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CAAFs震后余震预测效果评价
1
作者 黎明晓 刘珠妹 +1 位作者 蒋海昆 李盛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CAAFs为震后应急与趋势研判及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梳理总结CAAFs系统持续4.5年产出的数据,从全国和不同地区两个方面评价系统产出的震后余震预测结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①震级上限预测... 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CAAFs为震后应急与趋势研判及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梳理总结CAAFs系统持续4.5年产出的数据,从全国和不同地区两个方面评价系统产出的震后余震预测结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①震级上限预测(发生某震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的正确率大多为90%及以上,显著优于震级区间预测(存在发生同等大小地震的可能或存在发生某震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各分区预测情况差异不大;②震级区间预测震级普遍比地震实况偏高,实际7日内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与预测震级的差值(震级偏差)落入[-0.5,0.5]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44%,落入[-1,1]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69%,越靠近[-0.5,0.5]区间,地震的比例越高;③震级区间预测中,各分区有一定差异,西南地区优于西北、华南和华北东北三个地区,总的来看4~5级地震预测情况不如其他震级区间,可能与该震级区间内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变化范围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趋势判定 技术系统 余震预测 震级上限预测 震级区间预测
下载PDF
芦山两次强震序列活动特征及余震预测效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毕金孟 宋程 马永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利用可充分考虑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活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芦山M_(S)7.0地震序列较芦山M_(S)6.1地震序列完备性随时间变化更加明显,震后早期检测能力较低,两次地震序列稳... 利用可充分考虑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活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芦山M_(S)7.0地震序列较芦山M_(S)6.1地震序列完备性随时间变化更加明显,震后早期检测能力较低,两次地震序列稳定时段检测得到的完整性震级均为1.8级左右。芦山两次地震序列p值差异较小,展示了相对正常的衰减过程;芦山M_(S)7.0地震序列k值明显大于芦山M_(S)6.1地震序列,这或许与芦山M_(S)7.0地震较为发育的余震或强余震有关;芦山M_(S)7.0地震序列b值小于芦山M_(S)6.1地震序列,表明M_(S)7.0地震之后芦山地区仍处于较高的应力状态,而M_(S)6.1地震之后应力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利用N-test方法开展效能评估,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序列初期阶段余震发生率展示了较好的预测效能,基于震后初期1天内的数据开展的未来1天的余震预测中,仅有1次预测失效,而在对未来3 d的余震预测中,不存在预测失效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Omi-R-J模型 检测率 序列参数 余震预测效能评估
下载PDF
震后早期阶段余震预测研究进展
3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曹付阳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5期498-511,共14页
震后早期快速、准确的余震预测对震后灾害风险应对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十分重要.震后早期阶段地震目录不完整性是影响现有余震预测方法快速、准确预测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使得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的余震预测成为... 震后早期快速、准确的余震预测对震后灾害风险应对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十分重要.震后早期阶段地震目录不完整性是影响现有余震预测方法快速、准确预测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使得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的余震预测成为可能.本文针对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难以开展有效的余震预测问题,分别从提升余震检测率角度阐述了匹配滤波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从统计地震学的余震补齐角度阐述了双尺度变换技术,从最大限度利用余震信息实时预测角度阐述了Omi模型和Lippiello模型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综合解决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余震预测“瓶颈期”问题的技术路线,为从事地震检测、余震预测以及震后趋势研判等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准确的震后早期余震预测 匹配滤波技术 深度学习 双尺度变换 Omi模型 Lippiello模型
下载PDF
利用早期余震预测的Omi-R-J方法对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蒋长胜 毕金孟 +2 位作者 王福昌 隗永刚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99-2110,共12页
在地震序列的早期阶段获得科学可靠的余震预测结果,始终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前沿课题.针对新近发展的Omi-R-J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相比于传统的Reseanberg-Jones(R-J)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拟合、余震预测效能上的差异等问题,本文以2017年四... 在地震序列的早期阶段获得科学可靠的余震预测结果,始终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前沿课题.针对新近发展的Omi-R-J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相比于传统的Reseanberg-Jones(R-J)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拟合、余震预测效能上的差异等问题,本文以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利用多时间窗的连续滑动拟合、预测和检验,以及通过构建重采样随机地震序列目录的系统检验等方式,开展了应用研究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R-J模型,Omi-R-J方法可在余震记录较不完整的地震序列早期阶段获得稳定、可靠的序列参数,p值、c值和b值的标准差相比于R-J模型参数明显减小.N-test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在R-J模型等传统方法无法获得预测结果的地震序列早期阶段,Omi-R-J方法预测结果可以较高的比例通过N-test检验,在后续时段的预测效果也明显优于R-J模型.利用随机地震序列目录的测试结果表明,余震记录完整性下降对Omi-R-J方法预测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全部时段的完整性下降的影响高于在部分时段的完整性下降.上述结果对进一步地将Omi-R-J方法应用在震后早期余震预测中具有一定科学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余震预测 Omi-R-J方法 R-J模型 统计检验
下载PDF
青海及邻区地震序列h值震型判定与强余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茹莹 马震 +1 位作者 王培玲 苏维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9-75,133,共8页
通过对青海及其周边28组记录相对完备的5.0级以上中强地震序列进行计算,得到各个序列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序列h值在主震发生后0~3天内波动变化较大,除个别地震序列外,h值在震后第8天开始趋于稳定;可根据h值是否大于... 通过对青海及其周边28组记录相对完备的5.0级以上中强地震序列进行计算,得到各个序列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序列h值在主震发生后0~3天内波动变化较大,除个别地震序列外,h值在震后第8天开始趋于稳定;可根据h值是否大于1快速判定地震序列是否为前震型序列,但由于不同类型地震序列之间h值分布范围重叠较为严重,不能根据h值完全准确地判定出序列类型;通过h值方法得到最大余震震级的预测结果报准率约为70%(震级误差为±0.5级),余震震级较低时,预测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孤立型序列判定结果优于主余型序列;根据实际发生的地震,检验认为门源6.4级地震序列的发展趋势和最大余震均符合h值预测所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值 地震序列类型判定 余震预测 青海及邻区
下载PDF
“等待时间”强余震预测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以尼泊尔地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珠妹 李盛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2-556,共5页
在对"等待时间法"进行残差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的模型改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尼泊尔地震的强余震预测。结果表明,由模型误差转换至时间误差具有ln10·Δt倍的缩放效果,选择主震后3d内的余震样本进行... 在对"等待时间法"进行残差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的模型改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尼泊尔地震的强余震预测。结果表明,由模型误差转换至时间误差具有ln10·Δt倍的缩放效果,选择主震后3d内的余震样本进行强余震预测结果较为可信。实际震例表明,加权最小二乘模型可以有效降低模型预测误差,缩小预测值置信区间,从而提高预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余震预测 加权最小二乘拟合 双对数模型
下载PDF
地震波形群体特征在强余震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宇卫 刘文龙 吴培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4期43-47,共5页
研究了华东地区15个地震序列的振幅比、初动方向和初动半周期资料。得到:大震(主余型序列中的主震或震群型序列中最大地震)前后的P波初动方向,除人们熟知的由优势分布转化为紊乱外,还有可能呈优势分布,优势方向改变的特征,余... 研究了华东地区15个地震序列的振幅比、初动方向和初动半周期资料。得到:大震(主余型序列中的主震或震群型序列中最大地震)前后的P波初动方向,除人们熟知的由优势分布转化为紊乱外,还有可能呈优势分布,优势方向改变的特征,余震序列的P波初动方向和振幅比特征可能有助于预测强余震。初动半周期特征可能用于区别前震和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振幅比 地震波形 群体特征 余震预测
下载PDF
有限幂律——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及其在余震预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文兵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将有限幂律(limited power law,LPL)应用于时间域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模型中的余震触发项,从而形成更具物理意义的、改进的时间域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有限幂律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LPL-ETAS)。... 本文将有限幂律(limited power law,LPL)应用于时间域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模型中的余震触发项,从而形成更具物理意义的、改进的时间域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有限幂律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LPL-ETAS)。以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为例,对改进前后的ETAS模型进行了优劣评价。计算结果显示,相比时间域的ETAS模型,LPL-ETAS模型在余震序列拟合中有着明显优势,进而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大陆华北、西南、西北、台湾地区,以及希腊和土耳其的共计27个地震序列活动的LPL-ETAS模型参数特征。研究中,为深入分析每个序列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对每个余震序列进行了分段处理,并对每个拆分后的地震“子序列”再次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余震序列进行分段时,我们着重考虑了分段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可行性、参数估计的初值赋给等问题。进行分段研究的好处是通过对模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更加细致地去研究每个地震序列的变化起伏,探讨在序列发展过程中LPL-ETAS模型的适用性、序列发展不同阶段余震间的触发作用强弱变化等。对一个完整的余震序列的“子序列”进行逐一分析,可以得到一组子序列个数×参数个数的二维LPLETAS模型参数矩阵,这可为后续的强余震的概率预测模型提供统计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幂律—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 余震分段 逻辑斯蒂回归 余震预测
下载PDF
乌什6.4级地震的活动特征与强余震预测
9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12,共6页
本文分析了乌什6.4级地震的序列特征,该序列是主—余震型,余震空间分布呈北西向,序列衰减正常。现场开展了多种测震学预报方法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方法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预报信息。利用强余震的准周期性等方法较好地预测了5.2级余震。
关键词 地震 活动特征 余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Coulomb-ETAS混合模型的强余震时空发生率预测及效能评估
10
作者 毕金孟 蒋海昆 宋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50,共19页
为考察震后早期阶段混合模型的优势及实际预测效能,提升震后早期强余震时空预测的准确性,构建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模型基础,选择能够较好反映震后空间应力分布的库仑应力变化和反映余震序列衰减且拟合效果较好的ETAS模型,构建Coulo... 为考察震后早期阶段混合模型的优势及实际预测效能,提升震后早期强余震时空预测的准确性,构建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模型基础,选择能够较好反映震后空间应力分布的库仑应力变化和反映余震序列衰减且拟合效果较好的ETAS模型,构建Coulomb-ETAS混合模型。此模型依据强余震大多发生在应力加载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混合模型学习期间加载区事件的发生比例,将预测率从抑制区重新分配到加载区。以2021—2022年发生的云南漾濞6.5级、青海玛多7.4级、青海门源6.9级和四川泸定6.8级4次6.0级以上强震为例,对构建的混合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估,并与单一的ETAS模型、C-RS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模型在震后早期阶段对强余震均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呈现出与实际结果类似的衰减特性,仅有较少的预测失效现象。在频次滑动预测上,ETAS和Coulomb-ETAS模型优于C-RS模型,统计模型优势相对比较显著;在空间发生率预测上,Coulomb-ETAS模型优于ETAS模型,认为库仑应力分布的混合模型能够降低虚报率,进而提高空间预测的准确性。因此,从4次震例上看,该混合模型优于单一的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主震后的强余震时空预测,也可为开展多个模型混合及强余震预测之外的地震预测业务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模型 库仑应力变化 Coulomb-ETAS混合模型 余震预测 效能评估
下载PDF
中强震短临余震智能分析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张一驰 冼永镇 +3 位作者 黄素颖 安嘉诺 张润杰 蒋俊 《电脑与电信》 2024年第4期68-72,79,共6页
鉴于全球地震活动的频繁性和中强震之后早期余震的破坏力,为解决现有余震预测系统中算法单一、功能离散化及可视化系统不足等问题,基于Vue、SpringBoot、Django主流Web框架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集数据上传、数据集生成... 鉴于全球地震活动的频繁性和中强震之后早期余震的破坏力,为解决现有余震预测系统中算法单一、功能离散化及可视化系统不足等问题,基于Vue、SpringBoot、Django主流Web框架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集数据上传、数据集生成、数据可视化、模型训练以及预测评估为一体的余震智能分析预测系统。允许用户通过动态机制生成训练数据集,通过用户自定义算法机制和模型动态选择机制,使用户能够直接在系统中编写算法训练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当前主流的ECharts数据大屏技术对地震关键数据进行动态可视化,显著提高了地震数据分析的直观性和用户体验,为余震预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套易用性高的平台系统,为地震领域研究与中强震短临余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预测 智能系统 机器学习 Springboot Vue DJANGO
下载PDF
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等待时间”强余震拟合与预测
12
作者 高华 王乐洋 《工程勘察》 2016年第10期38-42,共5页
本文针对"等待时间法"余震预测模型在拟合过程中未考虑系数矩阵的随机误差的问题,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该模型的拟合,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尼泊尔地震及其它震例的强余震预测。结果表明,运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的"等... 本文针对"等待时间法"余震预测模型在拟合过程中未考虑系数矩阵的随机误差的问题,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该模型的拟合,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尼泊尔地震及其它震例的强余震预测。结果表明,运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的"等待时间"余震序列拟合和预测所得结果精度比传统的方法在总体上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余震等待时间 总体最小二乘拟合 余震预测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强震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评估与制约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1 位作者 来贵娟 宋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2-2545,共14页
为系统地考察中国大陆地区强震之后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及制约因素,以期开展适合板内地震活跃地区的“可操作”强余震概率预测,服务震后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本文采用充分利用震后早期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的86个强... 为系统地考察中国大陆地区强震之后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及制约因素,以期开展适合板内地震活跃地区的“可操作”强余震概率预测,服务震后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本文采用充分利用震后早期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的86个强震序列进行系统性的预测效能评估.通过连续分段滑动、拟合和余震发生率预测,对地震序列的早期模型参数、余震预测限度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利用N-test检验方法开展了分级分段分档预测结果的效能评估.通过对比1天和30天数据拟合参数的相关性发现,b、k、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差别较小,而p值的相关性较弱,这或许和p值表示余震活动在长期内的衰减特性有关,Omi-R-J模型可在震后早期记录相对不完整的阶段更早的获得较为稳定的序列参数;利用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强震序列的预测结果显示,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早期的强余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总的预测有效率为81.16%,平均预测有效率为83.82%,预测过少的比例大于预测过多的比例,早期序列发育较差或监测能力有限的区域,其预测效果受到很大制约;地震序列参数k是影响地震数目的关键因素,而地震序列发育程度可能是影响震后0.05天地震预测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序列 可操作的余震预测 Omi-R-J模型 统计检验 效能评估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早期序列参数分析及强余震概率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金孟 蒋长胜 马永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54,共15页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MS6.0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为更好地分析此次地震的序列特征以及强余震的可预测属性,采用国际上对复杂序列拟合相对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以及基于Reseanberg-Jones(R-J)模型...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MS6.0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为更好地分析此次地震的序列特征以及强余震的可预测属性,采用国际上对复杂序列拟合相对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以及基于Reseanberg-Jones(R-J)模型发展的Omi-R-J模型,通过连续滑动、拟合和余震发生率预测,对地震序列的模型参数稳定性、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N-test、 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效能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中强震序列参数,此次长宁MS6.0地震序列参数中反映激发能力的αETAS较其他序列明显偏小,而反映衰减能力的pORJ值和应力累积水平的bORJ值相对较小,与此次余震序列丰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相吻合;ETAS和Omi-R-J模型对于复杂序列在[3.0, 3.5, 4.0]三个震级档的强余震仍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总体的"每个地震的信息增益"(IGPE)计算结果显示, ETAS模型略优于Omi-R-J模型,前者或更适合复杂地震序列的余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Omi-R-J模型 序列参数 余震预测 效能评估
下载PDF
关于用科氏力预测最大余震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对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余震最大强度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用该效应对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最大余震所作的正确预测。
关键词 科里奥利力效应 汶川大震 余震最大强度预测
下载PDF
运用“密集—平静—大震”特点成功预测1966年邢台M_S 6.2强余震——纪念1966年邢台地震50周年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邦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回顾1966年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预报是个科学难题,要抓住邢台地震现场不放,去突破这个科学难关"的指示,在地震现场努力探索地震预报之路,采用边探索、边研究、边预报、边总结的方法,总结出大震前中... 回顾1966年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预报是个科学难题,要抓住邢台地震现场不放,去突破这个科学难关"的指示,在地震现场努力探索地震预报之路,采用边探索、边研究、边预报、边总结的方法,总结出大震前中小地震"密集—平静—大震"等特征,并成功运用于1966年3月26日M_S 6.2强余震预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 周恩来总理指示 地震预测探索 “密集-平静-大震” 邢台MS6.2强余震成功预测
下载PDF
汶川余震序列的加卸载响应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浪平 尹祥础 +3 位作者 庄建仓 张晓涛 袁帅 梁乃刚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7,共8页
该文首先将汶川余震序列分成西南、东北两段,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后两段的响应比值都比较低,明显小于1,这可判断汶川地震属于主余震型地震;且地震序列中的强余震(M≥5.0)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明显异常,大都... 该文首先将汶川余震序列分成西南、东北两段,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后两段的响应比值都比较低,明显小于1,这可判断汶川地震属于主余震型地震;且地震序列中的强余震(M≥5.0)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明显异常,大都是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峰值,之后发生强余震。考虑到主震后余震的时空丛集现象,结合ETAS模型对原有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式进行改造,并分析了主震之后15天的改造后响应比值,发现改造后的响应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丛集的影响,并展示了对紧随主震发生的强余震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余震预测 ETAS模型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大同晚期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刁桂苓 赵英萍 +5 位作者 啜永清 王勤彩 高景春 曹肃朝 王焱 朱振兴 《内陆地震》 200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取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模型,由计算综合地震图得到P、S各自最大振幅,通过其最大振幅比值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式来确定震源机制。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较好地记录了大同地震序列的大量小震。经系统地查阅台网和周围其他台站1990—2002年的全... 取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模型,由计算综合地震图得到P、S各自最大振幅,通过其最大振幅比值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式来确定震源机制。大同遥测地震台网较好地记录了大同地震序列的大量小震。经系统地查阅台网和周围其他台站1990—2002年的全部记录,读取垂直向的P、S最大振幅数据,反演计算得到620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些解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的方向相同。定义各个震源机制解的P、N、T轴和构造应力场的3个应力主轴在3维空间的夹角之和为一致性参数,发现在1991年和1999年发生的晚期强余震前2—8个月,一致性参数出现显著的下降。我们认为,这是具有短期预测意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余震短期预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强余震统计特性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建平 徐金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固定及流动台站获得了数量可观的余震地震动数据,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通过Gutenberg-Richter关系分析得到汶川地震余震震级-频度分布(FMD),结合B?t...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固定及流动台站获得了数量可观的余震地震动数据,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通过Gutenberg-Richter关系分析得到汶川地震余震震级-频度分布(FMD),结合B?th定律预估得到逼近实际的最大预估余震震级,基于修正的Omori定律拟合得到余震发生率与主震后时间的关系。主余震统计特性显示M_s4.0~6.4范围内的余震记录震中距及震级分布相对均匀,可作为建立地震动衰减规律的依据。故针对土层地表及基岩地表分别进行了EW、NS和UD三个方向的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2种地表情况下三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定量衰减关系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最大余震震级预测 余震发生率 震中距 衰减规律
下载PDF
汶川地震余震区波速比与强余震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铄 李源 《山西地震》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余震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对龙门山地区波速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强余震全部发生在波速比相对较高的地区,这应该是地下介质的破碎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波速比 汶川地震 余震 集中地震 余震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