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2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周才盛 郑德攀 张国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 高龄 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梁丽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固定,比较两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体位安置前、安置3 min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以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对照组,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3 min后,两组DBP、SBP水平均高于体位安置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固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可提高术中视野暴露评分和医师满意度,缩短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体位安置3 min后DBP、SBP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侧卧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改良侧卧位 传统侧卧位 固定 术中视野 血压 体位安置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茳 徐伟华 +3 位作者 刘杨 许翠娟 刘静 李红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与高侧卧位通气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联合高侧卧位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氧分压(PaO_(2))、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及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联合高侧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及心理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综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多学科联合保护性管理策略 侧卧位通气
下载PDF
第二产程侧卧位对低危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范围综述
4
作者 胡倩 李雨轩 +1 位作者 弓政 陆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8,共6页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临床更合理地应用分娩体位。方法使用澳大利亚JBI更新版范围综述的制作指南和理论框架作为方法学指导,同时采用PRISMA-ScR作为报告清单,检索PubMed、Embase、We...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临床更合理地应用分娩体位。方法使用澳大利亚JBI更新版范围综述的制作指南和理论框架作为方法学指导,同时采用PRISMA-ScR作为报告清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 Plus、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针对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5日,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各研究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的干预措施差距不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体位,该干预措施能改善低危初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但需满足更多助产士人力资源及助产护理等要求。结论第二产程侧卧位分娩在改善低危初产妇母婴结局指标上具有优势,可考虑作为一种新型分娩体位应用于临床,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及大样本研究验证该体位在临床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 第二产程 侧卧位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母婴结局 范围综述
下载PDF
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单侧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白云峰 李明哲 +5 位作者 宋睿嘉 袁若婷 雷智轩 史默涵 曹书畅 吴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比较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和症状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0例病人,94例病人接受侧卧位水泥注射(侧卧位组),96例病人接受俯卧位水泥注射(俯卧位组)。2组病人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俯卧位组相比,术后1周,侧卧位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骨水泥分布分级更优(P<0.05),水泥渗漏率较低(13.8%比26.0%,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侧卧位组对侧椎体高度高于俯卧位组[(18.3±1.08)mm比(17.4±1.03)mm,P<0.05]。结论侧卧位可有效改善单侧PKP病人的骨水泥分布,更好地缓解急性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远期对侧椎体高度塌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曲良 牛大伟 +3 位作者 李鹏 谭长龙 陶春生 赵金柱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88-91,94,共5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该体位垫主要由两块长方形可透视碳纤维板和三块起支撑和限制肢体的海绵块组成。为验证其使用效果,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该体位垫主要由两块长方形可透视碳纤维板和三块起支撑和限制肢体的海绵块组成。为验证其使用效果,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住院的76例胫骨髓内钉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n=41)和仰卧位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射线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需要助手人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的LEF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侧卧位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助手人数少于仰卧位组,骨折畸形愈合率低于仰卧位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的LE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新型胫骨骨折侧卧位手术体位垫具有X线可透视、左右侧下肢通用、可拆卸调节、可放置手术工具等特点,可实现胫骨骨折侧卧位髓内钉置入时方便快捷地完成手术,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垫 侧卧位 胫骨骨折 手术
下载PDF
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姚倩 赵潇潇 鲁玉巧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6例取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体位手术室护理,干预组... 目的:探讨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6例取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体位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指标、舒适度[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安置后,干预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血氧饱和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GCQ中精神、心理、社会文化、生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压力性损伤、上肢麻木、下肢麻木、颈肩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卧位手术患者实施新型安置架下舒适体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舒适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手术 新型安置架 舒适体位护理 体征指标 舒适度
下载PDF
膝胸卧位清洁灌肠与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在便秘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效果与观察
8
作者 郑丽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6-0169,共4页
比较膝胸卧位清洁灌肠与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共纳入72例住院便秘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与观察组(采用膝胸卧位清洁灌... 比较膝胸卧位清洁灌肠与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共纳入72例住院便秘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与观察组(采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各36例。比较两组清洁达标率、排便总有效率、不良情况发生率、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清洁达标率和排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的比较上,观察组得分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胸卧位清洁灌肠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具有更高的清洁达标率和排便总有效率,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胸卧位 清洁灌肠 传统左侧卧位 便秘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牵引床平卧位和无牵引床侧卧位两种体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9
作者 丁天明 贾志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牵引床平卧位、无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扬州东方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牵引床平卧位、无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扬州东方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牵引组(37例,采用牵引床平卧位)和无牵引组(38例,采用无牵引床侧卧位)。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牵引组比,无牵引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牵引组比,无牵引组患者术后1个月股骨转子间骨折侧位成角更小,骨折端前后位重叠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折端侧位重叠率、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关节畸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牵引床平卧位和无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及维持,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牵引床平卧位 无牵引床侧卧位
下载PDF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徐江林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效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对照组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为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相比,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效果更好,这种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引发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还能确保患者充分引流和加快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和沙滩椅位在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欣鹏 林劲松 +2 位作者 傅日斌 夏春 王少杰 《骨科》 CAS 2023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沙滩椅位对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修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病人95例,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49例)和沙滩椅位组(4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沙滩椅位对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修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病人95例,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49例)和沙滩椅位组(4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收缩压,术前及术后3、12个月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MRI评估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与沙滩椅位组相比,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短[(74.5±4.1)min vs.(97.0±5.7)min]、术中出血量少[(55.6±3.4)mL vs.(79.9±5.7)mL]、术中平均收缩压低[(99.7±6.7)mmHg vs.(122.5±6.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UCLA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两组均未见修复肩袖再撕裂。结论侧卧位及沙滩椅位关节镜下修补巨大肩袖撕裂均能达到良好临床疗效,其术后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再撕裂率相似,但侧卧位术中控制性降压可降至更低水平,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巨大肩袖撕裂 侧卧位 沙滩椅位 临床效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无牵引架侧卧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立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无牵引架侧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8月—2021年7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探讨无牵引架侧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8月—2021年7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行无牵引架侧卧位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平卧体位持续牵引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恢复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恢复的优良率95.12%与对照组90.2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5.65±10.52)min、术中出血量(82.65±20.44)mL较对照组(90.50±8.98)min、(120.65±18.65)m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2、8.794,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5.05±0.45)cm、骨折愈合时间(10.20±1.15)周与对照组(4.99±0.50)cm、(10.49±1.25)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1.093,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2%与对照组7.3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结论采用无牵引架侧卧位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利于缩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的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架 侧卧位 PFNA 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改良70°侧卧位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效果
13
作者 侯晓敏 彭焕椽 +1 位作者 朱丽瑜 殷彬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70°侧卧位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传统组100例和改良组116例。在手术过程中,传统组患者背部纵轴平面与手术床纵轴平面呈9... 目的探讨改良70°侧卧位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传统组100例和改良组116例。在手术过程中,传统组患者背部纵轴平面与手术床纵轴平面呈90°角,改良组患者背部纵轴平面与手术床纵轴平面呈70°角。结果改良组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及肾动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患者舒适度和医生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组,且术中机械臂碰撞躯干例数显著少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机器人二次泊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70°侧卧位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手术可便捷手术操作,提高患者安全和舒适性,有利于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机器人 肾部分切除术 改良体位 侧卧位 手术体位 肾动脉阻断时间
下载PDF
流程化干预方式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肩颈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谢美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干预方式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压力性损伤、肩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侧卧位手术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流程化干预方式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压力性损伤、肩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侧卧位手术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常规干预组(n=65),2022年1月至9月入院的患者采用流程化干预方式为流程化干预组(n=74)。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术后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面积、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及护理相关费用。结果流程化干预组术后即刻、术后1 h、术后3 d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化干预组干预后7、30d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化干预组术后1d的上肢麻木、下肢麻木、紧张情绪、肩颈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化干预组的压力损伤面积小于常规干预组,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护理相关费用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化干预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干预方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可降低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肩颈功能,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干预方式 神经外科 侧卧位手术 压力性损伤 神经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5
作者 肖颜 陶广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压疮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采... 目的探讨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压疮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侧卧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1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h、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h、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均是侧卧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急性压疮,手术时间≥2h、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手术 术中急性压疮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安置与压疮防护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赵六英 徐昌霞 +2 位作者 於春燕 朱新宇 毛文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153-0156,共4页
观察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其体位安置和压疮防护的效果。方法 筛选出进行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70例,分2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划分入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的35例划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 观察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其体位安置和压疮防护的效果。方法 筛选出进行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70例,分2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划分入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的35例划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压疮发生情况,前者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在压疮面积、压疮持续时间、侧卧位摆放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占优势(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士侧卧位摆放合格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手术室护士侧卧位摆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安置与压疮防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 体位安置 压疮防护
下载PDF
侧卧位传统手术器械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韦瑛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侧卧位传统器械直接前入路(DA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合山市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 目的探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侧卧位传统器械直接前入路(DA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合山市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PLA)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在侧卧位DAA下运用传统手术器械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得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屈髋、外展活动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用侧卧位DAA运用传统手术器械可改善疼痛情况,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长,加速患者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 传统手术器械 直接前入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流体体位垫对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丽薇 孙艳 +1 位作者 孙丽荣 梁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9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体位垫对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8月在医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需采用侧卧位手术患者32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 目的探讨流体体位垫对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受压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8月在医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治疗需采用侧卧位手术患者32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海绵体位垫摆放侧卧位手术体位,观察组采用流体体位垫摆放侧卧位手术体位。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判定,记录术毕时、术后2 h、术后12 h和24 h患者皮肤压红及压力性损伤的例数、部位及损伤程度;于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手术体位相关性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例数。结果在术毕时刻,各手术时长患者总的皮肤压红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术毕时刻有9例患者为I期压力性损伤,而观察组中术毕时刻仅有1例患者为I期压力性损伤,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肩颈部、腰部、四肢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程度均为轻度疼痛。结论流体体位垫可降低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发红、压力性损伤及术后体位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皮肤受压损伤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侧卧位 皮肤压红 压力性损伤 流体体位垫
下载PDF
侧卧位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在日间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付紫辉 王亭亭 +4 位作者 张晓坤 王尔华 张以洋 肖江强 付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一些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手术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才能完成的,如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食管经口括约肌切开术(POEM)和小肠镜等。通常情况下,医生是在患者处于平卧位状态下实施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再侧身摆放体位[1]。侧身摆放体位... 一些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手术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才能完成的,如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食管经口括约肌切开术(POEM)和小肠镜等。通常情况下,医生是在患者处于平卧位状态下实施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再侧身摆放体位[1]。侧身摆放体位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而且在翻身摆放体位过程中可导致气管导管滑出脱落、重新粘贴电极片位置、更换血压计袖带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术 血压计袖带 小肠镜 气管插管 内镜下治疗 侧卧位 平卧位 电极片
下载PDF
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温新颜 肖日霞 +1 位作者 张雪梅 李素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护理,对照... 目的探讨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护理,对照组采取自觉舒适的体位进食护理。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及出院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呛咳、发音异常和气促的误吸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侧完全侧卧位进食干预简便、安全,可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提高出院率,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健侧完全侧卧位 进食干预 误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