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血管造影指导下超选择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14例
1
作者 张凯 任红瑞 +4 位作者 陆林 赵鑫 刘香婷 牛广颖 张文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 目的探讨3D血管造影指导下行超选择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子宫动脉3D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来源及走行后,接受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肌瘤供血动脉(A组),9例因肌瘤血供复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至主干(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子宫肌瘤可测量最大径线之和,并计算肌瘤缩小率。结果A组患者术前、术后子宫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85.00±43.35)mm、(35.20±25.9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B组患者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分别为(65.00±12.68)mm、(49.44±24.8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间术前、术后肌瘤最大径线之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0.331)。A、B组患者子宫肌瘤中位缩小率分别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3D血管造影指导下子宫肌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3D管造影 供血动脉 超选择管栓塞术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2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弓上脑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因素
3
作者 黄淮 徐正虎 国树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目的 分析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高龄(81.60±3.04)岁,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治疗。根据术后END发生情况分组,将发生END患者纳入END组,将未发生END组患者纳入无END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价值。结果 END组H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无END组[35.71%(10/28)、32.14%(9/28) vs 15.85%(13/82)、13.42 (11/82)],WBC、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高于无END组[(11.19±1.27)×10^(9)个·L^(-1)、(16.36±1.25)mg·L^(-1)、(181.22±35.48)μg·L^(-1)vs(10.05±1.04)×10^(9)个·L^(-1)、(12.57±2.11) mg·L^(-1)、(107.52±28.31)μg·L^(-1)](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H型高血压、糖尿病及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各因素联合预测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AUC:0.923、95%CI:0.860~0.987、P<0.05、特异度:0.854、灵敏度:0.929、约登指数:0.78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型高血压、糖尿病与WBC、CRP、Lp-PLA2高表达是高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后END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EN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主要供血动脉急性闭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抽吸 支架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究
4
作者 陈思文 任倩萌 张龙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 目的探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36)和重度狭窄组(n=60)。另选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脑血流灌注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12±1.57)mPa/s、(42.12±4.56)mPa/s、(2.38±0.45)mPa/s、(3.96±0.58)g/L,均高于对照组[(7.20±0.86)mPa/s、(30.25±2.07)mPa/s、(1.61±0.23)mPa/s、(2.41±0.29)g/L],脑血流灌注量为(542.12±45.63)mL/min,少于对照组(661.25±67.8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9.94±1.80)mPa/s、(49.37±5.26)mPa/s、(2.97±0.61)mPa/s、(4.65±0.73)g/L,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8.36±1.35)mPa/s、(35.68±3.14)mPa/s、(2.05±0.34)mPa/s、(3.24±0.37)g/L],脑血流灌注量为(520.16±40.78)mL/min,少于轻中度狭窄组[(589.42±52.17)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脑血流灌注量均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脑血流灌注量预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6、0.655、0.640,联合预测的AUC为0.924,大于单项指标的AUC(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灌注量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联合脑血流灌注量预测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不足 液流变学指标 流灌注量 供血动脉狭窄
下载PDF
增强CT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比较
5
作者 李召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比较增强CT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FNH患者(76个病灶)作为FNH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32例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7个病灶)作为非FNH组,所有患者均... 目的:比较增强CT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FNH患者(76个病灶)作为FNH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32例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7个病灶)作为非FN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CT检查,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特征,比较FNH病灶在不同病变特征下的最大径,并比较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结果:FNH组轮辐征阳性率、供血动脉征阳性率较非FNH组更高(P<0.05);FNH组轮辐征阳性病灶最大径与辐征阴性病灶相比更大(P<0.05);轮辐征诊断FNH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供血动脉征相比更高(P<0.05),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轮辐征、供血动脉征诊断FN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634,轮辐征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与供血动脉征相比更大(P<0.05)。结论:相较于供血动脉征,增强CT轮辐征更适合作为FNH的特异影像学表现,可辅助临床诊断FN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增强CT 轮辐征 供血动脉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探讨
6
作者 冯陆 韩凯 赵峻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951-95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手术治疗可更明显降低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供血动脉狭窄 动脉流速度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丹 张文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评价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脑缺血患者72例,均行CT灌注(CT perfusion,CTP)联合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单... 目的评价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脑缺血患者72例,均行CT灌注(CT perfusion,CTP)联合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对比大脑中动脉区、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双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容积(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狭窄侧与镜像侧对比值rMTT、rTTP、rCBV、rCBF,分析不同区域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狭窄分级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例、中度狭窄组21例、重度狭窄组20例、闭塞组23例。①大脑中动脉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rCBV值均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前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rCBV值均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后分水岭区不同狭窄程度组CTP参数对比重度狭窄组、闭塞组rMTT、rTTP较轻度狭窄组合中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闭塞组rCBV较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rMTT、rTTP、rCBV与大脑中动脉区、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血管狭窄程度有关(P<0.05)。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能观察脑血流灌注变化和对应头部区域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与CTP部分参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 CT管成像 慢性脑缺 流动力学 供血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进展期肝癌供血动脉介入前评价的作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进展期肝癌供血动脉介入前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肝癌供血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比较多层螺旋CT的介入治疗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80例数患者中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进展期肝癌供血动脉介入前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肝癌供血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比较多层螺旋CT的介入治疗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80例数患者中共含有114个病灶,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最终共诊断出112个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8.25%,与病理诊断方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MSCT的诊断准确性,病灶方面,对于≥3 c m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9.47%(34/38),对于<3 c m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6.05%(73/76);供血动脉来源方面,对于肠系膜上动脉诊断准确率为91.11%(41/45),对于腹腔动脉诊断准确率为94.20%(65/69);对于门静脉癌栓,合并诊断准确率为85.42%(41/48),未合并诊断准确率为92.42%(61/66)。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对肝癌供血动脉介入前治疗进行评价,能够充分显影新发病灶、确定供血动脉来源及病灶直径,在介入治疗前及介入治疗后的评估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进展期 肝癌 供血动脉 介入
下载PDF
基于亚毫米CT扫描数据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剑 方驰华 +5 位作者 范应方 彭戈 项楠 祝文 刘军 鲍苏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的3D模型。然后对3D模型进行缩放、旋转、融合拆分以及透明化显示等操作,观察、分析3D模型中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来源、走行、分布特点。结果 10例肝外胆管血供3D模型立体感强,可精确显示肝动脉的4到5级分支、胆囊动脉的2级分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及门静脉后动脉;胆道3D模型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胆囊、肝总管、胆总管等胆道各部分。结论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分割方法能够对肝外胆管供血小动脉进行分割、提取;使用MI-3DVS重建的3D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个体化的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立体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CT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供血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徐健 孙立军 +2 位作者 贺洪德 李敬邦 张学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表现分别选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6例栓塞后48h内症状消失;13例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行内科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表现分别选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6例栓塞后48h内症状消失;13例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行内科保守治疗;11例行2~4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行3次栓塞治疗后仍有大量出血,转外科治疗。行多次造影的患者均未见栓塞后血管再通。结论应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栓塞参与供血的动脉是预防大咯血短期内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 供血动脉 栓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供血动脉的能谱CTA与DS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奕波 毛定飚 +8 位作者 李铭 白爱国 陈武飞 齐琳 任庆国 高丰 杨艳丽 陆芳 滑炎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18-1723,共6页
目的比较宝石能谱CT血管成像与DSA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的患者49例,术前均行能谱CT肝脏动脉血管成像和DSA检查。4位独立的审阅医师按照5分评分法分别对能谱CTA和DSA影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 目的比较宝石能谱CT血管成像与DSA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的患者49例,术前均行能谱CT肝脏动脉血管成像和DSA检查。4位独立的审阅医师按照5分评分法分别对能谱CTA和DSA影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把握程度进行评分,并采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两者的区别。以手术医师综合分析能谱CTA、DSA影像及术后1周平扫CT影像后的诊断为标准,记录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49例患者中共选取了83例可疑为肿瘤供血动脉的血管,其中52例被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31例被证实为非肿瘤供血动脉。能谱CTA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954)明显高于DSA(AZ=0.8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A的肝癌供血动脉判定的敏感度为96.63%,特异度为96.77%,精确度为96.69%,阳性预测值为98.05%,明显高于DSA(75%,73.39%,74.40%,82.54%)(P<0.05)。结论能谱CT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供血动脉的显示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肿瘤供血动脉 原发性肝癌 管成像
下载PDF
甲状腺供血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历 吴景全 +5 位作者 李信友 罗天友 欧阳羽 吕发金 李琦 郭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甲状腺供血动脉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将103例行64层螺旋CTA扫描并符合本研究患者的颈部原始图像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对甲状腺供血动脉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将103例行64层螺旋CTA扫描并符合本研究患者的颈部原始图像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观察甲状腺供血动脉特征。结果:103例共显示207支甲状腺上动脉,180支甲状腺下动脉,10支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多源自颈外动脉起始部(61.35%);甲状腺下动脉多源自甲状颈干(87.78%);甲状腺最下动脉多源自头臂干(88.89%)。甲状腺上动脉源自起源动脉前内壁最多(58.45%);起源于甲状颈干的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均源自其内侧壁;甲状腺最下动脉均源自起源动脉前壁。本研究共统计分支类型:甲状腺上动脉腺体支7种,甲状腺下动脉腺体支2种。结论:甲状腺供血动脉解剖学特征复杂,64层螺旋CTA能对其予以较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供血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成像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高元安 黄燕 +2 位作者 张清 张瑞 曾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支供血动脉),常有数支动脉同时参与供血,主要的起源动脉和个数为:膀胱下动脉69支、髂内动脉63支、阴部内动脉52支、直肠下动脉29支、膀胱上动脉14支。优势供血动脉63支,主要来源为:髂内动脉3支、膀胱下动脉20支、阴部内动脉6支和直肠下动脉2支。结论动脉造影检查可对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和优势供血动脉作出正确判断,对指导介入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供血动脉 数字减影管造影
下载PDF
忌行供血动脉阻塞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2
14
作者 范新东 郑家伟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虽然临床少见,但处理十分棘手。本文论述了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自然发展病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策略,从理论上探讨了单纯供血动脉栓塞或结扎不仅不能治疗动静脉畸形,还会加速病变的发展,为进一步血管内...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虽然临床少见,但处理十分棘手。本文论述了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自然发展病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策略,从理论上探讨了单纯供血动脉栓塞或结扎不仅不能治疗动静脉畸形,还会加速病变的发展,为进一步血管内超选择治疗带来困难。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禁行颈外动脉或供血动脉的结扎或堵塞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颅面部 供血动脉 结扎 阻塞
下载PDF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顾俊鹏 任伟新 马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 ,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例由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 ,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 ,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 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动脉 鼻咽纤维管瘤 术前栓塞 颈外动脉 术中出 明胶海绵 栓塞材料 颌内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 栓塞治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及残胃癌的供血动脉造影技术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巩曰红 刘少恒 +1 位作者 朱丙炎 裴维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残胃癌 供血动脉 复发性胃癌 造影技术 胃癌术后 病灶 患者 胃病 介入治疗 肿瘤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正常女性乳腺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燕丽 秦乾元 +1 位作者 詹新恩 姜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正常女性乳腺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郭燕丽①秦乾元②詹新恩姜军乳腺具有较为丰富的血管供应,其血供主要来自腋动脉发出的胸外侧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肋间穿支及降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正常女性乳腺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郭燕丽①秦乾元②詹新恩姜军乳腺具有较为丰富的血管供应,其血供主要来自腋动脉发出的胸外侧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肋间穿支及降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近年来,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供血动脉 流参数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玉金 徐家华 武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及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对42例骶骨肿瘤手术切除前24 h内以明胶海绵颗粒对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肿瘤包括脊索瘤14例、神经鞘瘤8例、转移瘤7例、骨软骨肉瘤3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成血管细胞瘤1例...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及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对42例骶骨肿瘤手术切除前24 h内以明胶海绵颗粒对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肿瘤包括脊索瘤14例、神经鞘瘤8例、转移瘤7例、骨软骨肉瘤3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成血管细胞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血管肉瘤1例、成软骨细胞瘤1例。结果根据骶骨肿瘤的位置及大小不同,供血动脉来源不一致。42例造影提示肿瘤供血动脉有98支,其中右腰2动脉1支、左腰3动脉1支、右腰3动脉3支、左腰4动脉6支、右腰4动脉8支、左腰5动脉1支、左骶外侧动脉9支、右骶外侧动脉11支、左髂腰动脉1支、右髂腰动脉6支、骶正中动脉1支、左臀上动脉10支、右臀上动脉8支、左臀下动脉10支、右臀下动脉8支、左阴部内动脉8支、右阴部内动脉6支。肿瘤染色均较术前减少75%以上,栓塞24 h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术后24 h内出血量40~7 200 m L,平均(1 255.2±982.1)m L。所有肿瘤均顺利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骶骨肿瘤血供来源复杂,术前充分栓塞供血动脉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新辅助化疗 供血动脉
下载PDF
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栓塞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章庚 王琼瑶 +3 位作者 刘丽华 谢其根 华燕艳 曹根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 ,在DSA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至最接近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应用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化油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 ,栓塞治疗巨大型肝... 目的 探讨应用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 ,在DSA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插至最接近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应用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化油及明胶海绵为栓塞剂 ,栓塞治疗巨大型肝血管瘤 7例。结果  7例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 ,达到瘤内碘油聚集 ,瘤体血供截流的理想栓塞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随访复查瘤体逐渐缩小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适应症广 ,应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瘤 供血动脉栓塞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与梗死区供血动脉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平弟 李康增 +4 位作者 郑建明 郑志雄 岳增昌 王建忠 叶晓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梗死区供血动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根据其梗死部位的供血动脉对病例进行分组,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用Rankin(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 目的 探讨不同梗死区供血动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根据其梗死部位的供血动脉对病例进行分组,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用Rankin(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MRS评分和BI指数将病例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共随访到102病例,分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27例,脉络膜前动脉44例,基底动脉旁中央支20例,大脑后动脉深穿支11例,共4组.各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较其他患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与供血动脉无显著相关性.高龄、糖尿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供血动脉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