显著增加。框架隔震层以上框架部分和以下框架部分以及核心筒的损伤分别增加8%、10%和19.80%。余震对隔震层的影响更大,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的层间位移分别增加78.70%和60.54%。
关键词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
主-
余震作用
地震动
响应分析
滞回耗能
Keywords
new staggered story isolation structure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ground motion
response analysis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2
作者
曾庆立
管民生
王森
杜宏彪
机构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深圳力鹏工程研究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文摘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动力响应
主
余震
序列
作用
塑性耗能
残余层间位移角
Keywords
high⁃rise shear wall structure
dynamic response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
plastic energy dissipation
residual inter⁃story drift ratio
分类号
TU31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行波效应和余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宋杰
机构
广州揽睿路桥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4期97-99,M0012,M0013,共5页
文摘
以吉林省四平市165 m+45 m+45 m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其跨度大、混合主梁、主塔高、结构非对称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MIDAS CIVIL三维空间模型。基于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行波效应对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刚度折减来模拟主震过后各桥墩的损伤状态,计算结构在余震作用下的响应,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在E1地震和E2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变化。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动力时程分析法
行波效应
余震作用
Keywords
composite girder cable-sated bridge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traveling wave effect
aftershock influence
分类号
U448.2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SSI效应的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锦一
宋雷
周志光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491)。
文摘
核电厂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能够反映耦合的结构、系统和部件(SSC)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失效概率,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和主余震作用是地震易损性分析中2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建立了AP1000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选用典型软岩石地基作为场地条件,根据AP1000设计谱选取主余震记录,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耦合体系模型进行考虑SSI效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经计算分析可知,主余震作用对结构和设备的破坏可能大于单一主震的作用效应。考虑SSI效应普遍增大了SSC主余震易损性的条件失效概率。由典型SSC抗震性能结果可知,耦合体系的失效模式为屏蔽厂房混凝土首先开裂,随后蒸汽发生器管道屈服,最后主蒸汽管道进入屈服。考虑SSI效应时,破坏状态基本完好与一般破坏之间的极限状态下屏蔽厂房、蒸汽发生器、管道的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HCLPF)值分别为0.48g、0.68g和0.92g。由本文研究可知,在核电厂易损性评估过程中,SSI效应和主余震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
AP1000核电厂SSC耦合模型
土-结构相互
作用
(SSI)
主
余震作用
地震易损性分析
Keywords
AP1000 NPP SSC coupled system model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
Main aftershock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L364.5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原文传递
题名
余震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永梅
郑文豪
胡琨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8,共6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2008)
文摘
为了研究余震作用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材料的应变-损伤本构模型,建立考虑地震损伤累积效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一K8型单层网壳结构进行考虑主震和余震共同作用的动力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当主震为小震、中震或大震时,较小余震作用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可以忽略;而主震为强震时,余震对结构动力性能影响显著,结构可能在较小余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动力失稳或整体倒塌现象.本文成果可为单层网壳结构抗震设计、评估与震后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层网壳
余震作用
损伤累积效应
动力损伤分析
Keywords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s
aftershock action
damage accumulation effect
dynamic damage analysis
分类号
TU393.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武倩倩
刘德稳
赵甜鸽
郑艳萍
张远
雷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曾庆立
管民生
王森
杜宏彪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行波效应和余震响应分析
宋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考虑SSI效应的核电厂SSC耦合体系模型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赵锦一
宋雷
周志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5
余震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分析
李永梅
郑文豪
胡琨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