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15例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肾移植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樊红召 刘佳 +5 位作者 孙佳佳 王军祥 庞新路 尚文俊 丰贵文 李金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3-1591,共9页
目的:临床上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患者术后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移植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SA阳性肾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前预... 目的:临床上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患者术后易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移植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SA阳性肾移植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前预处理在DSA阳性肾移植中的作用与安全性,为临床DSA阳性肾移植提供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的15例DSA阳性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来源(organ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肾移植受者,其中3例在术前未作脱敏治疗(DCD未处理组,n=3),5例受者在术前使用利妥昔单抗作脱敏治疗(DCD预处理组,n=5);其余7例为亲属活体供者(living related donors,LRD)肾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利妥昔单抗和血浆置换脱敏治疗(LRD预处理组,n=7)。收集受者肾功能,DSA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3年及5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等,并比较3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5例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与DSA均为阳性,均使用甲强龙+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术。DCD未处理组术后均发生DSA水平反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renal graft function,DGF)与排斥反应,通过联合治疗后患者的DSA水平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DCD预处理组均未发生抗体反弹,1例受者出现DGF,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余4例受者均于术后2周内肾功能恢复至正常;LRD预处理组中2例发生DSA水平反弹,1例出现排斥反应,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DSA维持在低水平。DCD未处理组患者DGF、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高于DCD预处理组和LRD预处理组;术后血尿、蛋白尿、细菌真菌感染发生率及BK病毒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5例受者中,11例随访1年以上,6例3年以上,1例5年以上,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经过有效的术前预处理进行脱敏治疗能够有效预防DSA阳性肾移植抗体反弹,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 脱敏治疗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下载PDF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娟 朱明慧 +3 位作者 蒋欣 苗书斋 曲青山 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3期9929-9932,共4页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者(PRA≥10%)检测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其术后临床结果与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阴性患者做比较。结果与结论:在379例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55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10%,这些患者中75%曾有过致敏史。其中20例检测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这些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和移植肾存活率低下等。结果提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而体内仅存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患者移植效果相对好。对于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但体内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术后需要更积极地监测免疫功能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抗体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与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娟 苗书斋 +2 位作者 曲青山 陈国勇 孙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417-3420,共4页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群体反应性抗体>10%为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即致敏受者。检测移植后2个月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50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率发生率为66%,移植前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56例受者的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受者(66%,11%,P<0.01)。体内含抗HLA-Ⅱ类抗体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含HLA-Ⅰ类抗体的受者(78.1%,43.8%,P<0.05)。结论: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是肾移植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群体反应性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强度对术后的体液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宁 李卫 张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的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与其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体液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及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肾移植受者88例。术前采用Luminex流式法对肾...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的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与其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体液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及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肾移植受者88例。术前采用Luminex流式法对肾移植受者进行DSA检测,并将受者分为DSA阳性组(n=20)与DSA阴性组(n=68)。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参照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病理形态进行评估分级,并观察移植肾的情况。结果:DSA阳性组与阴性组AMR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5%,移植物丢失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AMR受者最高DSA的荧光指数中值(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较非AMR受者差异明显(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肾移植术后受者发展为AMR的最高MFI阈值为7909.5。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回复的发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前检测DSA水平,可以预测AMR的发生风险和移植肾功能状态。最高DSA值的MFI截点(7909.5)能够预测AMR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体液排斥反应 肾移植
下载PDF
重视组织配型和供者特异性抗体监测在肾移植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薛武军 郑瑾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近5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据全球521个移植中心的资料统计,至2008年累计共施行肾移植数量达到84万例。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肾移植数量累积达10.1万余例。随着... 近5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据全球521个移植中心的资料统计,至2008年累计共施行肾移植数量达到84万例。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肾移植数量累积达10.1万余例。随着组织配型、器官保存、新型高效低毒免疫抑制剂、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移植后感染防治等方面的巨大进步,肾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组织配型 供者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与供者特异性抗体在肾移植患者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保祥 唐雅望 田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1401-1403,1406,共4页
目的研究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 目的研究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DSA检测使用Micro-AMS HLA-I&II DSA检测试剂盒。结果 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3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在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0例为再次肾移植患者,其中有9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中呈现不同程度的PRA和DSA阳性结果。而初次肾移植患者为118例,仅有4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结论DSA和PRA检测在肾移植抗体检测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群体反应性抗体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急性排斥和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AMS HLA-I&II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及恢复期2个时间点的DSA,同时检测移植肾功能。结果①96例肾移植患者有8例... 目的研究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AMS HLA-I&II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及恢复期2个时间点的DSA,同时检测移植肾功能。结果①96例肾移植患者有8例肾移植术后出现DSA,占8.33%(8/96)。②8例DSA阳性患者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例为抗HLA-I类抗体,1例为抗HLA-II类抗体;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2例为抗HLA-II类抗体。移植肾功能恢复时,仍有2例DSA-I类弱阳性。③DSA阳性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和肾功能均有影响。结论 DSA是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急性排斥 肾功能
下载PDF
儿童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其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 近年来,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迅速,但仍缺乏足够的有关移植肾长期存活方面的临床数据。成人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产生及其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其术后dnDSA的产生及其对移植肾和受者的影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就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儿童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产生及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DSA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对预防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提高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儿童肾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儿童 免疫系统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移植肾失功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9-632,共4页
胞在allo-HSCT中较为常见。部分患者移植前或移植后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此类抗体可能引起植入失败和造血恢复延迟等移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移植效果。识别供者特异性抗体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 胞在allo-HSCT中较为常见。部分患者移植前或移植后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此类抗体可能引起植入失败和造血恢复延迟等移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移植效果。识别供者特异性抗体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抗体检测,对于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对于改善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供者特异性抗体流行病学、风险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于非亲缘供者及单倍体相合HSC供者的allo-HSCT的影响、供者源的抗HLA抗体对于移植的影响以及供者特异性抗体的脱敏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供者特异性抗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分层分析在致敏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杰 付迎欣 +1 位作者 冯刚 莫春柏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前应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到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类别与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前应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到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类别与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0例术前致敏的肾移植患者资料,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术前DSA,分析术前预存的DSA抗体类别及荧光强度与术后早期AMR的关系。结果术前预存DSA患者22例,单纯Ⅰ类阳性患者9例,单纯Ⅱ类阳性7例,Ⅰ、Ⅱ类均阳性6例,其中10例(45.5%)发生AMR。比较AMR阳性组和AMR阴性组两组间Ⅰ类DSA MFI值,Ⅰ类强阳性DSA(MFI≥8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Ⅱ类DSA MF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Ⅰ类强阳性DSA的7例患者中有6例(占85.7%)发生AMR,而术前Ⅰ类DSA轻、中度阳性(1 000<MFI<8 000)的8例患者中有2例(占25%)发生AMR,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类强阳性DSA预测AMR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5%。结论术前避开强阳性的Ⅰ类DSA能增加致敏患者肾移植的机会,减少术后早期AMR的发生。术前对预存供者特异性抗体分层分析能增加致敏患者肾移植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单抗原磁珠法
下载PDF
Eplet匹配对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产生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匡培丹 张璇 +4 位作者 张颖 丁小明 薛武军 雷艳君 郑瑾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功能性表位(Eplet)匹配错配数与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产生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肾移植术患者787例,其中死亡捐献(DD)受者632例、亲属活体捐献(LRD)受者155例。采用HLA Mat... 目的探讨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功能性表位(Eplet)匹配错配数与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产生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肾移植术患者787例,其中死亡捐献(DD)受者632例、亲属活体捐献(LRD)受者155例。采用HLA Matchmaker软件分析供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分析供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与HLA氨基酸残基(Res M)匹配、HLA抗原匹配错配数的关系,DD与LRD供受者HLA匹配效果,Eplet匹配错配数与肾移植术后DSA产生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LA Eplet匹配错配数对肾移植术后DSA产生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供受者HLA A、B、DR位点Eplet匹配错配数与Res M匹配错配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供受者HLA A、B、C、DR、DQ位点Eplet匹配错配数与HLA抗原匹配错配数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LRD供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低于DD供受者(P<0.01)。LRD受者肾移植术后DSA阳性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D受者肾移植术后(P均<0.01)。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与阴性受者、DSA阳性与阴性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plet匹配错配数预测肾移植术后DSA产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621~0.817,P<0.05),其截断(cut off)值为78.59,此时其预测肾移植术后DSA产生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79%;Eplet匹配错配数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AUC为0.737(95%CI:0.646~0.828,P<0.05),其cut off值为75.43,此时其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8%。结论供受者Eplet匹配错配数与HLA抗原匹配错配数和Res M匹配错配数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DSA产生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功能性表位匹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器官移植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邰千慧 薛武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9-1722,共4页
移植患者体内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中发挥重要作用。预存DSA和新生DSA均对移植物的存活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在Banff标准中DSA成为诊断AMR的重要条件。HLA配型的表位分析已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发现DQ表... 移植患者体内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中发挥重要作用。预存DSA和新生DSA均对移植物的存活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在Banff标准中DSA成为诊断AMR的重要条件。HLA配型的表位分析已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发现DQ表位受α和β两条链组合的限制性。移植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DSA的产生机制可能不同,这有待于对B淋巴细胞的进一步研究。补体系统的激活是DSA介导AMR的重要致病机制,结合C1q、C3d等补体成分的DSA显示出其潜在致病性。降低DSA水平及干预补体参与的致病途径是目前临床主要的防治手段。这些研究进展有利于深入认识DSA的特性及其介导AMR的过程,从而为改善移植物预后提供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补体系统 综述
原文传递
肾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国际前沿热点、进展及其临床思考
14
作者 王祥慧 安会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对肾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以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做概要论述,包括:DSA的新认识、风险分层、非HLA抗体对移植肾的损害、去致敏及AMR治疗新方法... 本文对肾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以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做概要论述,包括:DSA的新认识、风险分层、非HLA抗体对移植肾的损害、去致敏及AMR治疗新方法和应用策略,以及如何平衡AMR防治与感染风险,并结合自身移植临床实践提出思考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进展
原文传递
脾脏放射治疗辅助清除肾移植后早期高水平供者特异性抗体1例
15
作者 郑旺 郭志良 +4 位作者 萨如拉 赵光远 赵大强 朱兰 陈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本研究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经术前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脱敏及免疫诱导治疗后行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预致敏受者,在术后早期临床诊断急性抗体介导的... 本研究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经术前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脱敏及免疫诱导治疗后行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预致敏受者,在术后早期临床诊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受者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大幅升高合并肾功能下降;血浆置换及IVIG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治疗效果欠佳,但在行低剂量脾脏放射治疗后,DSA水平得到持续满意的下降,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本例提示,在预致敏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高水平DSA且常规治疗无效时,辅助低剂量脾照射可能是一个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脾脏放射治疗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针对性治疗单中心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晓隆 付嘉钊 +5 位作者 陆瀚澜 赵闻雨 隋明星 曾力 朱有华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28-635,共8页
目的探讨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ies,DSA)针对性治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行DSA规律检测并发现阳性且接受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 目的探讨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ies,DSA)针对性治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行DSA规律检测并发现阳性且接受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为基础的DSA针对性治疗方案的3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存DSA(preformed DSA,pfDSA)转阴率与DSA类别、治疗开始距离移植手术时间、DSA针对的HLA位点及DSA强度的相关性,治疗前后免疫显性DSA(immunodominant DSA,iDSA)水平及新生DSA(de novo DSA,dnDSA)阳性受者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全部34例受者中,治疗后3个月完全转阴17例(50%),末次随访时转阴19例(55.9%)。对受者体内针对所有位点的78个DSA进行统计后发现,pfDSA及dnDSA的转阴率在治疗后3个月[62.9%(39/62)比37.5%(6/16)]及末次随访时[74.2%(46/62)比56.3%(9/1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7和0.219)。对于pfDSA,治疗3个月后,不同MFI强度的pfDSA转阴率差异明显[DSA弱阳性转阴率78.6%(33/42),DSA阳性及以上转阴率30%(6/20),P<0.001],而且是pfDSA能否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48.6%,95%CI:22.3%~66.8%,P=0.001)。末次随访时,不同治疗开始时间受者的pfDSA转阴率差异明显[术后30 d以内转阴率79.2%(42/53),术后30 d以上转阴率44.4%(4/9),P=0.042],不同DSA MFI强度受者的pfDSA转阴率亦差异明显[DSA弱阳性转阴率88.1%(37/42),DSA阳性及以上转阴率45%(9/20),P<0.001],而且两者都是pfDSA能否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34.8%,95%CI:3.2%~61.8%,P=0.008;43.1%,95%CI:18.5%~63.4%,P=0.001)。治疗后3个月免疫显性DSA(immunodominant DSA,i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较治疗前下降幅度的均值为66.67%,末次随访时iDSA MFI下降幅度的均值为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9例dnDSA弱阳性及以上强度受者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血肌酐值分别为(110.2±26.9)μmol/L、(178.8±90.5)μmol/L、(153.9±72.8)μmol/L及(213.6±185.8)μmol/L。治疗期间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配对样本t检验,t=-2.794,P=0.023),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期间明显下降(配对样本t检验,t=3.430,P=0.009),而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后3个月再次上升(秩和检验,P=0.028)。结论接受以RTX+IVIG为基础的DSA针对性治疗后,pfDSA的转阴率与其强度及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相关,治疗后DSA总体无明显反弹,dnDS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在治疗后短期内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利妥昔单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原文传递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1例
18
作者 车福恒 代辰 +4 位作者 施辉波 陈剑霖 郭晖 曾凡军 刘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e-novo donor specific antibody,dnDSA)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资料。对儿童移植术后dnDSA产生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晚期发生的抗体介导排斥...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e-novo donor specific antibody,dnDSA)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资料。对儿童移植术后dnDSA产生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晚期发生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移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观察
19
作者 刘慧霞 魏道林 +5 位作者 邵珊 蒋瑛 李肃 朱骏 王椿 赵初娴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对于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的DSA平均荧光强度(MFI... 目的探讨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对于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的DSA平均荧光强度(MFI值)≥10 000的10例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53.5(36~6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ML-AP)2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②接受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为主联合全身放射治疗(TBI)/环磷酰胺(CTX)预处理方案。③移植前DSA中位MFI值为15 999(10 210~23 417),移植后第7天DSA中位MFI值为10 787(0~22 720)。④8例患者获得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4(10~16)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8(14~20)d。中位随访12.5(1.5~27)个月,原发植入失败、移植物植入功能不良患者各1例,7例患者DSA转为阴性且处于无进展生存状态。结论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能够有效降低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DSA强度,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供者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C1q结合的供者特异性抗体预测高致敏患者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杰 宋文利 +7 位作者 莫春柏 王智平 付迎欣 郑建明 冯刚 杨涛 吴长利 沈中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1q结合的供者特异性抗体(C1q^+DSA)预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术前存在高致敏状态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受者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C1q结合的供者特异性抗体(C1q^+DSA)预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术前存在高致敏状态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受者术前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和C1q^+DSA,并分析术前DSA和C1q^+DSA与术后早期AMR的关系。结果术前DSA阳性者22例,其中12例为C1q^+DSA,10例发生AMR(包括3例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前DSA预测术后发生AMR的敏感性100%,特异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45.5%,阴性预测值为100%;C1q^+DSA预测AM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100%。与DSA预测AMR相比,C1q^+DSA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C1q^+DSA可以预测术后早期AMR的发生,术前区分补体结合的DSA和非补体结合的DSA,避开C1q阳性的抗HLA抗体能增加高致敏患者的移植机会,减少AM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补体C1Q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