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汪云朋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平衡功能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9、5.555,P<0.05);试验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4、8.637、26.306、5.162、7.579、15.302、8.918、8.080、20.745、10.862、1.397、6.806,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作业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衡功能 功能性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采取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干预对上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梦露 尔兆娟 肖中兴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在脑卒中疾病中联合应用,对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在脑卒中疾病中联合应用,对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作业疗法联合数字OT训练系统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训练配合度、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健康生活质量(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5、3.47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1、2.55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7、7.053、4.750、3.534、7.755、3.782、7.559、4.507,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联合干预的效果明显,可改善其认知、神经功能,经合理训练后其上肢功能恢复明显,提升患者日常ADL、生活质量及训练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数字OT训练系统 作业疗法 上肢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3
作者 窦丽辉 刘俊英 +5 位作者 窦静敏 贾亮 李鹏 张颜礼 李国峰 王贵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01—2022-12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在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01—2022-12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精神状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及血清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5.13±1.14)分、5-HT水平(123.65±12.41)mg/L低于对照组(6.89±1.26)分、(128.76±13.37)mg/L(均P<0.05);MMSE评分(24.59±2.47)分、MoCA评分(23.17±1.19)分、MBI评分(74.65±7.81)分、FIM评分(95.46±9.92)分及BDNF(17.58±2.24)ng/L、NGF(12.95±1.43)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23.04±2.31)分、(21.38±1.14)分、(71.32±7.48)分、(90.85±9.37)分、(15.12±2.06)ng/L、(11.07±1.35)ng/L(均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能够改善PSCI患者精神状况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因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经颅磁刺激 作业疗法 精神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金瑞勤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 分析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OT)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分析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OT)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OT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O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患侧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歪舌斜、肢体瘫软、神疲乏力、共济失调、舌苔薄白及脉细弱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S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OT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症状、调节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作业疗法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孙秋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54-0157,共4页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64例,均选取于2022.12-2023.07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入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乱数表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作业组(n=32...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64例,均选取于2022.12-2023.07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入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乱数表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作业组(n=32,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联合作业疗法)与康复组(n=32,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肢体平衡、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Carroll上肢动作评定量表(ARA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均高于康复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测试量表(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均高于对康复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平衡功能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作业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原文传递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袁玉兰 任雅娇 龙小静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评价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障碍 作业疗法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 常规关节松动术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脑电波、神经认知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孟 万鸽 张靖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电波、神经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手段,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观察两组治...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电波、神经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手段,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Gesell智商发育评分、脑电功率指标(θ波、β波、α/SMR功率比值)、神经认知发育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 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etion measure, FMFM)评分和肌张力(内收肌、腓肠肌、腘绳肌)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Gesell智商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θ波功率、α/SMR功率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β波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MGB-1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收肌、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有利于改善脑瘫患者脑电波,恢复精细运动能力,促进神经认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脑性瘫痪 作业疗法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早产脑瘫患儿精细动作功能的效果
8
作者 陈利 刘国磊 +1 位作者 王子杰 魏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3427-3429,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早产脑瘫患儿精细动作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脑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儿童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联合30 ...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早产脑瘫患儿精细动作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脑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儿童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联合30 min作业训练,对照组仅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精细动作功能评分。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每个疗程2周时间),两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评表(FMFM)总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的FMFM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儿在视觉追踪、抓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长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1.07%和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脑瘫患儿采用作业疗法对于精细动作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早产 脑瘫 精细动作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小雨 叶华 陈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老人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老人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上述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作业疗法 康复效果 预后
下载PDF
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洁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后,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各个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作业疗法干预模式可显著增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应
11
作者 池莉丹 黄金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潘桥院区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顾者各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及照... 目的探讨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潘桥院区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顾者各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及照顾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情况,干预前后照顾者的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FBS)评分、患者的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FBS各维度评分、患者的ISM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引入系统化作业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及照顾者的精神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作业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照顾者负担
下载PDF
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金京星 颜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8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之数字OT训练系统疗法,对比两...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08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之数字OT训练系统疗法,对比两组康复效果、ADL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8.53%高于对照组的80.8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上肢功能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MoCA评分更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采取数字OT训练系统与作业疗法联合干预,可改善认知、神经、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OT训练系统 作业疗法 脑卒中 NIHSS MOCA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头体针联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重塑的影响
13
作者 俞丽燕 盛有根 张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是由于患者的脑内动脉受损,脑部血流供给异常,局部脑组织缺氧或受到压迫造成高级中枢运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出现脊髓神经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病态的运动模式[1]。患者上肢肌群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手的局部肌... 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是由于患者的脑内动脉受损,脑部血流供给异常,局部脑组织缺氧或受到压迫造成高级中枢运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出现脊髓神经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病态的运动模式[1]。患者上肢肌群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手的局部肌群屈伸功能失调,临床可见手指关节僵直畸形,手肘屈伸不利等协同运动障碍症状,严重妨碍上肢功能活动的完成,尤其是手部精细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西医针对脑卒中后出现的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主要采取药物营养脑神经,康复训练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和电刺激疗法缓解肌肉紧张度等治疗,虽可缓解上肢肌肉痉挛,但仍无法有效恢复手部精细动作的功能,治疗效果常未达到患者及家属预期。中医学认为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位主要在脑和肩手部,多因气血逆乱冲犯脑窍,脑髓脉络痹阻,脏腑功能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使得筋失濡养而拘急,其治疗一方面从脑出发可采用头针养脑充髓、醒脑开窍,另一方面从经筋出发采用体针和康复疗法舒筋缓急、通利关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脑组织缺氧 高级中枢 作业疗法 通利关节 醒脑开窍 关节僵直 康复疗法
下载PDF
团体心理治疗联合作业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自我意识、潜在认知及复饮率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蒋璐繁 郑静 +4 位作者 靳自斌 沈靑峰 梁洪波 翟红梅 杨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作业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自我意识、潜在认知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自愿戒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作业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作业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自我意识、潜在认知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自愿戒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团体心理治疗+作业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意识、认知功能及复饮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2周至干预8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呈降低的趋势,并且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研究组各时刻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至干预8周的自我意识量表(SC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CS)评分呈升高的趋势,研究组各时刻SCS评分、MoCA评分、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至干预8周的酒精依赖量表(ADS)评分呈降低的趋势,研究组各时刻A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复饮率分别为7.50%、1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30.00%(P<0.05)。结论将团体心理治疗结合作业疗法用于酒精依赖患者,在提高患者戒酒愿望的同时,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并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自我意识及自我效能,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治疗 作业疗法 酒精依赖 自我意识 复饮率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作业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恢复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15
作者 卢静 张宇飞 魏翔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作业疗法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速度、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作业疗法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速度、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观察组给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患儿上肢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allet、Gilbert、Raimondi评分,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后伸、外旋、内旋、内收活动度,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作业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肩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作业疗法 上肢功能恢复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李娟 唐婷婷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9期2380-2383,共4页
目的:探究作业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作业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单一肢体康复训练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作业疗法和肢体康复训练。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WHO生存质量(WHOQOL-10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100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6,P<0.05)。结论:对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中采用作业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自身的上肢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肢体康复训练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17
作者 伍宝银 赵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7-0050,共4页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案,同时探讨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方案,在其中应用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随机分两组。单纯作业疗法(对照组、42例),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治疗组、42例)。比较各指标数据。结果 治疗组患...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案,同时探讨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方案,在其中应用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随机分两组。单纯作业疗法(对照组、42例),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治疗组、42例)。比较各指标数据。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评分、认知能力评分、语言能力发育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在数据方面的表现,均较对照组理想,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作业疗法结合听统治疗方案治疗,可帮助改善语言、认知、运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作业疗法 听统治疗 语言 认知 运动
原文传递
作业疗法对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探究与讨论
18
作者 孔燕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32-0035,共4页
评估作业疗法的实施对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与价值。方法 对精神障碍疾病稳定期病例的收集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2月,将符合该时间段要求且纳入治疗的120例精神障碍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评估作业疗法的实施对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与价值。方法 对精神障碍疾病稳定期病例的收集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2月,将符合该时间段要求且纳入治疗的120例精神障碍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为(16.21±1.57)分,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病情恢复情况评分为(16.13±1.09)分,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健康状况评分为(22.23±2.01)分,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率为96.67%(58/60),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作业疗法对精神障碍稳定期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情恢复以及精神健康状况提升有重要意义,还可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优化,有较为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稳定期 作业疗法 影响
下载PDF
基于小组形式的作业疗法在学龄前脑瘫儿童治疗中的效果
19
作者 陈能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101-0104,共4页
观察探究小组形式的作业疗法对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时段到我院进行诊治的56例学龄前脑瘫儿童临床资料开展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及实验组各28例。其中28例参照组的患儿采用... 观察探究小组形式的作业疗法对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时段到我院进行诊治的56例学龄前脑瘫儿童临床资料开展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及实验组各28例。其中28例参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一对一作业疗法进行干预,实验组的患儿则采用以小组为形式的作业疗法进行干预。对共计56例患儿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以此来判断不同干预方法的实际效果。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PPSI)以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上述指标评分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应用小组形式作业疗法对学龄前脑瘫儿童实施治疗,其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儿童认知功能均有大幅提升,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儿童 作业疗法 小组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