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影响当今电影作品接受的几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艳英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2-54,共3页
中国电影现状多艰,大片票房突出但口碑较差,青年导演电影创作遍地开花但难为受众喜爱。原因何在?社会急剧转型产生了社会心理的嬗变,受众的心理影响着对影片的接受;中国电影本身的故事架构落后于时代的心理诉求;中国电影理论传统的碎片... 中国电影现状多艰,大片票房突出但口碑较差,青年导演电影创作遍地开花但难为受众喜爱。原因何在?社会急剧转型产生了社会心理的嬗变,受众的心理影响着对影片的接受;中国电影本身的故事架构落后于时代的心理诉求;中国电影理论传统的碎片化状态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着受众对电影作品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心理嬗变 故事架构 电影传统 作品接受
下载PDF
简析作品接受的伦理维度——以《觉醒》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昕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8-91,共4页
在英美文学的历史上,《觉醒》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因自身蕴含的伦理观念与不同时代的伦理环境之间复杂的角力而历经浮沉。文章以伦理为依托,对二者的接受历程进行爬梳,从而揭示伦理对作品接受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觉醒》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作品接受 文本伦理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巴尔扎克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3
作者 刘盈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9期47-49,共3页
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巴尔扎克因其现实主义的精湛写作技艺而闻名于世。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到了20世纪初,他以“巴鲁萨”之名首次进入中国翻译界的视野,从此开启了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在众多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巴尔扎克的... 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巴尔扎克因其现实主义的精湛写作技艺而闻名于世。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到了20世纪初,他以“巴鲁萨”之名首次进入中国翻译界的视野,从此开启了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在众多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巴尔扎克的作品逐渐走进了中国文学领域并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巴尔扎克和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特点,以及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文学传播 文学作品接受 文学价值与意义
下载PDF
苏童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4
作者 张云丹 许宗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苏童及苏童作品研究在我国学界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苏童作品的对外译介研究寥寥无几。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了持续译介,且译本接受效果整体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苏童作品本身的特点、多... 苏童及苏童作品研究在我国学界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苏童作品的对外译介研究寥寥无几。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了持续译介,且译本接受效果整体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苏童作品本身的特点、多媒介的传播渠道、“汉学家+目的语国家出版社”的译介模式和人文交流对文学译介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作品 英语世界 译介 作品接受
下载PDF
从J·S·巴赫的时代探讨其音乐的理解和接受 被引量:2
5
作者 聂普荣 冯存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98-103,111,共7页
J·S·巴赫及其音乐在当下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巴赫时代的德奥社会、文化思潮、音乐现状等视角切入,结合巴赫的简要生平及创作对其音乐理念、音乐风格及音乐接受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巴赫在其音乐中创... J·S·巴赫及其音乐在当下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从巴赫时代的德奥社会、文化思潮、音乐现状等视角切入,结合巴赫的简要生平及创作对其音乐理念、音乐风格及音乐接受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巴赫在其音乐中创造了一个音乐世界,但他本人并没有站在现实音乐世界的中心,巴赫音乐的"重新发现"与自律论美学的兴起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巴赫 变革时代 生平与创作 作品接受
下载PDF
英译《红楼梦》副文本推介模式与接受度研究——基于英语世界的读者访谈 被引量:3
6
作者 蒋亦文 张政 《外语与翻译》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聚焦《红楼梦》三译本的六个主要副文本元素,对25位英国阿斯顿大学学生进行了访谈。笔者参照社会学实证研究路径,整合访谈数据并探讨不同译本的副文本推介模式与作品接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受访者普遍希望翻译文学的副文本具... 本文聚焦《红楼梦》三译本的六个主要副文本元素,对25位英国阿斯顿大学学生进行了访谈。笔者参照社会学实证研究路径,整合访谈数据并探讨不同译本的副文本推介模式与作品接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受访者普遍希望翻译文学的副文本具备显化的特征,杨译本未使用前言、封底等元素推介作品,这对提高其海外接受度不利;2.阅读翻译文学,受访者倾向选择熟悉的出版商;3.对不了解我国文学的英语世界普通读者来说,副文本是文学外译的一张名片,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作品输出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本 副文本 访谈 作品接受 推介模式
下载PDF
试从“召唤结构”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琨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8期25-25,共1页
绘画作品多元化已成趋势,绘画作品在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观赏者观赏时的心理过程。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不确定点或意义空白可以促使观赏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 绘画作品多元化已成趋势,绘画作品在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观赏者观赏时的心理过程。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不确定点或意义空白可以促使观赏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并发挥想象,从而形成观赏者对该作品独特的认知定义。"召唤结构"不仅使观赏者获得了寻找作品意义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创作者与观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文章试从"召唤结构"讨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绘画作品艺术情感创作接受
下载PDF
论全球化视野下大学中国文学课程对张爱玲的接受和塑造
8
作者 梁慕灵 《写作》 2019年第5期109-115,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张爱玲其人其文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视野之下不论在中国大陆、台湾省、香港还是新加坡的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关课程都会以各种形式收入张爱玲的作品或相关论述,或以单篇收录的方式,或...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张爱玲其人其文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视野之下不论在中国大陆、台湾省、香港还是新加坡的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关课程都会以各种形式收入张爱玲的作品或相关论述,或以单篇收录的方式,或以专题作家研究的方式。张爱玲现象本身已成为汉语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范例。以全球化的整体视野,研究30多家海内外大专院校对张爱玲本人和作品的看法和解读如何、课程中将张爱玲放置于哪一个位置,怎样与其他作家并置、比较,并归纳出各地对张爱玲作品的解读方向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学和汉语写作关系的特色和看法。最后,借用文学场域的理论来分析张爱玲现象在全球的接受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张爱玲 文学课程 作品接受 文学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