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没有受到意象派的真正影响——兼论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的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新诗革命是中西方诗歌史上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前者是诗的技术的小改良,后者是诗的文体的大革命。意象派运动在诗的内容的世俗化和诗体的自由化上,确实影响了胡适及中国的新诗革命。但是胡适所受的影响远远没有通行的观... 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新诗革命是中西方诗歌史上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前者是诗的技术的小改良,后者是诗的文体的大革命。意象派运动在诗的内容的世俗化和诗体的自由化上,确实影响了胡适及中国的新诗革命。但是胡适所受的影响远远没有通行的观念认为的那么巨大。胡适的“八事”与意象派的“三条原则”和“六条原理”都有巨大差异。中国的国情和胡适做人做学问的个性使他夸大了意象派运动的文体革命及诗体解放的程度,故意忽视意象派的精髓:高度重视偏重于图像而非象征的意象、清晰和有力兼顾的凝炼和适当保留格律形式的诗的音乐性。意象主义的“意象”与中国的“意象”颇异,im agism更应该译为“意像主义”或“具象主义”而不是“意象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运动 新诗革命 自由诗 意象 作诗如作文
下载PDF
胡适“作诗如作文”理论的缺失
2
作者 钟军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胡适“作诗如作文”理论关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却迭招物议 ,此论利弊兼有 ,经不起推敲。本文肯定“作诗如作文”理论对于白话新诗的“旗帜”意义 ,但着眼于未来中国诗歌发展 ,着重从本体理论、诗学依据、诗美思想诸方面 ,分析其理论缺失... 胡适“作诗如作文”理论关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却迭招物议 ,此论利弊兼有 ,经不起推敲。本文肯定“作诗如作文”理论对于白话新诗的“旗帜”意义 ,但着眼于未来中国诗歌发展 ,着重从本体理论、诗学依据、诗美思想诸方面 ,分析其理论缺失及原因 ,据此得出“该命题可以休矣 !”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作诗如作文 命题 理论缺失
下载PDF
论胡适新诗理论中的跨界式叙事——从“作诗须得如作文”的诗学命题谈起
3
作者 姜玉琴 《长江学术》 2018年第4期80-86,共7页
在新诗理论初创之时,胡适曾提出过"作诗须得如作文"的诗学命题。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诗歌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非诗"主张,会把诗歌的创作引入歧途。传统观念认为"诗"与"文"势不两立,然而,胡适... 在新诗理论初创之时,胡适曾提出过"作诗须得如作文"的诗学命题。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诗歌从业者都认为这是个"非诗"主张,会把诗歌的创作引入歧途。传统观念认为"诗"与"文"势不两立,然而,胡适却提出了一个不同文体间的相互引入与融合的美学转向问题。具体地说,胡适为了扭转"诗"愈来愈狭小、单薄的精神空间,决定把"文"的一些特长,诸如描写、叙事性汲取进来,从而扩大诗歌内在的表现力。这种把原本并驾齐驱的两种不同文体嫁接、融合到一起的实践,表明新诗的表达模式是一种跨界式表达模式,它既有传统诗歌的抒情性,又有了"文"的叙事性,形成了一种"抒情+叙事"的现代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理论 胡适 诗学 跨界式 叙事 作诗如作文
下载PDF
“以诗为文”与鲁迅《野草》文体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1,共8页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传统律诗延存到现代虽仍然一家独大,但其僵化的形式于生活丰富多彩、社...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传统律诗延存到现代虽仍然一家独大,但其僵化的形式于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变革急遽的新时代的诗情表达无疑是一种制约,这就势必要对诗歌形式提出更自由鲜活的、多元多功能的要求。"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 作诗如作文 以诗为文 鲁迅《野草》 文体意识 胡适 律诗
原文传递
胡适诗学中诗体变革的现代性张力
5
作者 张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0-53,共4页
胡适诗学中"具体的作法"观念和他对传统"言近旨远"观念的阐释,内含着文体区分意识和对诗歌暗示性的追求。这与他前期"作诗如作文"观念表现出的文体模糊意识及"明白易懂"审美标准之间形成了内... 胡适诗学中"具体的作法"观念和他对传统"言近旨远"观念的阐释,内含着文体区分意识和对诗歌暗示性的追求。这与他前期"作诗如作文"观念表现出的文体模糊意识及"明白易懂"审美标准之间形成了内在矛盾。矛盾背后隐含的是诗体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表意追求与建构新的诗体规范之间的张力,体现了现代诗体发生、建设与时代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这既是诗歌整体革新的动力,也是其必须克服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诗如作文 表意的现代性 具体的作法 审美规范 形式革命
下载PDF
李金发诗歌艺术的当代关照
6
作者 杨金翰 荣光启 《艺术广角》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兴起,诗歌也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20世纪20年代,新诗逐渐发展壮大,有以胡适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诗如作文”的散文化诗歌,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意绪化自我诗歌创作,有新月派诗人“戴着镣铐起舞”式的诗歌实验... 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兴起,诗歌也经历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变革。20世纪20年代,新诗逐渐发展壮大,有以胡适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诗如作文”的散文化诗歌,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意绪化自我诗歌创作,有新月派诗人“戴着镣铐起舞”式的诗歌实验,等等。相比于这些诗歌探索,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开启了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散文化 作诗如作文 诗歌实验 诗歌创作 新月派诗人 现实主义 文学革命运动
原文传递
论初期白话诗派——纪念文学革命七十周年
7
作者 吴奔星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2期65-75,共11页
一、文学革命的突破口——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今年整整七十年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如果要纪念的话,首先不应忘记的是白话诗,它是向旧文学的顽固堡垒“旧诗”冲锋陷阵的尖兵。它以新时代... 一、文学革命的突破口——白话诗 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今年整整七十年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如果要纪念的话,首先不应忘记的是白话诗,它是向旧文学的顽固堡垒“旧诗”冲锋陷阵的尖兵。它以新时代的英姿,在文学革命中打开一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白话诗 文学革命 胡适 刘半农 新诗 诗界革命 旧体诗 “诗体的大解放” 文学观念论 作诗如作文
下载PDF
凯约嘉湖上一只小船的打翻——重审新诗发生“前史”的一次“偶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7,128,共7页
在回顾"白话诗"或"文学革命"的发生史时,胡适特别强调一系列个别因素的作用,其中"凯约嘉湖上一只小船的打翻",就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小事件"。由"小船的打翻"引发的诗歌写作及友人间... 在回顾"白话诗"或"文学革命"的发生史时,胡适特别强调一系列个别因素的作用,其中"凯约嘉湖上一只小船的打翻",就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小事件"。由"小船的打翻"引发的诗歌写作及友人间的争论,最终将胡适"逼上"了"白话作诗"的道路。结合此前胡适提出的"作诗如作文"方案,重新梳理这场争论的前后过程,可以发现胡适最初"诗国革命"的构想中,包含了文与质、文与白、诗与文、问题与原理等多重张力,"救文胜之弊"是他思考的起点。然而,在友人的夹击下,胡适的思路越来越集中于语言形式层面,最终以收缩到"白话作诗"这一中心议题上。原有方案的弹性空间由此被挤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新诗起点之美学及伦理内涵理解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任鸿隽 梅光迪 作诗如作文 白话诗 文与质
原文传递
论胡适新诗创作主张与实践的划时代意义
9
作者 尚新磊 《求索》 CSSCI 2014年第5期133-137,共5页
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提法与其白话诗实验必须作为一个具体的思想求索过程来理解。为了寻求新的变革可能,胡适自觉地与传统认知观念、文化心理进行离向,"作诗如作文"看似不经之论,其内蕴的语言意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 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提法与其白话诗实验必须作为一个具体的思想求索过程来理解。为了寻求新的变革可能,胡适自觉地与传统认知观念、文化心理进行离向,"作诗如作文"看似不经之论,其内蕴的语言意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理论蜕变。胡适在白话诗探索过程中有意坚持对"语言主动性"的强调,尽力协调好各种新语素在诗体内的相生关系,探索白话语态可能产生的诗体审美效应。这样一种意识贯入与实验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使其绕开了先前别人改革的误区,使得中国诗歌终于驶出了传统的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作诗如作文 新诗创作 实验主义
原文传递
“以诗为文”与鲁迅《野草》文体的艺术特征
10
作者 姜振昌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6期98-100,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新诗“革命”实... 中国古典诗歌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同步的。早在1915年秋胡适就响亮地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作诗如作文”,使新诗走散文化之路,确实反映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诗人文体意识的自觉。新诗“革命”实际上就是一场由文体意识的觉醒触发的“形式即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作诗如作文 文体意识 以诗为文 开拓性工作 鲁迅《野草》 胡适 新诗
原文传递
时间之河与当代之舟
11
作者 张静轩 《诗刊》 2021年第19期46-47,共2页
自胡适等人振臂高呼“作诗如作文”,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年头,新诗和古典诗歌早已不需要相互清算,不需要承担清季历史转型的巨大文化焦虑,抱着你死我活的心态争出个主导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诗已经完全融汇了古典诗歌传统,如何在写作中面... 自胡适等人振臂高呼“作诗如作文”,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年头,新诗和古典诗歌早已不需要相互清算,不需要承担清季历史转型的巨大文化焦虑,抱着你死我活的心态争出个主导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诗已经完全融汇了古典诗歌传统,如何在写作中面对古典诗歌一直是新诗和新诗人无法逃避的问题。而敢于以写作思考这个问题的诗人,其勇气本身就是可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化焦虑 作诗如作文 历史转型 振臂高呼 写作思考 新诗 主导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