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小说写作应遵循“不作恶”原则
1
作者 李儒俊 邱冬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网络小说因其过度的商业化以及文学审美价值标准的缺失致使其道德观念薄弱,注重感官刺激,摒弃了文学的责任承担和伦理道德的约束,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审美和价值取向造成不良影响。受Google商业信条"不作恶"原则的启发,... 网络小说因其过度的商业化以及文学审美价值标准的缺失致使其道德观念薄弱,注重感官刺激,摒弃了文学的责任承担和伦理道德的约束,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审美和价值取向造成不良影响。受Google商业信条"不作恶"原则的启发,借鉴中外宗教戒律提出网络小说写作至少遵循"不作恶"原则——不过分赞美和宣扬肆意杀戮、偷盗抢劫、奸淫、妄言欺诈以及渎神,并对网络小说写作如何"不作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不作恶”原则 代入感 青少年
下载PDF
“无知者无罪”的合理性根据是否存在——从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作恶出于无知”的反驳看
2
作者 郦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无知者无罪"意味着行为者由于无知可以对其行为选择及其结果不承担责任。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无知者无罪"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过失。这种观点或许可以从苏格拉底关于"无人自愿作恶,作恶出于无知"的命题... "无知者无罪"意味着行为者由于无知可以对其行为选择及其结果不承担责任。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无知者无罪"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过失。这种观点或许可以从苏格拉底关于"无人自愿作恶,作恶出于无知"的命题中找到根据。按照苏格拉底的阐述,"作恶出于无知、明知而故犯"的现象是不存在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作恶并非真的纯粹出于无知,"明知而故犯"的现象是存在的。通过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命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科学命题,"无知者无罪"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作为道德命题,"无知者无罪"的合理性根据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无罪 有知 作恶
下载PDF
简论西塞罗“行善与作恶”的思想
3
作者 胡菊香 《神州》 2013年第13期173-173,共1页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关于“行善与作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至善与至恶》中。文章通过这部著作展开阐释,“行善与作恶”的思想实际上即是西塞罗关于道德的伦理观。求索能为正当生...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关于“行善与作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至善与至恶》中。文章通过这部著作展开阐释,“行善与作恶”的思想实际上即是西塞罗关于道德的伦理观。求索能为正当生活和良善行为的一切原理提供准则的目的,即最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行善与作恶 道德观
下载PDF
无人自愿作恶吗?——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4
作者 罗燕 饶丽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93-94,共2页
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提出知识即美德、无人自愿作恶、作恶是出于无知的著名论断;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则通过对德性、知识及行为是否自愿等诸要素的分析,得出美德并... 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提出知识即美德、无人自愿作恶、作恶是出于无知的著名论断;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则通过对德性、知识及行为是否自愿等诸要素的分析,得出美德并非知识、作恶也并非只出于无知、具体行为中的为善作恶都是自愿的等反驳观点。对照最近受人关注的朱令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系列违法和道德失范行为,它们无疑是对"无人自愿作恶"的现实背叛,或许亚里士多德对"无人自愿作恶"的批驳分析能为我国预防和减少这些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无人自愿作恶 启示
下载PDF
行善与作恶是自愿的吗--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的解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朝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0,共5页
行善与作恶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伦理学家的理论探究中,还是在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思考中,可以说是古已有之,迄今仍存。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和奥古斯丁(Augustine,公元354... 行善与作恶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伦理学家的理论探究中,还是在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思考中,可以说是古已有之,迄今仍存。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和奥古斯丁(Augustine,公元354-430年)对此问题的解答揭示了他们思想上的传承演进关系,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西塞罗 奥古斯丁 正义 行善 作恶
原文传递
妖怪作恶记
6
作者 刘子玚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一.二年级版)》 2009年第10期26-27,共2页
一天,小河里冒出一个小妖怪,他有四只脚,三只手.呲着大板牙,一脸坏笑。这天,他走进工厂,装出笑容满面的样子对工人说:“你们把污水排进河里吧,我可以给你们钱!”
关键词 《妖怪作恶记》 小学 作文 刘子玚
原文传递
不作恶
7
作者 王国华 《青年博览》 2011年第5期28-29,共2页
一个光头壮汉,赤着背,推搡着一个头发蓬乱的男人,问,你想怎么样?你想怎么样?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不作恶
原文传递
一种支持自适应联邦学习任务的可信公平区块链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宝晨 黄月 +3 位作者 孔兰菊 李庆忠 李文全 郭秋曼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04-2519,共16页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主流的共识机制尤其是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都存在算力过度耗费和吞吐量低等问题.而联邦学习作为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学习模型的本地训练和最终的参与方贡献度计算都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资源.因...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主流的共识机制尤其是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都存在算力过度耗费和吞吐量低等问题.而联邦学习作为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学习模型的本地训练和最终的参与方贡献度计算都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资源.因此,提出了一种支持自适应联邦学习任务的可信公平区块链框架TFchain,探索如何利用原本共识机制中耗费的大量算力来提高联邦学习的效率.首先,设计了基于区块链和联邦学习的全新共识机制PoTF(proof of trust and fair),该共识机制将区块链的节点设置为联邦学习的参与方,将原本共识机制中用于哈希计算的大量无效算力转移到联邦学习中,进行本地模型的训练和参与方贡献度的评估;其次,在提高区块链交易吞吐量的同时,对联邦学习的参与方进行了合理的贡献度评估和激励;最后,设计了防止节点作恶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TFchain能够在回收算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区块链的交易处理性能,对积极参与联邦学习的参与方进行有效正向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联邦学习 共识算法 奖励分配 贡献计算 激励机制 作恶检测 算力资源回收
下载PDF
Hyperledger Fabric共识机制优化
9
作者 汪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10期87-89,95,共4页
针对Hyperledger Fabric在背书服务阶段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背书节点行为的共识机制优化方案。首先,添加用于接收和处理背书行为信息的行为监测模块;其次,选取节点公钥和背书结果中读写集的哈希值作为反映节点身... 针对Hyperledger Fabric在背书服务阶段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背书节点行为的共识机制优化方案。首先,添加用于接收和处理背书行为信息的行为监测模块;其次,选取节点公钥和背书结果中读写集的哈希值作为反映节点身份及背书表现的行为信息;最后,分析和判定背书行为信息,通过判定结果动态调整各节点的能力值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通过检查节点能力值大小,及时发现系统中阻碍交易达成共识的作恶节点,提高区块链系统中交易成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ledger Fabric 背书节点 共识机制 作恶节点 区块链
下载PDF
闽南人的生死观及其文化意义——以闽南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冠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闽南民间故事蕴涵着闽南民众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心理迹象,其中也必然有意无意地传达出闽南人对生与死的独特想象,如"死而再生,生命长存"、"英雄不死,精神永存"、"善者善生、恶者恶死"等等,其中所演绎的生... 闽南民间故事蕴涵着闽南民众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心理迹象,其中也必然有意无意地传达出闽南人对生与死的独特想象,如"死而再生,生命长存"、"英雄不死,精神永存"、"善者善生、恶者恶死"等等,其中所演绎的生死观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从善则活,作恶则死。由此可以把握到闽南文化非常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生命追求。而且,通过闽南民间故事中让好人死后再生的独特传达,也体现了闽南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追求,这对深入认识闽南文化精神,促进闽南文化建设,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人 生死观 从善则活 作恶则死 乐观精神 生命追求
下载PDF
论苏格拉底的道德三命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树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9-22,共4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拓了哲学研究新领域——道德哲学,道德哲学由三条核心命题构成:"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道德哲学将人们的关注点从自然引向人及人类社会,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拓了哲学研究新领域——道德哲学,道德哲学由三条核心命题构成:"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道德哲学将人们的关注点从自然引向人及人类社会,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作用,肯定了人人有向善的愿望和禀赋。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对三命题进行了解读和评价,揭示了其历史及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无人有意作恶 含义 关系 评价
下载PDF
“用爱发电”的台湾叙事:网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文本内核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晓杰 《粤海风》 2019年第3期61-66,共6页
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年6月登陆腾讯视频后,播放量和豆瓣评分一路走高,成为今年具有标志性的网络影视作品。剧作以精神病患无差别杀人案件为叙事中心,批判了台湾社会“媒体作恶”的现状,并反思人性善与恶的边界问题。但是,... 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年6月登陆腾讯视频后,播放量和豆瓣评分一路走高,成为今年具有标志性的网络影视作品。剧作以精神病患无差别杀人案件为叙事中心,批判了台湾社会“媒体作恶”的现状,并反思人性善与恶的边界问题。但是,从剧作的叙事结构和结局处理,我们不难发现背后隐藏的颇具台湾特色的“用爱发电”内核。对于问题实质的回避和对罪恶的无底线宽宥,折射了台湾社会面临的重重问题,也折射了新时代国际环境和日益固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中台湾青年一代的惶惑与躲避。以“小清新”“小确幸”为代表的“用爱发电”思想,在深层次上显现着台湾文化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暴露了台湾语境中艺术与现实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爱发电” 媒体作恶 至善主义 《我们与恶的距离》
原文传递
麦克白形象新论
13
作者 李志敏 《电影评介》 2012年第9期107-108,共2页
麦克白的深刻与强大,在于他坚强而高贵的人格,这种人格同时包含着行善与作恶的两种可能性,并且,如果他选择前者,他完全可能成为一名功泽世人、彪炳史册的大英雄。因此,麦克白的悲剧,是一个高贵的人格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
关键词 麦克白形象 高贵的人格 行善与作恶 悲剧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之界限机能与司法认定
14
作者 陈小彪 曹婷婷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6-24,共9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是界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司法实践中行为特征的认定存在行为手段认定泛化,有组织认定混乱和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要素虚化三个问题。鉴于此,司法有必要明确行为特征的规范目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是界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司法实践中行为特征的认定存在行为手段认定泛化,有组织认定混乱和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要素虚化三个问题。鉴于此,司法有必要明确行为特征的规范目的,统一行为特征三个要素的认定标准,准确厘清行为特征三个要素与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手段”应当立足于体系解释的立场,即与暴力、威胁具有相当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基于组织性;从语义解释的角度,“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特征对行为特征的约束,为非作恶是行为表现,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后果,二者不能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手段泛化 规范目的 为非作恶 欺压残害群众
下载PDF
一幕人性沦丧的惨剧一曲捍卫人格尊严的悲歌
15
作者 杜慧春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9年第3期50-54,共5页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感化院的少年》,通过对二战末期十五个从城市逃难疏散来的感化院少年被村民们无情地遗弃在瘟疫猖獗的偏僻封闭的峡谷山庄里,艰难地求生存的状态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战争使纯真善良的孩子沦于非人的困...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感化院的少年》,通过对二战末期十五个从城市逃难疏散来的感化院少年被村民们无情地遗弃在瘟疫猖獗的偏僻封闭的峡谷山庄里,艰难地求生存的状态描写,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战争使纯真善良的孩子沦于非人的困境;使原本憨厚、纯朴的村民人性沦丧,异化为非人.作者以此说明;危胁人类生存的并非是瘟疫;而是人类自身点燃的战火。人类唯有摆脱战争,才能医治病态人性,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暴力 作恶 意识 遗弃 悲剧 抗争精神
下载PDF
器官捐献与分配:为中国的家庭优先原则辩护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明旭 范瑞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器官捐献作为器官移植中的核心环节,其如何分配常常引发伦理学的争议。我国的器官捐献原则中所包含的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原则是极具伦理价值及社会效益的,将"器官捐献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优先权"表述为"家庭优先原则&qu... 器官捐献作为器官移植中的核心环节,其如何分配常常引发伦理学的争议。我国的器官捐献原则中所包含的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原则是极具伦理价值及社会效益的,将"器官捐献者及其直系亲属的优先权"表述为"家庭优先原则"更符合中国国情。从生命伦理学"有利、尊重自主、不作恶、公正"四原则出发,为我国的家庭优先原则辩护,以提升民众对我国捐献器官分配体系的信任度,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分配 家庭优先原则 有利 尊重自主 作恶 公正
下载PDF
算法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与法律难题——从大数据杀熟谈起 被引量:13
17
作者 沈亮亮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
随着算法在市场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与深入,算法导致的价格共谋、数据垄断、算法作恶等问题开始渐渐显露,在算法社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法律能发挥多大效用需要继续探讨。
关键词 算法 大数据杀熟 价格共谋 算法作恶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动物形象分析
18
作者 焦晓静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是在以往类似作品的基础上深化拓展,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意愿。这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智慧敏捷的动物形象,同时他的笔下也出现了少数...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是在以往类似作品的基础上深化拓展,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意愿。这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智慧敏捷的动物形象,同时他的笔下也出现了少数作恶害人的动物形象。这些或善或恶的动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对自身、对社会现实人生的悲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动物形象 正面良善 作恶害人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沙漠中奇特的美——爱伦·坡作品中的生与死及其艺术效果
19
作者 李玲 《昆明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78-81,共4页
爱伦·坡是19世纪杰出的美国作家,他以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经历,创作出了内容怪诞、人物乖僻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对爱伦·坡两篇各具特色的小说的分析,揭示了其生死观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此精神影响下其作品所产生出的独... 爱伦·坡是19世纪杰出的美国作家,他以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经历,创作出了内容怪诞、人物乖僻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对爱伦·坡两篇各具特色的小说的分析,揭示了其生死观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此精神影响下其作品所产生出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即死 死即生 作恶 强刺激 非平衡 爱伦·坡
下载PDF
新时代的商会使命
20
作者 王忠明 《中国社会组织》 2019年第23期16-16,共1页
"两个健康"是工商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也应是商会组织必须履行的使命担当。那么为什么要搞"两个健康",怎样才能更好做好商会工作?各方面都在论证,我感觉可以用两段引语提供一些素材。第一段引语取自教... "两个健康"是工商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也应是商会组织必须履行的使命担当。那么为什么要搞"两个健康",怎样才能更好做好商会工作?各方面都在论证,我感觉可以用两段引语提供一些素材。第一段引语取自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百年通谕》,"人趋向于善,但同时又能作恶。他既能超越眼前之利,同时又受困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禄 商会组织 使命担当 引语 作恶 工商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