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炉底侵蚀线的计算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家新 秦正军 +1 位作者 苏宇 唐成润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99-203,共5页
针对梅山3# 高炉炉底条件,用有限元素法开发了只依靠热电偶测得的温度作为边界条件和修正温度,对炉底侵蚀情况进行在线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解决了采用炉底及炉侧的对流边界条件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 模型中采用网格变形拟合的方法... 针对梅山3# 高炉炉底条件,用有限元素法开发了只依靠热电偶测得的温度作为边界条件和修正温度,对炉底侵蚀情况进行在线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解决了采用炉底及炉侧的对流边界条件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 模型中采用网格变形拟合的方法处理边界移动的问题,算法简单便于在线运行- 通过梅山3 # 高炉的实际应用及对不同侵蚀状态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底侵蚀线 有限元 数学模型 计算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废弃叶瓣海岸侵蚀与岸线演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安龙 李广雪 +2 位作者 曹立华 张庆德 邓声贵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1-737,共7页
利用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对黄河1964~1976年间形成的三角洲叶瓣自1976年废弃以后的岸线进行了识别,选取了四个典型剖面,绘制了它们的岸线蚀退或淤进平均速率曲线.结果显示,不同剖面处天然岸线的蚀退或淤进速率很有规律.根据曲线特... 利用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对黄河1964~1976年间形成的三角洲叶瓣自1976年废弃以后的岸线进行了识别,选取了四个典型剖面,绘制了它们的岸线蚀退或淤进平均速率曲线.结果显示,不同剖面处天然岸线的蚀退或淤进速率很有规律.根据曲线特征将其分为蚀退期,转换过渡期和周期性波动期.现废弃叶瓣已进入周期性波动期.由于受大坝影响,不同位置岸线波动周期不同,两大坝之间约为4年,大坝西侧约为5年,岸线变化准平衡线位于1996年的海岸线附近.岸线变化速率波动幅值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卫星遥感 海岸侵蚀 侵蚀准平衡线 山东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缝线侵蚀的预防 被引量:17
3
作者 邹玉平 林振德 +2 位作者 冯波 杨文辉 李绍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预防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缝线侵蚀的方法。方法 回顾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 95例患者 98眼 ,术中采用巩膜隧道自动埋藏线结的缝合方法 ,其中 4点固定 8眼 ,双襻固定 69例 72眼 ,单襻固定 18例18眼 ,固定线结共 194个... 目的 探讨预防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缝线侵蚀的方法。方法 回顾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 95例患者 98眼 ,术中采用巩膜隧道自动埋藏线结的缝合方法 ,其中 4点固定 8眼 ,双襻固定 69例 72眼 ,单襻固定 18例18眼 ,固定线结共 194个。缝线方法为 :在需埋藏线结处做深约 0 .5m m ,潜行约 1.5m m的巩膜隧道。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后 ,将自巩膜隧道穿出的、固定襻的双股聚丙烯线拉紧 ,剪断其中一股 ,另一股随缝针先自巩膜隧道内进针 ,向外穿出巩膜 ,再自另一唇巩膜外进针 ,至切口内出针 ,然后与剪断的一股打结 ,这样线结位于巩膜隧道内 ,用镊子或冲洗针头将线结推至与隧道平行的方向。术后观察线结外露出巩膜和结膜的情况。结果 随访 0 .5~ 3 2个月 ,平均 16.5个月。 190个线结中 ,仅 1个线结 (0 .52 % )术后向外侵蚀巩膜而外露于结膜下 ,外露的原因为巩膜隧道的前层太薄 ,同时线结过短不易倒向与巩膜平行的方向。未发现因缝线内蚀巩膜而使人工晶状体偏位的现象。结论 巩膜隧道自动埋藏线结的缝合方法操作简单 ,能有效地埋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的聚丙烯线结 ,术后缝线侵蚀的发生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侵蚀 经巩膜固定 晶状体
下载PDF
钢包渣线侵蚀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轶良 《黑龙江冶金》 2013年第4期1-3,9,共4页
研究了钢包渣线寿命下降的原因,找到了影响钢包渣线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工艺,有效减少萤石用量,提高了钢包渣线寿命。
关键词 钢包 线侵蚀 寿命 萤石
下载PDF
钢包渣线侵蚀原因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远 瞿勇 +2 位作者 常长志 何骏 刘广全 《冶金与材料》 2022年第5期12-14,共3页
针对方坯螺纹钢,通过将渣中FeO+MnO含量降低至2.5%,AlO含量控制在15%左右,LF精炼升温效率从1~2℃/min提升至4~5℃/min,钢包渣线残厚逐渐提高;将渣中MgO含量控制在10%~12%,渣线残厚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了渣线侵蚀速率。
关键词 线侵蚀 AL2O3 MGO
下载PDF
预测随时间演化的长期滨线侵蚀的概率方法
6
作者 Ping Dong 刘志杰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7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长期滨线侵蚀 概率方法 海滩剖面 波浪 垂岸响应模式
下载PDF
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学付 王平 陈淼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45-247,251,共4页
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某一大型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推测二维模型,能够推定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线的位置和形状,及时了解炉衬侵蚀状态,从计算所得的侵蚀图来看,侵蚀轮廓是比较合理的,与实际侵蚀情况非常相近。
关键词 边界元法 高炉 炉缸炉底 侵蚀模型 侵蚀线
下载PDF
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学付 王平 陈淼 《山东冶金》 CAS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某一大型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推测二维模型,能够推定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线的位置和形状,及时了解炉衬侵蚀状态。从计算所得的侵蚀图来看,侵蚀轮廓是比较合理的,与实际侵蚀情况非常相近。
关键词 边界元法 高炉 炉缸炉底 侵蚀模型 侵蚀线
下载PDF
昆钢6号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冯一奇 丁跃华 +1 位作者 唐启荣 王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针对昆钢6号高炉(2000m3)炉缸炉底情况,应用传热学原理,开发了对炉缸炉底侵蚀状况进行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得到了炉缸炉底的温度场分布,从计算所得到的侵蚀图来看,1150℃侵蚀线位于第5层碳砖的位置,无明显的"象脚... 针对昆钢6号高炉(2000m3)炉缸炉底情况,应用传热学原理,开发了对炉缸炉底侵蚀状况进行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得到了炉缸炉底的温度场分布,从计算所得到的侵蚀图来看,1150℃侵蚀线位于第5层碳砖的位置,无明显的"象脚状"侵蚀,6号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状况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炉底 侵蚀模型 侵蚀线 传热学
下载PDF
高炉炉缸炉底侵蚀预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波 马方清 +2 位作者 李静 徐连营 胡义龙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77-581,共5页
基于3 200 m3高炉炉缸炉底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侵蚀的实际情况,利用ANSYS软件,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侵蚀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高炉从开炉初期、中期、中后期、后期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模拟计算表... 基于3 200 m3高炉炉缸炉底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侵蚀的实际情况,利用ANSYS软件,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高炉炉缸炉底侵蚀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该高炉从开炉初期、中期、中后期、后期高炉炉缸炉底温度场分布。模拟计算表明,1 150℃侵蚀线位于铁口下方区域和炉缸炉底交界处,但无明显"象脚状"侵蚀。对比高炉不同服役时期温度场和1 150℃侵蚀线分布,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对影响高炉炉缸内衬温度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缸炉底 侵蚀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富氧底吹熔炼处理铅阳极泥的工艺革新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新玲 王光忠 王红伟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3,共6页
传统的阳极泥熔炼存在物料占用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能低等问题。根据富氧底吹强化熔炼提高系统处理能力、满足生产要求的思路,对富氧强化引起的渣线侵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渣中配入一定量的PbO替代侵蚀性强的纯碱与萤... 传统的阳极泥熔炼存在物料占用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能低等问题。根据富氧底吹强化熔炼提高系统处理能力、满足生产要求的思路,对富氧强化引起的渣线侵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渣中配入一定量的PbO替代侵蚀性强的纯碱与萤石,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了氧化铅配入量、熔炼时间、熔化温度、焦丁的配入及其反应温度、氧气参与等条件对还原熔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铅阳极泥 富氧底吹 线侵蚀 氧化铅
下载PDF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及周围脓疡微生物和临床特点
12
作者 祝磊 王应飞 +6 位作者 黄亚琳 王璐璐 程志兴 张俊鸽 张荻 孙声桃 王丽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及周围脓疡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总结2年内连续发生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和周围脓疡共11例,真菌角膜溃疡9例和复发性角膜基质炎合并穿孔2例.对病灶及结膜囊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目的 分析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及周围脓疡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总结2年内连续发生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和周围脓疡共11例,真菌角膜溃疡9例和复发性角膜基质炎合并穿孔2例.对病灶及结膜囊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记录病灶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与结果.结果 11例缝线侵蚀和周围脓疡均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内,平均31.8天.其中3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结膜囊和缝线病灶培养菌种一致.病灶多发生在上方和睑裂区,其中上方为4例,占36.3%;发生在睑裂区3例,占27.3%.2例司时发生排斥反应.治疗方法 为及时拆除缝线,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均l周内治愈.结论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缝线侵蚀及周围脓疡发生较早,与眼睑摩擦、缝线松脱、术区污染、植床的炎症等有关.大部分为非感染性,少部分感染者多为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治疗措施是拆出侵蚀和松脱缝线,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角膜移植 线侵蚀及周围脓疡 微生物学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对流换热边界算法的炉衬烧蚀系统
13
作者 刘建华 《山东冶金》 CAS 2015年第2期53-54,共2页
利用对流换热边界算法,应用C#高级语言,莱钢为1#1 880 m3高炉开发出了基于OPC技术数据采集、自动绘制截面侵蚀线及温度云图的在线高炉炉衬烧蚀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向使用者展现高炉炉衬烧蚀状况,为高炉生产运行中的... 利用对流换热边界算法,应用C#高级语言,莱钢为1#1 880 m3高炉开发出了基于OPC技术数据采集、自动绘制截面侵蚀线及温度云图的在线高炉炉衬烧蚀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向使用者展现高炉炉衬烧蚀状况,为高炉生产运行中的护炉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衬烧蚀 对流换热 边界算法 侵蚀线 温度云图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curves of mild steel in sodium carbonate/bicarbonate solution under erosion-corrosion conditions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庆龙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The polarization curves of mild steel in de-aerated 0.5 mol NaHCO 3+0.5 mol Na 2CO 3 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erodent particles of 300 g/L of 100 μm alumina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a rotating cylinder electrode (RC... The polarization curves of mild steel in de-aerated 0.5 mol NaHCO 3+0.5 mol Na 2CO 3 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erodent particles of 300 g/L of 100 μm alumina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a rotating cylinder electrode (RCE) apparatus over the range of rotation speeds from 0 to 4 000 r/m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ld steel in the de-aerated slurry exhibits classical active/passive polarization behavior. The speed of cylinder rot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particles on the active dissolution current density. The erosion-corrosion process is severely erosion-dominated for the mild steel. However, the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ild steel in such turbulent slurries is also significant, especially at lower than 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 curve mild steel EROSION-CORROSION
下载PDF
Road Lateral Disconnection and Crossing Impacts in River Landscape of Lancang River Valle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15
作者 WANG Cong LIU Shiliang +2 位作者 DENG Li LIU Qi YANG Jue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Roads are conspicuous components in a river landscape;however,their impacts o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t the watershed scale.In this paper,the Lancang Ri... Roads are conspicuous components in a river landscape;however,their impacts o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t the watershed scale.In this paper,the Lancang River Valle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was selected as a case to study road lateral disconnection and crossing impacts and identify river-road network interaction.This study wa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road impacts on soil erosion intensity and patch density by using GIS analysis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explored their distribution with terrain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ver density reveale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lthough both of the roads and rivers were distributed unevenly in the valley.The lateral road(road curvature≥1.1)proportion correlated with soil erosion intensity(p 0.01)at the small sub-basin scale.Soil erosion intens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teral road buffer width.Light erosion generally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rosion in the lateral road buffer zones(1.0–4.0 km),while higher class lateral roads imposed greater impacts on soil erosion than lower class roads,which primarily had a moderate erosion level.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road-river intersection density indicated that road crossing impac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tch density at the small sub-basin scale.Topography factor(percent of slope>25°in each sub-basin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tio of total length of road line with curvature value≥1.1 to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sections.The correlation(p 0.01)between road impacts and terrain factor revealed that topography affected the road impact distribution in the Lancang River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disconnection crossing impacts river landscape patch density soil erosion scale effect
下载PDF
钢包在LF炉使用中的改进
16
作者 付鑫 高阳 张巨鹏 《大型铸锻件》 2018年第3期14-15,共2页
钢包在LF炉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氩气吹不通,渣线侵蚀严重,透气砖更换频率较高等问题,对LF用钢包的透气砖位置、氩气吹气量及透气砖狭缝宽度进行合理改造,提高了氩气吹通率,减少了渣线侵蚀等问题,为公司降低了冶炼成本。
关键词 钢包 吹通率 透气砖 线侵蚀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Winds and Storms on Shoreline Erosion along the Coast of Tanzania
17
作者 Shigalla Mahongo1 Yohanna Shaghude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Wind data spanning 28 years (1977-2004) from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anga, Zanzibar, Dar es Salaam and Mtwara) were analyz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winds on 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coast of Tanzania. ... Wind data spanning 28 years (1977-2004) from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anga, Zanzibar, Dar es Salaam and Mtwara) were analyz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winds on coastal erosion along the coast of Tanzania. The investigation entailed wavelet analysis of the time series of winds which were related with past erosion events at each site. The study also analyzed qualitatively the incidences of tropical storms in relation to coastal erosion events along the coa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critical erosion incident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eriods of occurrence of extreme wind speeds and tropical storm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ind speeds and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tropical storms had generally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to those recently reported for the coast of Dar es Salaam. The increasing trends of winds and storm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direct impact on the wave climate with increased risk of shoreline wave-induced erosion that is already affecting relatively many parts of Tanza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erosion shoreline change winds tropical cyclones Tanzania.
下载PDF
炉缸内流动传热特性与侵蚀监测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迪 金峰 +1 位作者 刘勇 毕传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0,40,共9页
为了分析实际工况下高炉炉缸内流动与换热特性并对炭砖内侵蚀线进行预测,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和二维快速反推算法的方法对炉底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全尺寸炉底CFD模拟较好地展示了炉底流固区域的温度场和流场特征,测... 为了分析实际工况下高炉炉缸内流动与换热特性并对炭砖内侵蚀线进行预测,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和二维快速反推算法的方法对炉底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全尺寸炉底CFD模拟较好地展示了炉底流固区域的温度场和流场特征,测点温度与历史热电偶测温值小于5.2%,吻合效果较好;当炉体内存在气隙时,气隙左右分别形成极热区与极冷区,这与历史数据中热电偶温度骤变的现象吻合,且气隙厚度分别为10、20、30mm时气隙左右温差相对于无气隙分别为原来的14.7、18.9、21.4倍;二维快反计算推演出了"象脚型"侵蚀的形状,最大侵蚀的位置在铁口下方1~3m内,最小残余厚度与实际测值误差为13.5%,这与高炉实际侵蚀情况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炉缸 CFD 气隙 传热反问题 侵蚀线
原文传递
有害元素对红钢3号高炉炉缸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徽 丁跃华 《钢铁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近年红钢3号高炉(1 350m3)的有害元素负荷升高。为了确定炉缸侵蚀速度与有害元素入炉量的关系,应用热传导微分方程,建立了炉缸炉底二维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近2年1 150℃的炉缸侵蚀线分布。结果表明:红钢3号高炉炉底侵蚀速度... 近年红钢3号高炉(1 350m3)的有害元素负荷升高。为了确定炉缸侵蚀速度与有害元素入炉量的关系,应用热传导微分方程,建立了炉缸炉底二维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近2年1 150℃的炉缸侵蚀线分布。结果表明:红钢3号高炉炉底侵蚀速度从50mm/a上升至60mm/a,炉缸侧壁侵蚀速度由35mm/a上升至40mm/a,对比同期有害元素入炉情况,侵蚀速度随有害元素负荷升高而有所加快,但无明显象脚状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侵蚀线 有害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