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沈从文《月下小景》集对佛经故事的重写 被引量:9
1
作者 龚敏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206,共21页
关键词 《月下小景》 佛经故事 沈从文 虚构 重写 改写 作品 年代 西南少数民族 题记
下载PDF
“情人身上特征”母题与个人隐私权——《聊斋志异·霍生》的佛经故事溯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 孙忠权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关注唯有夫妻才能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特征,由此构成故事的情节核心,此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早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到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逐渐得到强化,个体的尊严只... 关注唯有夫妻才能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特征,由此构成故事的情节核心,此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早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到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逐渐得到强化,个体的尊严只有被群体伦理认同,才成其为尊严,这必然带来对个人隐私权的忽视甚至蔑视。明代之后市民阶层因“知觉剥夺”、娱乐较少而尤其喜欢窥视窥听,构成了“情人身上特征”母题滋长、接受传播复制的审美动因。《聊斋志异》却以此母题揭示了一个针砭世俗恶俗的话题,从而对该母题的思想内蕴进行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佛经故事 母题新变 《聊斋志异》
下载PDF
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守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或凝炼成精致美妙的母题,或演变为卓然独立的类型,从叙事艺术到哲理内涵都给予中国民间创作和作家文学以深刻有力的影响。从母题和类型入手解析佛经故事...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或凝炼成精致美妙的母题,或演变为卓然独立的类型,从叙事艺术到哲理内涵都给予中国民间创作和作家文学以深刻有力的影响。从母题和类型入手解析佛经故事,并和中国民间故事作形态学比较,成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比较文学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 佛经故事 演变 传译 佛教传入 作家文学 民间创作 叙事艺术 研究课题 比较文学 形态学 印度 母题 哲理
下载PDF
毒药、诬陷仇人与佛经故事——外来影响与中国文学主题复仇方式描写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 郝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对待"投毒"、"诬陷"这类复仇方式,经历了由佛经误读、容受到认同的观念演进过程,表现出华夏中土传统伦理性支配力逐渐弱化,对于功利性复仇目标实现的关注渐趋强化。外域宗教文献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介入,对于中国伦... 对待"投毒"、"诬陷"这类复仇方式,经历了由佛经误读、容受到认同的观念演进过程,表现出华夏中土传统伦理性支配力逐渐弱化,对于功利性复仇目标实现的关注渐趋强化。外域宗教文献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介入,对于中国伦理型的主流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具体的文学母题虽然细小,也可明显看出这一影响的轨迹。市民理想风习,将儒家庄严复仇制度规定下的伦理规约世俗化、诙谐化了。这也是文化传播濡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药 诬陷 复仇方式 佛经故事 文学主题
下载PDF
佛经故事传中国 比较故事园地结硕果——评刘守华教授新著《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桑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故事,由此就使许多印度故事在中国土地上扎下根来,滋养人心及艺文,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早在20世纪20年代...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故事,由此就使许多印度故事在中国土地上扎下根来,滋养人心及艺文,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就曾写道:"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 佛经故事 刘守华 演变 教授 园地 民族文化交流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明清小说蛇毒无意中疗病母题与佛经故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明清小说中蛇毒无意中疗病母题可促进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及男女关系缔结。母题在历时性演变过程中,个案文本有一个单一叙事到民俗意蕴逐渐丰富的嬗变过程。多种异文对于接受者具有交互作用,佛经相关故事具有增殖性,在传播过程中相互触... 明清小说中蛇毒无意中疗病母题可促进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及男女关系缔结。母题在历时性演变过程中,个案文本有一个单一叙事到民俗意蕴逐渐丰富的嬗变过程。多种异文对于接受者具有交互作用,佛经相关故事具有增殖性,在传播过程中相互触发、相互补充,故事演变过程中不断增添细节,丰富饱满。故事还往往与特定的地方区域风俗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具有现实性和真实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无意中疗病母题 伦理倾向 明清小说 佛经故事 中印比较
下载PDF
《聊斋志异·霍生》的佛经故事溯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1,共5页
关注唯有夫妻才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由此构成故事情节核心,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渐强,个体尊严只有被群体伦理认同,才成... 关注唯有夫妻才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由此构成故事情节核心,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渐强,个体尊严只有被群体伦理认同,才成其为尊严,这必然带来对个人隐私权的忽视甚至蔑视。明代后市民阶层因"知觉剥夺"、娱乐少而喜窥视窥听,构成了"情人身上特征"母题滋长、接受传播复制的审美动因。《聊斋志异》却以此母题揭示了一个针砭世俗恶俗的话题,对该母题思想内蕴进行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佛经故事 母题新变 《聊斋志异》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闻音预见母题——兼谈佛经故事对中土想象力的触媒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4-66,共3页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 ,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 ,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文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 ,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 ,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 ...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 ,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 ,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文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 ,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 ,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 ,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 ,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 ,人所能达到的 ,动物也能达到 ;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 ,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 ,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佛经故事 汉译佛经 闻音预见 母题 声音预兆 小说史 人格化 政治性
下载PDF
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的“高僧与美女故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官福 《东疆学刊》 2006年第3期19-25,共7页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 高僧与美女 中韩两国 原型
下载PDF
佛经故事与《补江总白猿传》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德明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补江总白猿传》是唐初期的一篇文言小说。富于艺术想象,情节离奇曲折,文学价值高,影响深远。这部小说从题材、情节以及环境铺陈的描写手法,无不受到佛经故事的影响。因佛经故事对《补江总白猿传》的影响,使其与魏晋小说相比,在文学性... 《补江总白猿传》是唐初期的一篇文言小说。富于艺术想象,情节离奇曲折,文学价值高,影响深远。这部小说从题材、情节以及环境铺陈的描写手法,无不受到佛经故事的影响。因佛经故事对《补江总白猿传》的影响,使其与魏晋小说相比,在文学性方面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唐初小说 文学性
下载PDF
从《经律异相》看佛经故事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渗透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守华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188-196,共9页
研究佛经故事在中国的传播和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成书于1500年前的《经律异相》50卷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国民间故事曾受过印度故事的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汉译佛经故事来实现的。《经律异相》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求... 研究佛经故事在中国的传播和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成书于1500年前的《经律异相》50卷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国民间故事曾受过印度故事的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汉译佛经故事来实现的。《经律异相》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求这种外来影响的十分重要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律异相》 佛经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故事类型索引 中国民间笑话 民间文学 猕猴 婆罗门 《百喻经》 动物故事
下载PDF
《笑林》与佛经故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9-32,共4页
汉魏六朝时期,随着佛经的大量传入与翻译,佛经故事为中国文学,尤其是为小说提供了素材。笔者认为邯郸淳《笑林》中"善治伛者""愚人和羹""不识镜""汉世老人""呆女婿吊丧""偷肉&q... 汉魏六朝时期,随着佛经的大量传入与翻译,佛经故事为中国文学,尤其是为小说提供了素材。笔者认为邯郸淳《笑林》中"善治伛者""愚人和羹""不识镜""汉世老人""呆女婿吊丧""偷肉"等故事均与佛经故事有很大的联系。并从内容、形式、语言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而对于《笑林》的结集,笔者以为,当是三种力,即嘲愚传统、时代风尚、佛教般若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佛教般若思想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林 愚痴 佛经故事
下载PDF
《生经》故事的持久魅力——佛经故事札记之一
13
作者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6,共5页
《生经》是西晋高僧竺法护汉译的一部佛教经典 ,讲说佛祖及其弟子的本事、本生故事。本文就其中的鳖与猕猴、王子造机关木人和机智小偷等三个故事 ,和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比较 ,探寻了中国民间文学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生经 佛经故事 母题 故事类型
下载PDF
柳宗元动物寓言与佛经故事关系初探
14
作者 刘金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大多集中在谪居永荒的十年间,而此时正是他倾心沉溺于佛典之时,其动物寓言,无论文体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深受佛经寓言的影响。而柳宗元虽然好佛,并不因之排斥儒学,故对"宗元佞佛"的说法应当辩证地理解。柳宗...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大多集中在谪居永荒的十年间,而此时正是他倾心沉溺于佛典之时,其动物寓言,无论文体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深受佛经寓言的影响。而柳宗元虽然好佛,并不因之排斥儒学,故对"宗元佞佛"的说法应当辩证地理解。柳宗元凭借其寓言的大量创作实践及其成就,对中国寓言文体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动物寓言 佛经故事 儒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汉译佛经故事神通类型与话语功能研究
15
作者 王红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神通力是佛教传教的重要手段,早期佛经故事主要描述的是"六神通",随着佛教不断发展,经典不断被创造,对神通的想象更加奇幻多姿,出现变形幻化术、呼风唤雨等神通力。大乘佛教徒在禅定冥思中把神通想象发展到极致,出现菩萨不思... 神通力是佛教传教的重要手段,早期佛经故事主要描述的是"六神通",随着佛教不断发展,经典不断被创造,对神通的想象更加奇幻多姿,出现变形幻化术、呼风唤雨等神通力。大乘佛教徒在禅定冥思中把神通想象发展到极致,出现菩萨不思议神通。佛经中关于神通力的想象夸张奇幻、神异诡谲、超凡脱俗,富于神话思维的特点,形成叙事神异、奇特的异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通观 佛经故事 六神通 斗法主题
下载PDF
佛经故事与历代笑话
16
作者 夏广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佛教东渐,佛经故事随佛典汉译等途径流播中土,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笑话。这些深受佛经故事濡染刻烙的笑话,印证了梵汉交融给民间文学带来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 佛经故事 笑话 民间文学
下载PDF
佛经故事与河湟口传文学
17
作者 蒲生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3-89,共7页
河湟口传文学中吸收、转化了大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佛经故事在河湟民间被广为戏仿是由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情境和文化语境所致。这些民间化了的佛经故事又在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佛经故事 河湟地区 口传文学
下载PDF
古代动物昆虫斗智描写与佛经故事
18
作者 王立 《文史杂志》 2001年第6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佛经故事 中国 古人 动物 昆虫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佛经故事》数据库:民俗学者的问题与方法
19
作者 董晓萍 《励耘学刊》 2014年第2期1-32,共32页
汉语佛经故事是在我国佛典经籍和口头传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文本,自汉魏以来(约公元前1世纪)起,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佛经故事对我国历代儒学、知识分子思想和民间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佛庙僧讲和佛教典藏,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亚洲国家,主... 汉语佛经故事是在我国佛典经籍和口头传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文本,自汉魏以来(约公元前1世纪)起,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佛经故事对我国历代儒学、知识分子思想和民间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佛庙僧讲和佛教典藏,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亚洲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大众共享文化。20世纪以来,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佛经故事为对象的讨论,曾成为我国公共领域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受到全球消费文化的市场强势逻辑的牵引,对佛经故事遗产的传承还无可回避地触及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包括我国文化传统的多元构成,我国高校宗教学教育的断层与重续,我国佛教寺庙和佛教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另一方面,佛经故事的哲学内涵、佛学人生智慧的用途、佛事仪式的成分和表演的传统等,受到不同政治经济力量的控制,正在成为文化演变与创新中具有复杂动力和特殊地位的叙事文本。在我国这一独特文明体中,在全球化下世界现代文化输出方式经历着激烈转型的时期,如何正确阅读和传承佛经故事原典,如何使之未来传承,是一个充满理论诱惑和实践挑战的学术课题,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教育建设有着迫切意义的现实问题。从民俗学的角度开展对佛经故事的研究,可以使用故事类型学和数据库的方法,这有利于发挥民俗学的长处。本文以《佛经故事》数据库为个案进行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 民俗学 故事类型 数字化
下载PDF
蛇鼠、藏宝、掘宝秘诀与佛经故事——中国古代掘宝母题动植物功能的跨文化探源
20
作者 王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2-97,共6页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其...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其逆向思维和补充。藏宝掘藏故事中的蛇、鼠意象,其文本渊源,在巴利文本生故事与中古汉译佛经中普遍流传的"感恩动物忘恩人"母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佛经故事 神秘 文本 汉译佛经 意象 感恩 秘诀 逆向思维 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