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技术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1
作者 张新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6-I0007,共2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农业领域,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其中作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性。在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农业领域,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其中作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性。在作物遗传育种技术课程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技术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农业人才,为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发展水平 知识和技能 家国情怀 思想品德 课程资源 互联网
原文传递
河南高职院校“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兰考三农职业学院为例
2
作者 王珍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作物育种方法的科学“,作物遗传育种”是我国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文章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对兰考三农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实例进行研究,讨论当前河南高职院校作物育种学科的教...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作物育种方法的科学“,作物遗传育种”是我国高职院校农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文章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对兰考三农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实例进行研究,讨论当前河南高职院校作物育种学科的教学现状及创新点,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培养学生的爱农情怀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生产方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乡村振兴 农业 教学
下载PDF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党支部 强化党建引领 深耕育人良田
3
作者 李志坤 《共产党员(河北)》 2024年第9期18-19,共2页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加强线上思政平台建设,丰富党建活动,增强实践锻炼,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课程思政建...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加强线上思政平台建设,丰富党建活动,增强实践锻炼,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多元素育人实效。打造“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农业大学 党建引领 作物遗传育种 实践锻炼 党建工作 课程思政 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4
作者 孙洪 程静 +2 位作者 詹克慧 张相武 杨艳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由于其引物设计比SSR简单,不需要知道SSR两端的碱基序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在多种动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作图、基因定位、...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由于其引物设计比SSR简单,不需要知道SSR两端的碱基序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在多种动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作图、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对ISSR技术的特点、实验操作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标记 作物遗传育种 种质鉴定 遗传多样性 基因定位 应用 标记技术 碱基序列 遗传作图 引物设计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军卫 张改生 +3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小利 宋亚珍 海江波 《陕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紧密连锁 RAPD DNA RFLP 作物遗传育种 杂种优势 杂交优势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应用进展
下载PDF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分子标记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 Ⅱ分子标记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及原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勋甲 尹艳 郑用琏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27-32,共6页
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主要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辅助选择、种质评价、基因克隆及杂种优势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之相应的遗传原理及分析方法也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
关键词 分子标记 作物遗传育种 运用原理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红兵 袁名安 罗水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479-483,共5页
以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着重分析了近十余年的学位论文选题特征,结果表明:1)从学位论文的视角,可将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分为起步发展期、转型过渡期和创新飞跃期3个发展阶段;2)1997—2006年的... 以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着重分析了近十余年的学位论文选题特征,结果表明:1)从学位论文的视角,可将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分为起步发展期、转型过渡期和创新飞跃期3个发展阶段;2)1997—2006年的学位论文选题呈现出研究对象涵盖作物广泛、传统研究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并用、多个研究方向并行发展、注重应用基础研究等四大特点。建议在今后的选题中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加大前沿基础研究力度、提高选题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学位论文 选题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亚星 周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82-684,共3页
ISSR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其引物设计简单,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无需知道两端的碱基序列,信息量大,已在植物的遗传作图、种质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对I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 ISSR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其引物设计简单,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无需知道两端的碱基序列,信息量大,已在植物的遗传作图、种质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对I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作物遗传育种 应用
下载PDF
《作物遗传育种原理》教学改革与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敏 张子学 丁为群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本文介绍了《作物遗传育种原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原理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教学管理
下载PDF
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实质——个体遗传力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常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5期103-104,共2页
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的遗传意义,提出一般配合力在实质上就是个体遗传力,并论述了个体遗传力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一般配合力 个体遗传 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高职作物遗传育种课堂学习问题与教学改革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学慧 申顺先 +3 位作者 张亚菲 郑钊冰 王杨铭 王晓琼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24期94-96,100,共4页
课堂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渠道,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针对学生在作物遗传育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从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讲好育种家故事、构建“学生中心”课堂、增加实践教学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课堂活... 课堂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渠道,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针对学生在作物遗传育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从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讲好育种家故事、构建“学生中心”课堂、增加实践教学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课堂活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作物遗传育种 课堂活力 教学改革 对策
下载PDF
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野十三五冶发展重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江丽 董文琦 杜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66-70,共5页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学科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作物遗传育种视野下的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13
作者 余霜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140-2141,2153,共3页
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分析世界循环农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和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并从作物遗传育种方面提出了如下对... 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分析世界循环农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和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并从作物遗传育种方面提出了如下对策: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推进超高产育种;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抗旱品种资源开发;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培育高抗低肥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循环农业 经济
下载PDF
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宜春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例
14
作者 焦茂兴 李润根 +1 位作者 刘苏铭 刘小林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以宜春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措施和成效,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 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结合科研平台对《作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本科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
15
作者 黄翠红 郭涛 +2 位作者 刘永柱 杨瑰丽 王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24期130-131,共2页
针对作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的特点和传统日常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立足于科研平台及产学研基地建设,利用科研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对实验教学的开放与有效配合,优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案、建立新的实验课教学体系等方面对作物遗传育种本... 针对作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的特点和传统日常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立足于科研平台及产学研基地建设,利用科研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对实验教学的开放与有效配合,优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案、建立新的实验课教学体系等方面对作物遗传育种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科研平台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
16
作者 邹枚伶 王海燕 +1 位作者 卢诚 王文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3期29-31,50,共4页
随着拟南芥、水稻、蓖麻等多种高等植物DNA序列测序工作的完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挖掘和检测目前正处于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焦点和热点。SNP由于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多、遗传稳定性高等特点,因而在作... 随着拟南芥、水稻、蓖麻等多种高等植物DNA序列测序工作的完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挖掘和检测目前正处于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焦点和热点。SNP由于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多、遗传稳定性高等特点,因而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SNP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特点、应用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作物遗传育种 遗传标记
下载PDF
将绿色和希望洒向人间——记扬州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学彪
17
作者 苏丹 《科学中国人》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专家档案潘学彪1949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1月原江苏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94-1995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进修和合作研究。曾任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现任扬州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中... 专家档案潘学彪1949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1月原江苏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94-1995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进修和合作研究。曾任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现任扬州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中的植物生物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负责人,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种业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生导师 扬州大学 农业经济 粮食生产 物质基础 社会
下载PDF
农林高校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8
作者 陈延惠 胡青霞 《科教文汇》 2012年第1期60-60,共1页
本文根据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以及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实践和体会,对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工作提出几种观点。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园艺作物遗传育种 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19
作者 崔少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在国家的高科技产业中,生物技术一直是最重要的技术。它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的问题,而且在生活物质短缺和粮食安全下降等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自1930年代中叶以来,作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国家的高科技产业中,生物技术一直是最重要的技术。它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的问题,而且在生活物质短缺和粮食安全下降等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自1930年代中叶以来,作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抗生素,氨基酸发酵, DNA重组,这些都是基于这一点而开发出来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与空间十分广阔,它可以在农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
作者 张子学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2期110-111,共2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十分重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的主要内涵、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重点学科 建设 探索与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