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2 位作者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963、miR-511-3p的靶向关系。A431细胞分别转染si-LINC00963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511-3p及其阴性对照(miR-NC)、si-LINC00963+anti-miR-NC及si-LINC00963+anti-miR-511-3p,采用MTT和Transwell法分别评估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aCaT相比,A431、SCL-1中LINC00963表达水平上调,miR-511-3p表达水平下调(P<0.05)。LINC00963可靶向负调控miR-511-3p(P<0.05)。下调LINC00963或过表达miR-511-3p降低细胞增殖率,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miR-511-3p可逆转下调LINC00963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下调LINC00963可能通过上调miR-511-3p的表达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963 miR-511-3p 皮肤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LINC01915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韩炜 李程 +2 位作者 李文翰 霍斌亮 师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LINC01915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取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LOVO、HCT116与正常人结直肠细胞系NCM460,RT-qPCR测定LINC01915表达。取LINC01915表达最高的HCT116细胞系,... 目的观察LINC01915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取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LOVO、HCT116与正常人结直肠细胞系NCM460,RT-qPCR测定LINC01915表达。取LINC01915表达最高的HCT116细胞系,分为上调组、下调组、上调对照组、下调对照组、空白组。荧光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转染效率;RT-qPCR检测各组细胞LINC01915表达;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活性;RT-qPCR检测细胞miR-92a-3p及大肿瘤抑制激酶2(LATS2)、转录因子21(TCF21)、Kruppel样因子4(KLF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ATS2、TCF21、KLF4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1915与miR-92a-3p的靶向关系。结果各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LINC01915表达均低于NCM460细胞(P<0.05),且癌细胞系中HCT116的LINC01915表达最高(P<0.05);各转染组细胞转染效率均较高;与空白组、上调对照组比较,上调组细胞LINC01915表达及LATS2、TCF21、KLF4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A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miR-92a-3p表达均下降(P<0.05);与空白组、下调对照组比较,下调组细胞中LINC01915表达及LATS2、TCF21、KLF4 mRNA与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A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miR-92a-3p表达均升高(P<0.05)。LINC01915与miR-92a-3p存在结合位点,且与miR-NC组相比,miR-92a-3p mimics组WT-LINC01915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LINC01915在人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上调LINC01915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与抑制miR-92a-3p上调LATS2、TCF21、KLF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1915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下调HMGB1、自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3
作者 杨丽敏 李山林 王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82-987,共6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抗肝癌机制。【方法】将H22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仅更换新鲜培养液)及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相应干预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抗肝癌机制。【方法】将H22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仅更换新鲜培养液)及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相应干预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相应检测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自噬相关基因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Ⅰ)、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62(p62)mRN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侵袭细胞数和自噬小体数减少,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MGB1、LC3-Ⅱ/Ⅰ和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下调HMGB1表达及自噬水平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肝癌 HMGB1 自噬 增殖 侵袭 H22细胞
原文传递
DADS下调DJ-1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
4
作者 夏红 周娟 +3 位作者 刘芳 苏坚 苏波 苏琦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下调DJ-1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MGC803组、空载体组、DJ-1过表达组、MGC803+DADS组、空载体+DADS组、DJ-1过表达+DADS组。MTT...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下调DJ-1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MGC803组、空载体组、DJ-1过表达组、MGC803+DADS组、空载体+DADS组、DJ-1过表达+DADS组。MTT、平板克隆、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MGC803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与侵袭的影响;相差显微镜观察DADS对MGC803细胞形态学的影响;q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检测DJ-1、PTEN、p-Akt、Snail、Vimentin、E-cadherin、MMP-9与TIMP-3表达。结果:MTT显示,24 h、48 h和72 h后,DADS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较处理前下降(P<0.05)。平板克隆显示,DADS处理后,克隆形成数较处理前各组减少(P<0.05)。划痕实验显示,24 h时,DADS处理后的划痕距离,分别较处理前各组增加(P<0.05)。迁移实验显示,DADS处理后,各组的迁移细胞较处理前各组减少(P<0.05)。侵袭实验显示,DADS处理后,侵袭细胞较处理前减少(P<0.05)。DADS处理后,DJ-1表达较处理前下降(P<0.05),PTEN表达较处理前上调(P<0.05),免疫荧光与上述结果一致。DADS处理后,各组p-Akt表达下调(P<0.05)。相差显微镜显示,DADS处理后,MGC803组与DJ-1过表达组异型性下降,Snail、Vimentin与MMP-9表达下调,E-cadherin与TIMP-3表达上调(P<0.05)。结论:DADS下调DJ-1可负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人胃癌MGC803细胞 DJ-1 PTEN/Akt通路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李东 荆利民 +3 位作者 郭子祺 张岩 马明辉 李宏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计50例于本院行手术切除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侵袭性胸腺瘤组(n=28)和胸腺癌组(n=22),按照...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计50例于本院行手术切除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侵袭性胸腺瘤组(n=28)和胸腺癌组(n=22),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35)和验证集(n=15)。采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患者增强CT图像中的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选择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及LASSO回归分析降维、筛选后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意义的临床特征与CT征象,将最优期相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特征与CT征象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应用独立的内部验证集验证上述模型。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CT征象中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在侵袭性胸腺瘤组与胸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CT征象、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CT征象(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最优期相Rad-score建立联合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模型在训练集(AUC:0.916,95%CI:0.827~1.000)和验证集中(AUC:0.907,95%CI:0.811~1.000)诊断胸腺癌的AUC、准确性、敏感性好特异性最高。结论基于CT征象(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最优期相Rad-score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在侵袭性胸腺瘤与胸腺癌的术前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影像组学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C092295.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6
作者 薛晓婕 李飞容 +3 位作者 戴海英 陈端 刘慧 李权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92295.2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更新时间2022年)分析AC092295.2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总生存(OS)以及无病生存(DFS)的相关性。通...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92295.2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更新时间2022年)分析AC092295.2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总生存(OS)以及无病生存(DFS)的相关性。通过DIANA Tools测序工具预测与AC092295.2存在互补核苷酸序列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人永生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株hEEC、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KLE、AN3CA、Ishikawa、HEC-1A)中AC092295.2的相对表达量,选择AC092295.2相对表达量最低的Ishikawa细胞,分为AC092295.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GEX-AC092295.2质粒和pGEX-NC质粒;采用qRT-PCR检测两组细胞AC092295.2和miRNA-200c-3p(miR-200c-3p)的相对表达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AC092295.2和miR-200c-3p的靶向关系。结果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AC092295.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OS、DFS均优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C092295.2与miR-200c-3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46,P<0.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KLE、AN3CA、Ishikawa、HEC-1A和永生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株hEEC中AC092295.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09、0.68±0.06、0.17±0.07、0.49±0.12和0.9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0,P<0.001);AC092295.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Ishikawa细胞中AC092295.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92±1.78和1.06±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C092295.2过表达组第2、3、4、5天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C092295.2过表达组和对照组Ishikawa培养26 h后细胞侵袭数分别为(73±4)个和(135±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AC092295.2过表达组Ishikawa细胞中PTE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磷酸化AKT、Yes相关蛋白、双微粒体2蛋白、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验证AC092295.2靶向负调控miR-200c-3p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中AC092295.2低表达,过表达AC092295.2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iR-200c-3p-PTEN-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微RNAS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原文传递
微RNA-133b通过靶向转胶蛋白-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马玲 李应龙 +1 位作者 岳娜 杨丽菲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目的探究微RNA-133b(microRNA-133b,miR-133b)通过靶向转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 目的探究微RNA-133b(microRNA-133b,miR-133b)通过靶向转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的86例NSCLC患者的肿瘤样本与对应癌旁组织。对筛选的A549和NCI-H460细胞进行多组慢病毒转染实验,以研究不同基因表达[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阴性对照模拟物)、miR-133b模拟物组(转染miR-133b模拟物)、Scrambled组(转染miRNA阴性对照模拟物+pcDNA3.1空质粒)、沉默TAGLN2组(转染TAGLN2短发夹RNA)、TAGLN2组(转染TAGLN2)、miR-133b模拟物+TAGLN2组(转染miR-133b模拟物+TAGLN2)]对细胞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细胞系miR-133b、TAGLN2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TAGLN2表达水平,分析miR-133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Starbase数据库进行预测,分析miR-133b与TAGLN2之间潜在的结合位点,验证miR-133b与TAGLN2的靶向作用关系。通过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miR-133b、TAGLN2对A549、NCI-H46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记法检测TAGLN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miR-133b在NSCLC中呈低表达(P<0.05),TAGLN2呈高表达(P<0.05)。miR-133b表达与TAGLN2水平负相关(r=-0.2195,P=0.0423),靶向调控TAGLN2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33b模拟物组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Scramble组相比,沉默TAGLN2组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TAGLN2、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phospho-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p-IGF1R)、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 kinase B,p-AKT)、锌指转录因子Snail 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TAGLN2组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TAGLN2、p-IGF1R、p-PI3K、p-AKT、Snail 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TAGLN2组相比,miR-133b模拟物+TAGLN2组A549和NCI-H46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TAGLN2、p-IGF1R、p-PI3K、p-AKT、Snail 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133b通过靶向TAGLN2调控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影响EMT过程,进而影响NSCLC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RNA-133b 转胶蛋白-2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Rab3A相互作用蛋白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
8
作者 丁时磊 王曙光 +2 位作者 杨坡 何彩玉 杜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7期613-620,共8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析Rab3IP表达与胰腺癌临床资料、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胰腺癌BxPC-3、Capan-1细胞Rab3IP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AB3IP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9.7%(53/76),明显高于癌旁组35.5%(2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9,P<0.001)。Rab3I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有关(均P<0.05);Rab3IP表达是胰腺癌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Rab3IP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RAB3IP低表达患者(P<0.05)。在胰腺癌BxPC-3和Capan-1细胞中,与siNCtrl组比较,siRab3IP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ab3IP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iNCtrl组,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iN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Rab3IP表达上调,Rab3IP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Rab3A相互作用蛋白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肺侵袭性真菌病及细菌性肺炎高分辨率CT的临床比较研究
9
作者 蓝芬 吴天琼 钟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评估肺侵袭性真菌病(IFD)和细菌性肺炎高分辨率CT的比较研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8例IFD(n=102)或细菌性肺炎(n=106)的CT表现。将肺阴影分为实变型、磨玻璃样阴影(GGO)或结节状,并对比评估。结果83.3%的IFD患者和92.5%的细菌性肺炎... 目的评估肺侵袭性真菌病(IFD)和细菌性肺炎高分辨率CT的比较研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8例IFD(n=102)或细菌性肺炎(n=106)的CT表现。将肺阴影分为实变型、磨玻璃样阴影(GGO)或结节状,并对比评估。结果83.3%的IFD患者和92.5%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出现实变。IFD的多灶性非节段性实变(48%)多于细菌性肺炎(22.6%;P<0.05)。细菌性肺炎节段性或亚节段性实变发生率(43.4%)明显高于IFD(7.8%;P<0.01)。GGO和结节在IFD中比细菌性肺炎更常见(分别为60.8%比24.5%和54.9%比15.1%,P均<0.05)。实变合并GGO或结节,或同时合并GGO和结节,IFD多于细菌性肺炎(均P<0.05)。在IFD和细菌性肺炎中,有晕征的结节(n=23)分别占22.5%和3.8%。合并RHS的结节仅见于IFD,空洞结节在IFD和细菌性肺炎中的出现率分别为11.8%和1.9%。结论实变+GGO+结节或实变+结节是诊断IF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细菌性肺炎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miR-152通过ERBB3/AKT2通路调控宫颈癌的增殖和侵袭
10
作者 夏杨 石凡 +1 位作者 吴玉华 吴海根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miR-152通过ERBB3/AKT2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正常宫颈、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组织样本中miR-152的表达情况。用CCK-8法和EDU实验检测HeLa宫颈鳞癌和SiHa宫颈腺癌... 目的探讨miR-152通过ERBB3/AKT2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正常宫颈、低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组织样本中miR-152的表达情况。用CCK-8法和EDU实验检测HeLa宫颈鳞癌和SiHa宫颈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HeLa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miR-152对ERBB3/AKT2的调控作用。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样本中miR-152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与转染空载质粒的对照组HeLa与SiHa细胞相比,过表达miR-152后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而敲低miR-152后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且ERBB3/AKT通路相关蛋白在miR-152过表达组中表达下降,在miR-152敲低组中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miR-152可通过调控ERBB3/AKT2通路间接影响宫颈癌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2 ERBB3/AKT2通路 宫颈癌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LncNEAT1通过miR-3619-5p调控CENPM影响肝癌侵袭转移
11
作者 陈希 陶少宇 王开阳 《华夏医学》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NEAT1(IncNEAT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3619-5p调控丝点蛋白M(CENPM)表达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临床肝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NEAT1(IncNEAT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3619-5p调控丝点蛋白M(CENPM)表达在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临床肝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观察LncNEAT1、CENPM和miR-3619-5p的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实验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在临床肝癌组织标本中LncNEAT1与CENPM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临床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NEAT1与CENPM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NEAT1与CENPM表达呈正相关(r=0.450,P<0.05)。在肝癌细胞中上调LncNETA1表达,CENPM表达增加(P<0.05),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增加(均P<0.05)。在肝癌细胞中上调LncNEAT1表达,miR-3619-5p表达明显下降(P<0.05);上调LncNEAT1表达同时抑制miR-3619-5p表达,CENPM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LncNETA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3619-5p促进CENPM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并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 miR-3619-5p 丝点蛋白M 肝癌 侵袭转移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Ⅰ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侵袭及代谢物的影响
12
作者 傅厚道 张瑾 +7 位作者 殷张昕 胡蔚 陈雪慧 闻路红 陈安琪 刘丽琴 胡旭 张顺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基于迁移相关蛋白和单细胞代谢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毒性及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基于迁移相关蛋白和单细胞代谢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毒性及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和细胞粘连相关蛋白(P-p38、Slug、β-catenin、Claudin-1、N-Cadherin、MMP-2)表达;单细胞质谱检测细胞代谢物差异。结果:重楼皂苷Ⅰ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显著降低P-p38,Slug,β-catenin,Claudin-1和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以及脂类代谢物水平。结论:重楼皂苷Ⅰ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降低细胞迁移和细胞粘连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Ⅰ 肺癌A549细胞 细胞周期 迁移 侵袭 细胞代谢物 P-P38 Slug β-catenin CLAUDIN-1 N-CADHERIN MMP-2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征象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佳 冯硕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接受诊断的94例CCRC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组(n=31)和非侵袭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接受诊断的94例CCRC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组(n=31)和非侵袭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比较其一般资料、MSCT特征、MSCT平扫值、MSCT强化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对CCRCC侵袭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显示,两组患者肿瘤的生长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患者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肾包膜突破不完整、肿瘤内有粗大供血动脉的比例均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实质期、延迟期的MSCT平扫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袭组病灶动脉期的MSCT平扫值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实质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袭组病灶动脉期的强化程度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动脉期平扫值及强化程度预测CCRCC侵袭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776,敏感度分别为70.97%、80.65%,特异度分别为63.49%、66.67%。结论MSCT病灶形态、边界、包膜情况、肾包膜突破情况、肿瘤内有粗大供血动脉等特征可间接反映CCRCC的侵袭性,MSCT动脉期平扫值及强化程度对CCRCC侵袭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肾透明细胞癌 侵袭 评估价值
下载PDF
HOXB7调控Wnt通路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
14
作者 丁木亮 王俊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B7(homeobox gene B7,HOXB7)调控Wnt通路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SaoS2及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B7(homeobox gene B7,HOXB7)调控Wnt通路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143B、SaoS2及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HOXB7 mRNA和蛋白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si-NC组、si-HOXB7组、si-HOXB7+SKL2001组及si-HOXB7+XAV939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2、MMP-9、Wnt、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结果骨肉瘤细胞系MG63、143B、SaoS2中HOXB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P<0.05),且HOXB7 mRNA和蛋白水平在MG63细胞中最高,故选择MG63细胞进行后续功能验证实验;沉默HOXB7表达后,HOXB7表达、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划痕愈合率及MMP-2、MMP-9、CyclinD1、Vimentin、N-cadherin、Wnt、核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下降(P<0.05),E-cadherin、质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SKL2001可逆转上述指标变化,而XAV939能促进这种变化(P<0.05)。结论沉默HOXB7可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和EMT,这与抑制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B7 WNT通路 骨肉瘤 侵袭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沈汉影 汤宝林 强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及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尽管大部分患者采用了预防策略,但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IFD的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及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尽管大部分患者采用了预防策略,但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IFD的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其诊断具有挑战性,通常依赖于微生物学、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望提高IFD的诊断效能。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IF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此外,准确把握启动治疗的时机及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至关重要;IFD的治疗策略中,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和目标治疗占据核心地位。本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流行病学、病原学、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系统综述,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妊娠合并腹壁型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一例
16
作者 宋敏 王厚梅 +2 位作者 杨静 肖子文 熊灿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该文报道妊娠合并腹壁型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关键词 侵袭性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 腹壁型侵袭性纤维瘤病 妊娠
下载PDF
姜黄素对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张文倩 周玥 +1 位作者 任卫东 童安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qPCR检测细胞凋亡和抗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姜黄素(10~8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增殖,IC50为29μmol/L。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迁移,对照组迁移率为66%,姜黄素10μmol/L组、20μmol/L组和30μmol/L组迁移率分别为51%、5%和0.5%。姜黄素(20~30μmol/L)能显著抑制PC12细胞侵袭(P<0.0001)。此外,姜黄素显著促进PC12细胞凋亡,姜黄素10、20和30μmol/L组凋亡细胞比对照组分别升高2.25%、18.53%和26.89%。姜黄素处理后,Ba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PC1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促凋亡作用可能与Bax和Bcl-2基因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PC12细胞 凋亡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瘦素通过抑制ACSL5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和侵袭
18
作者 曾涛 魏兰 +6 位作者 徐永柱 杨诗雨 孙浩力 党婷婷 游毅青 唐加峰 张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4-660,共7页
目的研究拟探讨瘦素(leptin)对长链脂酰辅酶A家族成员长链脂酰辅A合成酶5(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5,ACSL5)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瘦素受体的表达;划痕... 目的研究拟探讨瘦素(leptin)对长链脂酰辅酶A家族成员长链脂酰辅A合成酶5(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5,ACSL5)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瘦素受体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PCR芯片数据分析瘦素下游靶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CSL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分期及预后关系;RT-qPCR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处理后ACSL5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ACSL5稳转株;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及AMPK-α、p-AMPK-α的表达。结果瘦素促进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及EMT;ACSL5是瘦素下游靶基因,在乳腺癌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瘦素通过其受体OBR下调ACSL5的表达;瘦素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及EMT。结论瘦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增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EMT进程,从而促进乳腺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瘦素 ACSL5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脉管侵袭
19
作者 龚海鹏 张茹 +3 位作者 段书峰 邢金丽 朱政锜 冯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回顾性判读病灶的MR影像征象;使用MATLAB和SPM软件自DEC-MRI图像上提取病灶的动力学参数:与增强前对比增强第一期肿瘤内增强>50%体素的体积(volume)、增强第一期与增强前肿瘤内最大增强比(peak)、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大于10%的体素占比(persistent component)、最后一期与早期峰值强化期信号强度比降低大于10%的体素占比(washout component)、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或降低都不超过10%的体素占比(plateau component)、肿瘤内优势体素类型(predominant)和肿瘤增强异质性(heterogeneity)。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乳腺癌LV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临床危险因素、MRI征象和DCE-MRI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动力学参数模型、临床-MRI特征模型以及动力学参数-临床-MRI特征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利用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效能。采用bootstrap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heterogeneity、瘤周水肿和ADC值是预测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动力学参数模型及临床-MRI特征模型预测乳腺癌LVI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24~0.930)和0.821(95%CI:0.756~0.885);结合动力学参数和临床-MRI特征所构建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效能,当诊断阈值为0.379,AUC为0.930(95%CI:0.892~0.968),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89.7%。DCA和CIC均证实了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参数及临床-放射学特征所构建的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的L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从而可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侵袭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Meta分析
20
作者 李雅暄 李兴德 +3 位作者 王国徽 毛盼盼 马雪娇 宋沧桑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 目的 评价基因多态性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VRZ)血药谷浓度(c_(min))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收集基因多态性与VRZ c_(min)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使用R 4.3.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共计2 4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 IM型、PM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高于EM型,而IM型显著低于PM型(P<0.01);CYP2C9 rs1057910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C/CC型,CYP3A5 rs776746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1);POR rs10954732 GG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GA型和AA型,POR rs1057868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低于TT型(P<0.01);ABCB1 rs1045642 CC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P<0.05);NR1I2 rs2472677 CT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TT型,NR1I2 rs7643645 AA型患者的VRZ c_(min)显著高于AG型(P<0.05);ABCC2 rs717620 CC型患者的VRZ c_(min)均显著低于CT型和TT型,且CT型显著低于TT型(P<0.01)。结论 CYP2C19、CYP2C9rs1057910、CYP3A5rs776746、PORrs10954732、ABCB1rs1045642、NR1I2 rs7643645突变等位基因均可导致VRZ血药浓度降低,ABCC2 rs717620突变等位基因则可导致VRZ血药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