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
1
作者 班班多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M0003,共14页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讨论此话题,关键在方法论上要有新的突破。中西诠释学为外来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课题提供了恰当的学理支持。如何理解和研判作者原意、文本原义与理解者、阐释者互动所导致的结果,即视域融合与效果...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讨论此话题,关键在方法论上要有新的突破。中西诠释学为外来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课题提供了恰当的学理支持。如何理解和研判作者原意、文本原义与理解者、阐释者互动所导致的结果,即视域融合与效果历史意识,这是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其答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回到文本和作者本身,由此还原作者原意和文本原义,此所谓“我注六经”的原则;二是回到读者中心论的立场,任何读者的理解都是处境化的理解,因此没有更好的理解,只有不同的理解;三是视域融合所包含的必然是作者原意、文本原义和不同时空背景下读者的增质性理解,这两者体现的是“籍经立论”、“六经注我”的定向,此即所谓“守正创新”或者“继承发展”,“守正”体现的是文本原义、作者原意与诠释者之意间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创新”标志着它们之间的差别性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心论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意识 佛教 作者原意 时空背景 六经注我 诠释学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视域下大足宝顶山石刻大小佛湾密教造像研究
2
作者 党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石窟大佛湾第21、22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之密教造像别具特色,是佛教传入巴蜀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信仰相互糅合的产物,大佛湾第22号龛应是将瑜伽密教金刚界曼荼罗部分神祇和宋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突出秽迹金刚法的瑜伽教相结...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石窟大佛湾第21、22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之密教造像别具特色,是佛教传入巴蜀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信仰相互糅合的产物,大佛湾第22号龛应是将瑜伽密教金刚界曼荼罗部分神祇和宋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突出秽迹金刚法的瑜伽教相结合,大佛湾第21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都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有密切关联,小佛湾第9号窟是南宋时期密教高僧赵智凤用来修习瑜伽密法的观想窟,其窟内外造像除与金刚界大曼荼罗高度相似外,又融合“柳本尊十炼”等诸尊像,是巴蜀地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案例,在佛教中国化的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顶山石刻 佛教 金刚界曼荼罗神祇 宋代瑜伽教
下载PDF
首届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以『四个坚持』推动佛教中国化 记山东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
3
作者 何鹏 李玎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1,共2页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千佛山北麓,依山而建。隋开皇年间(581-600),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始建“千佛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宋及明清时期多次重修。
关键词 佛教 千佛寺 千佛山 唐贞观 山东济南 宗教界 禅寺 四个坚持
原文传递
佛教中国化广东经验的实践样本——评《云峰长老日记选》
4
作者 周艳 《佛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4,共7页
云峰长老(1921-2003),广东海康人,当代广东佛教领袖,一生经历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主要阶段,是新中国从建立发展、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部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云峰长老(1921-2003),广东海康人,当代广东佛教领袖,一生经历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主要阶段,是新中国从建立发展、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部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六榕寺方丈法量法师主编的《云峰长老日记选》(下文称《日记》),以尘封在六榕寺档案室的云峰长老日记手稿为底本,真实记载了云峰长老对广东佛教发展及佛教工作的观察和体会,为我们深入研究总结佛教中国化广东经验,乃至全面认识当代广东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协会 云峰 广东经验 真实记载 曲折探索 见证者 长老
下载PDF
佛经翻译理论与佛教中国化早期佛典汉译“厥中”论探究
5
作者 王美岭 王文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东晋高僧慧远是中国早期佛经中国化翻译的重要组织者。其调和了佛经翻译家道安的“案本而传”论与鸠摩罗什的“文派”主张,提出佛经汉译的“厥中”论,对当时佛教中国化及后世佛经汉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佛典及其他相关文献... 东晋高僧慧远是中国早期佛经中国化翻译的重要组织者。其调和了佛经翻译家道安的“案本而传”论与鸠摩罗什的“文派”主张,提出佛经汉译的“厥中”论,对当时佛教中国化及后世佛经汉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佛典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中国早期佛经翻译中国化思想,着重将慧远的“厥中”论与道安、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以及同一时期西方翻译家哲罗姆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厥中”论体现出的“文质”观是对之前佛教中国化翻译思想的突破与超越。“厥中”论与哲罗姆的翻译思想存在相似性及不同之处,但“厥中”论的理论格局更高,对直译与意译的把握更加灵活。基于此,当代中国译学理论建构应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传统译论价值,提升中国传统译学在国际译学界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文质之争 传统译学
下载PDF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
6
作者 光泉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2,共2页
浙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的红船起航于浙江嘉兴,中共浙江“省一大”的召开选择了浙江温州。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浙江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历史永远是激励佛教界奋勇向... 浙江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的红船起航于浙江嘉兴,中共浙江“省一大”的召开选择了浙江温州。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浙江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英雄史诗。历史永远是激励佛教界奋勇向前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拥护中国共产党、爱国爱教既是浙江佛教界的历史选择,也是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爱国爱教 佛教 英雄史诗 土地革命战争 浙江温州 浙江嘉兴 奋勇向前
原文传递
佛教中国化视角下的《八十四大成就者传》对藏传佛教密宗规范化产生的意义
7
作者 吉美 卓玛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19-133,共15页
文章从佛教中国化和中印文明对话的视角,将《那塘版丹珠尔》所收《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八个方面论证了该经典文献对藏传佛教密宗规范化带来的作用及密宗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一、公元7世纪中期... 文章从佛教中国化和中印文明对话的视角,将《那塘版丹珠尔》所收《八十四大成就者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八个方面论证了该经典文献对藏传佛教密宗规范化带来的作用及密宗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一、公元7世纪中期至12世纪末在印度帕拉王朝扶持下的佛教密宗之发展路径。二、帕拉王朝统治印度的400年间为何能出现众多大成就者之原因。三、在佛教密宗发展方面,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建立的丰功伟绩。四、八十四大成就者各种各样、内容不一的法脉和道统,在我国涉藏地区生根发芽,“终成正果”之历史过程。五、以上述为契机,在涉藏地区形成不同流派之境况。六、该传记创作时或藏译时的印度与涉藏地区的社会现状。七、该传记创作或藏译的目的。八、该传记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为涉藏地区传播清廉和廉洁的密宗之见、行、修起到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唐版丹珠尔》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佛教 印文明对话
下载PDF
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记班班多杰教授与洪汉鼎先生的对话(下)
8
作者 米玛加布 格朗(译)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15,187,共16页
文章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班班多杰教授与著名哲学诠释学家洪汉鼎先生就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对话、探讨与学术总结。其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差异与联系;中西诠释学和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契合点... 文章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班班多杰教授与著名哲学诠释学家洪汉鼎先生就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对话、探讨与学术总结。其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差异与联系;中西诠释学和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契合点与内在关联;哲学诠释学经典文本与诠释文本关系之论和中国“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及“解释者比原作者更善巧”义之间的交又点;哲学诠释学的“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与中国的“格义”“通经致用”“借古鉴今”之间的异同处;以语言为主线的哲学诠释学本体论转向,透显出汉藏佛经翻译所蕴含的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深层旨趣。以上对话和探讨中西比较,相资为用,相得益彰,启人慧思,且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对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研究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经学诠释学 佛教
下载PDF
道安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启示——以佛教中国化的开创为中心
9
作者 纪金雁 郭晓冬 郭文飞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出生于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道安是南北朝时期著名高僧。道安的历史贡献不仅是在佛经翻译、佛经注释、佛经编纂、佛学义理、僧团管理等方面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步伐,更主要在于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基本格局。后世在道安所开创的基本格... 出生于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道安是南北朝时期著名高僧。道安的历史贡献不仅是在佛经翻译、佛经注释、佛经编纂、佛学义理、僧团管理等方面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步伐,更主要在于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基本格局。后世在道安所开创的基本格局下逐渐实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这种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对于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宗教中国化建设以及宗教管理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等皆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佛教 佛教义学
下载PDF
吴越国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10
作者 喻静 余惟杰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5-11,共7页
存续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自创立者钱镠始,三世五王均采取“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政策,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紧密联系,致力于开发经济、发展文化,形成了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又体现独特地域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吴越文化。作为吴越文化重... 存续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自创立者钱镠始,三世五王均采取“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政策,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紧密联系,致力于开发经济、发展文化,形成了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又体现独特地域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吴越文化。作为吴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与艺术,上承晚唐之风,下开宋韵文化之源,显示出中国文明与文化传统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吴越国各代君王均采取护持佛教的策略,通过实施礼遇名僧、包容诸宗、兴寺建塔、开窟造像、雕刻经像、求取天台教籍等措施和行动,促进和加深了佛教的中国化,并为儒释道三教融通及佛教文化进一步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形塑奠定了基础,亦使吴越国及其文化在唐宋政治与文化的转型中发挥了赓续中华文脉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钱镠 “善事国” 佛教与艺术 佛教 传统文主体性形塑
下载PDF
契理契机: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学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佛教中国化”是国际学界共同打造的关于文明互动、宗教传播、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研究范式,也是解读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契理契机”本来是中国佛教界在解释“修多罗”(契经)译名时,以众生根性为基础解释教化方式差异... “佛教中国化”是国际学界共同打造的关于文明互动、宗教传播、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研究范式,也是解读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契理契机”本来是中国佛教界在解释“修多罗”(契经)译名时,以众生根性为基础解释教化方式差异性的理由,后来成为理解佛教中国化的内在理路。作为不同文明相遇、宗教本土化的成功案例,“佛教中国化”首先是佛教界自身的任务,需实现“佛教认同”和“中国认同”,前者是“契佛教之理”,后者有两层涵义:一则通过契合“此时”“此地”“此人”“此境”的“契中国之机”,达成佛教在中国的四化——时代化、本土化、特色化、处境化;二则顺应中国的治理体系,实现佛教与中国治道的兼容。“佛教中国化”是求同存异,但不是简单的求与中华文化之“同”,也不是简单的凸显与中华文化之“异”,而是打通同异,在保留佛教特质(契理)的同时,形成与中华文化(契机)相容、互益的中国佛教形式,因而需要完成三个任务:其一,从历史上看,来自异域的佛教,与中华文明已有的核心元素和根本特征相容和生;其二,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功能,能进入并成为中华文明的整体构成;其三,佛教需与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保持基本同步的发展节奏。“契理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也是佛教实现时代转型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宗教 契理契机 佛教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雄证——清代“笃信禅师”名号考
12
作者 丹曲 朱怡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5-21,30,153,共9页
“笃信禅师”名号出自于《清实录》,记载的是甘肃卓尼著名藏传佛教高僧棍噶札拉参因调停藏尼冲突有功,清朝中央政府赐予其上师转世三世策墨林“笃信禅师”称号。但棍噶札拉参的个人传记中记录的是棍噶札拉参本人获“笃信禅师”称号。其... “笃信禅师”名号出自于《清实录》,记载的是甘肃卓尼著名藏传佛教高僧棍噶札拉参因调停藏尼冲突有功,清朝中央政府赐予其上师转世三世策墨林“笃信禅师”称号。但棍噶札拉参的个人传记中记录的是棍噶札拉参本人获“笃信禅师”称号。其中所涉两位历史人物:一位是驰骋疆场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军喇嘛”一世喇嘛噶绕棍噶札拉参,一位是对西藏政教产生重要影响,维护了祖国统一、西藏地方稳定的摄政三世策墨林。“笃信禅师”名号归属问题,恰恰也反映出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藏传佛教对中央政府的绝对拥护,藏传佛教高僧所拥有的爱国品质是藏传佛教爱国传统的具体表现。因此,本文将就此名号归属问题作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笃信禅师” 棍噶札拉参 策墨林呼图克图
下载PDF
两汉至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以政教关系和伦理规范为主题
13
作者 宫权 《宗教社会学》 2023年第1期206-222,共17页
佛教中国化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处理政教关系。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佛教中国化就涉及如何处理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伦理规范;如何处理与类似国教的... 佛教中国化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处理政教关系。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佛教中国化就涉及如何处理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伦理规范;如何处理与类似国教的道教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对两汉至唐这段历史时期佛教中国化进程的考察,重点分析了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是如何处理和应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初步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政教关系 伦理规范 佛道之争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藏传佛教中国化
14
作者 沈卫荣(译) 夸新木加(译) 更松巴毛(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是要在全中国各族人民中间树立起作为现代民族国家之象征的中华民族认同,而其前提首先是要正确地界定“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为此我们必须同时破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牢固确立五十六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是要在全中国各族人民中间树立起作为现代民族国家之象征的中华民族认同,而其前提首先是要正确地界定“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为此我们必须同时破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牢固确立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五十六个民族的百姓都是中国人的崇高信念。而藏传佛教中国化则不是要将它汉化,而是要使它更加适应中华民族新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助缘。为此,我们不但要把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应该把汉藏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最重要的身份认同,进而把中国境内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传统联结起来,加强中国佛教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藏传佛教 汉藏佛学
下载PDF
转宾为主--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15
作者 史经鹏 刘修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佛的加持力而救济众生,众生处于宾位。而在中国佛教中,佛性论最具特色的宗派是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通过对三个宗派代表人物与文献的探讨,可知华严宗的“性起”佛性论模式推重佛陀在果位引导众生修行和解脱中的核心作用,继承了印度佛教救济论的特征。与之相对,天台宗的“性具”佛性论和禅宗的随缘任运的思想,更加注重众生作为修行主体的自主性。然而,在天台宗的圆融思想中,众生论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种潜能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实现,众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彰显。综而言之,众生的地位在印中佛性论的结构中呈现出转宾为主、宾主历然有别的基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论 救济论 众生论 佛教
下载PDF
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青田侨乡实践探索
16
作者 陆羽婕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3,共2页
2024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佛教界主动参与全球宗教与文明对话,同各国佛教界开展友好交流,推动民间往来,促进民心相通”。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佛教文化对外交流,讲好中国... 2024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佛教界主动参与全球宗教与文明对话,同各国佛教界开展友好交流,推动民间往来,促进民心相通”。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佛教文化对外交流,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佛教界发挥着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 佛教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故事 文明对话 对外交流 王沪宁
原文传递
太虚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维护与发展
17
作者 庞博阳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61,共2页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一些学者运用新的方法研究佛教,对佛教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作为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僧人,太虚法师反对质疑传统的观点,以理性的方式捍卫中国佛教的传统,并努力使中国佛教在新的时代立足。太虚法师...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一些学者运用新的方法研究佛教,对佛教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作为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僧人,太虚法师反对质疑传统的观点,以理性的方式捍卫中国佛教的传统,并努力使中国佛教在新的时代立足。太虚法师的佛学理论建构既巩固了佛教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促进了佛教的现代化,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法师 佛教 佛学理论 西学东渐 传统叙事 佛教传统 维护与发展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汉译佛经“罗刹”概念的文化渊源及其中国化转型
18
作者 李心苑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罗刹”概念最早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在被佛教吸收改造后,逐渐与佛陀本生和观音救难信仰结合起来,成为佛教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多重中国化转型,最终成为中国民间信仰和民间文... “罗刹”概念最早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在被佛教吸收改造后,逐渐与佛陀本生和观音救难信仰结合起来,成为佛教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多重中国化转型,最终成为中国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学的重要素材,特别是在明清小说中呈现出新的文化象征,进一步彰显了其反思和批判现实的精神情趣。这种跨越中印、纵贯古今并涉及多种宗教的文化元素,充分说明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力量以及佛教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刹 佛经 佛教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国化视域下的世俗化概念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云路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4,159,160,共9页
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具体实践,亟需构建以藏传佛教中国化为基础的学术话语体系。长期以来,以基督教为背景的世俗化理论由于暗合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背景以及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具体实践,亟需构建以藏传佛教中国化为基础的学术话语体系。长期以来,以基督教为背景的世俗化理论由于暗合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背景以及民主改革后藏传佛教发展的某些现象,被一些研究者用在对藏传佛教的阐释中,实则是对藏传佛教中国化在起因、过程与结果上的误读。藏传佛教中国化应正确对待西方宗教观念的介入和影响,实现自身由政治术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向,在国家与社会的结构性关系中建构具有中国宗教社会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藏传佛教 世俗 学术话语
下载PDF
何为“自由”:太虚佛教改革的中国化意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惠忆晨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共39页
本文以近代著名僧人太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佛教改革和社会思想论说为对象,分析太虚是如何从佛教教理出发,因应当时的各种社会思潮,提出社会改革方案,并论述佛教同社会思潮以及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本文一方面管窥佛教文明面... 本文以近代著名僧人太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的佛教改革和社会思想论说为对象,分析太虚是如何从佛教教理出发,因应当时的各种社会思潮,提出社会改革方案,并论述佛教同社会思潮以及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本文一方面管窥佛教文明面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适应与转化何以可能,另一方面呈现一种积极入世的中国佛教面貌,使太虚的理念同韦伯比较宗教社会学中有关大乘佛教的现世心态和生活动力的论述展开隔空对话。最后,本文尝试从“方便”与“究竟”的范畴入手挖掘太虚社会理论的价值,也为佛教中国化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社会转型 佛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